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口中自然生出八功德水

2016/09/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口中自然生出八功德水

舍卫国中,有位大富长者的妻子生了一个端正庄严的儿子。这孩子诞生时,天空突然下起大雨,如此殊胜的瑞相,长者夫妇非常欢喜,连忙请来占相师为孩子看相。占相师告诉长者夫妇:“这孩子是很有福德的人,这场大雨正是因为他的出生,天降甘露啊!”因为孩子的福德带来雨水,解决干旱,因此占相师为孩子取名叫“耶奢蜜多”。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耶奢蜜多一出生即不需他人哺乳,因为他的口中会自然生出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有八种殊胜: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根,称为“八功德水”。耶奢蜜多就在八功德水的滋养及长者夫妇的爱护下一天天长大,成为人见人爱的青年。

一天,耶奢蜜多与亲朋好友一起到城中游玩观赏,走着走着,来到佛陀所在的祇树给孤独园。耶奢蜜多见到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上绽放慈光,感到无比地欢喜。于是他以至诚恭敬之心顶礼佛陀,恳求出家。佛陀慈悲地对他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耶奢蜜多马上示现比丘相。出家后的耶奢比丘,精进不懈,对于佛陀的教诲,信受奉行,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不仅具足三明六通,亦得八种解脱,诸天天人及世人无不对其敬仰赞叹。

大众比丘看到耶奢比丘如此殊胜的福报,都升起欢喜赞叹之心,于是请示佛陀:“世尊,耶奢比丘过去生究竟修了什么样的福报?今生一出世便天降甘霖,口中自然生出八功德水,不需他人哺乳,又能得遇世尊,随佛出家,证得道果?”于是,佛陀为大众比丘慈悲开示其中的因缘。

过去贤劫中,迦叶佛住世,于波罗奈国度脱无量众生。当时,有一位发苍齿摇的长者,听闻佛法,欢喜无比,于是发心出家修行。但是出家后的老比丘,却不用心思惟世间无常之理,反而懒散懈怠。不久,重病缠身,医生告知须以酥酪为药,病方可好转。老比丘听了医生的话后,马上就吃了酥酪。

到了半夜,老比丘药性发作,身体发热、口渴难耐,于是起身找水,没想到屋子里的水瓶都是空的,只好往屋外的池塘走去。到了池塘边,老比丘发现池塘的水也已干涸,于是又再往更远处的河流走去。当他来到河边,没想到河水竟然也已枯竭。就这样,老比丘带着疲惫不堪又为病所苦的身体,前往其他地方找水,结果所到之处都是相同的情形。望着眼前干涸的河床,老比丘深感懊悔,忏悔自己的懈怠,及至天明,他回到僧团,将所遭遇的情形,告知他的师父。

他的师父一听老比丘的描述,马上告诉他:“你的情况,就像是饿鬼道的众生所受的苦,非仰仗大功德力无法解脱。你现在快取我瓶中的水,供养清净僧众。”老比丘一听师父的开示,马上拿起师父的净瓶,准备供僧。没想到,当老比丘的手一碰到净瓶,净瓶中的水立刻蒸发得一滴也不剩。此时,老比丘惊恐万分,深怕自己一旦往生,会立刻堕到饿鬼道中。这时他想起唯有仰仗大慈悲、大智慧的佛陀才能得到救拔,于是立刻前往迦叶佛的住所,顶礼佛陀,将所遭遇的情况告诉佛陀。

老比丘说: “世尊,我现在碰到这样的灾厄,死后恐怕会堕入饿鬼道中,唯愿世尊慈悲哀悯,为我开示,消此灾难。”佛陀告诉老比丘:“现在的你唯有以清净水供养众僧,仰仗清净供养功德力,才能脱离堕落饿鬼道的果报。”老比丘听完佛陀的开示,心开意解,信受奉行,从此以后,不再偷懒,每天以清净水供养大众僧,即至命终,从未懈怠。

佛陀告诉大众:“因为这样的清净供养功德,生生世世口中常有清净八功德水,满足所需。直到今生有因缘随我出家修行,证得道果。当时的老比丘,就是现在的耶奢蜜多。”诸比丘闻佛所说,皆信受教诲,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撰集百缘经·卷九》

忏名修来,悔名改往,谓修将来之善果,改已往之恶因,是名忏悔。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难免犯错,重点在于能否面对过错,从中学习;若是错了不知悔改,罪业累深,便会造成无可弥补的后果。因此,知过能改,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承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你找到适合改过行善的方法没

赵阅道居士 赵阅道居士是北宋一位修行有成就的大居士,...

面对今生的果报,我们只能忏悔认命

所以我们今天承受果报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件事情,忏悔...

大光明云中的十种光明特质

佛有常光,有放光。由于特殊因缘,放光就是要传达信息...

诵持楞严咒者是植种大善根之人

楞严咒是佛顶光明聚集,化身如来所说的神咒,因而极具...

家人不信佛,可以以他们的名义做功德回向吗

问: 家里人不信佛,也不学修,弟子经常以他们的名义...

【推荐】用力少而收效大,净土法门适合一切修行人

用力少而收效大,净土法门的这个特点是适合一切人去修...

未生恶业令不生,这是最高的标准

唯识学把造业的过程,依据初、中、后来说明业力的轻重...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仍可悔改

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欢喜心扫塔礼塔之殊胜功德

昔日,佛在阿耨达池,对五百位阿罗汉说道:你们各自述...

玄奘西行得佛菩萨慈悲加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

世间的四种修行人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为比丘们开示法要...

【推荐】佛法让我找到利益家人的最好方式

凌晨12点刚过,老公把我叫醒。他说接到姐姐的电话,说...

【佛教词典】烦恼习

又作余习、习气、残气。即由数数现起之烦恼所薰成之余...

【佛教词典】止持戒

制止罪恶行为的戒法,如五戒、八戒等是。...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

心怀嫉妒,必定也反噬自己

一个人的幸福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以外,还有他各方面因缘...

向佛陀丢掷泥沙的人

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次与弟子们外出托钵。在途中,遇...

荣辱不惊的老子

过去的圣人多生于乱世,所以,他们会成为圣人。比如老...

佛教的二十四诸天

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又可称为诸天鬼神。...

【推荐】古德论《阿弥陀经》少善根福德因缘与多善根福德因缘

《阿弥陀经》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跟佛陀结缘,这个非常重要

这个供佛它是怎么样,借事显理。就是佛陀不在了,那佛...

为何要注重回向

问: 为什么要注重回向? 大安法师答: 一般我们做的...

莫让「疑念」占据自己的心

有一棵大树,上面有个鸟巢住了两只鸟──一只公的,一...

吃东西吃饱就好,别为嘴巴做奴才

在吃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布施什么就吃什么,不执着、...

一元门票的灵岩道场

一元门票灵岩道场 江苏苏州的木渎古镇,乃清乾隆六下江...

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观性元真: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