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家的语言和礼仪

2010/08/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们交谈有哪些礼节?这可能使许多人不知道而且想了解的。

佛家在称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词,有特定的规矩。比如一寺的主持叫“方丈”,也叫“住持”。住持是“住于世而保持法统传承”的意思。一般人容易把“住持”写成“主持”,这不仅是文字错误,也是理解上的错误。“方丈”的原意,即一丈见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禅寺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也叫函丈、正堂、堂头。印度的僧房多以方一丈为制,进而用来指住持的居室,后来又转为对住持的尊称。

在住持下面,一般寺院则设有四大班首、八大执事。四大班首是指导禅堂或念佛堂修行的,八大执事是专管全寺各项事务的。四大班首分别叫做首座、西堂、后堂、堂主;八大执事则是监院(库房负责人)、知客(客堂负责人)、僧值(又教纠察)、维那(禅堂负责人)、典座(厨房、斋堂负责人)、寮元(云水堂负责人)、衣钵(方丈室负责人)、书记。其中,维那师负责寺中的法务,在做法事时,是领众的带头人,寺院中如有犯清规戒律的,也由维那执行处分之事,因此维那有维持纪纲的意思。

有一些称谓,往往是对某一僧人或居土的道德、学问表示尊敬。也是出于礼节性的自谦,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法师”是常修梵行,通晓佛法,而且能引导、教化众生修行的人。澄观《华严经大疏钞》卷三十八列举了法师必须具备善知法义、能广宣说、处众无畏、无断辩才、巧方便说、法随法行、威仪具足、勇猛精进、身心无卷、成就忍力十种德性。法师的种类,依据《法华经?法师品》的记载,可分为受持、读经、诵经、解说、书写五种,称为五种法师。现在法师已经成为汉地出家人的通称,遇见出家人,称其为某某法师,是完全可以的,它成为世俗人称呼出家人最常用的敬词。

“三藏法师”由称为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在中国,对从事佛经汉译的僧侣,常尊称为译经三藏或三藏法师,如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人即有此称。小说《西游记》中,称玄奘为“唐三藏”、“唐僧”,三藏好像称谓玄奘的专有名词,这虽然没有什么大错,但“三藏”的名称其他人也可以用,并非专有名词。

“禅师”是一心坐禅,通晓禅定的比丘。在中国由于禅宗非常盛行,禅师的称呼并不限于禅宗一派,凡习禅的僧人都可称为禅师,如《续高僧传?习禅篇》所收,便有达摩禅师、道绰禅师、信行禅师等等,有些人并不属于禅宗。后来,朝廷也曾用“禅师”号赐予有名望的僧人,以唐代神秀获得“大通禅师”为最早,其后,禅宗六祖慧能于示寂余百年后,也获得“大鉴禅师”称号。至于生前及受赐号的僧人,以宋代宗杲受赐“大慧禅师”最为著名。

“律师”又称为持律师、律者,指专门研究、解释、读诵戒律的僧人。如北魏慧光、唐代道宣、怀素等皆称为律师,以娴熟《四分律》见称。后来则指通达佛教戒律的僧人。至于现代法律界称打官司时的辩护士为律师,则属于借用这个词,与佛家没有丝毫关系。不过就通达和记诵法律这一点来说,又有相通之处。

“长老”又称为上座、上首、首座、老宿、长宿等等,指年龄长、发腊高(出家时间长)而智德俱优的大比丘。《集异门足论》卷四列举了三种上座(1)生年上座,指年龄较长的僧人;(2)法性上座,指受具足戒,通达戒法者,年虽二十或二十五也可以得受此尊;(3)世俗上座,指在家护法中有财势的长者。长老虽然是对年长者的尊称,但也未必是年老者,重要的还是看重其德行。佛经也称絮聒佛教大居士、大护法为长老,也是一种尊称。

此外,还有“大师”、“大德”等等称呼。佛经中将初果以上乃至诸佛菩萨等圣人,堪为中省地师范,称为大师或者大德。《本事经》卷七认为大师有如来、阿罗汉和有学的圣者三种;中国佛教则不用“大德”一词称佛菩萨,而是对高僧的敬称。这两种称呼不能用在一般僧人身上,必须是社会公认的佛家领袖人物才能称其为。“大师”或“大德”。

当我们要询问出家人的尊称法号时,一般可以这样问:“请问师父的德号上下?”

