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月灯三昧经

宋沙门先公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月灯三昧经一卷(一名文殊师利菩萨十事行经)

宋沙门先公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游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六万菩萨俱,及持央数诸天人。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在其众会中坐。

时,佛告文殊师利言:「童子!菩萨行布施有十事。何等为十?一者谛除嫉妬意;二者常清净意布施;三者无数百千人不能夺其财;四者无上妙而终亡;五者生大豪贵家;六者所生处好布施;七者为四部众所爱念;八者无所畏,入众会亦无碍,十方皆闻其名声;九者年少手足柔软;十者常乐善知识,乃至坐佛树下。童子!是为菩萨行布施十事。」佛于是说偈言:

「已远除于嫉妬,  意常好布施者;
 持上妙而终亡,  生即于豪富家。
 所生处意常乐,  而好喜于布施;
 为众生所爱念,  居家者及出学。
 于众会无所畏,  所至处无疑难;
 其名声远而闻,  于郡国及县邑。
 其手足常柔软,  所欲得不复难;
 即为得善知识,  诸佛及其弟子。
 终不复生嫉妬意,  意常好乐欲布施;
 以持上妙而终亡,  于是行事无嫉妬。
 即生于大豪富家,  意常喜乐而布施;
 为若干亿人所爱,  好布施者有是行。
 得善知识不复难,  常见诸佛及弟子;
 见已即乐供养之,  其布施者有是行。」

佛语童子:「菩萨持戒清净有十事。何等为十?一者具足其愿,二者学佛道,三者常尊乐于黠慧,四者死不妄语,五者见世不转意,六者弃生死,七者求泥洹,八者寂寞行,九者得三昧,十者无贫穷行。童子!是为菩萨十事清净持戒。」佛于是说偈言:

「即具足其所愿,  学诸佛之道行;
 常乐于尊智慧,  亦无有恐惧时。
 不复转其所愿,  亦不转慎诸行;
 常弃远于生死,  则求索泥洹道。
 常在寂寞处行,  即便得于三昧;
 而无有贫穷时,  即立于持戒品。
 其人即具所可愿,  是菩萨学诸佛道;
 慧者于人不自称,  其人如是戒清净。
 持愿甚坚不复难,  终不复动所采建;
 以见生死无数恶,  便弃捐求泥洹道。
 其意不复着所念,  其人如是立戒彊;
 得正刹土无不可,  清净戒者有是行。」

佛语童子:「菩萨立忍辱有十事。何等为十?一者火不能烧,二者刀不能害,三者毒不能行,四者水不能没,五者非人护之,六者得庄严其身相,七者闭塞诸恶道,八者得生梵天不难,九者昼夜得安隐,十者安乐不移。童子!是为菩萨十事住忍辱。」佛于是说偈言:

「火不能烧其人,  刀亦不能伤害;
 其毒不能得行,  水亦不能漂没。
 诸非人悉护之,  即得三十二相;
 便闭塞诸恶道,  忍辱者德如是。
 求索诸梵及释,  彼亦不而难致;
 常得安隐之行,  悉觉于非常事。
 刀及火亦不能伤,  行于毒中不能害;
 诸天及人鬼神护,  其忍辱者有是行。
 即身得三十二相,  其人不复畏恶道;
 于是死即生梵天,  行慈心者有是道。
 昼夜即得安隐行,  常好喜身得安定;
 于一切有清净意,  终无有瞋恚志行。」

佛告童子:「菩萨精进有十事。何等为十?一者有威神,二者为诸佛所护,三者非人悉亦护之,四者闻法终不转忘,五者所未闻法而得闻,六者得高明智慧,七者得种种三昧,八者终无病时,九者饭食得安隐,十者得柔软如优钵不刚。童子!是为精进行菩萨十事。」佛于是说偈曰:

