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般舟三昧经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般舟三昧经卷中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无着品第五

佛告颰陀和:「是菩萨三昧当云何?譬如佛今于若前说经,菩萨当作是念:『诸佛悉在前立。』当具足念诸佛端正,悉欲逮见一一想;当想识无有能见诸佛顶上者,悉具足作是想见诸佛。当作是念:『我身亦当逮得如是、亦当逮得身想如是、亦当逮得持戒三昧如是。』当作是念:『我当从心得、从身得?』复更作念:『佛亦不用心得、亦不用身得;亦不用心得佛、亦不用色得佛。何以故?心者,佛无心;色者,佛无色。不用是心、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佛色以尽,佛痛痒、思想、生死、识了尽。佛所说尽者,愚痴不见、不知,智者晓了之。』作是念:『当持何等念得佛?当持身得佛、当持智慧得佛?』复作是念:『亦不用身得佛、亦不用智慧得佛。何以故?智慧索不能得,自复索我了不可得,亦无所得、亦无所见。一切法本无所有,念有因着,无有反言有亦着,是两者亦不念,亦不复适得其中。但用是故,亦不在边、亦不在中,亦不有、亦不无。何以故?诸法空是如泥洹,亦不坏、亦不腐、亦不坚,亦不在是间、亦不在彼边,无有想、不动摇。何等为不动摇?智者不计,是故不动摇。』如是,颰陀和!菩萨见佛,以菩萨心念无所着。何以故说无所有?经说无所有中,不着、坏本、绝本是为无所着。

「如是,颰陀和!是菩萨守是三昧,当作是见佛,不当着佛。何以故?设有所着为自烧。譬如大叚铁着火中烧正赤,有智者不当以手持。何以故?烧人手。如是,颰陀和!菩萨见佛不当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着。何以故?着者为烧身。见佛但当念其功德,当索摩诃衍。」

佛告颰陀和:「是菩萨于三昧中不当有所着,不着者疾得是三昧。」

佛尔时颂偈言:

「如新磨镜盛油器,  女人庄饰自照形,
 于中起生淫欲心,  放逸恣态甚迷荒。
 追不至诚虚捐法,  为色走使烧其身,
 女人患害从是起。  用不解法非常空,
 有想菩萨亦如是:  『我当成佛逮甘露,
 度脱人民忧恼患。』  有人想故为不解。
 求索人本不可得,  亦无生死及泥洹,
 法不可拥如水月,  观察佛道无归趣。
 黠慧菩萨当了是,  解知世间悉本无,
 于诸人物无所着,  疾速于世得佛道。
 诸佛从心解得道,  心者清净明无垢,
 五道鲜洁不受色,  有解是者成大道。
 一切诸法无色漏,  离想者空无想空,
 绝去淫欲则脱心,  有解此者得三昧。
 精进奉行求佛道,  常听诸法本清净,
 无得行求、无不求,  于是三昧不难得。
 观察所有如虚空,  道意寂然审第一,
 无想、无作、亦无闻,  是为解了尊佛道。
 见一切色不想念,  眼无所着、无往来,
 常观诸佛等如空,  已度世间诸所求。
 其人清净眼无垢,  奉行精进常寂然,
 无量经法悉受持,  思惟分别是三昧。
 行是三昧无所着,  除一切冥得定意,
 不见世雄无贤圣,  诸外异道闻此惑。
 超度思想当志求,  心以清净得见佛,
 覩诸佛已不复见,  尔乃解是尊三昧。
 于地、水、火莫能碍,  风种虚空亦不蔽,
 行是精进见十方,  坐遥听受所化法。
 如我于是讲说经,  乐道法者面见佛,
 作行勤力而不着,  唯从世尊所说法。
 行者如是无所念,  专听道义兴法施,
 常念解了是三昧,  普谛受诵佛所讲。
 过去诸佛皆论法,  当来世尊亦复然,
 赞说宣布分别义,  皆共叹讲是三昧。
 我亦如是为人尊,  在世无上众生父,
 皆悉解知此道眼,  故解说示寂三昧。
 其有讲受是三昧,  身常安隐意不荒,
 是为诸佛无量德,  致尊佛道获不难。
 广採众经不可议,  欲达一切诸佛化,
 速疾去欲诸垢尘,  精进行是净三昧。
 现世欲见无数佛,  乐从诸尊听受法,
 速疾去色除所着,  行是清净寂三昧。
 于是无贪及瞋恚,  舍离愚痴捐憎爱,
 弃远无黠除狐疑,  如是得解空三昧。」

