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这一念无明的妄动,当下就是真如本性

净界法师  2021/05/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一念无明的妄动,当下就是真如本性

“明众生迷真成妄”,是从众生的角度来说明妄是怎么生起,这个地方是从诸佛的角度。他觉悟了“妄”,这个妄就是现前一念无明的妄动;“惟真”就是,这一念无明的妄动其实当下就是真如本性。

也就是说,这一切的世间杂染因果,它的真实性是了不可得的,其实它的本性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叫“悟妄惟真”。也就是说,不是离开了妄想有另外一个真实,只就是这一念妄想当中,你去回光返照,这个妄想就转成真实,因为它的本质就是真实,只就是一念的迷情而产生变化而已。

我们看壬一,领义起疑。这一段是讲到富楼那尊者领纳了佛陀前面的“迷真起妄”的义理,但是他又生起了一个疑惑。我们看他疑惑的内容。看经文。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

富楼那尊者听了佛陀讲到“迷真起妄”以后,他说,假若我们众生本具的这个“本妙觉性”,这个觉性是充满了无量无边的光明智慧,所谓“如如理而生如如智,如如智还照如如理”,众生的这一念心性跟诸佛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修学所证得的那一念清净心,可以说是不增不减的,在圣不增,在凡而不减。

身为生死众生,我们这一念清净的本性既然能够无缘无故地一念的无明妄动而产生了山河大地诸有为相,那么身为佛陀,证得了我空法空的这种光明智慧显现的这一念清净心,什么时候又会产生山河大地,乃至于整个有漏的因果呢?这个又什么时候再生起呢?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他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本性是清净本然的,只就是一念的妄动才有所谓的山河大地生起。而佛陀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正念真如,面对境缘的时候不迷不取不动,把这个一念的无明妄动慢慢地消灭了,又恢复了清净本然。那么这个清净本然什么时候又开始一念妄动呢?是这个问题。

从富楼那尊者的提问,蕅益大师说,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尊者心中有两层的迷惑。我们解释一下。

蕅益大师说,第一个,他不能了达众生所谓的现行无明跟山河大地当体都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也就是说,他不能了解虚妄是没有根源的,所谓的“妄本无因,因迷故有”,他认为真能够生起妄。

我们要知道,真实的心性不能生起妄。这个非常重要!如果你认为妄是有根源的,你就很难断烦恼了。你说,诶,我起贪欲,这没办法,我的个性就是这样。那你完了。你认为你的个性就是这样,那你的个性就变成这个样子!你不能这样想。你要想,这不是我的个性,我的个性本来不是这样,我的个性本来是清净的,我是后来被带坏的,被环境的熏习妄动才有的。所以,你在断烦恼之前,你那个心理建设很重要。你说,诶,我这个烦恼是没办法断了,因为我出生就是这种烦恼。那你就完了。

富楼那尊者的思想就是这样。就是说,他认为真中本来就带妄。那你恢复真了以后,那个妄什么时候又要开始活动呢?他不知道真里面没有妄,就是一念的迷情才有妄嘛。这个迷情被破坏了,那就好了嘛。所以他认为妄是有体性的,这是一个问题,不能了达现行无明当体即空。这第一个。

第二个,他的迷执是说,他不能了达生佛虽然理同,但是事修不同。众生跟佛陀在理性上都是一念清净本然,但是佛陀在清净本然当中,他的性德之外多了一个修德。他除了清净本然,以后又多了一个戒定慧的观照,修德这个地方有所不同。所以他不懂得佛的心跟众生的心还不完全一样,众生的心只有性德,而佛陀在性德之外多了修德。这个地方等于是先道出富楼那尊者心中的迷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

为什么有生死轮回?其实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们本来是...

只要心不随着动,烦恼就会过去

修行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累积的。像大家现在...

人生如梦了不可得

原文: 古人云:热乱场中,难当冷眼。以三界无安,犹如...

我们要远离魔境,只有一个方法

魔境因由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

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提心呢

我问大家,菩萨打不打妄想?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

当知念佛目的,必须归于无念

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

凡夫自作多情,把它弄假成真

从我们一念心性来看人生,人生没有开始,就是无生。为...

念佛时妄想纷飞,该怎么办

问: 我念佛时妄想纷飞,都是对世间的贪瞋痴,想清净就...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众苦煎迫的「娑婆世界」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名叫娑婆世界。娑婆意为堪忍,...

找到自己的信仰

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

我们每天都活在欲望和病态的雾霾中

我们现在物质是发达了,科技是发达了,但是人的欲望也...

越到晚年,观照智慧就越重要

一般来说初学者要多修止,因为你观慧薄弱。一开始先念...

【佛教词典】三种诸受欲者圆满差别

【三种诸受欲者圆满差别】 p0222 瑜伽八十六卷十一页云...

【佛教词典】常光一丈

化身佛的身体时常都放出一丈的光明。智度论说:问云:...

除了有形的房屋外,身心要住在那里

我们经常会被问到:你住在那里?为了住的问题,有的人...

盲目迷信不是修行

王太太觉得自己很虔诚。 早晚课是每天必做的。每天早...

诵《金刚经》十万遍往生净土

明浚。俗姓孙,齐人(今山东一带)。平日以诵《金刚经...

李炳南老居士《佛学常识课本》

小序一 佛法是什么?他原是一种觉悟学。吾人处在宇宙...

念佛不回向和发愿,是否可以往生

问: 既然心作心是,念佛成佛,念菩萨成菩萨,都在一...

婆罗门妇害母遭自灭

昔日,有一位婆罗门,他的妻子姿容美艳,但是妇德不佳...

证严法师《四十二章经》

现代生活已迈入高科技,而讲究科技的结果,往往容易使...

就这个回向心,这功德就大了

我们要想求福德的话我们多分是求解脱的,但是我们也求...

欣求极乐的两个修观方法

怎么欣求极乐呢? 思惟依正庄严,成就内心的安乐;思惟...

释迦牟尼佛也是念佛成佛的吗

释迦牟尼佛到底是怎么成佛的,这也是众生根性不一,他...

【推荐】家里有这种情况,赶快给他念经做好事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

福报大的人怎么厌离娑婆

有些人厌离娑婆有困难,为什么他对于厌离娑婆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