「常为得有威神,  终不转犯诸恶;
 诸非人悉护之,  即疾得成佛道。
 闻经法亦不忘,  未闻者求得了;
 其人即得高明,  精进者有是德。
 得同诸三昧行,  终无有疾病时;
 精进者智慧俱,  其人得佛道行。
 所饭食得安隐,  即得为精进行;
 譬如优钵在水,  稍稍长而大成。
 清白法亦如是,  令菩萨稍稍成;
 终无有能当者,  得在天安乐处。
 多陀竭精进行,  以进越无数劫;
 诸菩萨勤力行,  所修奉悉说之。
 其精进者有威神,  常为诸佛所拥护;
 而皆奉受是道行,  其人得佛道不久。
 所闻者终不复忘,  及复得余众法行;
 其人智慧稍增益,  精进行者有是事。
 种种三昧常自增,  彼终无有疾病时;
 诸所可饭食之者,  一切得则为安隐。
 昼夜成就清白行,  精进之者无有休;
 其人不久疾得佛,  行精进者尊如是。」

佛语童子:「坐禅菩萨有十事行。何等为十?一者专行住,二者行道事,三者无有恐难,四者谛正诸根,五者为人所爱,六者远离欲,七者不转一心,八者脱于魔界,九者住佛界,十者得解脱。童子!是为坐禅菩萨十事行。」佛于是说偈言:

「其人不转所行,  即为住谛之行;
 专行诸道之事,  其人舍不正行。
 所修无所复着,  诸根已为寂定;
 即为得安隐喜,  坐思惟道行事。
 其人已离爱欲,  安隐坐于一心;
 以远离魔境界,  即住于佛境界。
 专行者有是持,  其独乐树间者;
 即便解脱之行,  便成得十事句。
 其菩萨住转不行,  皆弃捐于不当行;
 弃不正行乐正行,  念三昧者有是事。
 其人终无贪着时,  行安隐者贤不贪;
 身意善觉而持戒,  行三昧者有是事。
 行空树间无所畏,  其人终无着贪时;
 诸非人皆爱念之,  如是远离欲独行。
 终不着欲亦不贪,  如是即脱魔境界;
 便住于如来境界,  其人解脱邪事竟。」

佛语童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有十事。何等为十?一者一切所有悉布施,无所希望;二者不复犯戒,不以戒自绮;三者住忍辱力无人想住;四者行精进不贪身命;五者行禅不住禅;六者降伏弊魔;七者九十六种外道不能动之;八者自得知生死;九者于众生有悲意;十者不求弟子、缘一觉地。童子!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十事。」佛于是说偈言:

「其人所施皆等,  亦不念望其报;
 护经戒不敢犯,  亦不有想着求。
 行忍辱及智慧,  终无有人之想;
 见人即有精进,  身志意无所着。
 行一心及智慧,  无所住无有想;
 以降伏于众魔,  智慧者有是德。
 九十六种之道,  皆无能动摇者;
 得知了生死事,  智慧者有是事。
 于一切众生所,  有大悲哀之行;
 于弟子缘一觉,  皆不念所求行。
 所有皆施无希望,  为不犯戒不念恶;
 行忍辱者无人想,  奉智慧者有是事。
 精进为在空闲处,  禅无有想亦无住;
 其人智慧降伏魔,  行智慧者有是事。
 诸外道者不能动,  其人即为知生死;
 于众人民有哀伤,  行智慧者有是事。
 诸弟子及缘一觉,  于彼终无念求索;
 其人住佛道如是,  行智慧者有是事。」

佛语童子:「多智菩萨有十事行。何等为十?一者知恶道,二者知善道,三者解疑事,四者为现直道,五者弃捐恶道,六者住正道,七者在甘露门,八者得坐佛树下,九者为人民现明道,十者不畏恶道。童子!是为多智菩萨十事行。」佛于是说偈言:

「为知了诸尘劳,  悉晓了是两事;
 其人便弃尘劳,  即随佛道之行。
 慧而解诸狐疑,  便为现直见事;
 则弃捐恶道行,  即得在于正道。
 见在于甘露门,  则得坐佛树下;
 为人民解现正,  令不畏诸恶道。
 晓了无数尘劳法,  知解两事为如是;
 其人便弃捐尘劳,  便于彼学上善法。
 为一切人解其疑,  便为得见善正直;
 即弃捐去恶道事,  其多智常在道住。
 常为住在甘露门,  得坐在无量佛树;
 为无量亿人现明,  其人终不畏恶道。」

佛语童子:「菩萨尊法施持法与他人者有十事。何等为十?一者弃捐恶,二者奉行善,三者修正士,四者净其佛刹,五者坐佛树下,六者布施众用,七者降伏诸尘劳,八者与一切人智,九者行慈心,十者现在得安隐意。童子!是为菩萨持尊法施十事以法施与他人者。」佛于是说偈言:

「诸不善皆捐之,  诸善事悉奉行;
 得在住法智慧,  意常好喜布施。
 便净其佛国土,  即得无上之国;
 便则坐佛树下,  兴法施譬如宝。
 布施一切所有,  便学于诸法王;
 则远除诸尘劳,  其人得佛不难。
 布施于一切人,  常有慈心之行;
 其无有嫉妬行,  为安隐诸非人。
 多智便弃诸不善,  其人常为在善住;
 于尊法坚不可动,  其多智者常与法。
 即常得清净之国,  常奉行佛道之事;
 为常得在佛树下,  兴法施者有是事。
 无有尘劳布施众,  便即知了己身事;
 皆解脱诸世之事,  其人终无所罣碍。
 其人自知而发意,  为一切人如是施;
 有慈心者无嫉妬,  见诸法安无有我。」

佛语童子:「菩萨行空有十事。何等为十?一者行佛道,二者无所着行,三者不愿所生,四者不犯戒法,五者不诽谤贤者,六者不为诤行,七者无所得,八者独行道,九者不诤佛,十者受法行。童子!是为菩萨行十空事。」佛于是说偈言:

「其诸上人所行,  得上尊之世界;
 勇勐者于彼行,  诸所不可得命。
 皆不着诸世界,  于禅思安隐坐;
 亦不愿诸所生,  便晓知诸空法。
 终不复犯戒法,  持于戒无有呵;
 其尽寿不说恶,  不诽谤余贤者。
 其行道无所诤,  终无有诸诤讼;
 其便知诸所事,  彼如法而习行。
 乃至亡失其命,  终不谤于世尊;
 积累于一切法,  自保意无所畏。
 于一切诸世界,  佛道不可思议;
 即奉持诸佛法,  不复疑于空法。
 其人之行而上妙,  住不在于诸外道;
 行禅安隐无所着,  诸所无命亦无人。
 其人终无有贪着,  行一心者无所想;
 以知无人无我法,  终复无有于所愿。
 悉晓诸空之法事,  于众所用终不着;
 其人终无贪着念,  于佛常有净信意。
 其人终无诤讼事,  独处行者空众用;
 其人为住于佛道,  便持如来诸所法。」

佛语童子:「菩萨在独处行有十事。何等为十?一者有清净意,二者无有欲,三者念诸佛,四者信行,五者不疑慧,六者有反复于诸佛,七者不诽谤法,八者寂寞行,九者得调住,十者智四解事。童子!是为菩萨独处行十事。」佛于是说偈言:

「终无有爱欲行,  常有清净之意;
 便奉无所欲事,  于独处一心行。
 思念普世间明,  其人转而成信;
 于智慧一无疑,  佛慧不可思议。
 于诸佛有反复,  佛终不弃捐法;
 即而作寂定行,  便为住于寂法。
 其人即得解事,  独自乐于树间;
 便弃损于财利,  在一处而行道。
 有人则为有清意,  常皆弃损诸恶事;
 其人行寂无有上,  终不复疑诸佛慧。
 其人思念佛无上,  信于诸天中天行;
 亦不复疑诸佛慧,  寂寞行者有是事。
 于诸上人有反复,  终不复弃诸法行;
 独处行者而寂寞,  闲处行者有是事。
 便得善谛寂寞地,  即疾解了诸证事;
 常解说无央数经,  其人无有罣碍时。」

佛语童子:「菩萨在闲处行有十事。何等为十?一者寂行,二者远离众人,三者无诤讼,四者无瞋恚,五者不入诸行,六者不入人罪,七者念解脱事,八者安隐一心行,九者疾作证解脱,十者以无所着故得三昧。童子!是为菩萨闲处尊行十事。」佛于是说偈言:

「常有寂寞之事,  便远离众会人;
 终无有诤讼时,  而独自作于行。
 常无有瞋恚意,  终不转着诸界;
 亦不复作诤讼,  在闲处是有德。
 便为寂寞之行,  常在于独处行;
 即有解脱之事,  便疾得过度去。
 独自在上闲处坐,  常弃捐恶众会人;
 其人终不入人事,  树间坐者有是事。
 便厌于一切生死,  其人无有贪众用;
 亦不有众畏之事,  在树下坐有是事。
 终不与人共诤讼,  常独行者乐寂寞;
 常护守于身口意,  其在闲处德无数。
 便得上妙解脱事,  即好坐在寂三昧;
 其于树间习寂行,  在闲处者有是德。」

