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四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四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观天品之二十三(夜摩天之九)

「『又复业分,若人生天,不曾布施,唯持于戒得生天中;唯有一种功德具足,五欲功德劣于余天。是业因缘,人胜天劣。

「『毗婆尸佛当尔之时,而说偈言:

「『「人中布施已,  则生于善道,
   非天能布施,  以是果地故。
   人中是业地,  果地则是天,
   一切果因业,  无因则无果。
   命念念不住,  如是转不回,
   业果将欲尽,  应当作福德。
   一切是心力,  能令命流转,
   是故有智者,  不为命作恶。
   一切皆不畏,  未来诸苦恼,
   如是苦恼人,  痴羂所缚故。
   布施持戒宝,  于诳心中有,
   若天若是人,  则到于善道。
   有为生住灭,  皆是无常故;
   一切有为乐,  亦如是无常。
   虽坏而生贪,  念念动不住,
   乐命皆如是,  是故应舍离。」

「『如是此法,一切有为悉皆无常、苦、空、无我。一切世间无量衰恼处处普遍,有五种缚,缚天缚人,愚痴目盲,恶欲坏心,唯生爱乐。一切愚痴毛道凡夫迭相爱缚,如鸟在笼,一切人天于生死中流转常行。以是义故,若人若天,或命或乐,勿生常想,应于世间一切诸法不生常想,不作无量种种分别。又复具足十二种施,如是布施,天中所无,唯人中有。天唯食果,若食果尽,烂失破坏,退彼天处。何等十二布施具足?一者方处具足;二者时节具足;三者功德具足;四者可爱具足,谓所爱物;五者福田具足;六者施饥渴者;七者信心施与;八者不求而施,功德具足;九者有欢喜心施妻子等;十者简择心所敬重胜富伽罗而施与之;十一者施于世间不轻贱者;十二者施不望报。此如是等十二种施。复有持戒功德具足,得生天中,尽己则退,是故天应舍放逸行。如是十二离垢布施,为转轮王,财宝富足,或生于天或天相似。

「『复有十二杂垢布施。何等名为十二种垢?一者于多人聚和合众中或于僧中,平等皆有戒智及行功德具足,不平等施。此是垢施,得少果报。二者若男若女以欲因缘,或男施女、或女施男,此是第二垢恶布施。又复第三垢布施者,以怖畏故,舍物施与王家门师,谓是沙门、婆罗门等,有如是心:「若我于王得衰恼者,则能救我。」此非修思因缘故与,名为垢施。又复第四垢布施者,所谓痴心舍物布施,如彼外道婆罗门等,斋会等施。此是第四垢恶布施。又复第五垢布施者,谓见他人所布施者,不知彼人持戒以不?不知彼人有智慧不?有寂静不?为有禅不?唯见他人如是布施,他因缘故,内自无思,如是舍物而施与之。此是第五垢恶布施。又复第六垢布施者,谓前乞者苦求乃与。此是第六垢恶布施。又复第七垢布施者,知他有物,为令他信,方便欲偷,舍物与之,后欲作恶种种侵损。为觅其便,是故与物,此是第七垢恶布施。又复第八垢布施者,为破坏他和合之事,舍物施之,于他二人共为一友,令使别离,后觅其便,则与衰恼。此是第八垢恶布施。又复第九垢布施者,谓为成亲,舍物与他,或男施女、或女施男。此是第九垢恶布施。又复第十垢布施者,所谓治生,多买食具种种诸物粟豆果菜一切杂物,待斋会日,贵卖邀利,得物自用,微少饶之。此是第十垢恶布施。又第十一垢布施者,为名称故,舍物布施。此第十一垢恶布施。又第十二垢布施者,妻子饥贫,以物与之,内无善思。此第十二垢恶布施。此一切施,离思、无思,以无思故,空无果报,若思增长则能离垢。譬如垢衣,灰汁洗浣则便清净。如是思熏,布施成就。

「『毗婆尸佛当尔之时,而说偈言:

