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净界法师  2022/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佛法对人生的解释,是从因缘的角度来解读人生的,说诸法因缘生。当然,这个观念世间慈善家也提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但是世间人在提出因缘观的时候,它的内涵只有今生──今生造善成就安乐的果报、今生造恶成就痛苦的果报。佛法的因缘观不是这个意思,佛法的因缘观是三世两重因果,所以佛法的因缘观是隔代受报。是你前世造业今生得果报、今生造业来生得果报,它要经过一个时代的成熟,先有种子慢慢去成熟,最后才得果报。所以这个思想就变成一种生命相续的思想。

佛陀曾经用流水来比喻我们人生,说人生就像无止尽的水流,从过去流到现在,它也一定会从现在流到未来。那么这个地方比较重要的是,过去是怎么回事我们就不谈,佛法很少谈过去,因为过去不能改变,往者已矣,佛法所重视的人生观是:你未来要去哪里?你将往哪里而去?这一部分是比较重要的──来生的规划。

我们生命的水流有两种力量在引导着我们,修行人有两种力量:

第一个力量,是过去业力所变现的相状。这个地方特别是指五欲的相状──财、色、名、食、睡。这些有漏的相状在刺激我们内心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感受、一种乐受,这个乐受就会对我们产生一种牵引的作用。我们一般人没有经过佛法的修学,没有经过佛法的训练,都是活在自己的感觉里──诶,你为什么这样?因为我感觉很好就去做了。所以我们一般人很难跳脱过去的业力,因为你太重视你的感觉,所由感觉产生的思想,这个是趋向于生死轮回,这是一个很强大的力量、生死轮回的力量。

你看《楞严经》破妄显真,它破的妄是什么呢?就是感觉引生的思想,全部是虚妄的。连阿难尊者出家,是缘佛的相好──佛陀问他说:你为什么出家?我是看到佛的三十二相很欢喜而出家的。佛陀说:这样的发心是属于生死业力,即便是善,也是生死的有漏果报,因为你是感觉嘛,感觉很好就出家了。这种力量在我们生命当中,是一个很强大的一种引导。

另外一个力量是佛陀出世之后,佛陀也创造一个相状来引导我们,就是种种的波罗蜜的相状。比方说佛陀施设布施的相状,来引导我们行布施;比方说佛陀施设很多持戒的相状、忍辱的相状,来引导我们,乃至于从净土宗的感应道交,创造了──南无阿弥陀佛的音声,来引导我们;或者是本经所说的莲华观、宝树观、楼阁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依正庄严的相状来引导我们。

那么,佛陀出世以后他为什么要用相状来引导我们?而不是用他自己的功德来直接传送给我们?这一部分,在《法华经》佛陀有说明,佛陀说: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佛陀说:我把我的功德,我把我布施的这种智慧送给你,你没办法接受,因为你有着,凡夫的心不能直接趋向真理,不能趋向无相的真理。他要有一个相状来引导,他要有所住。说我要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我一念不生、阿弥陀佛也一念不生;阿弥陀佛的心是如、我的心也要是如;感应道交我们做不到,我们要有一个相状来攀缘,攀缘音声、攀缘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才能构成感应道交,这就是本经修行的主要观念,叫做借相修心,或者说借假修真。

刚开始我们在攀缘莲华的时候,它是一个假相,它不是极乐世界的莲华。但是这个假相你不要忘了,它是佛陀施设的假相。大智慧的佛陀──为实施权,施设的假相,这种假想能够引导我们趋向真实的功德。

在东晋时代有一位大学者叫刘遗民,这个人大家可能都听过,在当时很有名。他自中年以后,就不想做官,不想同流合污,就罢官返乡,然后参加慧远大师东林寺的白莲社,这是专门在念佛的。不过慧远大师跟善导大师不太一样,慧远大师的念佛是修止观,持名跟观想配合,所以他在寺里造了很多的莲华池。