佛语童子:「菩萨行分卫有十事。何等为十?一者不欲令知其行;二者不令人知其功德;三者不欲有财利;四者不有自称亦无谀谄;五者在贤圣道住;六者不自说功德;七者不从他人取足;八者至他家舍亦不喜亦不忧;九者离衣食施,持法施与人;十者住令德无谀谄,皆取于其法施。童子!是为菩萨行分卫住十事,令德无谀谄。」佛于是说偈言:

「彼不欲令知行,  亦不着所为事;
 利无利而等意,  其人住于教令。
 亦不犯贤圣事,  不有称谀谄行;
 亦不自说其善,  复不说他人恶。
 亦不愁不欢喜,  说法离于衣食;
 所说皆令欢喜,  分卫者有是德。
 不欲令称不求名,  常住在四贤圣行;
 亦不谀谄求财利,  受教令者有是事。
 不自称誉不说恶,  初不说恶恶舌者;
 闻人功德常欢喜,  其分卫者知止足。
 离衣食善与法施,  亦不求索于财利;
 所说善人皆欢喜,  受尊教者有是事。」

佛说是经时,七万二千人发无上正真道,万菩萨得无所从生法忍。

佛说如是,文殊师利童子,及一切众会天龙世间人皆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月灯三昧经一卷

此是丹藏《月灯三昧经》先公译者,而与彼乡宋二藏之经,文义逈异,未知孰是?按《开元录》,此经有二别译:一于有译无本中,有后汉安世高译一卷;二于有译有本中,有宋沙门先公译一卷。皆云:「出《大月灯经》第七卷」。其先公译目下,注云:「一名文殊师利菩萨十事行经」;又指多小,云:「一十纸」。今捡此丹本经,始从六度乃至分卫,凡历十二法,皆以十事说之;又其多小,是古之十纸有十二行,则知真是先公所译《月灯经》矣!但录云:「出大经第七卷」,而今捡之,出自第六卷之前半,斯为未叶。疑古今分卷有异?或书写错六为七耳!


上篇:月灯三昧经

下篇:佛说月灯三昧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魔逆经

佛说魔逆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

大乘同性经

大乘同性经卷上(亦名一切佛行入智毗卢遮那藏说经) 周...

佛说十八泥犁经

佛说十八泥犁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言:「人生...

佛说树提伽经

佛说树提伽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佛言: 昔有...

【注音版】佛说弥勒成佛经

佛说弥勒成佛经...

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传 此忏者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

譬喻王经

大集譬喻王经卷上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复次说此法时...

佛说自爱经

佛说自爱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佛说摩邓女经

佛说摩邓女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罗...

【注音版】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肇论新疏

肇论新疏卷上 五台大万圣祐国寺开山住持释源大白马寺...

佛说十二头陀经

佛说十二头陀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如是我闻:...

随分随力,至心持念弥陀圣号

原文: 从此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无论语默...

五乘法门的修行目标及相互关系

我们先看第一个,总标五乘的要义,先作一个总标。 我们...

没有生死心,你不可能有菩提心

三登九上,百城烟水,不惮其劳,念念了当大事。 所以古...

对治所有烦恼习气的法宝——楞严神咒

习深尚证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

用完的香盒有佛菩萨像,该怎么处理

问: 阿弥陀佛,师父您好,我们买的香盒子上有佛菩萨...

如不念佛,每日造作获罪无量

菩萨谓查母曰:汝何不勤勤念佛?答曰:因添儿孙,时常...

开车做饭的时候,是提起佛号还是观照好

问: 师父慈悲!请问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当...

袁宏道以神力摄引弟弟神游净土

明朝的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头居士,是湖北公安人。他...

不要用高僧大德的话,去否定另一位高僧大德的话

问: 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拿着一位高僧大德的话去否认...

大安法师《执持佛号,秘诀神丹》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法师,诸位居士同修: 今晚我...

正思惟与邪思惟

【原文】 禅那者,此云思惟修,故称禅思比丘,是贵思也...

佛经中圣者的精进境界

以下引经中圣者的精进境界,作为学人发愿的目标。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