「『「十二功德具,  离十二种垢,
   成就清净施,  相违则垢浊。
   或天或男子,  布施得大力;
   离施堕恶趣,  布施生善道。
   贪心嫉妬垢,  唯亲爱妻子,
   此人堕饿鬼,  唯悕望饮食。
   若解贪心缚,  斫伐慢心树,
   除灭闇聚者,  此人布施故。
   布施在前行,  施主随其后,
   布施能示道,  行到他世去。
   施水澡浴人,  以持戒香涂,
   智慧广无垢,  得度苦彼岸。
   丈夫有三灯,  为利益故然,
   所谓施戒智,  此等能除过。
   爱极为深广,  疑波极动乱,
   持戒修智故,  过如是苦海。
   心不调而速,  一切处皆着,
   布施持戒法,  则能缚此心。
   此等三药师,  能除烦恼病,
   布施持戒智,  恒常与安乐。
   心有放逸过,  分别曲而轻;
   布施持戒智,  此三能缚心。
   三种过炽火,  烧一切世间,
   智水灭火已,  得寂灭涅槃。」

「『彼毗婆尸如来世尊,如是书经在彼塔中。

「『此布施行,唯人能行,天则不能。以此因缘,人胜天劣。汝等既知如是布施,于诸境界,心莫放逸,当善持心。善持心已,故令烦恼大恶过患心中不生。若其生者,智火能烧;智火烧已,则到第一不退之处,不生不老、不死不尽如是之处。应当舍离,如怨放逸。又复天众更有余事,意则劣减,损辱羞耻。所谓食时,现见故羞。以业势力有下中上,果亦如是有下中上。彼天不能乃至少物以施他天,叵以自业回转与他。所谓人中食时舍施,或时持戒,如是得食。天见他食胜色胜香,胜味具足,如是见已,心则羞耻。若在园林、莲花池水游戏之时,一切受乐如业相似,成就乐事。见余天面,受快乐已,内心羞惭,自身低减。

「『天中则有五种羞耻。何等为五?一、谓食时有见他天白须陀色,自食则垢,或时色赤。相近食食,见则极羞,此是初羞。第二羞者,谓见他天端正好色、形服庄严,有多天女妙色殊绝供养余天,见已则羞。第三羞者,谓见他天在莲花中、空中飞行,园林山峯、莲花池水、金毗琉璃戏乐处行。以业胜故,飞行则疾。若少业天,行则不速,不能共彼同处游行,常在他后,羞天女众。第四羞者,谓天入在莲花池者,以天本有如是业故,则有如是莲花池生色香触量。劣天见已,于眷属中则生羞耻。第五羞者,如天之业,如是得报,如业坐处。若于本时作大善业,则有妙好毗琉璃座或青宝座,或时复有赤莲花色胜坐处坐。若余劣天在彼处坐,以业少故,如是妙座或变为金或变为银,或为颇梨,彼天既见,坐处变已种种杂业——轻重等业。既见知已,则生羞耻。既生羞故,威德劣减。彼天如是面色减劣,余天威德面色增上。自天女众如是见之,则舍而去,舍离如是少业天子,依止其余大业天去,游戏受乐。天女同心,一切皆共诣余天子。彼少业天极生羞耻。此是天中于眷属所,第五羞耻。

「『如是不乐有为之法,彼有为法能为诳惑,令生贪心。如练树叶,其味甚苦,和余甜味,天乐亦尔,杂苦、杂乐,何况复在异道众生地狱、饿鬼、畜生中者,或定业生、不定业生,常苦不止,有无量种大力苦生。譬如海中种种杂水,异异河入,种种水入。众生之心亦复如是,相续河流,种种诸业,依业河起,成就大力,诸苦恼生。汝等天众此量如是,说一切种异苦应知。总一切苦有三种因,和合相应,诸苦满足。此三种苦有三对治,则能除之。何等为三?谓智、戒、施。

「『毗婆尸佛当尔之时,而说偈言:

