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八关斋戒的含义是什么

2024/11/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八关斋戒的含义是什么

初名云戒、云斋、云关者,众名乃异,莫不摄净归心也。言八戒者,八即所防之境,戒则能治之业。言八斋者,斋谓齐也,齐一其心。或言清也,静摄其虑,如世闲室,亦号斋也。言关斋者,即禁闭非逸,静定身心也。

有人言:寻名定义,容有别也。斋者,过中不食为体;戒者,防非止恶为义。此得其语,未详其趣。过中不食,乃就缘防,何关斋体?据从《多论》,前八为戒,第九是斋,即离非时以为斋体者,约义用故,便得名也。故《论》说言:劫初之时,此之六日,诸恶鬼神大有势力,吸人精气。故有智人教令不食,因静节故,精气得全。至佛出世,犹行此法,故于不食,重加八戒。

《多》云:经说作阎浮王,于人中宝一切自在,不如八戒十六分一。《善生》云:除五逆罪,余罪皆灭。《智论》云:譬如软将将兵,终竟无勋;健将破敌,一日之中,功盖天下。五戒、八戒,其相同此。良由五但离邪,未能清绝。八行全净,相同无漏,约期乃少,取行则多,故功益彼。《成实》云:天王福报,亦所不及。帝释说偈,佛止之曰:若漏尽人,应说此偈,六斋神之日,奉持于八戒,此人获福德,则为与我等。

〖大意〗

“八关斋戒”的名称是何意?八:指需要去警惕、防护,不得违犯的八种情境;戒:指心去作意,要离开种种过患,使身心变得清净,有防非止恶的功能;斋:指齐心,专注,清净的意思,如同世间把一个安静,没有喧杂的处所称作“斋”;关:指关口,如世间的人去守护关口一样,不让敌人攻入,比喻堵住八种非法的情形侵入,让我们的身心保持清净。

这三个名或单称(“八戒”“八斋”“八关”)、或连称(“八斋戒”“八戒斋”“八关斋”“八关斋戒”),在不同的经律中有不一样的称谓,但讲的意思都是相同的,无非是息缘离过,防护这八种非法的情况不要发生,使内心增长清净的善法功德,所以叫“摄净皈心”。有人在解释八关斋戒的名称时,讲“斋”和“戒”的意思不一样。

说“斋”是八关斋戒的体,就是指非时食那条戒,即过午不食;“戒”指的前面八条,是防非止恶的意思。祖师给予了指正:虽然经论中确实有这样的表述,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义趣,因有所执取而出现了偏差,其过失有两点:

1.不了解“斋”和“戒”的名称是相通的,两者都有清净的意思。前面已讲了“斋”有清净的意思,“戒”因为有防非止恶的功能,故能令身心清净。

2.过中不食仅仅是“缘防”,与八关斋体并没有关系。在《大智度论》中,讲到“非时食戒”的缘起。在劫初,当时佛还没出世,每月有六天,凶神恶鬼便会出来吸人精气。有智慧的人教大家在六天里完全不吃东西,故大家能安定于这个时节,因而精气得以保全,所以叫“缘防”。佛出世后,仍旧实施此法(但佛制定只有过午才不吃东西),另外又增加了八条,便是现在的“八关斋戒”。

假若顺着“有人言”这个解释,“非时食”是八戒的“体”,那么其余八条必然是八戒的“用”,事实上每条戒的当下,各自都具足体和用,“非时食”不过是其中的一条,“非时食”戒的体为遮戒。由于六天不吃东西是为了节食清身,恶缘才可以远离,因此属“缘防”,多论只是从义用的角度来讲,怎么能够妄判为八关斋戒的体呢?另外受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诸经都有赞叹。

《多论》云:经中说到转轮圣王,国中所有的人民和宝物都属于他,可以随便受用,既是这样也不如受八戒的十六分之一。转轮圣王虽然富足自在,毕竟没有脱离生死轮回,而受了八戒能够清净身心,增上善法,能趣向解脱。

《善生》云:受了八关斋戒,除了五逆罪,其余罪业全部能灭除;五逆罪是定业,灭不了,所以肯定会感果;余罪皆灭是因为受八戒所引发的那一念清净之心(即最初求戒的那颗心和佛是齐等的)。

《智论》云:软弱的将领带兵打仗是打不赢的,也不能获得功勋;勇猛有智慧的健将去破敌,一日就能够功盖天下。那么五戒跟八戒就比喻成软将和健将,由于五戒只是离了邪淫,故称软将,未能清绝;八戒是完全断淫,比喻健将,相同无漏。八戒受的时间短是一日一夜,从行持来讲,比五戒还多了三条,所以功德超过五戒。《成实》云:佛在说法时,帝释天先说了一偈:六斋神之日,奉持于八戒,此人获福德,则为与我等。说完后,佛就制止他,你还没解脱生死,不该说此偈,此偈应该是漏尽人才可以说的,受八戒的功德与你不相等,已经超过了你。

