佛弟子文库

能低头,必定会有扬眉吐气的一日

星云大师  2017/01/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能低头,必定会有扬眉吐气的一日

有人间:“从地到天有多高?”哲学家回答:“三尺高!”“为什么这么低呢?我们人不都长得有四尺、五尺、六尺高吗?”哲学家回答:“所以,你超过三尺高的人身,要在天地间立足,便要懂得低头!”

据说,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就属跪射俑保存最为完整,原因是它的低姿态。兵马俑坑是地下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受其害,而跪射俑是蹲跪姿态,重心在下,增加稳定性,所以不容易倾倒。如老子所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古代的儒家,学子入学,先教你叩头拜师;佛教的信者,信佛要先礼拜,朋友相交,也要点头敬礼。一个人如果不和别人接触,随你长得有多高,随你如何昂昂乎不可一世;一旦你要和人接触,你就必须要低头、谦卑。

低头的人,象征着有礼貌,低头的人,表示懂得谦虚。低头的人生才能前进,才能无往不利;因为低头,才能和人接触。佛教的顶礼、礼拜,是和佛陀接心;晚辈在长者前面低头垂手,这就表示要长者的认可。

低头是礼貌,而佛教有时候也不是完全要人低头,有时候昂首瞻仰也是在行礼,绕佛、绕塔也是表示依恋和恭敬。因此,佛教认为该低头的时候低头,该抬头的时候抬头,该围绕的时候围绕,甚至心意观想,都视为是三业的恭敬修行。恭敬就是沟通,沟通的渠道只要能表达心意的,只要对方肯得接受,就是相互尊重。

在佛教里,关于低头还有另外的解释。所谓“照顾脚下”,意指一个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要把路走好。照顾脚下,才有根本。人,为了安全,开车、走路都要往地上看,而不会往天上看;一个人如果眼睛一直往上翻、朝上看,则必定会失败。

低头,是成熟,是美德。你看,果树结实都是垂下地来,稻穗成熟也都是低头的样子。低头是谦卑,低头的人生会受人欢迎。中外的伟人,有的可能是昂首阔步,抬头挺胸,但如果是圣贤,必然是低头的。所以吾人宁可以低头,也不要昂首挺胸。

低头的人才有人缘。人缘是从低头中来;被人重视,也是从低头中来。能低头,必定会有扬眉吐气的一日;能低头,必定能有奋发有为的—天。

·佛光菜根谭·

水深波浪静,学广语声低;

山高鸟飞集,德厚人自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脱

吾人因何而讲究佛法耶?因吾人既已受得人身,常遇困苦...

人生四个等级的境界

人生在世,有贵贱之分,穷富之分,也有境界高下之分。...

可不可以同时干好多事并学习呢

问: 师父,可不可以同时干好多事并学习呢? 慧广法师...

从勤劳奋发中去打发时间

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一生也有六七十年的岁月。在这一...

不要觉得人生亏欠了我们

不是说我们观了无常观、观了因缘观就能够放下,但至少...

改变自己的九条建议

一、不沉湎于过去,只活当下 电影《功夫熊猫1》中一句...

人生的十度修炼

1、忍得住孤独 人生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忍得住孤独,尤...

人生无味,皮囊终坏

严澄。字道彻,江苏常熟人,文靖公严讷的儿子。年少即...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以不净观善摄其心,去除贪爱染着

不净观是佛教的一种修持观想行法。众生因为贪爱,于我...

星云大师《禅者云游与参访》

各位贵宾,各位护法信徒: 我前天和昨天都在这里讲禅...

星云大师《发心的礼赞》

人有道德,我们要礼赞他;人有学问,我们要礼赞他;人...

星云大师《忏悔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弟子至诚恳切地匍匐在您的座前,向...

【佛教词典】身苦

(术语)苦有二种:一身苦,二心苦。诸圣人以智慧力故...

【佛教词典】性聪

(一)(1610~1666)明末临济宗僧。延平府(福建南平)...

真正皈依三宝了,哪有这些魔难

我们一般的佛弟子,你得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说...

安乐死并不安乐

问: 世间很多人都认为安乐死没有痛苦,只是在伦理上...

梵志丧女 焉知非福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弟子们开示时,有位...

念佛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明了阿弥陀佛名号的缘起与德用后,我们宜义无返顾地持...

作福不如惜福,悔过不如寡过

【原文】: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

忏悔清净了,身心就得大自在

我们过去曾经造了很多种恶业,所以感召到种种果报。我...

懈怠修行的梵志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精进的修行者,他们有人当生证果...

烦恼活动的时候,为何提佛号没有用

其实妄想、执着是长时间被我们忽略了。我们一般在修行...

《大吉祥经》中的38种吉祥事

根据《大吉祥经》的义注:古印度曾发生了关于什么是吉...

如何面对疾病

佛法是积极入世的,对于痛苦的态度是速当远离。 当年...

把一切事物看成假的,你就得到真实了

我们若学菩萨,想离苦得乐,在你供养三宝的时候,下施...

学以致用,惭愧忏悔

我们修行,要修什么?最主要的是修对治自我的贪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