「『「若心不依止,  智戒施等三,
   彼众生常苦,  乐则不可得。
   如种种因缘,  何等业几种,
   众生所作业,  如是成就果。
   一切皆因缘,  无不因缘者,
   有为不破坏,  因缘不可见。
   为心所诳故,  布施面羞惭,
   如是布施者,  则不得乐果。
   和合布施胜,  舍离悭嫉垢,
   天常受乐故,  则无如是心。
   饥渴为大火,  能烧诸饿鬼,
   一切悭嫉果,  实智者所说。
   若常行布施,  彼必定得乐,
   以施得乐果,  是故布施胜。
   世间作光明,  恒常自随逐,
   布施则到天,  天供养如僕。
   施是不诳处,  如来如是说,
   以其是实故,  常应行布施。
   舍悭嫉怨已,  而善修于心,
   若能行布施,  得渡生死海。
   施三宝福田,  三种皆清净,
   决定于三时,  三眼见彼果。
   初常行布施,  次精勤护戒,
   智则能割爱,  此为大乐道。
   若不除断爱,  世间不饶益,
   彼则不能到,  不生死胜处。
   常离不施心,  恒乐行布施,
   无施故饥渴,  饿鬼中烧身。
   布施得大富,  天乾闼婆中,
   因施得为王,  善法转轮王。
   依止布施地,  智者能持戒,
   持戒者知时,  因智得解脱。
   出苦之要道,  一切佛所赞,
   勇健者知已,  则常行布施。
   不布施生天,  天中受乐少,
   施故生人中,  从生受富乐。
   若生在畜生,  亦常受乐果,
   一切布施乐,  是智者所说。
   若在饿鬼中,  彼亦有饮食,
   以本少施故,  则得如是果。
   若生地狱中,  饥渴不能烧,
   一切以施故,  如是皆得果。
   生泥道中者,  是众生自业,
   布施得安乐,  如见于父母。
   如是住施地,  常行于布施,
   恒乐施持戒,  得脱诸恶处。」』

「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如是已示放逸天众,天众知已,一切现见住戒果报,摄取持戒。

「『又彼天众复有羞惭,所谓业故,现前羞耻,见食故羞。园林莲花处处游行,多天女众而为围绕,种种乐音,在于天中、地上而行,心乐境界五欲之乐,第一胜乐不可譬喻,成就乐事。

「『如是转行饮食地处,次第往到种种庄严端正天女。如是天女之所围绕,彼天歌舞五乐音声游戏受乐。彼天耳识不知厌足,境界可爱,是故受乐不可厌足。又复彼天见种种色皆悉可爱,端严殊妙,如意念色,见则生乐。种种光明、种种异色、种种形相,或在远住或在近住、或中间住,彼天见已,有如是念:「彼远住色,可前近来。」随心念时,彼可爱色即来在近。或中住色,如意念来。若念近者,近者则来;若念中者,中者则来;若念远者,远者则来。业果胜故,如是随意。以彼业因有下中上,天报如是有下中上。如是彼天爱毒所齧,不知厌足,如火得薪,无有足时。爱心之者,则于境界不可厌足,如是天中无量种乐皆不可足。

「『又复天众鼻识嗅香有无量种,谓园林中天妙花香。又复彼花树枝中生,枝垂至地,有种种色、种种形相,种种分分杂杂异异,一切时花同时开敷。彼如是花,天女取之,送与天子令得嗅之,或为风吹香至天子,天子嗅之,嗅已欲发,则受欲乐。

「『又复天身,如是天中庄严殊妙,与天相应。头上庄严宝璎珞等,随天意念,一切出生。种种衣服有种种香,无缕天衣其量相应。彼天如是生爱心故,不知厌足。

「『又复彼天若心意念,以自业故,一切所须具足皆得,则有第一可爱饮食。天上地中有须陀食。以本施时有下中上,须陀亦尔有下中上。又复具有种种天饮有下中上。业如是故,自业如印。犹如人中,人身长短随日所在,影亦如是长短似身。如是如是,彼天本于人中之时,作如是业,如是食生。彼食食时,天女现前,则生羞耻。如是天中见胜天女,大生苦恼。如是有中,一切无常,无有一乐不破坏者,现见一切有为皆尔,如是应知。又复彼天本善业尽,退时生苦。若放逸天乐天欲乐,退时,爱离腻润尽时,欲向余道,则有相现。以欲退故,身心大苦,若大苦生。彼苦如是不可譬喻。

