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懈怠修行的梵志

证严法师  2012/02/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精进的修行者,他们有人当生证果,但也有懈怠的人,于于悠悠缓纵,空过时日。当时,佛陀领众在祇桔给孤独园修行。有一天,来了七位梵志,因为他们发现多年劳苦的修练却无法真正体会真理。于是,他们来到僧团,向佛陀表示要出家修行,佛陀慈悲地接纳他们,让这七个人住在同一处。

佛陀圆满他们的心愿后,这七个人却不懂得自爱,习气不改,在小房间里整天谈笑、放纵不拘。佛陀有一天走到他们房间,他们见到佛陀显得惶恐而愧疚,佛陀对这七个人说──世间有五种令人倚恃的情形,那五种呢?

五种令人倚恃的优势

第一倚恃自己还很年轻,自以为寿命还很长,现在不下功夫修行无妨,因为未来的时日还多得是!这是倚恃自己年少。

第二种是倚恃自己长得好看,能讨人喜欢,因此,自以为不管怎么,别人都不会计较。

第三种是以体力知识为凭借,傲慢自恃,认为自己能力过人。

第四种则仰仗自己的财富,认为有钱就能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第五种是依靠传统的贵族身分,印度四姓分明、阶级贵贱不平等,于是有人以贵族种姓自恃。

利用生命力

佛陀向他们说:「你们七人到底仰仗那一种优势?论年纪、外貌、力气、知识、财富、族姓,到底有何凭恃?以财富、族姓来说,你们会比我好吗?竟然如此空过时光!」这七人听了都俯首惭愧地自我反省。

佛陀看他们有忏悔之心,就说:「人命无常,生命的结束不一定在年老或年少,富有、体健都无足为恃,不管有何种优势,无常一样会来临,你们应该好好利用生命力,应用因缘和合的好机会精进修行,现在你们要好好用心,体认无常啊!」

道在人心

诸位,这是人性,有人听了一次佛法就能心开意解,精进不退。可是,在佛陀的僧团中也有不肯精进的堕落者,而现人也是如,此因为这是人的惰性呀!

虽然我离佛二千年,而道在人心,是否能精进不退,那就端看自己了,因此,我常常说:「请大家多用心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如何启发聪明智能》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很聪明,有智能,但是聪明智能不是你...

一门深入,不要贪大贪多

将佛法与日常生活结合,来验证这个心,无非是训练心的...

要从当下的一念去把握

佛法真正学好了,就能够用智慧观照自己的身心状态,时...

汉传显宗有没有系统的修行次第

问: 现在的藏传佛教很兴盛,修行很有次第。汉传显宗...

做方丈当执事,看着是好事,实际是障缘

你在修道当中遇着一些个障碍,这个障碍也有顺缘、也有...

若能成就此七法,魔王便无法乘虚侵扰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一日,对比丘众开...

在梦境里判断你修行的功力

又见龙神 , 阿修罗等 , 数如恒沙 , 恭敬合掌 , 自...

胜利之道

从前,有一个青年在家人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客栈。由于青...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保持正念去面对一切

佛在世的时候,印度的西面有一个偏僻的民族叫卢舍那,...

为什么你活着的时候要作恶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

从本来面目来发动佛号,每一句佛号都是不可思议

春秋战国时代,鲁国有一口祖先留下来的古钟,这个钟特...

做任何事前要衡量一下自己的实力

一个年轻的小和尚去集市的时候,见一位老者摆了个捞金...

【佛教词典】瑜伽师地论

梵名 Yogacārabhūmi。弥勒讲述,无著记。略称瑜伽论...

【佛教词典】有为无漏

又作无漏有为。即指有为的无漏之法。俱舍宗认为四谛中...

寺院安居自恣仪轨

注:本文仅限出家人看 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在安居之...

人争一口气

齐庄公的时候,有个勇士名叫宾卑聚。 一天夜里,他梦见...

一句弥陀,愿行相资,能得大用

一句弥陀,生大信心,愿行相资,能得大用。 曾经有人问...

把禅的理论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性。但是,大家并不懂得如...

孝子驱蝇误杀父亲 转世受报了断前因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老先生因妻子过世...

【推荐】印光大师论逆境

所谓逆境,就是指使身心感到不顺利的环境。逆境,可以...

心调好了,对生活待人影响深远

我常强调「调心」,因为心调好了,自然语言行为就会表...

「往生西方,是否需—心不乱」的争论

近来在净土同仁间, 酝酿着一场往生西方, 是否需心不乱...

【推荐】圆泽禅师的轮回故事

在唐朝时,有个居士李源,他父亲因为安史之乱,被杀了...

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

示无朽曰:尺璧岂宝,寸阴当惜。正念弥陀,信光赫奕。...

为什么有的人一生尽享福

要富贵得先修供养,不布施怎么感果呢?为什么今生有穷...

如来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

如来有十种力量,具足十种力。 (一)处非处智力: 他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