般舟经四辈品第六

颰陀和菩萨白佛:「难及,天中天说三昧者。若有菩萨弃爱欲作比丘,闻是三昧已当云何学?云何持?云何行?」

佛言:「若有菩萨弃爱欲作比丘,意欲学是三昧者、诵是三昧者、持是三昧者,当清净持戒,不得缺戒大如毛发。何等为菩萨不缺戒?一切悉护禁法,出入行法悉当护,不得犯戒大如毛发。常当怖畏、远离于谀谄,悉当护禁,作是护者是为清净持戒。何等为菩萨缺戒者?是菩萨求色。何等为求色?其人意念:『持是功德使我后世生若作天、若作遮迦越王。』」

佛言:「用是比,此菩萨为缺戒。其人久持是行、持是戒,持是自守福,欲所生处乐于爱欲中,是为毁戒。」

佛告颰陀和:「是菩萨比丘欲学是三昧者,清净持戒,完具持戒不谀谄。持戒当为智者所称誉、为罗汉所称誉。于经中当布施、当精进所念强、当多信劝乐。常承事于和上,当承事于善师。所从闻是三昧者、所可闻是三昧处,当视其人如佛。」

佛告颰陀和:「是菩萨视师如视佛者,得三昧疾。设不恭敬于善师、轻易于善师、欺调于善师,正使久学是三昧,久持、久行,设不恭敬师者,疾亡之。」

佛告颰陀和:「是菩萨若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所得闻是三昧,当视如佛,所闻三昧处当尊敬。」

佛告颰陀和:「菩萨所闻是三昧处,不当持谄意向是。菩萨不得谄意,常当乐独处止。不惜身命,不得悕望人有所索,常行乞食,不受请。不嫉妬,自守节度如法住,所有趣足而已,经行不得懈、不得卧出。如是,颰陀和!如是经中教,其弃爱欲作比丘学是三昧者,当如是守如是。」

颰陀和菩萨白佛:「难及,天中天所说法。若有后世懈怠菩萨,闻是三昧已不肯精进,其人自念:『我当于后当来佛所索是三昧耳。云何言我曹身羸极、有病瘦恐不能求,闻是经已懈怠不精进?』若复有菩萨精进者欲学是经,当教之随是经中法教。用是经故,不惜躯命、不望人有所得者、有人称誉者不用喜、不大贪钵、震越,无所爱慕、常无所欲。闻是经不懈怠,常精进,其人不念:『我当于后当来佛所乃求索。』自念:『使我筋、骨、髓、肉皆使枯腐,学是三昧终不懈怠。』自念:『我终不懈怠死也,闻是经已无不欢乐。』」

时佛言:「善哉善哉!颰陀和!所说者无有异,我助其欢喜,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悉助欢喜。」

佛尔时颂偈言:

「如我今所说法,  悉受学独处止,
 行功德、自守节,  是三昧不难得。
 常乞食、不受请,  悉弃舍诸欲乐,
 所从闻是三昧,  敬法师如世尊。
 有诵行是三昧,  常精进莫懈怠,
 不得惜于经法,  不求供乃与经。
 其有受是三昧,  尔乃为是佛子,
 学奉行如是者,  得三昧终不久。
 常勤力不懈怠,  除睡眠心开解,
 当远离恶知识,  然后从是法行。
 去放逸不休息,  常舍离众聚会,
 比丘求斯三昧,  随佛教当如是。」