「『毗婆尸佛当尔之时,而说偈言:

「『「种种放逸乐,  为境界所诳,
   食欲尽退时,  无与同伴者。
   天前放逸行,  不行布施等,
   于后死退时,  悔热自烧心。
   初中后等时,  心常作利益,
   利益常调者,  死时不怯怖。
   有生必有死,  亦有爱别离,
   愚者不思惟,  为境界所诳。
   死次第念念,  境界破坏天,
   来至天不觉,  以欲着意故。
   若天能知此,  生爱别离苦,
   乃至须臾间,  于欲心不住。
   欲无常可畏,  常作不利益,
   如是愚痴者,  而犹近于欲。
   痴天常如是,  为欲火所烧,
   既被欲烧已,  习欲不休息。
   若思念真谛,  不喜乐境界;
   若喜乐欲者,  是则常啼哭。
   此一切三界,  转行犹如轮,
   一切业羂缚,  天不见其实。
   于种种道中,  处处数生死,
   众生为爱迷,  常受诸苦恼。
   欲如电火轮,  暂住不可得,
   如梦乾闼婆,  众生虚妄取。
   欲如如是等,  畏欲复胜是,
   无常苦空中,  勿生我所心。
   此之老死轮,  极恶叵调伏,
   譬无救众生,  无眼不觉知。
   牟尼说五根,  空而无自体,
   多有无常苦,  自体是病处。
   如是见知已,  则应舍离欲;
   彼寂静智慧,  则近涅槃住。
   彼欲退天者,  根心皆动乱,
   尔时苦受生,  不可得譬喻。
   如是受大乐,  如是爱憎心,
   彼天欲退时,  如是受大苦。
   诸有死未来,  诸有离八难,
   皆应作利益,  此道能得乐。
   天中地处退,  人地中死亡,
   何人如是知,  不厌离生死。」

「『如是天中业尽退时,业绳系缚,牵令使退,将向余处,生大怖畏。是故有天同如畜生。若天心乐境界乐行,非自利益。是故天众勿放逸行,莫于后时,心生悔热。』

「夜摩天王牟修楼陀如是为彼山树具足地处行天,毗婆尸佛所作佛塔。见彼塔已,调伏天众,为作利益,示欲过患。为颠倒天四颠倒者说于正法,死未来间,则示其死与其怖畏。彼死畏处,无量苦处,示平等道,以寂静心作他利益,调伏天众。于六经中毗婆尸佛所作经文,第二已竟。

「又彼天主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共彼天众山树具足地处来者,有修心者、不修心者,皆摄取之。精勤修习利益他行,除其放逸,谛见业果,令心柔软;心柔软故,生大信心;信心生已,示其欲过;示欲过已,说命无常;说无常已,说生死苦。

「彼天闻已,心则柔软,心柔软故,天王告言:『汝等天众一切皆看此大佛塔迦迦村陀如来之塔,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妙宝佛塔光明遍满,金珠拘栏如穿虚空,高出于上,一切皆见甚可爱乐,第一清净,一切天众见者心乐。此诸天中,高出如幢,坚牢不动,犹如禅住,种种善宝光明胜妙,如正法说,第一可爱。』天如是见。『汝等天众共我相随,往彼塔所供养礼拜,或以香涂散花供养。此大仙塔有何希有?今共往看。若我利益,乃至涅槃,或身或命皆得安乐。何以故?如来世尊虽少说法,则能利益安乐众生。一切众生必得利益,则无有疑。我等今者为自利益,皆共往去。』

