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诸法无行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诸法无行经卷上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共大比丘僧五百人俱,菩萨九万二千人,其名曰:众德庄严菩萨摩诃萨、师子游步菩萨、光无障净王菩萨、高山顶自在王菩萨、爱喜净光菩萨、光蔽日月菩萨、妙净须菩萨、身出莲华光菩萨、梵自在王音菩萨、游戏世师子王音菩萨、金色净光威德菩萨、柔软身菩萨、金色相庄严身菩萨、十光破魔力菩萨、诸根威仪善寂菩萨、德如高山菩萨、天音声菩萨、法力自在游行菩萨、山德净身菩萨、妙德菩萨摩诃萨,如是等九万二千人。

尔时师子游步菩萨见是大会,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以偈问曰:

「世尊大导师,  名德称无量,
 今此大众集,  愿说寂灭法。
 邪见诸爱慢,  嫉妬瞋恚性,
 云何即是道?  大音方便说。
 云何涅槃相,  与世法无异?
 诸法无有二,  大悲为演说。
 云何诸法性,  毕竟无有碍?
 其性如涅槃,  亦同于解脱,
 无缚亦无解,  亦复如虚空,
 迦罗频伽音,  大梵清净声。
 身色喻天金,  净命无量德,
 演说实相法,  毕竟无缚解。
 云何此五盖,  而等于菩提?
 云何是菩提,  即同诸业性?
 是法是非法,  云何同一相?
 如是毕竟净,  唯愿为演说。
 无数无非数,  诸法毕竟灭,
 一切种智相,  及以菩提道,
 二法云何无?  惟愿为演说。
 无作无非作,  无着无非着,
 毕竟无众生,  诸法中无碍,
 无戒无忍辱,  亦无有毁戒,
 无智亦无慧,  亦无非智慧,
 是法常清净,  惟愿为演说。
 云何一切法,  寂灭如虚空?
 无心心数法,  无见断证修?
 一切诸众生,  同如虚空相,
 一相法亦无,  心行亦叵得?
 诸法无生灭,  无学无罗汉,
 亦无辟支佛,  亦无求菩萨,
 无住无休止,  无来亦无去,
 诸法无动相,  常住如须弥,
 无相亦无色,  色性即是道,
 色性佛道一,  如是法愿说。
 云何无佛法,  亦无有众僧?
 是三宝一相,  惟愿为演说。
 无空无无相,  亦无有无作,
 不合亦不散,  名相法亦无,
 诸法毕竟空,  如响无作者,
 无生无无生,  无灭无往来,
 无天无龙神,  夜叉紧那等,
 无人无地狱,  无饿鬼畜生,
 无众生五道,  愿说如是法。
 如导世师人,  外道非见者,
 其有所演说,  云何等无二?
 诸文字语言,  是法皆一相,
 世尊大慈愍,  愿开是法门。」

尔时世尊赞师子游步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问者甚为希有,一切世间之所难信。善男子!止止勿问。所以者何?新发意菩萨,于此空见、无相见、无作见、无生见、无所有见、无取相见、佛见、菩提见,所不能及。善男子!如此法者不应在新学菩萨前说。何以故?若闻是法,或断善业,于佛道中则行邪道;若堕断灭、若堕计常,不知如来以何方便随宜所说?」

尔时师子游步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哀愍世间,愿必为说。当来世中有菩萨空见、无相见、无作见、无生见、无所有见、无取相见、佛见、菩提见者,分别是空、是无相无作,好常赞学勤于事业,乐着文辞以辩说为妙贵于名利,如是之人闻如来说是无文字法毕竟清净,当舍是诸见。是诸菩萨随众生所能信解,以方便力而为说法,虽说少欲知足而不以为最,虽说经戒亦不以为最,虽说在众过恶亦知一切法远离相,常称赞独处不在愦閙而不以为最。虽赞发菩提心而知心性即是菩提,虽赞大乘经而知一切诸法皆是大相,虽说菩萨道而不分别阿罗汉、辟支佛、诸佛,虽赞布施而通达布施平等相,虽赞持戒而了知诸法同是戒性,虽赞忍辱而知诸法无生无灭无尽相,虽赞精进而知诸法不发不行相,虽种种赞叹禅定而知一切法常定相,虽种种赞于智慧而了智慧之实性。虽说贪欲之过而不见法有可贪者,虽说瞋恚之过而不见法有可瞋者,虽说愚痴之过而知诸法无痴无碍,虽示众生堕三恶道怖畏之苦而不得地狱、饿鬼、畜生之相。如是诸菩萨,虽随众生所能信解,以方便力而为说法,而自信解一相之法,所谓空、无相、无作、无生、无所有、无取相。世尊!惟愿说是不可思议方便之法,一切声闻、辟支佛与新发意菩萨所不能及,但为信解甚深一相法者说之。」