颰陀和菩萨白佛:「比丘尼求菩萨道,欲学是三昧、欲守是三昧,当持何等法住、学、守是三昧?」

佛告颰陀和:「比丘尼求摩诃衍三拔致,是三昧学、守者,当谦敬,不当嫉妬、不得瞋恚。去自贡高、去自贵大,却于懈怠,当精进,弃于睡眠,不得卧出。悉却财利,悉当净洁护,不得惜躯命。常当乐于经、当求多学,当弃淫、恚、痴,出魔罗网去。当弃所好服饰、珠环,不得恶口,不得贪爱好钵、震越。当为人所称誉,不得有谀谄。学是三昧时当敬善师视如佛,当承是经中教,守是三昧。」

佛尔时颂偈言:

「比丘尼行恭敬,  不妬嫉、离瞋恚、
 除憍慢、去自大,  行是者得三昧。
 当精进却睡卧,  捐所欲不贪寿,
 一心慈于是法,  求三昧当如是。
 无得听贪淫心,  弃瞋、恚及愚痴,
 莫得堕魔罗网,  求三昧当如是。
 设有学是三昧,  无调戏舍贪身,
 一切捐众狐疑,  当至诚不虚饰。
 舍小慈常大慈,  敬善师无己已,
 当去离于众恶,  求三昧当如是。
 行求法欲得者,  不贪着钵震越,
 从人闻尔三昧,  视如佛等无异。」

颰陀和菩萨白佛:「若有白衣菩萨居家修道,闻是三昧已欲学者、欲守者,当云何于法中立、学、守是三昧?」

佛告颰陀和:「白衣菩萨闻是三昧已欲学、守者,当持五戒坚净洁住;酒不得饮,亦不得饮他人;不得与女人交通,不得自为,亦不得教他人为;不得有恩爱于妻子,不得念男女;不得念财产。常念:『欲弃妻子,行作沙门。』常持八关斋,斋时常当于佛寺斋;常当念布施,不念我当自得其福,当用万民故施;常当大慈于善师,见持戒比丘不得轻易说其恶。作是行已,当学、当守是三昧。」

佛尔时颂偈言:

「有居家菩萨,  欲得是三昧,
 常当学究竟,  心无所贪慕。
 诵是三昧时,  思乐作沙门,
 不得贪妻子,  舍离于财色。
 常奉持五戒,  一月八关斋,
 斋时于佛寺,  学三昧通利。
 不得说人恶,  无形轻慢行,
 心无所荣冀,  当行是三昧。
 奉敬诸经法,  常当乐于道,
 心无有谄伪,  弃舍悭妬意。
 有学是三昧,  常当行恭敬,
 舍自大放逸,  奉事比丘僧。」

颰陀和菩萨白佛:「若有优婆夷求摩诃衍三拔致,闻是三昧已欲学、守者,当行何等法学、守是三昧?」

佛告颰陀和:「若优婆夷求摩诃衍三拔致,闻是三昧已欲学、守者,当持五戒,自归于三。何等为三?自归于佛、归命于法、归命于比丘僧。不得事余道、不得拜于天、不得示吉良日、不得调戏、不得慢恣、不得有贪心。优婆夷常当念布施,欢乐欲闻经,力多学问。优婆夷常当敬重于善师,心常不倦不懈。若比丘、比丘尼过者,常以坐席、宾主饮食待之。」

佛尔时颂偈言:

「若有优婆夷,  诵是三昧者,
 当从佛法教,  奉五戒完具。
 守是三昧时,  当尊敬于佛,
 及法比丘众,  恭敬其善师。
 不得事余道,  勿祠祀于天,
 行是三昧者,  见人立迎逆。
 除去杀、盗、淫,  至诚不两舌,
 无得向酒家,  当行是三昧。
 心不得怀贪,  常当念施与,
 除去谀谄意,  无得说人短。
 常当恭敬事,  比丘、比丘尼,
 闻法语悉受,  学三昧如是。」

般舟经授决品第七

颰陀和菩萨问佛:「少有及者,天中天!怛萨阿竭乃说是三昧,诸菩萨所乐精进行,无有懈怠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般泥洹后,是三昧者当在阎浮利内不?」

