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了得失之心,你就不得自在

证严法师  2017/03/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有了得失之心,你就不得自在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多数是因为得失之心,一般人若是有所付出,就希望有所回报。所谓:“富者患失,贫者患得。”家庭贫困或是有欠缺的时候,就会斤斤计较,想“得”到心中所要的。富有的人拥有财富、地位,却也时时担心有所损“失”,这都是人生不得自在的原因。

当佛陀在舍卫国时,地方上有一位长者,这位长者有个独生子。长者给儿子非常富裕的生活,但是这孩子却非常贡高傲慢、欲望很大,对父母不孝顺,对亲戚长辈没有恭敬心,对朋友没有一点仁义,对家奴非常的刻薄。

年迈的长者把家业付托给儿子,他却变本加厉,对父母更加不孝,目无尊长。事实上,他的内心也很不快乐,他贪得无餍地想: 我今天有这么多财产是与生俱来的福,只要我再多求福,天神自会赐给我更多的财产。所以他时常对婆罗门梵志布施结缘,但这是为了求取福报,以得到更多的钱财。

婆罗门梵志对他说,一个月要祭祀多少次,他总是言听计从,几乎每天摆香案祭天,而祭拜的牲礼无数,并供出许多珍宝。如此经过了五年,他的家财却慢慢消耗掉,他的青春消逝,身体也慢慢衰弱了,但他的期待从没有实现过。

真正的富有不放弃的他,仍继续求财,如此又过了三年,他已经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这时他心中很疑惑: 为什么我一直求福,却从未得福?后来他听人说,释迦牟尼佛能开解众生的迷惑。于是他到精舍向佛陀请示,恳求佛能赐他致富之道。

佛陀知道他的生活情况及心态后,就告诉他,贫富之道有四种,所得也有四种: 一是施多得少;二是施少得多;三是施多得多;四是施少得少。

佛陀解释说:“什么样的人是施多得少呢?就是平时不知付出爱心,只是一心求福。这种人平时不知敬重尊长,不曾孝顺父母,连做人的基本观念都没有,却想要求福,这样的人尽管花了很多钱祭祀,还是无所得啊!第二种施少得多,是当众生需要你时,能及时付出而不求回报;无求的心就是无量的功德。第三是施多得多,别人的事,他能身心投入、出钱出力,心无所求却能得到丰足的回报。第四种是施少得少,这种人甚是悭贪,布施一点点,却认为已布施很多,并计算着自己有多少功德,这种有所求的付出,布施出去不仅没有得到功效,相反的还会造业啊!”

听佛陀的开示,就知道平时做人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敬重尊长、亲爱周围的人,甚至要福利人群,这才是真正造福的根源。假如为了“求”福而布施,甚至伤害生灵祭天,则没有福可得啊!总之,最要紧的是:不要有得失之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自在随缘安住于任何境界

佛陀在拔耆国时,与诸大阿罗汉,如舍利弗、大目犍连、...

为善不欲人知,布施不求回报

有僧人问石霜庆诸:「如何是和尚本份事?」石霜答:「...

好好地念佛,世间的福报也在里面

问: 弟子一心想念佛求生净土,但世间缘分未尽,且为...

星云大师:从奉献中获得快乐

早晨,我遇到柜台小姐曾淑芳,她是从天主教办的文藻外...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我们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记着,...

这只鹅能听闻到佛法,是有大善根大福德的

这个世界的苦难很多,一般说是有八种,就是你遇不著佛...

俗虑恼人无止境,不如时与世尊交

入门便悉弥勒笑,出寺难求俗虑抛; 俗虑恼人无止境,不...

尽物布施,得福增多

布施破悭吝,乃六度菩萨行之首。布施有种种利益,诸大...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注音版】往生论

往生论...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证严法师:三好合一调伏法

人要先从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调整好,才会快乐自在。...

生命意义在于尽本分,发挥良能

人人都要感恩,珍惜时间与空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

对待恶念该如何是好

问: 人都会有念头,当心中生起不好的念头,虽然不至...

世间最大的苦是自己想不开

凡夫经常有分别心,有特别亲爱的人,就有特别讨厌的人...

【佛教词典】五色粉

真言行者作坛时,涂坛所用之五种染料。即白、黄、赤、...

【佛教词典】生复有生

【生复有生】 p0476 大毗婆沙论三十九卷四页云:问:生...

五母同悲一子

昔日,有一个小孩,名叫沙弥罗,年七岁,喜好修学解脱...

圣严法师《装出来的自信靠不住》

有些人看起来很有自信,或是自认为很有自信,但这种人...

明末高僧蕅益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在讲净土宗的祖师简介,...

如何解决堕胎所带来的困扰

问: 如何解决堕胎所带来的困扰? 慧律法师答: 堕胎...

修行要「远离粗言,修习善语」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

一碗白饭的恩情

曾看过一则感人的故事――数十年前,台北市的旧市区有...

职场中与人相处之道

人,无法离开群体而独自生活。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都...

浅谈戒除邪淫的意义与方法

邪淫乃万恶之首,古往今来多少人深受其害感情不顺,家...

中山大学80名学生体验出家生活

80中大学生出家清修 中大宗教的多元认识与实践公选课组...

把握因缘广植福田

过去,弗羯罗卫国有一位画师,名为羯那。羯那有个因缘...

口业的四种

佛教把口业分为四种:恶口、两舌、妄语、绮语。 恶口...

印光大师《净土问题84个开示》

1.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