尔时佛告师子游步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解说此义。」

「唯然。世尊!我当受之。」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若人欲成佛,  勿坏于贪欲,
 诸法即贪欲,  知是则成佛。
 贪欲及恚痴,  无有能得者,
 是法皆如空,  知是则成佛。
 见非见一相,  着不着亦然,
 此无佛无法,  知是名大智。
 如人于梦中,  得道度众生,
 无道无众生,  佛法性亦然;
 道场无所得,  若得则不有,
 明无明一相,  知是为世尊。
 众生即菩提,  菩提即众生,
 菩提众生一,  知是为世尊。
 譬如巧幻师,  幻作种种事,
 所见无有实,  无智数若干,
 贪瞋痴如幻,  幻不异三毒,
 凡夫自分别,  我贪我瞋恚,
 如是愚痴人,  则堕三恶道。
 实相无贪恚,  痴亦不可得,
 分别如幻法,  自性烦恼热,
 实相无烦恼,  无众生无佛,
 分别无生法,  凡夫愿作佛。
 不见诸佛法,  亦不见众生,
 知是法相者,  疾成众生尊。
 若人求菩提,  则无有菩提,
 是人远菩提,  譬如天与地,
 知诸法如幻,  速成人中上。
 若人分别戒,  是则无有戒,
 若有见戒者,  是则为失戒,
 戒非戒一相,  知是为导师。
 如梦受五欲,  娱乐自快乐,
 分别见女色,  此中实无女。
 戒毁戒如梦,  凡夫分别二,
 实无戒毁戒,  知是为导师。
 凡夫着名字,  不知语言性,
 名字非名字,  知是得无生。
 自谓是菩萨,  读诵为人说,
 己身无所行,  但依恃种性,
 但读经求道,  常见他人过,
 着威仪文颂,  见人敬自贵,
 恃种性文颂,  不知法实相,
 如是之人等,  终不能得佛。
 为说诸法空,  恶心好诤讼,
 是人无佛法,  亦无有菩提。
 知瞋忍同相,  达是终不瞋,
 不了众生性,  是则生瞋恚。
 自言菩萨者,  复作如是说,
 我慈悲一切,  成佛度众生。
 他恼生瞋恚,  怀忿不与语,
 常求他人过,  乐于斗诤讼,
 亦称叹忍辱,  及说诸法空,
 我心多憍慢,  常观他人过,
 贪着于美味,  昼夜念五欲,
 是人入城邑,  自说度人者,
 悲念于众生,  常为求饶益,
 口虽如是说,  而心好恼他。
 我未曾见闻,  慈悲而行恼,
 互共相瞋恼,  愿生阿弥陀。
 若人如恒沙,  恶口加刀杖,
 如是皆能忍,  则生清净土。
 佛土非佛土,  知如虚空相,
 不分别国土,  及国土功德,
 如是之人等,  能生诸佛国。
 自言忍众恶,  见菩萨如佛,
 我未曾见闻,  佛相而瞋者。
 各自美毁他,  乐檀越知识,
 言我所教化,  护使令如法,
 汝应我所度,  莫亲近余人,
 彼人行不纯,  常处于愦閙,
 是人于佛道,  不能勤修行。
 真求佛道者,  昼夜各三时,
 顶礼诸菩萨,  应生恭敬心,
 随其所行道,  不说其过失。
 若见着五欲,  不说其过恶,
 应当念彼人,  久后亦得道,
 次第行业道,  不可顿成佛,
 或非久发心,  是以行此事。
 勿分别贪欲,  贪欲性是道,
 烦恼先自无,  未来亦无有,
 能如是信解,  便得无生忍。
 观好恶音声,  知非音声性,
 当入无文字,  实相之法门,
 若能信是法,  则无淫怒痴。
 观贪欲愚痴,  即是无量相,
 是二无文字,  以文字故说,
 诸有文字处,  是皆无有实。
 一切诸音声,  观是一音性,
 佛说及邪说,  是皆无分别。
 法虽以言说,  实无法无说,
 能入一相门,  则得无上忍。
 是忍是非忍,  勿作是分别,
 于欲瞋恚心,  勿计其中利,
 知是二无生,  当为世中尊。
 东西南北方,  如恒河沙土,
 皆碎为微尘,  一尘为一国,
 满中诸珍宝,  于无央数劫,
 供养诸如来,  其所得功德,
 若人闻是经,  过彼百千倍。
 若有出家人,  一心求佛道,
 我嘱累是人,  此秘密要法。
 若有诵是经,  及以解其义,
 无量总持辩,  自然皆当得,
 利根无尽慧,  乐说之辩才。
 无量亿诸佛,  皆亦与是人,
 诸经妙法宝,  自然皆能说。」

尔时师子游步菩萨白佛言:「世尊!今说是偈,有几所人得自利益?」

佛言:「善男子!汝见是大众不?」

「唯然已见。」

佛言:「今说此法时,会中有无量无数众生共集,与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紧那罗、迦楼罗、摩睺罗伽等满在虚空,以说法之明乃至他方世界多所饶益。九万二千夜叉神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增上慢比丘有五百人未得谓得,闻是法无增上慢,得真法信,解一切法皆是一相,不受诸法故漏尽得解脱。于是菩萨众中六万二千人,信解诸法无障碍相得无生法忍。何以故?如是说法于诸说法中最为第一。善男子!如我于然灯佛所,信解诸法一相无碍,然后乃得无生法忍具足六波罗蜜。所以者何?若菩萨于恒河沙劫,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若不知如是法相,是人或能断灭一切善根。善男子!汝见提婆达多有大功德善根、成就三十二大人相,有如是功德,不知如是法相故,断灭善根堕大地狱。

「善男子!当知虽久发心有大功德,不入是法门皆能断灭善根功德。善男子!如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高须弥山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世尊,寿命九千九百千万亿那由他岁,国土名金焰明,其国皆以黄金为地。其所说法亦以三乘度脱众生,其佛初会,有八十百千万亿那由他声闻弟子;次第二会,七十百千万亿那由他声闻弟子;第三会,六十百千万亿那由他声闻弟子;第四会,五十百千万亿那由他声闻弟子;皆得阿罗汉,舍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得解脱。比丘尼众倍于上数,优婆塞众亦倍上数,优婆夷众亦倍上数,菩萨众亦倍上数,皆得阿惟越致无生法忍,皆得无量无边陀罗尼门三昧门,能转不退法轮,何况新发菩萨意者。又发辟支佛道心者亦无量无边。

「善男子!尔时彼佛会中弟子众数无量无边,彼金焰国中皆以七宝为树,于其宝树常出法音,所谓一切诸法空音、无相音、无作音、无生音、无所有音、无取相音。其国人民闻是法音,自然皆得诸法实相心得解脱。其佛灭后法住千岁,诸宝树音亦不复出。善男子!是高须弥山王佛,以法嘱累净威仪菩萨令守护法,嘱累已后便入无余涅槃。时有比丘名有威仪,持戒不净,得四禅四无色定及五神通,善诵毗尼藏,乐于苦行,不能善知他心。其弟子众亦皆苦行贵头陀法。是净威仪法师,持戒清净,于无所有法中得巧方便。复于一时,净威仪法师将诸弟子,到有威仪比丘住处与共同止,净威仪法师怜愍众生故,从所住处常入聚落食讫而还,教化百千万家皆作弟子,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弟子众亦善教化,到诸聚落而为说法,令若干百千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威仪比丘常乐住塔寺,其弟子众不持净戒而乐行头陀。有威仪比丘勤行精进其心决定,自以所行化诸弟子,贪着善法有所见得,所谓说一切有为法皆无常皆苦、一切法无我,不能善行诸禅定法,亦不能善于菩萨所行之道,本心不纯故。净威仪法师善知众生诸根利钝,知有威仪比丘心故,不复常入聚落,其诸弟子如本不异。

「有威仪比丘见净威仪法师诸弟子众常入聚落,生不净心,即鸣犍椎集众立制:『汝等自今已去不应入于聚落,不能一心徐行静默,数入聚落得何等利?佛所称赞阿练若住处,汝等当行禅乐莫好入他家。』净威仪法师诸弟子众,不受其语犹入聚落。后于一时有威仪比丘,见从聚落中出,更鸣犍椎集众,说如是言:『若复更入聚落者,不复得住于此。』