佛告颰陀和菩萨:「我般泥洹后,是三昧者当现在四十岁,其后不复现。却后乱世佛经且欲断时,诸比丘不复承用佛教。然后乱世时,国国相伐,于是时是三昧当复现阎浮利内。用佛威神故,是三昧经复为出。」

颰陀和菩萨、罗隣那竭菩萨从坐起,正衣服,叉手于佛前,白佛:「佛般泥洹后乱世时,我曹共护是三昧、持是三昧,具足为人说之,闻是经卷无有厌极时。」

摩诃须萨和菩萨、憍曰兜菩萨、那罗达菩萨、须深菩萨、因坻达菩萨、和轮调菩萨共白佛言:「佛般泥洹去却后乱世时,是经卷者我辈自共护持,使佛道久在。其有未闻者,我辈当共为说,教授是深经;世间少有信者,我曹悉受之。」

时五百人从坐起——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叉手于佛前往白佛:「佛般泥洹后乱世时,闻是三昧悉自持、护愿持,我五百人嘱累是八菩萨。」

时佛笑,口中金色光出,至十方不可计佛国悉照明,还绕身三匝从头上入。阿难从坐起,更被袈裟,前至佛所为佛作礼,却住叉手以偈赞曰:

「其心清净行无秽,  神通无极大变化,
 已过诸碍超众智,  光明除冥去垢尘。
 智慧无量心普解,  佛天中天鶡鸭音,
 一切外道莫能动,  何缘而笑出妙光?
 愿正真觉为解说,  慈愍一切众生尊,
 若有闻佛柔濡音,  解释达圣化俗行。
 世尊所感非唐举,  众圣导师不妄笑,
 今者谁当在决中?  世雄愿为解此意。
 今日谁住道德坚?  谁当逮得兴妙行?
 谁今受得深法藏,  无上道德众所归?
 今日谁当愍世间?  谁当奉受是法教?
 谁坚立于佛智慧?  世尊愿为解说之。」

佛尔时为阿难说偈言:

「佛语阿难!汝见不?  五百人等在前立,
 其心欢然歌颂曰:  『我等亦当逮是法。』
 颜色和悦敬视佛:  『我等何时得如是?』
 皆悉竦立嗟叹佛:  『我辈会当逮如是。』
 五百人等今现在,  名字虽异本行同,
 常乐奉受是深经,  于当来世亦复然。
 今我嘱累告汝等,  佛慧无量知彼本,
 是等不独见一佛,  亦不立此得其慧。
 彻照彼之宿世命,  以曾更见八万佛,
 五百人等存在道,  常解经义勉行成。
 劝助无数诸菩萨,  常行慈哀护经法;
 劝化一切众人民,  悉令逮得大道行。
 知见过去诸世尊,  覩八十亿那术数,
 名德普大脱于心,  拥护是法三转行。
 现世于此受我教,  分布供养是舍利,
 安谛受习佛所化,  皆悉讽诵有所付。
 着于塔寺及山中,  若付天、龙、乾陀罗,
 各各转授经卷已,  寿命终讫生天上。
 天上寿尽还世间,  各各而生异种姓,
 当复取此佛道行,  分别是经如所愿。
 用爱乐斯经法故,  求辄得之持奉行,
 令无数人得听闻,  欣踊难量心无等。
 是等黠慧不厌法,  非贪躯体及寿命,
 降伏一切诸外道,  授与经法弘其志。
 是经法者无能得,  及持、讽诵、讲说者,
 今四辈人住我前,  五百之众能堪持。
 是八菩萨颰陀和、  罗隣那竭、那罗达、
 摩诃须萨、和轮调、  因坻、须深、憍曰兜,
 比丘及尼、清信士,  奉玄妙法上义句,
 常以经道哀世间,  宣畅方等普流化。
 颰陀和等八菩萨,  于五百众为英雄,
 常当奉持方等经,  于世之俗无所着。
 释一切缚解空慧,  紫磨金色百福相,
 恒行慈哀度众生,  施以安隐灭诸尘。
 寿终之后生法家,  不复归于三恶道,
 世世相随常和协,  然后逮得尊佛道。
 已弃捐于八难处,  远离一切诸恶道,
 其功德行莫能称,  所受福祐无能量。
 当复值见弥勒佛,  咸同一心往自归,
 悉共供养等慈哀,  逮于无上寂灭句。
 其心佥然而和同,  正意奉事人中尊,
 不猗俗事得法忍,  疾逮无上大道行。
 彼常奉持此经法,  夙兴夜寐而讽诵,
 殖众功德修梵行,  覩弥勒时义若此。
 于是贤劫所兴佛,  慈哀世间放光明,
 每所在处普持法,  奉事去来现在佛。
 皆悉供养诸世雄,  见三世尊无众毒,
 当疾逮得尊佛道,  不可思议无有量。
 中有前得佛道者,  后人展转相供养,
 不可计劫那术数,  如是终竟乃断绝。
 于是居士颰陀和、  罗隣那竭、那罗达、
 及须萨和憍曰兜,  曾见诸佛如恒沙。
 常当奉事正法化,  宣布诸佛无亿教,
 道行无量不可称,  至于无数亿劫中。
 假使有人受持名,  所周旋处若梦中,
 如是勇勐导世间,  皆当逮得无上道。
 若有覩见及闻声,  其心欣然踊跃者,
 皆得佛道不复疑,  何况奉受供养者?
 若瞋恚之及骂詈、  持恶意向、挝捶者,
 于是八人威神恩,  尚使得佛况恭敬?
 彼所受法不可议,  名称无量及寿命,
 光明无限德无疑,  智慧无量行亦然。
 常得面见无量佛,  清净之戒如恒沙,
 于是广普行布施,  以用求索无上道。
 无数亿劫说其福,  莫能齐限厥功德,
 受是经法诵习者,  逮于大道不复难。
 其有爱乐此经卷,  受诵、讽持、讲说者,
 当知五百人中人,  其心爱乐终不疑。
 假使施得是经法,  爱乐道义加精进,
 行清净戒除睡卧,  逮是三昧终不难。
 欲获安隐布经戒,  比丘受学在闲居,
 常行分卫知止足,  逮是三昧终不难。
 舍离众閙不受请,  口莫贪味弃爱欲,
 所从闻是经法者,  敬如世尊常供事。
 除去悭贪受是法,  断绝淫欲弃愚痴,
 发起大道心无疑,  然后学行是三昧;
 行无所着舍诸欲,  常自谨慎弃恚恨,
 精进奉行佛法教,  然后受学是三昧;
 不贪男女及所有,  远离憍慢并妻妾,
 居家修道常惭愧,  然后学诵是三昧;
 无贼害心行柔顺,  不乐谤讪舍诸恶,
 不用色求得法忍,  当善讽诵是三昧。
 若比丘尼学是法,  常当恭敬弃憍慢,
 远离调戏及贡高,  得是三昧不复难;
 常行精进除睡卧,  不计吾我诸人物,
 爱乐法者不惜命,  然后学诵是三昧;
 制淫妷意舍所着,  无瞋恚心弃谀谄,
 终不复堕魔罗网,  持是三昧得如是。
 于诸众生行平等,  除去放逸众尘埃,
 性无卒暴及麁言,  然后学诵是三昧;
 于钵、震越及衣服,  不得须臾有贪爱,
 尊敬善师视如佛,  然后学诵是三昧。
 以逮善利离恶道,  一心信乐佛法教,
 远离一切八难处,  持是经者得如是。」

般舟经拥护品第八

颰陀和菩萨、罗隣那竭菩萨、憍曰兜菩萨、那罗达菩萨、须深菩萨、摩诃须萨和菩萨、因坻达菩萨、和伦调菩萨见佛所说,是八菩萨皆大欢喜,持五百劫波育锦衣、持珍宝布施、持身自归供养佛。

佛语阿难:「是颰陀和等于五百菩萨人中之师,常持中正法,合会随顺教莫不欢喜者——欢乐心、随时心、清净心、却欲心。」

是时五百人皆叉手立佛前,颰陀和菩萨白佛言:「菩萨持几事得是三昧?天中天!」

佛言:「菩萨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何等为四?一者、不信余道,二者、断爱欲,三者、如法行,四者、无所贪生。是为四,菩萨疾得是三昧。」

