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四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第十二污他家

马宿、满宿,此二人二宿出时生,因宿作名。是豪族家,深着世乐不能舍心,是故犯戒。放逸作恶行、污他家者,作种种恶业,破乱他人信敬善心,是名污他家。作恶行者,作此不清净业,秽污垢浊故、又得恶果故,名为恶行。又污他家者,若比丘凡有所请求,若为三宝、若自为请求,如是一切,若以种种信物,与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一切在家人、若出家人,皆名污他家。何以故?凡出家人,无为无欲清净自守,以修道为心。若与俗人信使往来,废乱正业,非出家所宜。又复若以信物赠遗白衣,则破前人平等好心。于得物者,欢喜爱敬。不得物者,纵使贤圣无爱敬心,失他前人深厚福利。又复倒乱佛法,凡在家人应饮食衣服供养出家人,而出家人反供养白衣,仰失圣心又乱正法。凡在家人常于三宝求清净福田,割损血肉以种善根。以出家人信物赠遗因缘故,反于出家人生希望心,破他前人于三宝中清净信敬,又失一切出家人种种利养。若以少物赠遗白衣,纵使起七宝塔种种庄严,不如静坐、清净持戒,即是供养如来真实法身。若以少物赠遗白衣,正使得立精舍犹如祇桓,不如静坐、清净持戒,即是清净供养三宝。若以少物赠遗白衣,纵令四事供满阎浮提一切圣众,不如静坐、清净持戒,即清净供养一切圣众。若有强力欲破塔坏像,若以赠遗得全济者,当卖塔地花果。若塔有钱、若余缘得物,随宜消息。若有强力欲于僧祇作破乱折减,若僧祇地中随有何物,卖以作钱随缘消息。若僧常腊、若面门腊,若有强力欲作折减,随此地中所有出物以消息之。父母是福田,则听供养。若僧祇人,以为僧祇役故,此则应与。若施主欲与众僧作食,欲知法则,此应与一切孤穷乞匃,怜愍心故应与。一切外道常于佛法作大怨敌伺求长短,是应与。若为身命衣钵随缘乞求,而以与之,以免祸难。

共女人一床坐者,比丘不得与女人同床坐,若坐,突吉罗。不得同席同褥,皆突吉罗。长床相接,但异席异褥异毡,令中间空绝,毡褥各异得坐。女人者,一切女人,母女姊妹不问亲踈一切不听,以坏威仪故。

以香涂身者,香薰衣,四众得突吉罗;比丘尼得波逸提,以女人染着深故。五众尽不得以香水洒地,除为三宝。

自贯花鬘亦使人贯者,所以不听者,以此中所作恶行,或是先作、或以制戒,妨废行道故。正为三宝,亦不得作。又云:若以花香璎珞庄严之具,不得着佛身上,但散地供养。若比丘以花供养众僧,不得以散身上。若以花着浆饮上,亦不听饮。若令象斗乃至鸡斗,五众尽不听。若比、丘比丘尼作杀心,令斗死者,波逸提;不死者;突吉罗。三众令斗,突吉罗。五众尽不听走,除有急难因缘。五众尽不听啼哭,乃至父母丧亡一切不听。四众得突吉罗,比丘尼得波逸提,以爱恋心深故。一切五众不听大唤,以坏威仪故,除急难因缘。一切五众不得啸谬语,以坏威仪。