「尔时,天众既闻天王如是语已,心皆清净,信天王语,白天王言:『我等皆去供养礼拜,为自利益,为自安乐。』

「尔时,如是山树具足地处诸天,天王在前,天众在后,向世尊塔,皆共往到。到已则见迦迦村陀如来之塔,生敬重心礼拜供养,周匝旋绕。

「尔时塔中众宝光明,形日光明如萤火虫。彼宝光明胜妙如是。彼佛塔中见垂宝板,第一光明,板有经字,是天神通之所为作,是故不失、不破不坏、不可拭灭。何故不失?迦迦村陀牟尼如来以为利益诸天人故,说此经典,于天人中如是说法。何以故?天中乃是人之善道,人中乃是天之善道。天退之时,悕人善道;人死之时,悕天善道。如是天、人迭为善道,天之与人迭相爱乐。『持戒不坏则生天中。持五戒者,则有二种。彼持戒者,以愚痴故,生而不熟。唯痴者作,虽痴而信,以心信故,信于佛等,修行身善、口善、意善,非是邪见。乃至命尽,信业果报,依法得物以自存活,不恼他人,敬重父母、供养父母,亲近沙门、若婆罗门,恒闻正法。如是痴人,唯信相应。彼虽痴钝,具足修行身口意等相应善业,自性如是,不受禁戒。如是之人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处,终心善故,得生天中。若得生于夜摩天处,劣于余天身色形服及庄严具,诸天女众、若行、若食一切皆劣,则生羞惭。光明亦少,一切欲事具足皆劣。彼无智故,不知取戒,于有戒天有智慧者、知取戒者,则为减劣。

「『又彼痴故,不知取戒而修戒行,于佛等中生清净信,乃至不能取一日戒,身行善行、口行善行、意行善行,身口意中不能具足一切修行。身善行者,谓不杀生及不邪行,不行偷盗,此是不能一切修行。口行善行,唯不妄语,口之余垢,一切不避。如是唯行一分善行,不能具足一切善行。若意善行,唯信命尽或有余业,或时唯信。生夜摩天于次前者,转更劣减,于余修行受戒、持戒具足之天,形量身色、胜庄严具、若食若行、若天女众、寿命长短、声触色香一切皆劣。自见劣故,极生羞耻,惭于余天受持戒者。

「『复有愚痴不知取戒、持戒相应。唯心正见,得闻佛法,敬信三宝佛、法、众僧,乃至不取一日之戒。闻持戒来或于知识教示闻来,或于所畏生忌难故,不作偷盗。次第闻来,若闻佛说:「以余业故,贫穷而生。」如是之人畏现在世、畏未来世,故不偷盗。口中不说破坏之语,不迭相破,于破坏者令使和合,爱善业故。或时传闻佛所说语:「彼破坏语余业缘故,亲旧知识、妻子奴婢一切破坏。以是业因,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如是之人二种因缘故不两舌。彼人以是业因缘故,身坏命终,心有信故、或余业故或生业故、信福田故,生夜摩天。量色形相一切劣减,天女众劣,若处处行、饮食等劣,声触亦劣,味色香命一切皆劣,光明亦劣。于他天所,则生羞耻。如是放逸,不取戒故,如是三种,各生天中而有优劣。唯信佛故,或如是思——功德胜故,或时本性如是胜故,或以心体柔软胜故,或正见胜、深心信胜,不谄不曲、不热恼他如是胜故;供养父母,生敬重心如是胜故,或愿胜故。彼人如是如业之心,恒常相续,于福田中深心势力,意思功德有下中上。如是胜业,上生天中,业相似果决定受得,终不虚妄。不疑不得,如是定得。何况取戒,乃至涅槃,决定必得,终无虚妄。

「『几种取戒?略而言之,四众眷属,四种受戒,彼皆摄果。何等为四?所谓比丘、诸比丘尼、诸优婆塞、诸优婆夷,四众受戒。彼如是人,可有几种别别受戒?

「『彼优婆塞略有四种,何等四种?一、一分行;二、半分行;三、数数行;四、一切行。一分行者,唯持一戒。半分行者,谓取三戒,行于三戒。数数行者,不常受戒。一切行者,受持五戒。

「『又复更有四种持戒,何等为四?一、希持戒;二、半持戒;三、悔持戒;四、合持戒。彼优婆塞于学句海次第渐取,初取三归作优婆塞。彼人修心,复于久时善观察已,取一学句,于彼学句坚持不缺、不穿、不孔。

「『何者不缺?何者不穿?何者不孔?彼不缺者,乃至命尽,受持不舍,不起一念破戒之心,于他作者,心不随喜,遮他人作或令他人安住法中,故名不缺。彼不穿者,如彼所受一学句戒,乃于后时舍彼学句,次于后时复更摄取,数舍数取,如是名穿。彼人如是学句不穿,离如是持。