〖注〗

《多论》:“ 问曰:“夫以斋法过中不食,乃有九法,何故八事得名?”答曰:“斋法以过中不食为体,以八事助成斋体共相支持,名八支斋法。是故言八斋,不云九也。”引自《萨婆多毗尼毗婆沙》。

《论》说:“ 《四天王经》中佛说:月六斋日,使者太子及四天王,自下观察众生,布施、持戒、孝顺父母少者,便上忉利,以启帝释;帝释、诸天心皆不悦,言:“阿修罗种多,诸天种少。”若布施、持戒、孝顺父母多者,诸天、帝释心皆欢喜,说言:“增益天众,减损阿修罗。””引自《大智度论》。

《多》云:“有经说:若作阎浮提王,于阎浮提中一切人民、金银财宝于中自在。虽有如是功德,以八斋功德分作十六分,阎浮提王功德于十六分中不及一分,所谓最后清净八斋也。”引自《萨婆多毗尼毗婆沙》。

《善生》云:“善男子!若能如是清净归依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余一切罪悉皆消灭。”引自《优婆塞戒经》。

《智论》云:“如有大心人一日持戒也。譬如软夫为将,虽复将兵终身,智勇不足,卒无功名;若如英雄奋发,祸乱立定,一日之勋,功盖天下。”引自《大智度论》。

《成实》云:“宝藏不及其一分,天王福亦所不及,帝释说偈。佛诃之。若漏尽人应说此偈。偈言。六斋神足月,奉行于八戒,此人获福德,则为与我等。受此斋法应泥洹果。故漏尽人应说此偈……”引自《成实论》。

南山嘉言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有三种「火」在干扰我们的生命

我们从因缘果报的角度來观察生命,发觉生命有很多的差...

犯了根本罪如何才能重新受戒

受菩萨戒,有些人他可能会有质疑,他曾经受了五戒,或...

【推荐】受持八关斋戒的意义和功德

八关斋戒,是在家佛弟子在月六斋日受一日一夜内短期受...

佛说持八支净戒的功德果报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灵鹫山上为大众说法,一千两百五...

受了菩萨戒,造罪时罪加一等吗

有人说,受了菩萨戒,造罪时罪加一等。这个观念是错误...

五戒之戒相释

1、杀生戒 不杀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杀是用各种器具,...

传授八关斋戒开示

归依三宝是信佛的开始,信佛的入门; 五戒十善,才是实...

律宗与净土宗的修持是相同还是不同

【原文】 客曰:常闻律门生弘毗尼,死归净土,究竟与净...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佛门中的「八大菩萨」

八大菩萨有哪些来历? 八大菩萨是佛经中记载辅助释迦牟...

地藏占察木轮简要修持规则

凡是想要占察木轮,首先必须熟读《占察善恶业报经》经...

佛教为何分宗派

佛教,整体的佛教是一味的,在佛陀时代,并无所谓八宗...

法华经记载的21位大阿罗汉

1、阿若憍陈如: 他是佛最先度的五比丘之一。佛在菩提...

【佛教词典】始欠持

(人名)译曰顶髻。南印度国之太子名,杀父杀阿罗汉犯...

【佛教词典】隐所作法

密教行者如厕时,或入一切不净之处时所修之法。又作隐...

一切唯心乎

云何是心?曰十法界是。云何是十法界?曰地狱,鬼,畜...

往生既得不退转

净土法门之所以异于通途法门而被称为特别法门或易行道...

世间之道,会让你今生趋吉避凶,但不能了生死

我们讲道,它有世间之道与出世间之道之分: 一、世间之...

谦卑低头的人生态度

夜诵《妙法莲华经》。读到《常不轻菩萨品》,常不轻菩...

摄诸根得离苦

过去,佛陀曾在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弘法。一日,佛陀于入...

贤书法师出家前写给儿子的信

刘二子: 你好! 你妈妈带来你的消息,说你读书读的很...

人一生所要读的书

有人说,人生要读三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

虚云老和尚亲述称念观音菩萨,得蒙脱险之经历

1944年春,虚老住持云门寺期间,正值抗日战争最惨烈的...

阿育王善巧度弟

虔信佛法的阿育王,有一个弟弟名叫宿大哆。宿大哆不只...

定业可免还是不可免

问: 师父,我见佛经上有说定业不可免,为何又要说灭...

星云大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从今天起,我们要在这里举...

损坏的佛像跟经书怎么处理

问: 听说经典、佛像不可以烧,请问已旧或者已损坏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