「尔时净威仪法师将护有威仪比丘故,告诸弟子:『汝等!从今已去勿入聚落。』即如师教不入聚落。尔时诸人民众不见其师及诸弟子故,皆怀忧恼善根退失。净威仪法师过三月自恣竟,从是中出至余僧坊,于其所止师徒还入城邑聚落为人说法。后时有威仪比丘,见净威仪法师还入他家,见其弟子毁失常仪,复生不净恶心作是念:『是比丘破戒毁戒,何有菩提?』便语众人:『是比丘杂行,去佛道甚远。』有威仪比丘起是业已,后时命终,是业果报故,堕阿鼻大地狱,九百千亿劫受诸苦恼;从地狱出六十三万世,常被诽谤;其罪渐薄,后作比丘三十二万世,出家之后是业因缘反道入俗,又余罪业因缘故,于净明佛所出家入道殷勤精进如救头然,千万亿岁中乃至不得柔顺法忍,无量千万世诸根闇钝。

「师子游步,于汝意云何?尔时有威仪比丘岂异人乎?勿造斯观,则我身是。我时起是微细不净心,受此罪业堕于地狱。师子游步!若人不欲起是微细罪业者,于彼菩萨不应起于恶心。菩萨诸所行道皆当信解,不应起于瞋恨之心,应作是念:『我不能善知他人心,众生所行是亦难知。』善男子!如来见是利故常说是法,是故行者不应平量于人,唯有如来及似如来者,乃能知是。是故行者若欲自护其身,慎莫平量于人而相违逆。菩萨若欲修集佛法,常当昼夜勤心专念。深发菩萨心者,不当好求人长短。菩萨若能教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令行十善,不如菩萨如一食顷一心静处念一相法门,乃至闻受读诵解说,是人福德胜彼甚多。何以故?诸菩萨用是法门,能灭一切业障罪,亦于一切众生之中离憎爱心,便能疾得一切种智。」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灭业障罪,云何灭业障罪?」

佛告文殊师利:「若菩萨见一切法性无业无报,则能毕灭业障之罪。又文殊师利!若菩萨见贪欲际即是真际,见瞋恚际即是真际,见愚痴际即是真际,则能毕灭业障之罪。又文殊师利!若菩萨能见一切众生性即是涅槃性,则能毕灭业障之罪。所以者何?若人自有所见即能起业,无知无闻凡夫愚人不知诸法毕竟灭相,故自见其身亦见他人,以是见故便起身口意业。是人妄见忆想分别,作是念:『我是贪欲、瞋恚、愚痴。』如是分别故,于佛法中出家学道,复作是念:『我是持戒修梵行人,我当越度生死,得于涅槃免诸苦恼。』是人分别诸法,是善是不善,是应知、是应断、是应证、是应修,所谓苦应见、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而复分别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一切诸行皆悉是苦,一切诸行皆三毒炽然,我当疾舍此有为法。常作如是思惟,于诸行中种种取相而生厌心。

「尔时便作是念:『见诸行如是,是名见苦;恶厌诸行,是名断集。』分别诸行,见于灭谛即作是念:『我今见灭是名证灭,我当修道。』便至静处念如是法,作是念已摄心定住。是人先得厌心,今得定心,故于诸行中心便舍离,而自愧厌不喜不乐,复作是念:『我今于一切法中已得解脱,更无所作,我身已得阿罗汉道。』是人命终之时见受生处,即菩提中心生疑悔,以此疑故命终之后堕大地狱。何以故?是人于无生法中而分别故。」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今云何应观四圣谛?」

佛告文殊师利:「若行者能见一切法即是无生性,是名见苦。若能见一切法不集不起,是名断集。若能见一切法毕竟灭相,是名证灭。若能见一切法无所有性,是名修道。文殊师利!若行者能如是见四圣谛,是人不作如是分别,是法善是法不善,是法应见、是法应断、是法应证、是法应修,所谓苦应见、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所以者何?凡夫所行贪欲、瞋恚、愚痴,行者见是法皆空、无生、无所有、不可分别,但积集虚妄。尔时于法无所取无所舍,于三界中心无所碍,见一切三界毕竟不生,见一切善不善法虚诳不实,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行者见贪欲性即是涅槃性,瞋恚性即是涅槃性,愚痴性即是涅槃性。若能见一切法性如是,便于一切众生之中不起憎爱。所以者何?是行者不得是法,若生爱处、若生憎处,安住虚空,心中乃至不见佛、不见法、不见僧,是则不见一切法。若不见一切法,于诸法中则不生疑,不生疑故则不受一切法,不受一切法故则自寂灭。文殊师利!长老须菩提知如是法故,不来礼佛足。须菩提尚不得自身,何况得如来身?不得自身而得如来身者,无有是处。」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世尊!行者云何应观四念处?」

佛告文殊师利:「当来世有比丘如是说:『观内身处若观不净是身念处,观乐皆苦是受念处,观心生灭性是心念处,观坏和合相但得法相是法念处。』」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今云何真观四念处?」

佛言:「止止。文殊师利!不须问也,如来随宜说法难可得解。」

文殊师利言:「世尊!愍念众生故,愿必为说。」

佛告文殊师利:「若行者见身如虚空,是为身念处;若行者见受不得内外两间,是为受念处;若行者知心唯有名字,是为心念处;若行者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是为法念处。文殊师利!应如是观四念处。」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世尊!行者云何应观八圣道分?」

佛告文殊师利:「若行者见一切法平等无二无分别,是名正见。见一切法无思惟无分别,以是见故是名正思惟。见一切法无言说相,善修语言平等相故,是名正语。见一切法不作相,作者不可得故,是名正业。不分别正命邪命,善修习平等命故,是名正命。不发不起一切法,以无所行故,是名正精进。于一切法无所忆念,诸忆念性离故,是名正念。见一切法性常定,以不散不缘不可得故,是名正定。文殊师利!行者应如是观八圣道分。」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世尊!行者云何应观五根?」

佛告文殊师利:「若行者信一切法毕竟不生,从本已来常自尔故,是名信根。于一切法中心无所住,远近相离故,是名精进根。于一切法无所忆念,缘性离故不系念于缘,是名念根。于一切法无所思惟,二法不可得故,是名定根。见一切法常空,离于生相,是名慧根。文殊师利!行者应如是观五根。」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世尊!行者云何应观七菩提分?」

