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平常心是道

2014/10/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平常心是道

从心禅师在年轻时曾经到河南参见南泉禅师。当时南泉禅师正在躺着休息,就没有起身,看见从心时,仍然躺着问道:“你从哪里来?”

从心:“从瑞相院来。”

南泉:“见到瑞相了吗?”

从心:“不见瑞相,只见卧如来。”

听了这话,南泉禅师对从心颇为欣赏,于是坐起来,问道:“你是有主沙弥?还是无主沙弥?”

从心:“我是有主沙弥。”

南泉:“谁是你的师父呢?”

此时,从心恭敬地顶礼三拜后走到南泉的身边,关心地说道:“天寒地冷,请师父保重!”

这样一来,南泉禅师更加器重他,因为从心是以行动来代替语言。从此师徒相契,佛道相投,从心就这样成为南泉禅师的入室弟子。

有一天,从心禅师请示南泉禅师一个问题:“什么是道?”

南泉:“平常心是道。”

从心:“除了平常心之外,佛法无边,另外是否还有更高层次的趣向呢?”

南泉:“如果心中还存有什么趣向,就有了那边,没有这边;就会顾了前面,忘了后面,因此,所谓全面,也是被扭曲了的东西,怎么会是圆融无碍的道呢?”

从心:“如果佛法没有一个趣向,回顾茫茫,我怎么知道那就是‘道’呢?”

南泉:“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如果要想真正达到不疑之‘道’,你应当学会在当下体悟。”

菩提心语:

禅定不属于缺乏智慧的人,智慧也不生于没有禅定的人。有了禅定和智慧,就会到达没有烦恼的境界。除却心中杂念,心怀一颗平常心,这就是最简单的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推荐】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

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 唐...

凡所有心皆称迷心,心本无生始称悟心

参禅人,守住一门做工夫。何以专办此事,尽此一生,尚...

略谈禅的理论与实践

一、禅定在佛教中的地位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要成佛...

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

四禅,亦名舍念清净地,谓行者复厌三禅之乐法扰心,复...

已伸不收

隐峰和尚是马祖禅师的弟子。有一天,隐峰和尚推车从一...

「前念不生,后念不灭」是什么含义

问: 六祖大师曾讲过一句前念不生,后念不灭的含义,前...

达摩大师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圣严法师《禅--人类意识》

一、佛教对人类意识的分析 佛教把意识分为心、意、识...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木鱼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 今天我们道场白华庵,跟大家...

主人在何处

雪岩祖钦问弟子高峰原妙:日间浩浩时你做得了自己主人...

真正的善知识

佛陀时代,有两人为莫逆之交,视对方为良师益友,以知...

珍惜在娑婆世界修行的善缘

华光开敷遍身如来身边有两位小菩萨,一位叫美音菩萨,...

【佛教词典】二世

(术语)今生与未来也。如二世之悉地,二世之安乐等。...

【佛教词典】观性门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诸法无性故,如说:   见有变...

贫人持戒脱离险境

佛在王舍城,为五百罗汉、菩萨千人说:从前有一贫人因...

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

佛陀对待弟子的态度,就如老师对待学生一般,但是佛陀...

主导六道轮回的亲因缘、增上缘

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

大安法师:八万四千法门只须净土一法就可以吗

问: 藏传净土法门,特别强调往生事因,明观福田 积资...

佛家怎么看待占卜与推步盈虚

问: 佛家对于阴阳、占卜、推步盈虚、看天象这些怎么...

圣严法师《随时转换主观的感受》

我们的身心是五蕴和合而成的,所以如果没有五蕴皆空的...

心力?业力?自然力

平日生活安逸的人们,难以体会人生之苦;总是当无常发...

北周高僧静蔼大师

今天我们介绍给大家,净土宗的一位祖师,是特别的奇和...

忧患可以使人拼搏生存

《孟子》里说:舜帝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

五乘法门的修行目标及相互关系

我们先看第一个,总标五乘的要义,先作一个总标。 我们...

四法圆成檀波罗蜜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一天,弥勒...

净土法门,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

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普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