佛告颰陀和:「若有菩萨学是三昧者,若持、若诵、若守,今世即自得五百功德。譬如,颰陀和!慈心比丘终不中毒、终不中兵、火不能烧、入水不死、帝王不能得其便。如是,菩萨守是三昧者,终不中毒、终不中兵、终不为火所烧、终不为水所没、终不为帝王得其便。譬如,颰陀和!劫尽坏烧时,持是三昧菩萨者正使堕是火中,火即为灭,譬如大甖水灭小火。」

佛告颰陀和:「我所语无有异。是菩萨持是三昧者,若帝王、若贼、若水、若火、若龙、若蛇、若阅叉鬼神、若勐兽、若大蟒、若蛟龙、若师子、若虎、若狼、若狗、若人、若非人、若[狂-王+加]玃、若薜荔、若鸠洹鬼神,若欲娆人、若欲杀人、若欲夺人钵震越、若坏人禅夺人念,设欲中是菩萨者,终不能中。」

佛言:「如我所语无有异,除其宿命所请,其余无有能中者。」

佛言:「我所语无有异。若有菩萨持是三昧者,终不病目,若耳、鼻、口,身体无病,其心终不忧、终不厄。是菩萨若死、若近死,设有是患者,佛语为有异;除其宿命所作。

「复次,颰陀和!是菩萨诸天皆称誉、诸龙皆称誉、诸阅叉鬼神皆称誉、诸阿须轮皆称誉,迦留罗鬼神、真陀罗鬼神、摩睺勒鬼神、若人非人皆称誉是菩萨,诸佛天中天皆称誉是菩萨。

「复次,颰陀和!是菩萨为诸天所护、为诸龙所护,四天王、释提桓因、梵三钵天皆护是菩萨,阅叉鬼神、乾陀罗鬼神、阿须伦鬼神、迦留罗鬼神、真陀罗鬼神、摩睺勒鬼神、若人非人皆共拥护是菩萨,诸佛天中天皆共拥护是菩萨。

「复次,颰陀和!是菩萨为诸天所敬爱,诸龙阅叉鬼神、乾陀罗鬼神、阿须伦鬼神、迦留罗鬼神、真陀罗鬼神、摩睺勒鬼神、若人非人皆共敬爱是菩萨,诸佛天中天——皆无有爱欲——以道德故皆复敬爱是菩萨。

「复次,颰陀和!是菩萨诸天皆欲见之,诸龙、阅叉鬼神、乾陀罗鬼神、阿须伦鬼神、迦留罗鬼神、真陀罗鬼神、摩睺勒鬼神、若人非人皆思乐欲见是菩萨,诸佛天中天皆各各欲使是菩萨往到其所——用人民故欲使往。

「复次,颰陀和!是菩萨诸天皆来至其所,诸龙、阅叉鬼神、乾陀罗鬼神、阿须轮鬼神、迦留罗鬼神、真陀罗鬼神、摩睺勒鬼神、若人非人皆来至是菩萨所,与共相见。诸佛天中天,菩萨不但昼日见,夜于梦中若见诸佛身、若诸佛各各自说其名字。

「复次,颰陀和!是菩萨所未诵经、前所不闻经卷,是菩萨持是三昧威神,梦中悉自得其经卷名,各各悉见悉闻经声——若昼日不得者,若夜于梦中悉见得。」

佛告颰陀和:「若一劫、若复过一劫,我说是菩萨持是三昧者,说其功德不可尽竟,何况力求得是三昧者?」

佛尔时颂偈言:

