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去除无明的习气

证严法师  2014/03/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去除无明的习气

人从无始以来,常因无明和习气而使得自己意乱情迷、颠倒人生,「修行」的目的即在去除无明习气、回归清净的本性。

习气可以从现在开始用心修改,若不改,从过去再迭上新的坏习惯,将会积习难除;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大家应发心好好修行,警惕自己用心消除过去的习气,才是正确的修行方向。

在佛陀时代,佛陀也有很多习气难除的弟子。为让我们更有信心努力消除习气,佛陀曾说:「正因为习气未除,才需用心修行;习气若已消除,那就已经成道了。」

骗人习气未除的比丘

当时佛陀在恒河两岸说法时,发心出家修行的人不少,那时僧团内有一位比丘,他的本性很好,但是却有一个喜欢骗人的习气──平时在较有权势的长者面前,他会表现得很好;在平常的老百姓面前就喜欢骗人。消息传到僧团里,僧众们都觉得很难堪,认为清净的僧团里出现这样的人,是一件很不名誉的事。

佛陀知道这件事后,就请人把这位比丘找来。佛陀问他:「你是不是常常到处行骗?」比丘觉得很惭愧,说:「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是,我总是做了以后才发觉自己又错了。我很想改,却不晓得如何改?内心很痛苦。」

佛陀说:「其实你在过去生也是这样的啊!」这时,诸比丘都围过来听佛陀讲述这位比丘的宿世因缘──

小熊献媚偷吃山鼠

无数劫以前,在山林里住有一群山鼠,由一只鼠王带领着它们逍遥自在地过着生活。有一天,山林里忽然来了一只小熊,小熊看到这群山鼠,就想:「如果我能在这群山鼠中生活,将来一定可以过得很逍遥!这群山鼠都将成为我的佳肴。」

小熊就心怀鬼胎地告诉鼠王:「你们山鼠都相处得很和睦,我很羡慕,希望也能加入你们的团体。」

鼠王觉得它虽然是一只熊,却有一颗爱心及和平的心,大家能和平共聚,也是件好事。鼠王就很欢喜地招待小熊在鼠群中生活。

小熊每天就跟着山鼠们出门,每次它都走在队伍的最后面,由鼠王在前面带队,它就乘其他山鼠不注意的时候,在后面抓三只山鼠果腹。

年久月深,山鼠的数量一直减少,山鼠们觉得很奇怪,鼠王也很疑惑,「为什么族群会一直减少呢?」它就开始留心观察。

这天,鼠王依然带队走在前面,然后又快速地偷偷跑到后面察看,正好看到小熊抓着一只山鼠在吞食。鼠王虽很难过,但仍不动声色。

于是它就秘密和鼠群们商讨对策:「原来我们的小山鼠都被那只熊吃掉了,大家要合力来对付它。」

隔天,鼠王仍和往常一样带着山鼠们出门,刚走出洞口,鼠王一声令下,所有的山鼠全部回头围住小熊,一下子就把小熊淹没──有的咬耳朵、有的咬眼睛、有的咬脖子……虽然小熊的力气很大,却难敌鼠群的围攻。

用心修身、口、意

「小熊就在山鼠的合力攻击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佛陀说到这里,向比丘们说:「那时的小熊就是这位比丘,他过去即已带着骗人的习气,在比较有成就的人的跟前就表现得很殷勤、优秀,在平常人面前,就出现欺骗的习惯。」

那位比丘听后万分惭愧,了解这习气若不去除,来生来世还是会带着相同的习气。他向佛陀说:「从今以后我一定改过,请佛陀给我机会,也请所有的同修多多鞭策我。」

佛陀慈悲地说:「道业要互相守护,除了他本身有心改过之外,也需大家来注意、帮助他,以众人的力量来庇护他。」于是比丘们都原谅了他,愿意成就他。

其实人人都有无明和习气,想要修行的人,要抱着恢复原来清净本性的决心,才会努力下功夫修行,也才会有勇气和毅力克服困难。而习气一不小心就会现前,因此修行要时时刻刻多用心于身、口、意。

我们是「福中人」,人身难得,我们既得人身,又生活在如此富有的社会,更应好好把握因缘修行。人生无常,时时要多用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虚伪的迦罗呵

从前,在伽尸国的波罗奈城,有位弗卢醯婆罗门,他的门...

控制心识的两种力量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

星云大师《习气与习惯》

每个人都有习气,每个人也都有习惯。习气多数是不好不...

「熏习」的力量

古时农家妇女,在衣橱里放置薰衣草,让衣服充满香味,...

用睿智来对待诽谤

人,生在这万花筒般的红尘俗世里,无论是谁,都会被他...

《药师忏》里所说的十六种病与十三种药

《药师忏》中列述众生无始以来有十六种病: 1. 贪瞋嫉...

三位僧人的神奇事迹,原来佛菩萨就在我们身边

没有慧眼,可不要乱说话。读了下面的文章就会知道,奇...

憍梵钵提得牛呞病的缘由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一念淫心祸无央

一日,邻近舍卫城的村庄中,有位妇人抱着孩子、拿着水...

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

释迦牟尼在尚未成佛之前,经历许多的修练,因而获得极...

虔诚读诵《法华经》的不可思议感应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因经中宣讲法义至高无...

念佛暴躁转柔,预知时至

清朝时有一位克勤法师,他俗姓蒋,是湖南省湘阴人。他...

【佛教词典】粗恶语业道

【粗恶语业道】 p1474 瑜伽五十九卷十四页云:麁恶语业...

【佛教词典】空一切处

(术语)又曰空遍处。禅定之名。遍一切处,使为空界之...

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

心之本觉曰佛,心之始觉曰念。顾本觉之在人心也,似异...

地藏经消业障法门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经中的孝经。佛在忉利天为母说...

打开生命宝藏的钥匙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成佛,就...

平生四辱成就曾国藩

曾国藩曾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了自己一...

志公禅师劝世念佛文

回头好,回头好,持斋念佛随身宝。 有有无无都麻烦,...

功夫做的纯熟,妄想烦恼就会辗转消失

不是说很舒服、很容易的就把自己所干的事情干好,就是...

动物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之苦

问: 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在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

素食进补不妨一试

在我国,人们有冬令进补的习惯。所谓:冬天进补,上山...

沦为屠夫的修罗陀比丘

有位修罗陀比丘,初出家抱着坚定心志,日中一食、树下...

发菩提心

我们常常讲一个公案,说有师徒俩,师父是证到了罗汉果...

杀生不异杀佛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

从厌离心启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我们天天谈,那怎么下手去发呢?善导大师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