「『何者不孔?云何为孔?于此学句,初清净心,知识边取。取已后时,其心则悔,不能护持,心生疑惑。彼疑牵心,心浊而行,非多思行。彼人后时悔火所烧,如是烧已,则舍学句;如是舍已,更不复取,此名为孔。若人不作如是住者,则名不孔。

「『又彼希行优婆塞者,住于缺、穿、孔学句戒。云何为缺?此心不灭、不破不坏,善心生已,则取学句,如芭蕉叶、如电相似。如是动心欢喜取戒,信心敬重,后时复闻外道法已,心则生悔,痴垢浊心,是故舍戒。复于后时,闻正法已,还复摄取,此名为缺。又复缺者,此优婆塞疑于学句,如是持戒,有供养天,忆念正法,作如是心:「我于今者,为于佛语而得清净,为于天所而得恩力?」如是心故,二皆供养。如是疑心,依法持戒,此名为穿。又复孔者,内心有孔,外则善行,为他见故、为供养故,受持学句,此名为孔。智者如是,一切皆舍。

「『希持戒行优婆塞者,云何名为希持戒行优婆塞耶?此优婆塞取一学句,于多时中尔乃复取余之学句,如是次第,非是一时,不生一心、不从一师,如是久时希取学句。此则名为希行学句优婆塞也。

「『又复第二半优婆塞。半半取行或取二已,然后取三;或取三已,然后取二;或于后时尔乃取三;或于久时方乃取二。此名半行。于半半中,下增而行,增下而行。何以故?半半学句并合而取。如是合行而受持者,此名第二半半合行优婆塞也。

「『云何第三悔优婆塞?前不取戒,唯痴心故,但于佛等生深信心。彼优婆塞,或比丘所闻持戒果,功德无量,乃至涅槃。既得闻已,悔火烧心,方生敬重,乃至命尽持戒不舍。此名第三悔优婆塞。

「『又复第四合优婆塞。彼持戒行一切具足。云何名为合持戒行优婆塞耶?此优婆塞闻正法已,则得正法。句句处处于经经中十二因缘,十二因缘以知如是十二因法,心中生念,如是信已,唯以舌根一切持戒,摄取满足。于一时中摄取五戒,坚持不缺、不穿、不孔,乃至命尽,常如是持,四优婆塞,如前所说。

「『又下、中、上如是次第一切中胜,具持五戒,于一切中最下劣者,谓希持戒。最下持戒优婆塞者,唯一念中摄取持戒,天则不及,天魔王等悉皆不及。何以故?涅槃城法能摄取故。此一切天于涅槃城不悕不求。

「『彼地夜叉见持戒者,供养礼拜。虚空夜叉如是见已,供养礼拜。以如是人随顺法行,能报恩故、能调顺故。如是夜叉或向天说,如是之人得现世果,若王大臣或土田主而供养之,或施财物,随后行天,神通增长,有大势力。诸非法行恶夜叉等不能恼乱、不能破坏。随心所须,种种意念皆得具足,称情受乐,诸所作业皆悉成就,不多病患,面色清净,睡眠安隐,觉时喜乐。妻子奴婢及余客等,摄取不离。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在彼天中量色形相一切皆胜。持戒胜故,如是胜生。如是业力,以持戒故,得是大果。本人中时所集善业,夜摩天中放逸行故,一切皆尽。众生之心业网缚故。复于后时,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是故皆应勤行精进,乃至未得圣印以来,如是精进。若心自在放逸而行,彼天退时心则生悔,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善业尽故。是以应当舍离放逸。如是第四善优婆塞得现生乐,若能次第不断精进,则到涅槃。如是一种,是优婆塞,佛之眷属。

「『次复云何是优婆夷,佛之眷属?凡有几种佛优婆夷?优婆夷者则有四种:一是有信;二是种姓随顺次第;三、调伏行;四、近住行。言有信者,彼优婆夷种姓熏心,其心柔软,善修其心。彼优婆夷少闻佛语,闻已能知,知已得味,味已则入,谓入法律。彼优婆夷住善心已,然后受戒。妇女之心不能拘执,闻外道语,心则不受,不舍佛法,乃至不与外道共语。唯于佛等生清净心,具受五戒。此名有信优婆夷也。