「若有菩萨学诵是,  佛说三昧寂定义,
 假使欲叹其功德,  譬如恒边减一沙。
 刀刃、矛戟不中伤,  盗贼、怨家无能害,
 国王、大臣喜悦向,  学此三昧得如是。
 蚖蛇含毒诚可畏,  见彼行者毒疾除,
 不复瞋恚吐恶气,  诵是三昧得如是。
 怨讐、嫌隙莫能当,  天、龙、鬼、神、真陀罗,
 覩其威光皆嘿然,  学此三昧得如是。
 山野弊狼及大蟒、  师子、勐虎、鹿、[狂-王+加]玃,
 无伤害心摄藏毒,  悉来亲护是行者;
 弊恶鬼神将人魂,  诸天人民怀害心,
 感其威神自然伏,  学此三昧得如是。
 其人不病无苦痛,  耳目聪明无闇塞,
 言辞辩慧有殊杰,  行三昧者速逮是;
 其人终不堕地狱,  离饿鬼道及畜生,
 世世所生识宿命,  学此三昧得如是。
 鬼神、乾陀共拥护,  诸天人民亦如是,
 并阿须伦、摩睺勒,  行此三昧得如是。
 诸天悉共颂其德,  天、人、龙、鬼、真陀罗,
 诸佛嗟叹令如愿,  讽诵说经为人故。
 其人道意不退转,  法慧之义而无尽,
 姿颜美艶无与等,  诵习此经开化人。
 国国相伐民荒乱,  饥馑荐臻怀苦穷,
 终不于中夭其命,  能诵此经化人者。
 勇勐降伏诸魔事,  心无所畏毛不竪,
 其功德行不可议,  行此三昧得如是。
 妖蛊幻化及符书,  秽浊邪道不正行,
 终无有能中其身,  用爱乐法达本故。
 一切悉共歌其德,  具足空慧佛尊子,
 然后当来最末世,  手得是经得如是。
 常行精进怀喜踊,  同心和悦奉此法,
 受持经卷讲讽诵,  今我以是为彼说。」

般舟经羼罗耶佛品第九

佛告颰陀和:「乃往昔时不可计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羼罗耶佛、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于世间极尊,安定于世间;于经中大明,天上天下号曰天中天。尔时,有长者子名须达,与二万人俱来至羼罗耶佛所,为佛作礼却坐一面。须达长者子问羼罗耶佛是三昧。羼罗耶佛知须达长者子心所念,便为说是三昧。须达长者子闻是三昧已大欢喜,即悉讽受得作沙门,求是三昧八万岁。时长者子须达从佛闻经甚众多——悉从无央数佛闻经——其智慧甚高明。长者子须达其后寿终生忉利天上,以后复从天上来下生世间。尔时,故劫中复有佛,名术阇波提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菩。时佛在刹利家生,尔时长者子须达复于佛所闻是三昧,复求之。时长者子须达其后复于故劫中复有佛,名赖毗罗耶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婆罗门种。时长者子须达复于佛所受是三昧,求守八万四千岁。」

佛告颰陀和:「长者子须达却后八万劫得作佛,名提和竭罗。尔时,长者子须达为人高明勇勐,智慧甚广。」

佛言:「见是三昧不?颰陀和!饶益乃尔,使人成就得佛道。若有菩萨得是三昧者,当学诵、当持、当教人、当守,如是者得佛不久。若曹知不?颰陀和!是三昧者是菩萨眼、诸菩萨母、诸菩萨所归仰、诸菩萨所出生。若知不?颰陀和!是三昧者破去于冥,明于天上天下。若知不?颰陀和!是菩萨三昧者,是诸佛之藏、诸佛之地,是珍宝渊海之泉、是无量功德之镇益;明哲之经当作是知。三昧所出如是,从是中出佛、闻经、正立于四意止中。何等为四意止中?一者,自观身、观他人身、自观身观他人身者本无身;二者,自观痛痒、观他人痛痒、自观痛痒观他人痛痒者本无痛痒;三者,自观意、观他人意、自观意观他人意者本无意;四者,自观法、观他人法、自观法观他人法者本无法。」

佛告颰陀和:「是三昧谁当信者?独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阿惟越致、阿罗汉乃信之耳。有愚痴迷惑心者,离是现在佛前立三昧远。何以故?是法当念佛、当见佛。」

佛告颰陀和:「是菩萨当念佛、当见佛、当闻经,不当有着。何以故?佛本无是、法无所因。何以故?本空无所有,各各行法念。是法中无所取、是法无所着,如空等甚清净,是法人所想了无所有。无所有是法,假所因者空寂耳,如泥洹。是法无所有,本无是法,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人本无是法,不着者近、有着者远。」