佛言:「文殊师利!行者能见一切法无忆念,是名念菩提分。若一切法,若善、若不善、若无记,不可选择、不可得,无决定故,是名择菩提分。若不取一切三界相,善坏三界故,是名精进菩提分。若一切有为法中不生喜相,善坏有喜相故,是名喜菩提分。若一切法中除却其心,缘相不可得故,是名除菩提分。若一切法不可得,善修坏相故,是名定菩提分。若于一切法无所依止不贪不着,不见一切法故得舍心,是名舍菩提分。文殊师利!行者应如是观七菩提分。若行者能如是见四圣谛、四念处、八圣道分、五根、七菩提分,我说是人名为已得度者,到于彼岸,出在陆地无畏之处,已离重檐除诸尘垢,是人名为无所有者、无所忧者、无所受者,是名阿罗汉、是名沙门、是名婆罗门、是名比丘、是名澡浴洁净者、是名智者是名解者、是名闻者、是名佛子、是名释子、是名破刺棘者、是名却关键者、是名已度堑者、是名出欲求者、是名开门扇者、是名贤圣胜相者。

「文殊师利!若有比丘成就如是法者,于天人世间名为福田,应受供养。文殊师利!是比丘若欲不虚食国中施者、破坏魔网者、欲度生死海者、欲得涅槃者、欲脱一切苦恼者、欲为一切天人世间作福田者,应当勤修习如是之法。」

说是法时,三万二千诸天得诸法实相,各以天曼陀罗华而散佛上,白言:「世尊!若人得闻如是之法,是人名为善出家者,何况信受读诵如所说行?世尊!若有须臾闻是法者,是则名为无增上慢。」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惟愿世尊!当说陀罗尼,以是陀罗尼故,令诸菩萨得无碍辩才,于诸音声无所怖畏,能令诸法皆作佛法,又信解诸法皆是一相。」

佛告文殊师利:「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不动种性法门。诸菩萨得入是法门者,能以智慧光明照一切法,疾得无生法忍。」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不动处种性法门?」

佛告文殊师利:「一切众生其心皆一,是名种性。」

「世尊!云何是事名为种性?」

佛告文殊师利:「一切众生皆无有心,缘性不可得故,是名种性。文殊师利!一切众生皆同一量,是名种子。」

「世尊!云何是事名为种性?」

佛言:「一切众生皆如虚空量,终归无障碍,是名种子。文殊师利!一切众生皆是一众生,是名种子。」

「世尊!云何是事名为种性?」

「文殊师利!一切众生皆是一相,毕竟不生离诸名字,一异不可得故,是名种性。文殊师利!贪欲是不动相。」

「世尊!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佛言:「文殊师利!贪欲是不动相,安住法性中,以不住故,是贪欲不可得性常离故,是名不动相。文殊师利!瞋恚是金刚。」

「世尊!云何是事名为金刚?」

「文殊师利!瞋恚不可断不可坏,亦如金刚不可断不可坏,一切法亦如是,不可断不可坏,诸法本不决定故,是名如金刚。文殊师利!愚痴是智慧性。」

「世尊!云何是事名智慧性。」

「文殊师利!一切法离智慧亦离愚痴,譬如虚空无有智慧亦无愚痴,一切法亦如是,无有智慧亦无愚痴,智慧愚痴智可知法,从本已来俱寂灭故,是名愚痴智慧处。文殊师利!色阴是不动处。」

「世尊!云何是事名不动处?」

「文殊师利!如天帝之幢深根安固不可动摇,一切法亦如是,以不住法故安住法性中,是法无来处无去处无取无舍,安住无住处故,是故色名不动相。文殊师利!受阴是灭性。」

「世尊!云何是事名为灭性?」

「文殊师利!一切诸受相性常寂灭故,诸受非内外,非东方非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来。何以故?若乐受在内,一切众生常应受乐;若苦受在内,一切众生常应受苦;若不苦不乐受在内,一切众生应受不苦不乐。文殊师利!今一切诸受实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中间,不在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是故一切诸受如草木瓦石,毕竟不生不灭无相,是故受名寂灭相。文殊师利!想阴是种性。」

「世尊!云何是事名为种性?」

「文殊师利!是想皆忆想分别起、从虚妄中生,如空拳如野马,本性自离,是故想阴名种性。文殊师利!行阴是种性。」

「世尊!云何是事名为种性?」

「文殊师利!一切诸行离数无数入平等数,譬如芭蕉毕竟无实本性自尔,一切法亦如是,无名字无性故,是故行阴名为种性。文殊师利!识阴是种性。」

「世尊!云何是事名为种性?」

「文殊师利!是识如幻,无实无起无生,空无相无性,如五指涂空空无相现,是故识阴名为种性。文殊师利!色是种性。」

「世尊!云何色为种性?」

「文殊师利!譬如镜中像,虽可目见而无有实,一切色亦如是,虽见无实,但诳眼诳心虚妄不实,是故色名种性。文殊师利,声是种性。」

「世尊!云何声为种性?」

「文殊师利,一切法无别异相,毕竟空,如山中响,是故声为种性。文殊师利!香是种性。」

「世尊!云何香是种性?」

「文殊师利!一切法无香相,性无知故,空如虚空,鼻香识者皆不可得,是故香为种性。文殊师利!味是种性。」

「世尊!云何味为种性?」

「文殊师利!味性即是不可思议性,不可知、离于知故,自性常离故,是故味名种性。文殊师利!触是种性。」

「世尊!云何触为种性。」

「文殊师利!触如虚空,其性自离无触无合,一切法亦如是,善坏身故,离于触相,触者不可得故,是故触是种性。文殊师利!法是种性。」

「世尊!云何法为种性?」

「文殊师利!一切法无相无心,离心性、离名字,无决定故,皆是法性相,是故法是种性。文殊师利!地是种性。」

「世尊。云何地为种性?」

「文殊师利!一切法无坚相无软相,虚妄和合人以为坚,是故地为种性。文殊师利。水是种性。」

「世尊!云何水为种性?」

「文殊师利。一切法无湿无合,如野马无水,是故水为种性。文殊师利!火是种性。」

「世尊!云何火是种性?」

「文殊师利!一切法无热,离虚妄热相,本性寂灭,离颠倒故,分别其实无定无生,是故火名种性。文殊师利!风是种性。」

「世尊!云何风为种性?」

「文殊师利!一切法无障无碍、无相无性,不动摇故、离风相故,是故风名种性。文殊师利!佛是种性。」

「世尊!云何佛为种性?」

「文殊师利!一切法无觉无知,离知相故,是故佛名种性。文殊师利!法是种性。」

「世尊!云何法为种性?」

「文殊师利!诸法不可坏不可断,离坏断故,无相无名无性,出言语道,是故法名种性。文殊师利!僧是不动相。」

「世尊!云何僧为不动相?」

「文殊师利!圣众安住如、法性、实际、定乱平等中,安住智慧愚痴、解脱烦恼平等一切法中,心无所住,住不可得故,是故僧名不动性。文殊师利!一切法行处名为不动。」

「世尊!云何是事名为不动相?」

「文殊师利!一切虚空行处、不可思议行处、断行处,无根本无别异,不可得故,是故一切法行处名不动相。文殊师利!一切法无缘名不动相。」

「世尊!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一切法无依止、无住处、无缘无顺,离诸缘故,是故一切法无缘名不动相。文殊师利!一切法不取不舍相名不动相。」