“上下”是指法号中的两个字,比如一位出家人法号叫“慧普”,那么就是“上慧下普”。一般来说,千万不可问师父“您贵姓”,因为佛家规定,出家后皆依释迦的法脉相传,即出家人皆以“释”为姓,都只以法号相称。每一位出家人一般有两个法号,一个是内号,一个是外号。内号只是他的剃度师、受戒师、传法师可以称呼的,其他人不可称呼。在家弟子只可称呼其外号,称呼外号时也不可称某某,一般要称呼某某法师或某某师。这些规矩是我们与出家人接触时要注意的,也是一种语言上的尊敬和礼貌。

除了这些称呼之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说法也应该注意。比如“灵魂”一词,是其他宗教所用,佛家称做“神识”,而不使用“灵魂”这个概念。

作为时间概念的“礼拜”也是其他宗教所用,意指七天一次的教堂祈祷。对佛家要称“星期日”而不要叫“礼拜日”。佛教信众每日都做功课,也可说时时做课,不规定在周日,所以也没有“礼拜日”之说。

又如佛家淡“慈悲”,而不讲“爱”,因为在佛家看来,有“爱”就有占有欲,有占有欲就有我执,“爱”是苦的根源。而佛家讲的慈悲,悲能拔苦,慈可与乐,由此可见佛陀平等度世的情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佛学常见辞汇(八画)

【法】 指一切的事物。一切的事物,不论大的小的,有...

不要错解「恒顺众生」

关于吃素有违缘的问题,有人说:如果坚决不吃肉使父母...

皈依与出家有什么区别

凤凰网: 谢谢宗舜法师刚才对佛教给我们的解释。社会...

用完的香盒有佛菩萨像,该怎么处理

问: 阿弥陀佛,师父您好,我们买的香盒子上有佛菩萨...

供佛最好用什么水果

问: 供佛最好用什么水果,听说香蕉、梨等是不能供的...

赵朴初老居士《佛教常识答问》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 1. 问: 什么是佛教? 答:...

佛学常见辞汇(十二画)

【惠能】 人名,为禅宗第六祖。六祖降生时,有异僧到...

药师佛国与西方无异,何须定愿西方净土

又问:东方药师佛国,依正庄严,与西方无异。又有八大...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八字文殊菩萨及其座下的八大童子

八字文殊菩萨,其形像系顶有八髻,前五髻,顶上一髻,...

「业」的含义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

何谓「阿阇梨」

何谓阿阇黎 阿阇梨是梵文Acarya的音译,意译为轨范正行...

佛学之宇宙论——四劫

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坏空四期,或称四劫。劫者,译...

【佛教词典】近事

亲近奉事三宝之义。梵语优婆塞即近事男,优婆夷即近事...

【佛教词典】建爪

(流派)外道之种类。大日经所说三十种外道中有建立净...

星云大师《消灾免难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罪恶的世界,我...

受八关斋戒法

念诵仪轨: 一、发愿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

末法最后住世一百年的佛经

佛教的法运分三期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

慎勿于此十种对境犯淫

【原文】 闺秀岂容玷辱。一生名节攸关。六亲体面没遮栏...

破除执空和执有

真谛和俗谛是佛在讲经说法的时候常常从两个层面阐释的...

破了本参,还有没有妄想

未开悟的人,举心、动念就是妄想;开悟以后,举心、动...

五阴缠缚乃众生

过去,佛陀住在王舍城附近的摩拘罗山时,有一日,佛的...

圣严法师:让爱情发挥正面的力量

「爱」本是一种值得歌颂的高贵情操,人间也因为有爱而...

金刚经的功德利益作用与十大威力

一、金刚经中佛于其城中,次第乞已,佛教导我们对一切...

净土宗的人,低估了妄想的势力

从佛陀的预言,我们现在是在一种下坡的阶段,叫末法时...

放掉生命的假相,安住在不生不灭的本性

我们一个人念大悲咒,凡夫来念大悲咒,跟观世音菩萨来...

五戒善法为做人应知应行之原则

吾人生在世界,不只是要从自然界的万物得到自身生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