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谦卑低头的人生态度

梵果法师  2015/04/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谦卑低头的人生态度

夜诵《妙法莲华经》。读到《常不轻菩萨品》,常不轻菩萨的修道理念和方法让我着实有些感触。经中记载:在无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位菩萨比丘,修行很是谦虚恭敬,不但读诵经典,而且身体力行礼拜恭敬,每逢见到出家、在家修行人,不管其行为如何,都会去恭敬礼拜。其中,有些行为不洁、瞋恨心重的人,不但对此不屑一顾,而且还对他恶口呵斥辱骂。即使有人用瓦石投他,这位比丘也不生瞋恚,多年如此修行,所以大众都叫他“常不轻”。意思就是用谦卑低头的态度去面对修行,不敢去轻慢任何一个人——这是大乘菩萨的境界。

近代,印光大师也教育后来的学人:“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大师的意思也是在教育我们,为人处世应该用谦卑低头的态度去面对,把自己压低在任何人之下,这样才是真正地修行。

佛教是一个崇尚“慈悲”理念的宗教,很多的佛教徒都对“慈悲”有很好的修行。然而,谦卑却比慈悲更难修。

说到“谦卑低头”,一般来说,虽然很多人都明白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道理,但是言行意识无形之中总有“傲慢”的蛛丝马迹出现。从人性的特点来看,很多人可以轻视别人,但绝不能够容忍自己被别人轻视。在人生的旅程上,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和志气,或者是怒发冲冠,或是豪言壮语,不向人低头的志气屡见不鲜。然而,要做到能够经常向别人“谦卑低头”,用低姿态与人交往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实,真正的赢家并不是用强硬来获取的,而是用柔。要想进入一扇门,就须低头比门框矮;要想登上山的顶峰,就得弯腰做好攀登的准备。做事情如果能够有谦卑低头的态度,事情做得才会更顺畅。

人生路上,可能很多人都会遭遇到各种的坎坷甚至是不幸,总是感觉快乐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快乐和烦恼的理解。其实,自己认为的坎坷,或许在别人的眼中,那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快乐,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自己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所以,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自己,而是人的内心总是撇不下它。人不能老是昂着自己的头,要学会忍让,学会宽容,受得了委屈。

掩卷长思,深刻认识到:学会“谦卑低头”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一种涵养,更是一种成熟。只有具备广大的视野,开阔的心胸,才能发现自己的渺小。只有谦卑低头的人才能够以更宽容的心来欣赏别人的成功,接纳自己的失败。如何校正人生的错误观念,如何跨越事业的行为障碍,如何完善自己的高尚人格,这是任何人都要面对的现实。只有学会“谦卑低头”,才能够使命运面临厄运时泰然自若,面对毁誉时不卑不亢,以柔和的心志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走过人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不是撑着不死,而是好好活着

大热天,禅院里的花被晒萎了。「天哪,快浇点水吧!」...

日日增上解脱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最大的无奈,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南怀瑾老师:学佛后对鬼神也应该和善恭敬

我们年轻时学佛也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

让女人气质改变,态度优美,一切如意的办法

佛陀住世的时候,有少女名叫宝女,特到佛陀之处,请问...

慧律法师《佛教与人生》

【我(们)拥有什么?】 今天,来到新加坡这个地方,看...

九大古语人生智慧,受益匪浅

01 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战国策韩策》...

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看待福报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人生,应该怎样对待人生。 一个人如果...

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

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至诚才能感通啊!如果带着虚...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

大家要时时反观内心: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对佛法的信...

临终正念靠平时点滴栽培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劝说我们: 一切法门,皆须依戒定...

善识其心,善用其心

一个人去邻居家借斧头,边走边想:会借给我么?难说!...

肉食并非增强身体耐力所必需

许多朋友其实很想吃素,但是往往担心健康的问题而不敢...

【佛教词典】成就阿赖耶识与成就转识四句分别

【成就阿赖耶识与成就转识四句分别】 p0669   瑜伽五...

【佛教词典】苦行林

(地名)释尊苦行之地。优楼频螺村也。...

买果子

古时候有位大富长者,家中流行风寒,惟有形似槟榔的庵...

见影谓己有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曾听闻过的一段故事...

以至诚念佛为正事,别存见佛见境界之心

所说的甚深利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应当在往生西方...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翻译于东晋,公元四世纪初,是鸠...

【推荐】往生的人要把生死业力降到最低

净土宗要做两件事:第一个离开三界,第二个投生净土。...

老做小

有一位信徒,到寺院里拜访住持。这位年轻的住持对身旁...

营养密度最高的10种蔬菜

营养密度是近年来备受营养学家推崇的概念,它是指单位...

《云居山志》上记载的「一粥之缘」公案

云居山就有过这个事情。某某禅师他听说云居山真如寺道...

证严法师:信仰虽异爱心皆同

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一起时,难免有彼此知见的差异。佛...

常吃山药的益处多

自古以来,山药一直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品。虽然貌不惊...

为什么有些人做坏事反而能发达

问: 为什么一些人做了很多坏事,反而能发达。有一些...

修净土后不读其他经律这样对吗

弘法宜持论公允,理事圆融,不可偏执,不可意气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