「世尊!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一切法皆归于如、同于法性,是法不可取、不可舍,无求无愿诸愿断故,从本已来常寂灭相同于虚空,是故不取不舍名不动相。文殊师利!一切法无咎名不动相。」

「世尊!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一切法无垢、无所有,清净显曜如虚空无翳,诸罪定相不可得故,是故一切法无咎名不动相。文殊师利!一切法无归处名不动相。」

「世尊!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一切法空无根本故无归处,是故无归处名不动相。文殊师利!一切法无学名不动相。」

「世尊!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一切法性无学,不应学、不应修、不应思、不应念、不应住、不应发、不应行、不应断、不应证、不应语、不应言、不应求、不应说、不应取、不应舍、不应离、不应除。何以故?文殊师利!一切诸相毕竟离故,从本已来无所取,常是舍相,诸法非智慧所及,非愚痴所及,是故无学名不动相。」

诸法无行经卷上

诸法无行经卷下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我亦乐说不动相。」

佛言:「汝乐说者便可说之。」

文殊师利言:「世尊!一切众生皆得菩提,是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世尊!一切法无向无得,一切众生皆入菩提性中,是故说一切众生皆得菩提。又是菩提非是得相。何以故?众生性即是菩提故,是故一切众生皆得菩提名不动相。世尊!一切众生皆成就一切智慧,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世尊!一切众生无性,无性故入如来平等中,从本已来是一切智慧性性同故,名不动相。世尊!一切众生皆是道场,是不动相。」

「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世尊!道场者有何义?」

「文殊师利!一切法寂灭相,无生相、无所有相、不可取相,是名道场义。」

「世尊!一切众生不入此道场耶?」

佛言:「如是,如是!」

「是故世尊!一切众生皆是道场,名不动相。世尊!一切众生皆得无生法忍,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世尊!一切众生,无尽无生无灭、性离无性,入平等忍故,是故一切众生皆得无生法忍,名不动相。世尊!一切众生皆得无碍辩才,名为不动相。」

「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世尊!一切众生诸所有乐说,于十方界索不可得。所以者何?皆入无碍辩才平等法中故。世尊!诸所乐说,自性皆离,无决定故、无所有故,是故一切众生皆得无碍辩才,名不动相。世尊!一切众生皆得陀罗尼,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世尊!一切众生以众生相能持色声香味触法,以虚诳不实忆想分别取相故,是故一切众生皆得陀罗尼,名不动相。世尊!一切众生皆得慈心,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世尊!一切众生无众生性,从本已来无瞋无慈,得瞋慈平等无分别故,是故一切众生皆得慈心,名不动相。世尊!一切众生皆成就大悲,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世尊!一切众生无起无作相,皆入如来平等法中,不出大悲之性,以恼悲无分别故,是故一切众生皆成就大悲,名不动相。世尊!一切众生皆得三昧,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世尊!一切众生性常定,离诸缘故。若众生从缘生知,于缘中生知,不名为知。所以者何?诸知念念无常毕竟空故,是故一切众生皆成就三昧,名不动相。世尊!一切诸佛皆成就贪欲,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世尊!一切诸佛皆入贪欲平等法中故,远离诤讼通达贪欲性故。世尊!贪欲即是菩提。何以故?知贪欲实性说名菩提,是故一切诸佛皆成就贪欲,名不动相。世尊!一切诸佛皆成就瞋恚,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世尊!一切诸佛皆说有为法过罪者,安住瞋恚平等性中,通达瞋恚性故,是名一切诸佛皆成就瞋恚,名不动相。世尊!一切诸佛皆成就愚痴,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世尊!一切诸佛能度一切贪着名字众生,安住愚痴平等性中,通达愚痴性故,是名一切诸佛成就愚痴,名不动相。世尊!一切诸佛皆成就身见,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世尊!一切诸佛安住身见性中,于一切法中不退不畏不动毕竟安住,以不住法故,通达知身见无生无起无性故,是故一切诸佛皆成就身见,名不动相。世尊!一切诸佛皆是邪见,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世尊!一切诸佛、一切有为法,是邪虚诳不实者,通达邪见性平等故,是故一切诸佛皆是邪见,名不动相。世尊!一切诸佛住四颠倒、五盖、五欲、三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世尊!住处性即是非住处。」

「文殊师利!非住处有何义?」

「世尊!非住处者,退动还相,即是一切凡夫人;一切诸佛,安住是贪欲、瞋恚、愚痴、四颠倒、五盖、五欲平等中。是诸佛安住贪欲性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安住瞋恚愚痴四颠倒五盖五欲性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一切诸佛住四颠倒五盖五欲三毒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不动相。」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若有人问汝:『断一切不善法、成就一切善法,名为如来。』汝云何答?」

文殊师利言:「世尊!若有人问我,断一切不善法、成就一切善法名为如来者,我当如是答:『善男子!汝先当亲近善知识修集善道,于法无所合无所散,勿取勿舍,莫缘莫求,勿举勿下,莫求莫觅勿愿,勿分别诸法是上是中是下,然后当知,不可思议行处、无行处、断行处、佛所行处。』」

佛告文殊师利:「汝如是答者,为答何义?」

文殊师利言:「世尊!我如是答者名为无所答。世尊!如佛坐于道场,颇见法有所生灭不?」

佛言:「不也。」

「世尊!若法无生无灭,是法可得说断一切不善法、成就一切善法不?」

佛言:「不也。」

「世尊!若法不生不灭,不断一切不善法、不成一切善法,是何所见、何所断、何所证、何所修、何所得?」

说是语时,虚空中万天子,以天青黄赤白莲华散佛及文殊师利上,皆下礼佛及文殊师利足,而作是言:「世尊!文殊师利名为无碍尸利,文殊师利名为不二尸利、名为无余尸利、名为无所有尸利、名为如尸利、法性尸利、实际尸利、第一尸利、上尸利、无上尸利。」

