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迦叶三兄弟受化之宿缘

2021/07/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迦叶三兄弟受化之宿缘

过去,佛为众人说频婆娑罗王因听闻佛说法即得法眼净之宿缘,听闻此,众人心中对优楼频螺迦叶受化的因缘有所疑问,心想:“为何佛需要示现神通,用种种方法而得度化优楼频螺迦叶,而迦叶的两个弟弟那提、伽耶,则只听闻佛说法便得受化?佛大慈悲、具足一切智,必能除去我等心中的疑惑。”思及此,正要开口问佛。

佛知众人心中所想,即说道:“种因感果是真实不虚的道理。过去劫中人寿二万岁时,有佛出世,名迦叶如来,十号具足。当时迦叶如来在波罗奈国鹿野苑中弘法度众,度化众生毕,即入涅槃。

迦叶如来住世时,有一位国王名叫羯里计,常恭敬供养。迦叶如来入灭,羯里计国王便以种种香木荼毗,再用乳汁洒灭余火,而后将佛舍利收存于四宝瓶中,并选一胜地起建大宝塔供养。舍利塔高一由旬,羯里计国王及人民常于塔寺广作供养。

当时国内有一位长者,拥有巨大财富,眷属众多,生活自在快乐,常于佛塔广兴供养。这位长者与别族的长者为友,之后娶其族之女,共结为姻戚。婚后多年才生下三个孩子。后来长者年迈生病,服药不见起色,身体渐渐赢瘦,不久后便往生。他的三个儿子依礼将其葬于尸林冢间。

三个儿子常思忆父亲生前的训诲,日夜啼泣,想到家中财富甚巨,于是共同商议要用这些财富为父亲修福。其中,长兄是个悭吝之人,一开始听闻要将家中财物用来布施的提议时,心中略有迟疑,但因深具孝心,便同意了,并说道:“布施后,还应将这些财物广为运用,为父亲植福。”二个弟弟也同意,于是兄弟三人即将家中金银等种种财物,持至迦叶如来舍利塔寺作最上供养。

布施供养后,三兄弟同发誓言:“愿以此布施供养所得之果报,于来世能以今成就正等正觉的迦叶如来圣号为姓氏,佛出现世间时,得以值遇,并闻法信解,得证菩提。”发此誓愿后,恭敬礼拜并绕塔后,欢喜而归。因为这样的善业因缘,所以三兄弟今世得以迦叶为姓,并能够值遇佛,出家为沙门,听闻正法,证无学果。

优楼频螺迦叶起初难以受化,是因为他过去世欲行布施时,心中略有迟疑,所以在我示现种种神变后,才得以省悟;那提迦叶、伽耶迦叶易受度化,是因为过去行布施之时心清净,自始至终心都无有迟疑。优楼频螺迦叶及那提、伽耶三人,今生又得再为兄弟,而且以迦叶为姓,并能值遇佛,闻法证道,是迦叶三兄弟过去宿因所感得的善果,汝等应当尽信无疑。”

典故摘自:《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十一》

省思:

佛善观众生宿世因缘,随机引导度化。迦叶三兄弟因过去生广修供养,同心立愿,而感今世值佛闻法、证道之善果。如是因,如是果,佛所言说,真言实语,吾等应当信受、思惟、落实。修学佛法,除了建立正确的知见,更进一步要身体力行,从因上积极努力,创造善因、清净的因、成佛的因,将来必能感得善果、清净的果、成佛的殊胜妙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推荐】杀生为何短命,布施为何有福,这些都从哪里来

我讲一个小故事,把十行作总结,故事出自于坐花志果:...

布施获福无量

目犍连尊者的弟弟是城中的大富长者,他的金银财宝、仆...

如是奉事者,未来常在诸天受胜妙乐

【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

为何一顿饭的功夫即可供养十万亿佛

问: 极乐世界的人何以只须一顿饭的功夫即可供养他方...

常行供养能为自己种下成佛善因

衣服及饮食,常以奉供养;作如是心施,是等悉成佛。─...

凡夫自作多情,把它弄假成真

从我们一念心性来看人生,人生没有开始,就是无生。为...

缘份的秘密

在人的一生中,屈指算来,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并不多...

大安法师出家因缘及体会

在这个功利盛行、宗教与道德长期被边缘化的社会能踏上...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推荐】是业报现前还是冤魂报复

故事发生在1965年,内蒙古黄羊滩地区的村里有一户范姓...

舍弃悭吝

一位大财主名叫提婆,为人刻薄、爱财如命,不但多方聚...

印光大师讲述的三桩观音菩萨治病救人的真实故事

『诵持此神咒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无不差者...

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法国记录片《微观世界》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一只屎壳...

【佛教词典】二教

乃佛法之分类。系由教说之意义内容、实践方法、说法形...

【佛教词典】因缘果报

【因缘果报】 因果,具足说是因缘果报。因是事物生起的...

谋人财产,结怨相报

这个财产都是人的外命,一般的人视财产如命,每个人来...

学道之人的五种心

憨山大师在《示马居士》法语中,以学道之人的五种心来...

以水譬喻七种人

昔日,佛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佛告诉比丘...

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受伤害

一位刚从领导岗位退下的老居士来看望清净,诉说自己近...

知恩报恩的雁王

从前,在波罗奈城附近有一个大池塘。池塘里,有很多鱼...

这样的罪恶凡夫,还在弥陀救度范围中吗

问: 末法时期众生的根基很低劣,尤其是我们这些上班...

做什么都不要求回报

人们在世俗的生活中工作,是为了获得某些报偿。但出家...

如何理解「人成即佛成」

问: 请教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

大安法师:如何依止善知识修学佛法

问: 我们常常听到依止一位善知识修学佛法,应该是百...

六个方法对治烦恼

问: 大师您好,我自己很容易为一些小事而感到烦恼,也...

成功需要永不倦怠的心态

职场中有一种心态是令人尊敬的,那就是实习生的心态。...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问: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慧律法师答: 那是错的,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