佛告颰陀和:「若有守是三昧者,因想入无想中见佛、念佛。守觉闻经念法,守觉不得念我、不得着法。何以故?有守觉,颰陀和!有守觉不见佛,有所着如毛发不得法。施他人有所悕望为不施、持戒有所悕望为不净、贪于法不得泥洹、于经中有谀谄不得为高明。乐于众会中、喜于余道,终不能得一行。于欲中念难,有瞋恚不能忍辱、有所憎恶不得说他人。善求阿罗汉道者不得于是见现在佛悉在前立三昧中,不逮无所从来生法,乐于中立,有所着不得空。菩萨终不得悭贪,有懈怠不得道、有淫妷不入观、有所念不入三昧。」

佛尔时颂偈言:

「是等功德不可计,  奉戒具足无瑕秽,
 其心清净离垢尘,  行此三昧得如是。
 设有持是三昧者,  智慧普大无缺减,
 博达众义常不忘,  功德之行如月明。
 设有持是三昧者,  解了觉意不可识,
 晓知无量之道法,  无数诸天护其德。
 设有持是三昧者,  常自面见无数佛,
 闻无量佛讲说法,  辄能受持念普行。
 设有持是三昧者,  恶罪勤苦皆灭除,
 诸佛于世行愍哀,  悉共嗟叹是菩萨。
 假使菩萨欲覩见,  当来无数佛、世尊,
 一心踊跃住正法,  当学讽诵是三昧。
 其有持是三昧者,  其功德福不可议,
 逮得人身最第一,  出家超异行分卫。
 若有末后得是经,  逮功德利最第一,
 得其福祐不可限,  住是三昧得如是。」

般舟三昧经卷中


上篇: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

下篇:拔陂菩萨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大集部目录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注音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角虎集

角虎集卷之上 古越云顶山一壑沙门 济能 纂辑 白云峰...

西方合论

重刻西方合论序 儒以三纲五常,奠乾坤而正人类;至于...

劝修净土切要

重刻净土切要序 今夫苦乐纵横。一灵万变。升沉往返。...

大方等大集经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璎珞...

宝星陀罗尼经

宝星经序 唐释法琳撰 《宝星经》梵本三千余偈。如来初...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大哀经

大哀经卷第一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诸菩萨所生庄严大...

【注音版】观音灵感真言

观音灵感真言...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序 宋霅谿沙门仁岳撰 儒家流有终身...

佛说未生冤经

佛说未生冤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佛说决定义经

佛说决定义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

西方合论

重刻西方合论序 儒以三纲五常,奠乾坤而正人类;至于...

佛说七佛经

佛说七佛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

佛说妇人遇辜经

佛说妇人遇辜经 乞伏秦沙门圣坚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佛说辟除贼害咒经

佛说辟除贼害咒经...

有好的心态才能得到快乐

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伟人说:要么...

五时说法都有净土法门的施设

我们说末法众生有个特点,不知恩不报德,很多众生对释...

仁清法师:佛教并不主张「福荫子孙」

佛教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因缘果报,毫厘不爽,因...

【推荐】如何让自己所求之愿能迅速成办

为了让大家能够更方便地、更快速地通过自身地努力达成...

末法时期修念佛还是参禅

问: 现在末法时期,是修念佛法门比较好,还是参禅比...

让心定下来

现今社会,一般人都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提升,当六根接触...

相由心生,运随行改的故事

曹彬是宋朝的一位大将,他帮宋太祖平定天下,功劳很大...

南怀瑾先生谈八字与改变命运

这个八字啊,有没有?有。这是依通,推理,推你前生种...

宿世业报

舍卫国有一个近二百岁的贫穷老翁,听说佛陀能够知道现...

珍珠的精神

在夏威夷的夜间市场,有一些卖活珍珠的摊子。摊子上摆...

因过去业缘,未能见佛庄严相

昔时,释迦佛出现于世,为父王及大众宣说观佛三昧法门...

顺其自然才是生存之道

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