文殊师利语诸天子言:「止止。诸天子!汝等勿取相分别,我不见诸法是上是中是下,不如汝说。」

文殊师利言:「我者我是贪欲尸利、瞋恚尸利、愚痴尸利,是故我名文殊师利。诸天子!我不出贪欲瞋恚愚痴,凡夫人分别诸法求过出至到,诸菩萨于法无过无出无至无到。」

诸天子言:「菩萨不到十地,不至佛法耶?」

文殊师利言:「于诸天子意云何?幻人能到十地、至佛法不?」

诸天子言:「幻化人尚无住处,何况从此住地至于余地。」

文殊师利言:「诸天子!一切法如幻,无去无来无过无出无至无到。」

诸天子言:「汝不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文殊师利言:「诸天子!于意云何?凡夫贪欲覆心,能坐道场得一切智不?」

诸天子言:「不也。」诸天子言:「文殊师利!汝今贪欲覆心是凡夫耶?」

文殊师利言:「如是如是!我是凡夫,从贪欲起、从瞋恚起、从愚痴起,我是外道、是邪行人。」

诸天子言:「以何故自言:『我是凡夫,从贪欲起、瞋恚起、愚痴起?』」文殊师利言:「是贪欲瞋恚愚痴性,十方求之不可得,我以不住法住是性中故,说我是凡夫三毒所覆。」

「文殊师利!汝云何名外道?」

文殊师利言:「我终不到外道,诸道性不可得故,我于一切道为外。」

诸天子言:「汝云何是邪行人?」

文殊师利言:「我已知一切法皆是邪虚妄不实,是故我是邪行人。」

说是法时万天子得闻是语,皆得无生法忍,各作是言:「是诸众生皆得大利,得闻真正金刚语句,何况闻已信解、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如说修行,当得无碍辩才,一切法中得真慧照明,巧说诸法一相一门,能示众生一切诸法皆是佛法。」

尔时华戏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愿说入音声慧法门,令当来菩萨闻如是法不惊不怖,亦知一切音声究竟之性不疑不悔,于诸音声无所障碍。」

佛言:「止止。用问是事为?是入音声慧法门,不应于新发意菩萨前说。所以者何?新发意者不能解、不能知、不能思。若菩萨摩诃萨入是音声慧法门者,假使有人于恒河沙劫恶口骂詈诽谤毁呰,是人不生恚恨。若人于恒河沙劫以一切乐具供养,不生爱心。譬如漏尽阿罗汉,一切爱处不生爱心,一切瞋处不生瞋心。善男子!是音声慧法门菩萨,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八法已过,心不倾动,譬如须弥山王。」

尔时华戏慧菩萨复白佛言:「愿必为说入音声慧法门,当来菩萨得闻是法门,当自知过咎亦教余人。」

尔时佛告华戏慧菩萨:「善男子!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唯然。世尊!」

佛告华戏慧菩萨:「若菩萨闻贪欲音声生过罪想,闻离贪欲音声生利益想,即是不学佛法。若闻瞋恚音声生过罪想,闻离瞋恚音声生利益想;若闻愚痴音声生过罪想,于离愚痴音声生利益想,则是不学佛法。若于少欲音声生喜想,于多欲音声生碍想,即是不行音声法门。于知足音声生喜想,于不知足音声生碍想,则是不行音声法门。若于细行音声生喜想,于麁行音声生碍想,则是不行音声法门。若于乐静音声则喜,于愦閙音声则碍,则是不学佛法。若于忍辱音声生利想,于瞋恚音声生碍想,则是不学佛法。若于精进音声生利想,于懈怠音声生碍想,则是不学佛法。于禅定音声生利想,于散乱音声生碍想,则是不学佛法。于智慧音声生利想,于愚痴音声生碍想,则是不学佛法。若于近道音声则喜,于远道音声则碍,则是不学音声法门。于生死见过咎,于涅槃见利益,则是不入音声法门。于彼岸则喜,于此岸则碍,则是不学音声法门。于聚落音声生碍想,于空闲音声生喜想,则是不学音声法门。若于独行音声生喜想,于众行音声生碍想,则是不学音声法门。于比丘所行音声生喜想,于白衣所行音声生碍想,则是不学音声法门。于有威仪则喜,于无威仪则碍,则是不学佛法。于清净行则喜,于不清净行则碍,则是不学佛法。于一行则喜,于杂行则碍,则是不学佛法。于离欲行则喜,于淫慾行则碍,则是不学佛法。于离瞋想则喜,于瞋想则碍,则是不学佛法。于离痴想则喜,于痴想则碍,则是不学佛法。于空则喜,于有则碍,则是不学佛法。于无相则喜,于有相则碍,则是不学佛法。于无作则喜,于有作则碍,则是不学佛法。于菩萨行则喜,于声闻辟支佛行则碍,则是不学佛法。若说菩萨过咎,则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受业障罪。若说菩萨威仪过罪,则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菩萨于他菩萨生下想,于己生胜想则为自伤,亦受业障罪。若菩萨欲教余菩萨,当生佛想然后教之。菩萨若欲不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应生心轻恚余菩萨。善男子!无有灭失功德,如轻恚余菩萨者,是故菩萨多欲守护功德善根,亦于一切法中得无障碍慧,当昼夜各三时礼一切求佛道菩萨。」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如我知佛所说义,贪欲音声佛音声等无有异,瞋恚音声佛音声等、愚痴音声佛音声等、外道音声佛音声等、少欲音声多欲音声等、知足音声不知足音声等、细音声麁音声等、乐独音声乐众音声等、此岸音声彼岸音声等、远音声近音声等、生死音声涅槃音声等、聚落音声空闲音声等、布施音声悭音声等、持戒音声毁戒音声等、忍辱音声瞋恚音声等、精进音声懈怠音声等、禅定音声乱意音声等、智慧音声愚痴音声等。」

尔时华戏慧菩萨问文殊师利法王子:「以何因缘故皆等?」

文殊师利言:「天子!于意云何?贪欲音声何者为是?」

天子言:「贪欲声空如响。」

文殊师利言:「汝知佛音声亦复云何?」

天子言:「不出于空,亦如响法。」

文殊师利言:「以是因缘故,我说二声皆是平等。」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汝先世住初发意地,未入如是诸法相时,为起何障碍罪?汝今说之。当来世假名菩萨闻汝所说障碍之罪,当自守护。」

