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少欲无为,身心就会自在

证严法师  2012/09/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常常说四大不调即是病,「四大」是地、水、火、风。身体若稍受风寒,或热度太高即不调和,这是由物质、身体而言的「不调」;我们的心理也有不调适的时候,看看现在的社会,尤其会感受到已进入这种身心不调和的状况。也因为身、心不得调和,所以造成社会不调,这都是恶性循环的病态啊!

降低物欲 恰到好处即调和

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许多精神病患的画面。精神病已是现代社会的大问题。为何有这么多的精神呢?这是心理不调所引发的病,原因是想得太多,又为什么会想太多呢?因为欲望太大!

人的欲望永无止境,有的人追求物质,有的人追求感情,物质和感情离不开人类的生活,但是若太过于追求即生「病」态,若能恰到好处即得调和。人生活在毫无感情的环境中,必然会很痛苦,不懂得付出感情也不懂得接受感情,这是「无人性」的生活,可见欠缺或太过都是痛苦之源。

日常生活中,我们穿衣也要配合季节,夏天必然穿得少,质料也较薄;能够配合夏天的生活需要,即能自然而调适。若是在大热天穿着毛质棉衣,这是需求过多,即是病态!冬天则必定要穿厚的衣服,才足以保暖御寒,若穿着薄衫,在寒风中必不调适,亦是病态。

人生于世也是如此,能恰当的满足生活所需,即是最适意的生活。一旦超越所需的极限,必定会有弊病产生。

少欲知足 淡泊度日最自在

人的心境若能随遇而安,这便是最健康的人生。在家居士有在家的生活需求,而出家者有出家的淡泊生活,出家人若想和在家人一样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这就是不调合。而在家居士若想过着和出家人完全一样的生活,也不是正常的心态。我们要依自己的环境,来选择适当的方式。

看到电视画面上有那么多精神患者,实在为他们深感怜悯。身体有病痛是个人的事,大不了只是生死的问题。但是,若患上精神病则不同,患者乱了自己的心性,也乱了整个家庭的安宁,甚至潜伏危机于社会。

现代人的生活因欲望太大,所追求的远超过他的能力和环境;想太多,结果都是虚幻的妄想,因此乱了心神,难怪精神患者会愈来愈多,这是「心欲不调」。

人生应谨守本分,遇到任何环境都应随遇而安。修行要节制私情欲念,淡泊度日是最自在的生活,使「情」成为清净无彩色的平等之情,无分别心的觉有情,这是修行者所应受持的大慈悲之净爱长情。

情感若能伸缩自如,心中即无恐惧,即能远离烦恼与颠倒。诸位!我们若要健康地生活,必定要先把心理调整得正常,应少欲知足,方能自在逍遥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极乐净土,人人不再设防的世界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第三十九愿:受乐同于漏尽愿 第三...

生死轮回淫为首

近年来,色-情泛滥,青少年男女同胞,色-情犯罪之事,...

圣严法师《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有苦,包括:生、老、病、死...

如何才能渡过欲爱之河呢

欲爱乃生死之河流,如何才能断除这欲爱之河流到寂静的...

老子论幸福

幸福是人现实中的一种生活富足状态,又是人内心的满足...

痛苦和外境没有关系,是自己内心生起的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

没有人能让我们痛苦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

流水下山非有意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观念改变,痛苦就能转身

有一位资深的师姐,原本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中,有一天...

逆境与是非

逆境、是非来临,心中要持一宽字。世间没有一样很容易...

世间最大的苦是自己想不开

凡夫经常有分别心,有特别亲爱的人,就有特别讨厌的人...

证严法师:离欲、精进

何谓精进?精就是不杂,进就是无退。做任何事,必须专...

【佛教词典】自恣请

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劝织师增缕戒)彼比丘先不...

【佛教词典】戒品

(术语)戒之品类。五戒,十善戒等。梵网经下曰:常作...

提不起就放下

经过几天禅修,大家应感到自然安定,不会太浮躁。一般...

净土宗的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净土法门,如果你有志于解决生死问题,大概是我们末法...

晨朝十念法只可以早上念吗

问: 晨朝十念法只可以早上念吗?或者早晚都可以念?...

【推荐】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造业的倾向

由此遍计,能遍计度。 由于整个遍计执的名言、相貌、执...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此二句,名庄严心业功德成就...

圣严法师《懂得放下,才能自在》

问:法师常劝人遇到困境时,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

内心总有诅咒别人的念头,是否会障碍往生

问: 学人心内有诅咒人的妄念、业障,不论凡圣,对于弥...

如何才能有好人缘

人缘,其实就是人际关系。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如何,即是...

惟贤长老:佛教对素食传统形成与发展影响

一、 素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 素食与人体的健康有极密切...

防护六根,断除淫欲

当年佛陀住世的时候,要求出家人防护六根,并示言若纵...

持大悲咒可以往生西方吗

问: 一位师兄看到《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若诸人天诵持...

释迦牟尼佛因地的大悲愿心

今天我们讲第二讲,翻到第一编净土宗的成立。我们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