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松弛有度才是修行

证严法师  2012/12/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长者之子,因好乐佛法而出家。他很有抱负,认为佛陀的弟子中有那么多人闻法开解,很快地证到罗汉果位,而他是高贵族姓的子弟,又自认很有慧根,所以自信满满,以为自己一定很快能开解,于是急着要在他人之前体悟证果。

他心愈急,烦恼愈多,一段时间过后竟毫无进展;他不知道佛法要从哪里入手,不知心和法要如何相应,因此心里很失望。

尤其当他一想到:既然不能与法会证,那么出家有什么用呢?倒不如在家当居士,还能拥护佛法,

他起了这个念头,佛陀知道了,就请身边的比丘把这位弟子——二十亿找来。

二十亿比丘来到佛陀面前,心里又感激又惭愧。感激的是,佛陀能够知道他的心意,又如此关心他;忏悔的是,既入佛门却无法早日证果、回报佛恩。

佛陀知道他的心意,很慈祥地告诉他:“二十亿!你在家时,环境那么好,相信你学问一定很精深,至于娱乐的乐器,你也很精通,在多种乐器中,琴你有兴趣吧!”

二十亿说:“不只有兴趣,我以前常常抚琴作乐呢!”

佛陀说:“乐器的原理你知道,琴是靠弦线的弹奏才有声音,若是把弦调得很紧,能够弹得出声音吗?”

二十亿回答:“弦线不能调太紧,太紧弹出来的声音不好听,而且很容易断线。”

佛陀又问:“若把琴弦调得很松呢?”

二十亿说:“太松也不行,因为弹不出声音呀!”

佛陀告诉二十亿比丘:“你现在的心就像绞太紧的琴弦一样,弹不出好乐音而且又快断了线一般:琴弦应调得松紧恰恰好,这和修行的心一样,若过度精进,心太急则容易有法的执着,这是很危险的事哦!修行不能放逸,懈怠放逸即堕落,但是也不能执着于法呀!应抱着平常心、平等心自然地精进,也就是让本性回归自然,于日常生活中注意照顾好六根门即可。”

二十亿问道:“佛陀,六根门到底是指什么呢?”

佛陀回答:“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门守得好即无烦恼,烦恼不侵,心回归自然即容易回归本性。”

佛陀就是这样教导弟子,对于懈怠的弟子即鞭策他;对于太过精进的人则加以调和。

六根门确实很重要,一般人均以肉眼看世事,因此很容易被物欲所迷,修行人应打开心眼、闲起肉眼,所见的一切自然清净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如何修持地藏法门

地藏法门的经典有三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简称...

每一天的观想

一早起身,就观想祈祷三宝加持,弟子今天可以过一个快...

抱定这一个死句啃,不问开悟不开悟

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更差一程路。这些话同你们讲,实...

佛法的修行,要有这九种心

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 二、因...

衣食之中无道心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

妄起即觉,觉即妄离

话头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间内外,亦在中间...

难道临命终还让你选时间吗

接下来我们讲上广下钦老和尚的故事,好让大家仔细体会...

如何锻炼我们的心

今天讲的题目是「锻炼心」,也就是讨论怎么来锻炼我们...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被责骂也是一种幸福

有一位在森林里修行的人,非常的纯净,也非常的虔诚,...

商人闻法

佛陀从远方的跋耆国游行教化到毘舍离国,住在猕猴池旁...

倓虚法师讲述观​音菩萨显灵的故事

说起感应来,我还亲眼看到几件观音菩萨显灵的事,这里...

大佛的鼻孔

有一位雕塑佛像的工匠,他的手艺远近驰名。 当他为一...

【佛教词典】睒弥

梵语 ?amī。又作苫弭、贳弥。意译作枸。陀罗尼集经...

【佛教词典】半斋讽经

(仪式)谓早粥已过,午斋未及,在其中间讽经也。...

金明法师《用佛法来剖析人生》

主席、各位同学: 今天承贵大学佛学会之约,来此演讲...

蕅益大师警训略录

流俗知见,不可入道。我慢习气,不可求道。未会先会,...

家属能为亡者助念,是否对临终者更有利

问: 很多家属请助念团去助念,多数情况是自己不念,...

念佛暴躁转柔,预知时至

清朝时有一位克勤法师,他俗姓蒋,是湖南省湘阴人。他...

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云何临终十念即得往生

问: 众生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识,又...

念了好几十年的佛,临终动了一念怀疑就去不了

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不要想得很遥远了,不要生很多妄想...

慎言

去年冬天,一个安徽的朋友送给我一只山里的小墨龟。整...

学佛之人的四种感应

佛法是妙法,绝定兑现,兑现是兑现但要符合因果,你不...

梦里的境界,是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

问: 如果梦中出现乌云、狂风,从前方冲击过来,从上空...

比金子还贵重的东西

在非洲一片茂密的丛林里走着四个皮包骨头的男子,他们...

圆瑛大师禅净双修的思想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 圆瑛大师,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

念佛为何常出现不念自念的状态

问: 有个居士以前很精进念佛念了二十年,到了九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