文殊师利白佛言:「唯然世尊!我当自说障碍之罪,惟闻之者当有忧怖,然其能灭业障之罪,亦于一切法中得无碍慧。世尊!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师子吼鼓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十万亿那由他岁,以三乘法而度众生。国名千光明,其国树木皆七宝成,其树皆出如是法音,所谓空音、无相音、无作音、无生音、无所有音、无取相音,以是诸法之音令众生得道。其师子吼鼓音王佛初会说法,九十九亿声闻弟子皆得阿罗汉,诸漏已尽舍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以正智得解脱。菩萨众亦九十九亿,皆得无生法忍,能善入种种法门,亲近供养若干百千万亿诸佛,亦为若干百千万亿诸佛之所称叹,能度若干百千万亿无量众生,能生无量陀罗尼门,能起无量百千万亿三昧门;及余新发菩萨意者不可称数。其佛国土无量庄严,说不可尽。彼佛住世教化已讫,入无余涅槃。灭度之后法住六万岁,诸树法音皆不复出。

「尔时有菩萨比丘名曰喜根,时为法师,质直端正,不坏威仪不舍世法。尔时众生普皆利根乐闻深论。其喜根法师于众人前,不称赞少欲知足细行独处,但教众人诸法实相,所谓一切法性即贪欲之性,贪欲性即是诸法性,瞋恚性即是诸法性,愚痴性即是诸法性。其喜根法师以是方便教化众生,众生所行皆是一相各不相是非,所行之道心无瞋痴,以无瞋碍因缘故疾得法忍,于佛法中决定不坏。

「世尊!尔时复有比丘法师行菩萨道,名曰胜意。其胜意比丘护持禁戒,得四禅、四无色定,行十二头陀。世尊!是胜意比丘有诸弟子,其心轻动乐见他过。世尊!后于一时,胜意菩萨入聚落乞食,误到喜根弟子家,见舍主居士子,即到其所敷座而坐,为居士子称赞少欲知足细行,说无利语过,赞叹远众乐独行者,又于居士子前说喜根法师过失:『是比丘不实,以邪见道教化众生,是杂行者,说淫欲无障碍、瞋恚无障碍、愚痴无障碍,一切诸法皆无障碍。』是居士子利根得无生法忍,即语胜意比丘大德:『汝知贪欲为是何法?』胜意言:『居士!我知贪欲是烦恼。』居士子言:『大德!是烦恼为在内、在外耶?』胜意言:『不在内不在外。』『大德!若贪欲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者,即是无生;若无生者,云何言若垢若净?』

「尔时胜意比丘瞋恚不喜,从座起去作如是言:『是喜根比丘以妄语法多惑众人。』是人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闻佛音声则喜,闻外道音声则瞋;于梵行音声则喜,于非梵行音声则瞋。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于净音声则喜,于垢音声则瞋。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于圣道音声则喜,于凡夫音声则碍。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于乐音声则喜,于苦音声则碍。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于出家音声则喜,于在家音声则碍。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于出世间音声则喜,于世间音声则碍。以不学入音声法门故,于布施则生利想,于悭则生碍想。以不学佛法故。于持戒则生利想,于毁戒则生碍想。以不学佛法故。是时胜意比丘,出其舍已还到所止,众僧中见喜根菩萨,语众人言:『是比丘多以虚妄邪见教化众生,所谓淫欲非障碍、瞋恚非障碍、愚痴非障碍,一切法非障碍。』

「尔时喜根菩萨作是念:『是比丘今者必当起于障碍罪业,我今当为说如是深法,乃至令作修助菩提道法因缘。』尔时喜根菩萨于众僧前,说是诸偈:

「『贪欲是涅槃,  恚痴亦如是,
  如此三事中,  有无量佛道。
  若有人分别,  贪欲瞋恚痴,
  是人去佛远,  譬如天与地。
  菩提与贪欲,  是一而非二,
  皆入一法门,  平等无有异。
  凡夫闻怖畏,  去佛道甚远,
  贪欲不生灭,  不能令心恼。
  若人有我心,  及有得见者,
  是人为贪欲,  将入于地狱。
  贪欲之实性,  即是佛法性,
  佛法之实性,  亦是贪欲性,
  是二法一相,  所谓是无相,
  若能如是知,  则为世间导。
  若有人分别,  是持戒毁戒,
  以持戒狂故,  轻蔑于他人,
  是人无菩提,  亦无有佛法,
  但自安住立,  有所得见中。
  若住空闲处,  自贵而贱人,
  尚不得生天,  何况于菩提?
  皆由着空闲,  住于邪见故,
  邪见与菩提,  皆等无有异。
  但以名字数,  语言故别异,
  若人通达此,  则为近菩提。
  分别烦恼垢,  即是着净见,
  无菩提佛法,  住有得见中。
  若贪着佛法,  是则远佛法,
  贪无碍法故,  则还受苦恼。
  若人无分别,  贪欲瞋恚痴,
  入三毒性故,  则为见菩提,
  是人近佛道,  疾得无生忍。
  若见有为法,  与无为法异,
  是人终不得,  脱于有为法,
  若知二性同,  必为人中尊。
  佛不见菩提,  亦不见佛法,
  不着诸法故,  降魔成佛道。
  若欲度众生,  勿分别其性,
  一切诸众生,  皆同于涅槃,
  若能如是见,  是则得成佛。
  其心不闲寂,  而现闲静相,
  是于天人中,  则为是大贼,
  是人无菩提,  亦无有佛法。
  若作如是愿,  我当得作佛,
  如是之凡夫,  无明力所牵。
  佛法湛清净,  其喻如虚空,
  此中无可取,  亦无有可舍。
  佛不得佛道,  亦不度众生,
  凡夫强分别,  作佛度众生,
  是人于佛法,  则为甚大远。
  若见众生苦,  则是受苦者,
  众生无众生,  而说有众生,
  住众生相中,  则无有菩提。
  若人见众生,  是毕竟解脱,
  无有淫恚痴,  知是为世将。
  若人见众生,  不见非众生,
  不得佛法实,  佛同众生性,
  若能如是知,  则为世间将。
  若人欲成佛,  莫坏贪欲性,
  贪欲性即是,  诸佛之功德。
  若人欲发心,  随顺菩提道,
  莫自有分别,  心异于菩提,
  发心即菩提,  知是为世将。
  若说外道恶,  称佛世中尊,
  是二说非异,  知是为世将。
  若人求菩提,  是人无菩提,
  若见菩提相,  是则远菩提。
  菩提非菩提,  佛以及非佛,
  若知是一相,  是为世间导。
  若人作是念,  我当度众生,
  即着众生相,  是人无菩提,
  亦无有佛法,  住于有见中。
  贪欲无内外,  亦不在诸方,
  分别是空法,  凡夫为所烧,
  如幻如焰响,  如梦石女儿,
  诸烦恼如是,  决定不可得。
  不知是空故,  凡夫为狂惑,
  若求烦恼性,  烦恼即是道。
  若有人分别,  是道是非道,
  是人终不得,  无分别菩提。
  凡夫畏佛法,  去佛法甚远,
  若不疑空法,  是人得菩提。
  一切有为法,  即是无为法,
  是数不可得,  无数故无为。
  若以菩提心,  自高无所畏,
  自念当作佛,  是人无菩提,
  亦无有佛法,  离菩提宝印。
  若有但诵经,  忆想作分别,
  不深思义趣,  但为贪名利,
  自念当作佛,  必成无有疑,
  唯贪于名利,  读经住闲静,
  分别少欲行,  还为贪心牵。
  若欲舍远贪,  不得远于贪,
  若达贪实法,  是人能离贪。
  不得法实际,  虽长夜持戒,
  得诸无碍禅,  不入佛法味。
  知法无有性,  不坏一切法,
  不言戒非戒,  得脱有见中。
  以无持戒性,  知于持戒法,
  如是知戒相,  终不毁于戒。
  诸佛之法王,  法藏叵思议,
  无量方便力,  引导诸众生,
  以一相法门,  令入寂灭道。
  凡夫闻佛说,  无我无有法,
  一相自性空,  不信堕深坑。
  虽白衣受欲,  闻是法不畏,
  胜于头陀者,  住在有见中。
  现在十方佛,  利益诸世间,
  知法如虚空,  皆以得菩提。
  若有无智者,  乐于分别法,
  闻是实法者,  则生疑怖畏,
  是人无量劫,  备受诸苦分。』

