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弘一大师与太虚大师的法缘

2015/04/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弘一大师与太虚大师的法缘

弘一早年是才子,中年是艺术家、教师,晚年是一代高僧。他皈依佛门后,甘守枯寂,精研律典,广布佛法,并身体力行,被誉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太虚一生致力于中国佛教的改革与复兴,主张改革僧制,培育僧才,提倡人间佛教;他精研佛理,写下了大量的佛学论著,是中国佛教现代化的先驱,被尊称为“人间佛教导师”。

弘一和太虚生活于近代世界动荡不安、中国佛教积弊丛生之时。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两位大师分别走上了不同的兴教救国的道路。尽管他们最早于何时、因何因缘相识已经无从查考,但是两位大师总是惺惺相惜、互相支持。从20世纪早期太虚倡导人间佛教思想开始,弘一就给予了诸多理解和支持,而在戒律重建、僧伽教育等方面,两人又存在诸多契合点。

早在1927年,弘一在杭州闭关期间,就曾写信给自己以前的老师蔡元培等人,主张佛教改革,整顿“僧众之事”,解决当时佛教界存在的问题,并力荐太虚“专任整顿僧众之事”,商酌“一切规划”。在信中,他称赞太虚“英年有为,胆识过人”,且“久负改革僧制之弘愿”,特别“富于新思想”,是“最为适当”之人选,有利于“尽力提倡新派(即人间佛教)”。弘一写此信时,正是太虚忙于国内外奔波,上下力倡人间佛教最烈之时。由此可见弘一对太虚的人间佛教运动的真诚支持。

弘一还通过音乐倡扬人间佛教思想。由弘一谱曲、太虚撰词的《三宝歌》,即是两位大师精彩的合作,可谓悲心才华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据印顺《太虚法师年谱》载:“(太虚)大师作三宝歌,时弘一住南寺,为之作谱。其歌曲颇为流行。”时值弘一年届50,太虚特别为此作偈相赠:“圣教照心,佛律严身。内外清静,菩提之因。”过了10年,到弘一60岁生日之时,太虚又重书此偈相赠。

弘一还时常鼓励其他的有为法师继承和弘扬人间佛教。比如:1931年,弘一在给芝峰的信中,鼓励芝峰“专力于学问及撰述之业”,走“优于学问”之路,希冀他能优于人间佛教思想和知识,“能继续虚大师,弘宣大法”。

人间佛教的传承和发扬,不仅体现了佛教“自利利他,普度众生”的精神内涵,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佛教走进社会、融入生活、贴近民生、与时俱进的时代色彩。所以太虚倡导戒律的重建,主张以维护佛教发展为原则,对其中不合时宜的戒律应及时废弃。

无独有偶,弘一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他曾说:“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主张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佛教重要组成部分的戒律也应该更新。他为佛教戒律的弘扬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和贡献,正符合人间佛教“契理契机”的原则,同时也为太虚人间佛教戒律的重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弘一针对近代佛教戒律松弛、毗尼不净、教界价值失范等现象,契理契机,提倡在家律仪,他编订的《南山律在家居士备览略篇》一书,以及《五戒持犯表》、《八戒略义》等在家律学文章,为在家居士能够与时代相适应地持律守戒提出了种种方便,正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佛教的振兴首先是佛教教育的振兴。佛教之衰弱,律事之不兴,原因在于僧才匮乏,后继少人。对此,两位大师都认为培育僧才乃振兴佛教第一要务。

弘一为培养弘律僧才,于1933年5月在泉州创办了南山律学苑,并亲自撰写《南山律苑住众学律发愿文》,以“肩荷南山一宗,高树律幢,广传世间”为宗旨,讲课“不立名目,不收经费,不集多众,不固定地址”,并分别于厦门、泉州诸寺院宣讲弘律,推动了僧伽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僧才。

与此同时,太虚面对近代佛教风雨飘摇,也发大悲愿予以拯拔,力倡教理、教制和教产三大革命,认为住持佛教,应靠三宝,三宝之中,僧宝第一,所以他一生以建僧为务。基于此宗旨,太虚亲手创建或参与创建了武昌佛学院、汉藏教理院、闽南佛学院等学校。他在1927年担任闽南佛学院院长一职的时候,为了培养合格僧才,对闽南佛学院加以整顿。一方面,“仿照丛林制度,组织普及僧俗修习佛法之学院”,并制定了四级僧教育制的僧学方案。另一方面,仿照学校课程制度,设置了佛学、国文、外文、数学、哲学、历史、地理、教育、艺术、体育、劳动等诸多课程。这些课程设置无一不是围绕践行人间佛教思想的目标而进行的。

