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煽风止沸

圣法法师  2010/06/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古人说:‘以德伏人者昌,以力伏人者亡’。世间大多都是以力制力,以争制争。是故自有史以来战争不息,社会每日都有是非斗争之事。用一个破漏的缸来盛水,欲其不漏失是不可能的事情。晚上在外面晒太阳,欲取其温暖即是傻瓜!‘人为万物之灵’,往往都做愚蠢的事情。

从前有一个养蜂的人,有一天他想依养蜂卖蜜所赚的钱不多,必须另想一个办法来加工制造,使蜜更加有价值,制造种种食品出售,才能多赚些钱来发展自己的事业。于是开始盛火熬蜜,欲熬为蜜糖来制造种种食品。这个时候有一位客人来拜访,他对客人说:‘请你等一等我正在熬蜜,熬好了请你尝一尝我的杰作’。因为蜜正在滚沸,他欲使蜜浆快些冷却来招待客人,所以就掀开锅盖,用把扇子在上面拼命的煽。可是煽来煽去,弄得满身大汗,锅里的蜜浆还是滚沸!他心里很焦急,越是努力的煽但蜜浆却一点的冷却都没有。

客人看了说:‘不要焦急,慢慢来’于是跑到厨房来,仔细看一看,原来锅下燃烧著炎炎盛火,上面的蜜浆怎么会冷却呢?于是向主人说:‘你不是希望蜜浆冷却吗?’‘是的,可是无论怎么煽都煽不冷怎么办呢?’‘你只顾上面煽风而不注意锅底下烈火,故蜜浆不能冷却’。‘啊!原来要锅底抽薪,我怎么没有想到呢?’于是各人哈哈大笑。

这个故事证明一切外道,不依佛法用功进行,而只顾在佛学名词摄来改造,欲另立一个宗教,或在佛教仪式用功,而内心却满脑子都是名利,所做的皆是违背佛法的事情。修行学佛和宏法利生,乃是一件神圣的工作。若无虚心研究及用功修行是不能够胜任。若无正知正见更是走上邪道。世间那么多的五花杂色的五欲境。末法时代更是邪师外道说法如牛毛,若无正见即经不起外道的引诱。若无用功的定力智慧,即不能克服五欲名利,如涌沸的蜜浆光在上面煽风,是不能消灭烦恼的火焰的。

人因无始以来所积之业,所以满肚子都是五欲和烦恼。若无修戒定慧,无法平息烦恼的炽盛。不论欲自度或欲度他人,必须先平息自己的私欲。

若是存名利心而做事,皆是以自利为前提,即做事多邪少正。世间一般人都是互相利用,互有利益才肯做事。若是宗教家,其任务即‘替天行道’或‘宏法利生’。即不能有私欲之心,否则如煽风止沸,其烦恼更盛。

煽风止沸只是一个譬如而已,我想世间没有这样傻瓜的人,可是外道只学佛法的外表,而不学佛法的内心用功,或无正知正见的宏法。以私欲烦恼的心而欣度人,都如煽风止沸的故事一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伐树取果

人是万物之灵,有智识,有才能,有远见,有良心,有道...

妄杀群牛

俗语说:宁愿玉碎也不愿瓦全。就是说,自己得不到的东...

渔翁得利

六道里面有个阿修罗道,一名叫做非天,有天福而没有天...

嘱奴守门

人的智识有深浅高低,个性习惯好欲都不同,所以有的人...

答非所问

世间各行各业,各人有各人的智识和经验,智识有累代传...

愚妇诈死

从前有一位青年,娶了一位很美貌的妻子。这位青年对妻...

偷来的享受

宇宙间各类的众生,有各各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人有富贵...

闻过即怒

人人皆有自尊心,也是最爱面子的动物。就算一个痴痴呆...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瞎子点灯

从前有一个小巷子又黑又窄,路灯也没有一个,每到晚上...

人生难得当精勤

有一个小孩听到佛经上说:盲龟值浮木孔,其事甚难。他...

明旸法师、圆瑛法师念观音圣号救火记

1932年12月,天童寺里正在为修复庙院工作的两位油漆工...

佛的几个问题

一个人被情伤,决定远走天涯。他来到佛前诉数苦恼,痛...

【佛教词典】受戒灌顶

(修法)凡真言之受戒必行灌顶法,故受真言之三昧耶戒...

【佛教词典】木佉褒折娜

梵语 mukha-prochana。比丘十三资具之一。意译拭面巾。...

佛经开头的「一时」到底是哪一时

问: 佛经开篇常常说一时佛在什么什么地方,与多少多少...

星云大师《怎样做一个佛教徒》

第一篇 皈依三宝 壹前言 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

学佛的四大因缘,你属于哪一种呢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在轮回中不知道漂泊了多久,...

【推荐】不了解生命,我们就得不到生命

有许多人问:慧律法师师你有什么神通吗? 我说:没有,...

心浮气躁、严厉苛刻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 人有操...

对来生的轮回有所期待,该怎么办

如果我现在已经养成一种对来生有所期待,怎么办?那我...

太虚大师:佛学的人生道德

佛学的人生道德,即是从佛教的立场和观点出发,略说人...

三十六计教出好儿女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家长、老师常...

弘一大师与太虚大师的法缘

弘一早年是才子,中年是艺术家、教师,晚年是一代高僧...

世智辩聪与般若智慧

世间人书念得多,接触的事物多,看得多、想得多、观念...

疑人窃斧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走的,于是...

真正的爱,在自己心间

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八点半,医院来了一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