「『云何种姓随顺次第优婆夷耶?种姓贤善随顺法行,入法信法——法救法归、法性法坚,不行恶业,他道论师不能破坏。常优婆塞种姓中生,于佛等中极生信心。彼种姓中若生于女,彼女则能随顺次第,自从生来常闻佛语,供养沙门。此优婆夷恒常闻义。此优婆夷常一切时相续熏心,受戒持戒。此是种姓随顺次第优婆夷也。

「『彼调伏行优婆夷者,谓本不信佛法僧等,彼若得近善知识故信于佛等。近他因缘,他令使信,见他功德持戒具足,数数取戒。彼优婆夷则名调伏。

「『彼近住行优婆夷者。若有女人常近外道,知外道法,见其威仪。知威仪已,尔乃后时近佛弟子沙门之所,见其威仪,从其闻法,形相行食举动进止,身着袈裟,去来寂静。如是见已,然后次第弃舍外道,信于佛等。以相近故,是以调顺,从其受戒,名近住行优婆夷也。

「『如是四种优婆夷众,如是四种优婆塞众,略说如是。有信解故、心相续故、他因缘故、次第近故,如前所说优婆塞众所有因缘,优婆夷众亦皆如是入于法律。如优婆夷所有因缘,优婆塞众亦如是入。心相续故,优婆塞众、优婆夷众杂行不别一切善摄,正见正行。彼心皆有下中上故,身坏命终皆悉生于善道天中。彼有生于夜摩天者,如所集戒,正行不同,如是生于余天之中。以善持戒,和集相应,得生天已,放逸而行,不勤精进。诸未得圣皆福业尽,复生地狱、饿鬼、畜生。福德尽故,放逸过故。若其有天不放逸行,彼则到于乐中乐处,彼以持戒善修行故。是故不应起放逸心,此放逸者,如毒不异。一切世间愚痴凡夫为贪所诳,而行一切不饶益行,一切生死系缚不离。是故天人应舍放逸。若天、若人如是持戒,故得生于第一好处。放逸过故,福德则尽。彼如是人自诳太甚,或堕恶道,或长久时流转生死。』

「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如是善心,示其天众,彼佛塔中板上经字,作如是言:『彼佛世尊怜愍众生,利益天故,神通所化。』彼天闻已,第一胜心,厌离生死,舍放逸行,如毒不异。此优婆塞及优婆夷眷属已说。

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四

 

上篇:正法念处经

下篇:妙法圣念处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佛说胜义空经

佛说胜义空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

佛说忠心经

佛说忠心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 径山沙门语风圆信无地地主人郭...

长阿含十报法经

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上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佛说孙多耶致经

佛说孙多耶致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佛说大爱陀罗尼经

佛说大爱陀罗尼经...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参学比丘道谦编 洞山广道者梓州...

【注音版】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银色女经

银色女经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

李炳南居士对邪淫的问答

问: 五戒之中邪淫一戒,有佛弟子告诉我,戒邪淫常做...

对治愚痴,作善为业

三善十一者:无痴者,于诸事理,明解为性。对治愚痴,...

有种梦想如此实现

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小和尚沮丧地对老和尚说:我...

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

憨山大师(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有许多聪明好学的人,有作为、有成就者,古今中外可谓...

四依法之「依义不依语」

前面讲过第一依法不依人,现在来看看第二依义不依语。...

圣严法师《使得十二时》

有一僧问赵州从谂禅师:十二时中如何用心?赵州说:汝...

持戒保了自己一命

有一个村子里面的一个小混混,加入了当地的一个黑社会...

感化的教育

有一位安养比丘尼,住在一座寺院,平常待人慈悲,对人...

长者不在于年迈耆老,而在于修行的成就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摩诃迦旃延...

摄心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世间上,皈依人多,吃素人少;受戒人多,持戒人少;杂...

恭敬赞叹地藏菩萨,即得超越三十劫罪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