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生行善,果然善有善报

2019/04/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生行善,果然善有善报

古时候,有一个书生,姓萧名蔼堂。他为了生活所困,不能进京求取功名,只好在附近的城市里,设了一个小学堂,招集一些儿童教他们读书,所得来的一点学费,用来过日子。

许多和他同期的同学,大多已得到功名,做了官,有时在路上碰到了萧蔼堂,看见他这样的寒酸,竟然当作不认识,头也不回地离开。

萧蔼堂每次碰见这种情况,就叹息地说“读书就是为了明白做人的道理,而做人只须靠着本分多行善事,我教导儿童读书,让他们明白先圣先贤的训示,也尽了我做人的责任。如今同学们都当官发财了,瞧不起我,就随他们吧!”

萧蔼堂本来就精于医术的,有人来请求看病他也都为患者诊治,而且医药费是由病人随便给付的,就算是没钱付给他,他也不会索求。附近地方的人都夸他是一个慈祥又善心的人。

有一年,地方闹饥荒,学校也关闭了,萧蔼堂就带着仅有的几两银子回家乡去了。路上,忽然看见一个妇人抱着一个小孩,哭哭啼啼地从他身边擦身而过,萧蔼堂看见了很疑惑,转身察看,只见妇人把年幼的小孩放在路边,哭着说“可怜的心肝宝贝,你在这里等待善心的人救你吧!妈可养不活你了!”

说完,就向水边走去,分明是要投河自尽的样子。萧蔼堂马上喊道“不可!不可!”立刻把她拦住了,而且将身上的几两银子掏出来,全部给了她,那妇人流着泪,跪下来一直道谢。

这位好心肠的萧蔼堂,用那仅有的几两银子,救了两条性命,心里感到很欣慰!一路回到家中来,他的妻子见了他,很是高兴,嘘寒问暖了一番,想着丈夫必定赚了一些钱回来,结果,萧蔼堂就把路上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妻子。

妻子说“你怎么这样糊涂,救济别人是好事,但也不能把自己饿死了啊!幸亏家里还有些吃的暂时煮来吃,再做打算吧!”

蔼堂听太太说家里还有些吃的,心里才稍感安慰了;可是,当太太正要准备做晚餐的时候,忽然听到外面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隔壁的李爷爷,蔼堂招待他进来坐后,李爷爷就摇头叹气地说:“这年头,生活实在不好过,我家里断炊了,痛苦极了!”

蔼堂不好意思地说:“哎!本来我应该帮忙您,可是现在也一贫如洗了。”李爷爷听到这句话,知道没有希望了,他颤声说:“本来我不敢来麻烦你,实在到了没有办法可想了,才厚着脸皮来向你求救;现在既然你也和我一样,那么我只有等死了!”李爷爷说完,眼泪也不知不觉地滚下来!

蔼堂看了这种情形,心里难过极了!他悄悄走进房里对太太说:“他太可怜了!把我们的吃的,分一半给他好吗?”太太说:“那么我们一两天后怎么办?”萧蔼堂就劝妻子,如果命不该绝,上天必然会帮助的!太太正在犹豫,蔼堂已经自己下手取出一半吃的,送给李爷爷,他流着泪道谢回去了。

果然第二天,远处有一个富翁患有打噎的病,派人来请蔼堂去医治,蔼堂替他开了一剂药,富翁吃了药后,病很快就好了,差人送了银两给蔼堂,蔼堂绝处逢生,欢喜极了,他对太太说:“存好心,做好事,一定是会有好的结果的。”

第二年,蔼堂的太太生了一个男孩子,到六岁时,蔼堂就教他读书,这孩子非常聪明,后来皇帝钦点殿试头名,消息传到家里,萧蔼堂夫妇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整个乡村人人都说:“萧蔼堂一生行善,果然善有善报。”

所谓行善,通俗地讲,就是做好事,就是尽自己力量来帮助别人,而不求报答。

我们每个人作为社会群体当中的一员,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和他人、集体、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诚然,我们帮助别人是不图任何回报的,但在行善的过程中,其实我们也获得了很多东西。我们会感动于别人的善心和善举,感受到社会的美好;我们会心灵得到净化,体验到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存在价值;我们更从行善的过程中,增加了自信,感觉到自己是生活的强者,因为我们可以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但不能把对行善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精神上的行善更是“善莫大焉”,从精神上解救一个人,也许会改变他的人生道路。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创办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曾经写了一本书叫《活着》,在这本书中提到一个词,"善的力量"。善指谦卑,感恩,怀有敬畏之心,从良知的角度对待万物。任何事物都是相互的,当你善待万物时,万物必将善待你,这叫善因缘。聚集这种"善因缘"必将成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善的力量。

《道德经》提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足以可以见善是能聚集力量的,而且这种力量非常强大。

所以,当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请马上伸出你温暖的双手。及时行善,让我们的生活更温暖,更美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因为付出永远比获得更快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由于这个善因,感得九十一劫没有病苦

舍药材以拯疾苦, 就是修善的一个科目,要布施药材来帮...

隔世之果和隔世之因往往使人无法理解

佛学千经万论,莫非论心、行、业、果。人的一切动作无...

业的三种报应模式

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 现报者...

佛陀被谤的因缘

佛陀遭外道奢弥跋毁谤,弟子们不解,为何至尊至贵的佛...

志公禅师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

唐朝有一位得道高僧志公禅师,住在金陵,有一天他离开...

五种慷慨布施,能得大福报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世尊...

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若能至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

圣严法师《如何转好运?》

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当人们遇到失败而不知何去...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好的人品是无价的,是金钱买不到的

1982年,美国印第安纳州阿历山德亚市的比尔先生喜得贵...

不要为了小利而改变目标

过去有个人在门前种了两棵果树,两年后结了果子,其中...

道证法师预知时至,回归弥陀愿海

信愿坚固,勇猛精进。跨越忧恼,净心画佛 在病苦中,师...

梵志丧女 焉知非福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弟子们开示时,有位...

【佛教词典】天台九祖

(名数)佛祖统纪于台宗立东土之九祖:第一祖龙树菩萨...

【佛教词典】新往菩萨

为“旧住菩萨”之对称。于净土中之菩萨,新往生至净土...

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

问: 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是先开示吗? 净界...

证严法师:学佛

学佛者,最重要是培养慈悲心。若是失去了慈悲心,就失...

父母应教给孩子的事

有个孩子心里烦:为什么同桌总是考全班第一名,而他总...

圣严法师:尽心、尽力、尽可能学习

我常用一句话来勉励志愿者,也勉励自己:「尽心、尽力...

这一念无明的妄动,当下就是真如本性

明众生迷真成妄,是从众生的角度来说明妄是怎么生起,...

禅要如何去参

王辅益是个非常发心的信士,除了工作以外,只要有空就...

念佛病人在很危急的情况下,家属该怎么办

问: 如果病人在很危急的情况下,家属控制不住情绪想...

印光大师苦行略记

印光大师,关中人也。宿具善根,幼志圣贤。光绪七年,...

【推荐】所积之福已被自己折损

大家学佛的同时,都在做积累功德的事,为自己多修福报...

证严法师《堕落多因贪心重》

六道是因自我心中的善恶而上下流转不停:心若为善,便...

没有这几个经历成就不了大事

《孟子与尽心篇》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微细的爱

苏东坡有一首五言诗,我非常喜欢: 钩帘归乳燕,穴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