这位刘遗民居士,他一生当中见过阿弥陀佛三次:第一次看到阿弥陀佛放光;第二次在修止观的时候,看到阿弥陀佛摸他的头;第三次的时候,看到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的莲华现前,这个时候,虚空中就有一个音声告诉他说:你可以喝喝看!他果然拿这个水起来喝,特别的甘美,而且全身的毛细孔放出香气来,他就知道他的净业成熟了,所以他隔天就召集大众,跟大众告假说:我要往生净土了,我的净土的业成熟了。他就拿了三炷香:第一炷香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第二炷香供养阿弥陀佛,第三炷香供养十方诸佛跟《妙法莲华经》,供养完以后,拜下去就往生了。

关于这个公案,在《净土圣贤录》里有记载。这公案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刚开始他只是人的果报体,也没接触过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对不对?他是依止佛陀所开演的相状──佛陀告诉我们怎样观七宝池、八功德水……用语言文字的相状,让心中显出一个影像来。这个影像是什么?当然是假相,它不是极乐世界的相状,但是借假而修真──这个假相能引导我们,慢慢的因缘成熟了这叫做不思议的熏习,结果有一天,八功德水果然出现了,他真的是可以喝到这个水。

佛法的修学,基本上都叫借假修真,不是只有止观而已。我们没有佛的功德,我们只有凡夫的烦恼跟罪业,但是我们接触佛法之后,慢慢的学习、慢慢去改造自己,靠佛法的布施相状,慢慢引导我们,我们也出现佛的功德,这个也叫借假修真。所以叫: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佛陀必须要安住我们,用可以接受的相状来引导我们。

本经亦复如此。我们没有一个人去过极乐世界,也没有一个人看过极乐世界,没关系,大智慧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在本经当中,安立了很多语言文字,我们照这个文字相去观想,就能够把极乐世界的真实功德创造出来,是这个意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一个终身受用的测试题

你开着一辆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经过一个车站。...

【推荐】心中一无牵挂 才能得大自在

有一个人搭船去英国,途中忽遇风暴,全船的人都惊惶失...

把「谢谢」带回去

诚拙禅师在圆觉寺弘法时,法缘非常兴盛,每次讲经时,...

心的罪源来自无明爱欲

人间最需要的就是爱,但是爱一有偏差,这个爱就会变成...

一切众生都贪恋这个色壳子

四大无我,五蕴皆空。人死了只剩下骨灰,这骨灰是不是...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问: 印祖开示如何诵经的时候说,不要想上一个字是什么...

执我与离我

修法从身求者,犹如泥里淘金,煮黄沙求浆粥,无一法可...

脱离不了过去,就失掉了未来

大乘佛法成就清净之后,他要产生愿力,这个就是修假观...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知恩感恩与报恩

所谓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一语道尽日用一切衣食住...

「不动念头」是全世界最大的力量

这里所要诠释的观念,就是《楞严经》一再强调的一个观...

培养孩子惜福的思想

作为一名儿科中医师,每天接诊众多患儿,其中发病根源...

为父母立了消灾牌位,能否消除业障

问: 我悄悄地在寺院给父母立了一个消灾牌位,父母始...

【佛教词典】二种根律仪

【二种根律仪】 p0030   瑜伽二十三卷六页云:又根律...

【佛教词典】轮王七宝

【轮王七宝】 p1341 如转轮乐中说。 二解 俱舍论十二卷...

发愿度人进佛门但并不如愿,是否应放弃

问: 值此末法时期,善知识难遇,众生不知念佛。弟子...

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

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然习气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

家训,一盏千年不灭的心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观念、态度等都可能会...

不准时的公鸡

从前,在波罗奈国的西北地区,有一位全国闻名的老师,...

信佛后遇到大病苦,应该如何应对

问: 请问法师,对于一些信佛的人,信后遇到一些大的...

很少吃的几种好食物

人的探险精神如果用在饮食上,一定能获得更多的健康。...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原文】 般若心经云: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

佛教中的美容和去体味的方法

美貌也是一种福报。任何福报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象财...

如何化解当下的情绪

所谓老僧入定,是指在定中不会有情绪,但是在平常生活...

【推荐】念佛越念越没滋味,那就糟糕了

念佛人啊,如果你去年是念三千声,今年变成二千声,明...

一体万用,一念万涵

地面上江河湖泊的一切月影就是一个月影,一个月影就是...

星云大师《佛教的时空观》

第一篇时间(剎那不算短 劫波不算长) 1 前言 晋朝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