「说是诸偈法时,三万诸天子得无生法忍,万八千人漏尽解脱。即时地裂,胜意比丘堕大地狱。以是业障罪因缘故,百千亿那由他劫,于大地狱受诸苦毒;从地狱出,七十四万世常被诽谤,若干百千劫乃至不闻佛之名字;自是已后还得值佛,出家学道而无志乐,于六十三万世常反道入俗;亦以业障余罪故,于若干百千世诸根闇钝。世尊!尔时喜根法师,于今东方过十万亿佛土,有国名宝庄严,于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胜曰光明威德王如来、应供、正遍知,于今现在。其胜意比丘,今我身是。世尊!我未入如是法相门时,受如是苦分别苦颠倒苦,是故若发菩提心者、若发小乘心者,不欲起如是业障罪、不欲受如是苦恼者,不应拒逆佛法,无有处所可生瞋碍。」

佛告文殊师利:「汝闻是诸偈得何等利?」

「世尊!我毕是业障罪已,闻是偈因缘故,在所生处利根智慧,得深法忍、得决定忍,巧说深法。」

「文殊师利!为谁力故能忆如是无量阿僧祇劫罪业因缘?」

「世尊!诸菩萨有所念、有所说、有所思惟,皆是佛之神力。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从佛出。」

佛告文殊师利:「若得佛十力,若有闻是经者,等无有异;若得无生法忍,闻是经者亦等无异。」

文殊师利言:「如我知佛所说义,闻此经者得无量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文殊师利!如是如是!闻是经得无量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但佛不广说。何以故?不修道不精进者,如是恶人闻说是利则不能信受。」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及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护念是经于未来世后五百岁,当令此经普宣流布皆得受持,魔若魔天不得其便。」

尔时佛欲护念是法故左右顾视,即时十方恒河沙无量国土六种震动,如是则为护念是经,及十方恒河沙诸佛亦护念是经。说是经时十方国土中恒河沙等无量众生得无生法忍,何况得声闻无学者,何况住学地者。

尔时阿难即从坐起,偏袒右肩白佛言:「世尊!当以何名此经,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是经名为『诸法无行』。」

说是经已,文殊师利法王子、弥勒菩萨摩诃萨、师子游步菩萨摩诃萨、华戏慧天子等一切菩萨众,及阿难、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诸法无行经卷下


上篇:观察诸法行经

下篇:佛说诸法本无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成实论

成实论卷第一 诃梨跋摩造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发聚中...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佛说月上女经

佛说月上女经卷上 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译 如是我闻...

佛说法常住经

佛说法常住经 僧祐录云安公失译经人名今附西晋录 闻如...

佛说小道地经

小道地经 后汉天竺三藏支曜译 道人求息,所以不得息者...

佛说作佛形像经

佛说作佛形像经 阙译人名出后汉录 佛至拘盐惟国。有诸...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卷上 西晋清信士聂承远译 闻如是:一...

【注音版】佛说不增不减经

佛说不增不减经...

学菩萨戒法

佛前自誓受戒。肇于梵网。详于地持璎珞等经。今参以诸...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刘宋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闻...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咒三首经

咒三首经...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卷上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

法句譬喻经

法句譬喻经卷第一 晋世沙门法炬共法立译 无常品第一...

印顺大和尚:师父圆寂日正是12年前带我出家时

师父,我来了昨日21时,印顺来到弘法寺后山本焕长老化...

佛教五戒与社会秩序的维持

一般人不能完全脱离社会族群而独自生存,出家佛弟子宗...

不是遗传,这是共业,就是自作自受

这个无明呢,就是微细的愚痴,微细的愚痴就是对于一切...

拥有多少能力就去做多少的事情

除了外在有相的布施以外,奉献自己的能力或劳力帮助他...

如何克服节后综合症

长假早已悄然结束,短暂的闲暇,似乎打乱了往常的生活...

圣严法师《好念头,坏念头》

一般人多半认为心中的想法并不等于行为,要确实做出不...

神奇的诵经声

在一座山上有一茅舍,住着一个比丘僧。比丘对佛法真可...

从愚痴造业到持戒念佛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

摄取大量蔬果,能增强记忆力

最近一项研究调查了2533名45至60岁的健康男性及女性,...

四十八大愿——(第5愿)生者皆得宿命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

真正的主人翁被遗忘了

形,就是我们的业报的身体。如果我们执著这个身体为真...

末法时期还能发轮回度众生的愿吗

净土祖师讲愿立则道业可成发愿为先。那我们该发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