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那律与跋提的出家缘记

2015/05/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阿那律与跋提的出家缘记

三千年前的佛陀时代,释迦王族有二位王子,一位是摩诃男,一位是阿那律。兄弟二人的母妃特别钟爱弟弟阿那律,时时不离身边,对他呵护备至,还特别建造了春、夏、冬三时宫殿,并挑选许多美丽的宫女服侍他。

有一天,摩诃男对阿那律说:“释迦种姓里许多皇亲贵族都跟随佛陀出家了,现在只有我们这一家没人出家。如果我留下来经营家业,就由弟弟出家;假使弟弟想要经营家业,理当由我出家!”

阿那律觉得世俗家务烦琐,一心想要出家,于是去面见母亲乞求出家,虽然他往返三次不断的请求,王妃仍然不允许,并用种种方法想要断绝阿那律出家的念头。她想到当时释迦族的跋提王子,他的母妃对他宠爱备至,绝不可能答应让跋提出家,于是王妃就告诉阿那律:“假如跋提可以出家,我就同意你与他一起出家。”

阿那律便前去请求跋提随他一同出家修行,身为王位继承者的跋提拒绝了阿那律。但阿那律不停地以种种方便劝说:“我能不能出家,就全靠你了!”

禁不住阿那律一再诚心恳求,跋提最后终于答应了。他回到王宫请求母亲让他出家,跋提的母妃也不答应,但向来宠爱儿子的她后来以善巧方便的口吻说:“如果阿那律的母妃允许他出家,我就同意你出家。”如此以来,双方如同彼此应许了让爱子出家的允诺。

跋提虽然得到应许,心中还是放不下世间的五欲之乐,希望能多享受七年再出家。阿那律不以为然的说:“人命无常!谁知道我们能活到什么时候?要把握当下的因缘,不要再沉沦于尘世的欲乐当中了!”因为阿那律的坚持,跋提的延迟从七年减到一年,最后剩下七天。阿那律才欢欢喜喜地和他达成协议。

七天后,释迦族的八位王子,带着他们专属的剃头匠优波离,身穿庄严服饰、骑乘宝象骏马,一行人出了迦毗罗卫城来到边境,他们脱下华丽宝衣,连同象马宝车全部交给了优波离:“你常年服侍我们才得以过活,现在我们要出家了,这些宝衣和象马全部送给你,你可以回去了!”放下尘世的包袱,王子们随即前往佛陀游化处。

优波离心中想着:“出身尊贵的王子们都能舍下荣华富贵跟随佛陀出家,我又有什么放不下的呢?”于是便将所有的珍宝衣饰等物悬挂在树上,喃喃自语道:“这些宝物就送给发现它们的人吧!”

王子们来到佛陀游化之所,在佛前恭敬乞求出家:“我们的父母已经允许我们出家了,请世尊收我们为弟子。”世尊为先行到达的优波离剃度,再依次剃度阿那律、跋提、难提、金毗罗、难陀等六人。优波离受大戒后,成为上座比丘。当时,由上大座比丘名叫毗罗荼,为阿难陀剃度,而次一上座比丘则为跋难陀和调达剃度。

一天,跋提独自在坟冢间的树下静坐思惟,直到夜分已过,在法喜禅悦中不禁大声说道:“实在是太令人欢喜了!”其它的比丘听到了,便向佛陀禀报。

佛陀请跋提过来,问他为何如此欢喜?跋提合掌禀白:“世尊!我从前在家时,虽然贵为王族,在内外重重军队刀杖的森严戒护下,还是时时感到恐惧忧畏。现在我一个人独自在冢间禅坐,却无丝毫恐惧惊悚之念,只一心系念出离解脱之乐,所以才忍不住说出心中的快乐。”佛陀听了称许道:“善哉!善哉!”。

典故摘自:《释迦谱·卷第二》

省思:

无常迅速,人生如春霜晓露,刹那即逝。若不解真理,断除烦恼,精进修行,则生命依旧是在众苦交煎、尘劳盈身中流转生死。欲脱出尘界牢笼,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唯有精进用功,趣菩提涅槃之道。沩山灵祐禅师云:“夫出家者,发足超方,心形异俗,绍隆圣种,震慑魔军,用报四恩,拔济三有。”

出家沙门,了达无常之理,发大愿心,舍俗出家,恒行利他,广修福智,宣扬正法,“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酬报三宝、父母、众生、国土四重恩。出家行道,安住本心,以“教理、禅定、福德”庄严身心,修善而不执善,“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翠岩禅师《警僧铭》对僧人的告诫

翠岩可真禅师是宋代著名高僧,福州人。曾经参访过慈明...

日日增上解脱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最大的无奈,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手持锡杖时的发心

《华严经 净行品》第四十七首偈颂,文殊菩萨云:手执锡...

僧团如何和合共住

【原文】 《智论》云:佛法弟子同住和合,一者,贤圣说...

出家人完全禁欲有三种原因

有人问,佛教主张禁欲,是否又主张苦行之嫌疑?答案是...

病后方知身是苦,壮时多为他人忙

祖师立的规矩,都是提醒我们赶快用工啊!说什么病后方...

出家人,其实一点也不闲

《禅林宝训》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衲子守心城,奉戒律。...

女众出家好还是在家好

问: 女众出家修行好还是在家修行好?出家对家庭有什...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白居易的知足常乐思想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诗...

【佛学漫画】永明延寿大师

永明延寿大师圆寂百余年后,宝觉禅师在看了《宗镜录》...

不净的羹汤

过去,曾有人种了许多白草。这种草需于特定时节采收,...

只重衣衫不重人

唐代高僧三圣继昌禅师是一位有修有证,品行正直的高僧...

【佛教词典】身等三业

【身等三业】 p0677   俱舍论十二卷一页云:此所由业...

【佛教词典】太虚

(1889~1947)浙江崇德人,俗姓张,本名淦森。法名唯...

具足四种力量才能真正的忏悔

忏悔是我们修行的人自净身心、明心见性的一个最初的必...

《阿弥陀经》的三部重要注疏

古往今来《佛说阿弥陀经》有诸多的注疏,这些注解里面...

学佛多年还是怕鬼,该如何对治

问: 请问师父,弟子虽然学佛多年,然而还是怕鬼,甚...

如何变不利为有利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同样,一个人的缺点...

念观音菩萨圣号为何便能离欲

问:《普门品》中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

一次施舍的福德

在舍卫国里有个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却一点也...

念地藏菩萨名万遍,一切毒害不能损之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

过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丝不挂万缘放下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参话头。心中用什么功人...

往生净土的愿,绝非世俗浊欲

佛教说这个欲望,比如具体谈到五欲财、色、名、食、睡...

厌离娑婆标准在哪里

一个人到晚年,说是修净土宗要带业往生,带业往生当然...

星云大师《如何安身立命》

各位虽然退休了,但是人生仍然是继续的,并不就此为止...

深信切愿不容易,如何才能生起信心

问: 我学佛不久,今年29岁,尽管我的家人基本上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