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陀五百世母亲的贫穷果报

2017/01/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五百世母亲的贫穷果报

过去释迦牟尼佛托钵游化,行经居荷罗国,与众比丘在路旁树下稍作休息,适巧有一位年老的妇人正在附近的井边取水,这位妇人名叫迦旦遮罗,是某户人家的奴婢。佛陀告诉阿难:“你去向这位老妇人化缘一些水来。”阿难遵承佛陀的指示,前去向迦旦遮罗化缘。

迦旦遮罗听到阿难来化缘水,要给佛陀和众比丘饮用,便亲自拿着水瓶前来见佛。见到佛陀之后,迦旦遮罗立刻把水瓶放在地上,想要向前去拥抱佛陀。阿难急忙阻止她,但佛陀却告诉阿难:“不要阻止她!这位老妇人在过去五百世中都是我的母亲,对我有深厚的亲情,所以她一见到我,就想要拥抱我。如果你阻止她,她的血就会犹如沸腾的水一般,从脸部的毛孔中流出,马上就会丧失性命。”迦旦遮罗如愿拥抱了佛陀后,便站在佛陀的身旁。

佛陀告诉阿难:“你去把这位老妇人的主人找来。”迦旦遮罗的主人来到佛陀面前,顶礼佛陀后,便恭敬地合掌站立在佛陀的面前。佛陀告诉迦旦遮罗的主人:“如果你能够让这位老妇人得到自由、出家修行,她一定能成就阿罗汉的果位。”迦旦遮罗的主人听了佛陀的话,便解除与迦旦遮罗的契约,恢复她的自由。

佛陀又告诉阿难:“你将迦旦遮罗带到比丘尼的僧团,让波阇波提比丘尼为她剃度。”迦旦遮罗出家不久之后,便证得阿罗汉果,并且在众比丘尼中,善解经义,最为第一。

诸比丘心中感到疑惑,便请示佛陀:“世尊!迦旦遮罗比丘尼,是因为什么样的因缘,出身卑贱作他人的奴婢?又是什么样的因缘,使其出家不久,便能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佛陀向诸比丘开示:“过去迦叶佛时,迦旦遮罗比丘尼曾经出家修行,由于过去出家闻法的因缘,所以此生出家后,很快就证得阿罗汉的果位。然而,也因为过去生出家时是众比丘尼的上首,时常辱骂证得圣果的比丘尼是卑贱的奴婢。由于毁辱贤圣的缘故,所以生生世世都受为人奴婢的果报。且迦旦遮罗比丘尼在过去五百世中都是我的母亲,生性悭贪,易生嫉妒,时常阻止我行布施,因此,生生世世生于贫贱之家。由于此一因缘,我并不只在这一世除去迦旦遮罗比丘尼的贫贱苦果。”

诸比丘再请问佛陀:“请问佛陀,过去是如何拔除迦旦遮罗比丘尼贫贱的苦报呢?”

佛陀继续开示:“过去某一世,在波罗捺国中,有一个贫穷的家庭,只有母子两人相依为命,儿子时常为他人帮佣赚取钱财来养活母亲。虽然儿子辛勤地工作,但得到的钱财却非常少,只够维持母子两人一日的生活。

有一天,儿子向母亲秉告,想要与商人的商队一同远行经商。母亲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儿子便随着商人一同远行。儿子离去不久,便有盗贼前来抢劫钱财,并将母亲掳掠至他国卖作奴婢。

儿子远行经商回来后,得知母亲被盗贼掳走,便想尽方法找寻母亲。好不容易得知母亲的所在之后,便准备了许多珍宝钱财将母亲赎回。赎回母亲之后,母子两人便在这个国家住下来,钱财日渐丰足,胜于往昔。这位被卖作奴婢的母亲,就是现在的迦旦遮罗比丘尼,当时的儿子就是我。我在过去无数劫时,都在解救母亲贫贱的苦报。”

典故摘自:《杂宝藏经‧卷一》

 
省思: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知恩、感恩的根本。因为,一切有情众生,都是因父母才能拥有色身;父母用血汗来养育子女,子女才能得以成长。

佛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感念母亲摩耶夫人的生育之恩,亲至忉利天为母说法,以报母亲的恩德。佛陀以身行告诉我们“孝”的重要,而我们也应该效法佛陀,以孝顺心、恭敬心、感恩心,来报答父母的恩德。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行孝当及时,把握现前的因缘,恭敬父母、让父母物质生活不虞匮乏这是孝养、孝敬,更进一步要尽孝道,令父母亲近三宝,种离苦得乐的善因,乃至超凡入圣,真正是最大的知恩、感恩、报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恶人死亡时会发生什么

不善心死者,谓由自忆或他令忆,乃至粗想现行以来,追...

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撒哈拉沙漠,又被称为死亡之海。 进入沙漠者的命运:有...

善能获五福,恶能感六极

我们常常讲五福临门:第一是长寿,第二是富贵,第三是...

供养得福的一家人

佛陀在世时,有一户大富人家,一家六口不仅和乐融融,...

如何理解因果的道理

这个地方我们讲到业果的轻重,最后我们把业果的道理作...

给予不是放弃和牺牲

什么是给予?对佛学深有造诣的西方分析心理学大家弗洛...

荣华富贵不是争来的,是积德来的

中国古代传说每年过小年的这一天,灶神要上天,而除夕...

患难中应持圣号,自然有不思议的转移

原文: 接手书,不胜伤时之感,十余年来,天灾人祸,相...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他们说那里「风水」不好

一日,佛源老和尚对僧人说:某某下面那房子可以住人啊...

佛源老和尚的棒喝

居士:师父,什么是烦恼? 老和尚:我问你,南华寺好,...

明旸法师、圆瑛法师念观音圣号救火记

1932年12月,天童寺里正在为修复庙院工作的两位油漆工...

瞎子点灯

从前有一个小巷子又黑又窄,路灯也没有一个,每到晚上...

【佛教词典】二德

观音玄义云二德:二德者,在众生因心所具,则名缘了二...

【佛教词典】宝幢

(物名)以宝珠庄严之幢竿也。大日经疏五曰:上置如意...

但念无常,活在当下

在这娑婆世界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那只能是在童话故事...

怎样才能让心变清净

凡夫的心总是心猿意马,漂浮不定,好比躁动的猿猴一样...

工作认真但得不到领导认可该怎么办

问: 我在单位里上班,业绩非常好,但老是得不到别人...

圣严法师《建设人间净土》

要使我们所处的世界变成净土,需要靠大家的努力。不管...

修净土的人是专修好,还是圆修好

问: 有法师说,净密双修的功德最大,单修净土念佛法门...

佛经中出现的童男与童女

佛教是一个非常重视青年的宗教,佛菩萨的圣像中,大都...

大安法师:信得越深,念得就越切

这句名号我们要念呢,要有一些前提:第一是信愿,第二...

愚痴跟邪见有什么差别

愚痴就是对事理的颠倒,颠倒染慧为性。这个邪见在唯识...

成为一棵大树的五个条件

一、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一个条件:时间 没有一棵大树是树...

如实知自心

坐禅的过程和我们人生的经历一样,二者具有共性。刚开...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佛法对人生的解释,是从因缘的角度来解读人生的,说诸...

【推荐】圆因老法师《放生问答》

1、问:什么叫做放生? 答: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