1929年,闽南佛学院接纳弘一的建议,对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使其更加完善。诚如王仲尧先生所说:“太虚大师固然是一个传奇性天才,因学佛得悟而才情纵横,于佛学、哲学、艺术等几无不通,但未受过正规的现代学校教育,设计现代教育之课程体系非其所长,此亦不必讳言。弘一大师曾留学日本,当时的日本正经历明治维新以后的‘全盘西化’时代,社会各领域对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方法无不大力引进,为我所用。弘一对于现代教育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乃至教务程序,皆曾亲历,比较熟悉,也属自然之事。于是在共同思想的基础上,怀着共同的理想,重新设计课程体系,不但体现新的佛教教育理念,亦方便教学实践需要。”

太虚给予弘一极高的评价:“他(弘一)对于佛教教育之提倡,其历史有非常之远,其为法为人的广大心于现在僧伽中实为难得。”“弘一律师在中国僧伽中可说是持戒第一;其道德与品格为全国无论识者不识者一致钦仰,为现代中国僧伽之模范者,这是我们表示不胜欢迎的。”

两位大师勇猛精进,严持戒行,互相勉励。回顾弘一与太虚的惺惺相惜、相互理解和支持,重温两位高僧的硕德懿行,依然令人倍受鼓舞,深受教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印光大师在报国寺闭关的故事

面对佛教衰微、人伦败坏,天灾人祸频繁,人民水深火热...

北宋高僧死心悟新禅师

好,各位有缘,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的内容稍微久远一点...

「真铁汉」佛源老和尚的禅门棒喝

佛源老和尚,湖南桃江人,18岁时从益阳会龙山栖霞寺智...

天台智者大师略传

第一章:大师家系 止观明静,前所未闻。故智者大师把它...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前世今生

转世因缘 据《五灯会元》等禅宗史籍记载,五祖前世原是...

从龙树菩萨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在佛教的历史上,从印度到中国,对弘扬大乘佛教贡献最...

传印长老的临终开示是慈悲之极的话

去年我们上传下印长老往生,你说他出家七十多年,临终...

阿那律尊者天眼通的因缘

佛陀的弟子阿那律陀,他在过去生未修行前,曾是一位贫...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子真牧牛

石巩慧藏禅师随马祖道一禅师出家修行,一日在厨房工作...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宋代很多文人士大夫修学佛法,不仅是研究佛法,而且真...

向佛要钱

佛陀带领众比丘弟子,向善信居士大德乞食。一行人威仪...

丑脸人与丑脸比丘

自古以来,天下父母都是爱护子女;但是却也有少数人违...

【佛教词典】离随烦恼

【离随烦恼】 p1425 瑜伽九十八卷十七页云:远离尘点所...

【佛教词典】忏除

(术语)忏悔而除罪也。普贤观经曰:若欲忏悔者,端坐...

这两种人难入道

遇苦、受苦、知苦、觉苦,当下生什么心?厌心还是怨心...

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

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然习气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

唐代中原著名高僧一行和尚

一千二百六十年多前的唐开元年间,一位身披袈裟的和尚...

弘一大师为何不做艺术家,而做和尚呢

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

以对待小昆虫的心态检讨自己的慈悲心

譬如说我们持不杀生戒,有时候一些小动物我们看到了实...

如何与慧律法师交流问题

问: 祖国大陆的佛弟子无法与上人近距离交流,修行中...

修行人要开始忘掉过去

我们今生有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是怎么来的呢? 从过...

谁愿作阿修罗呢

佛教把贪、嗔、痴名为三毒,三毒于人乃致命的三害。此...

《阿弥陀经》跟《圆觉经》的会通之处

如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是《圆觉》义。《佛说...

出家看着简单,实际上不简单

(有一个姑娘失恋以后到庙里来要出家,师父和她说出家...

实法为安住,权法为调伏

这感受是怎么回事? 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 快乐跟...

何等是净佛土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