尔时阿难者。

问曰:「阿难是佛侍者,何以离佛游行?」

答曰:「阿难随有缘众生应受化故。」

问曰:「阿难何时得离佛游行?」

答曰:「佛若入禅,得离游行。又佛至他方,阿难力不能去,尔时得离。又承佛使命,得离游行。」

阿难持空钵入还空钵出。

问曰:「阿难是佛侍者,有大功德,兼是所生土地皆是亲里,何故乞食空出?」

答曰:「马宿、满宿于中作大非法,侵陵污辱种种恶行,得免恼害以是大幸,何况得食。又阿难少小出家,岁月既久故,不识阿难也。」

第十三戾语戒

若如是者,诸如来众得增长利益,以共语相教共出罪故。

问曰:「经中说但自观身行,谛视善不善。而云展转相教,不相违耶?」

答曰:「佛因时制教,言乖趣合,不相违背也。佛以前人心有爱憎发言有损,是以云但自观身行;若为慈心有利益者,是故应共语相教也。若钝根无智,言说无利,是故说言但自观身;若聪智利根,发言有益,是则应展转相教。若少闻少见,出言无补,是故云但自观身行;若广闻博见,有所弘益,则展转相教。又云:若为利养名闻有所言说,是故云但自观身行;若为利安众生阐扬佛法,则应展转相教。又云:为现法乐,是故言但自观身行;若欲以法化益众生使天下同己,则应展转相教。又为新出家爱恋父母兄弟妻子,是故言但自观身行;若久染佛法力能兼人,则应展转相教。」

次二不定法初

时毗舍佉即到掘多舍。

问曰:「毗舍佉聪明利根大德重人,知比丘与女人屏处坐,何故往?」

答曰:「是人已入道迹、深乐佛法。佛常自说:『听法有五事利:一得闻未曾闻法、二已曾闻清净坚固、三除邪见、四得正见、五解甚深法。』是以毗舍佉乐法情深,不以嫌疑自碍。」

佛说种种法者,在家人未入道迹,多为说布施功德。出家人已入道迹者,多为说持戒功德。

与诸比丘结戒者,一为止诽谤故。二为除斗诤故。三为增上法故。比丘出家迹绝俗秽,为人天所宗,以道化物,而与女人屏处私曲鄙碎,上违圣意、下失人天宗向信敬。四为断恶业次第法故。初既屏处,渐染缠绵无所不至,是以防之。于如是人终不为身,若为他人、若为财利故者,此是成就无漏信人,终不故作妄语。正使凡夫深乐佛法,乃至失命因缘不作妄语,而况圣人。若人语言:「汝若妄语,不害汝命。若不妄语,当害汝命。」即自思惟:「我不妄语,害此肉身灭此一身。若妄语者,灭无量身兼害法身。」誓不妄语。人复语言:「汝若妄语,活汝父母兄弟姊妹一切亲族。若不妄语,一切所亲尽皆杀之。」寻复思惟:「我不妄语,害此一世生死亲族。我若妄语流转三恶,永失人天累世亲族眷属,又失贤圣出世眷属。」是名不为他而作妄语。又复语言:「汝若妄语,与汝珍宝种种财利。若不妄语,则不与汝。」即便思惟:「我不妄语,失此俗财。我若妄语,失圣法财。」是名不为财利而作妄语。

不定者,佛坐道场时,已决定五篇戒轻重通塞,无往不定。此所以言不定者,直以可信人不识罪相轻重、亦不识罪名字,设见共女人一处坐,不知为作何事?为共行淫?为作摩触?为作恶语?为过五六语?故言不定。此与女人屏处坐戒,或已结或未结,作实觅毗尼者,若比丘或初言尔、后言不尔,或言我不往、不作是罪。应随可信人语,与实觅毗尼。所以尔者,欲令罪人折伏恶心,又令苦恼不覆藏罪,又令梵行者得安乐住,又肃将来令恶法不起。实觅毗尼者,与人受具戒、作依止、畜新旧沙弥,皆成,但得突吉罗。从不教毗尼,乃至不应相言事,皆不成,亦得突吉罗。若作羯磨已,若说先罪,应解羯磨,随罪轻重治;若不说,尽形寿不解羯磨。

第二不定法,正以处二法为异,一切尽同。与实觅毗尼,亦同。二不定竟。

三十事初结长衣戒因缘

六群比丘者,一难途、二跋难陀、三迦留陀夷、四阐那、五马宿、六满宿。云二人得漏尽入无余涅槃:一迦留陀夷、二阐那;二人生天上,又云:二人犯重戒。又云:不犯,若犯重者,不得生天也:一难途、二跋难陀。二人堕恶道生龙中:一马宿、二满宿。二人善解算数阴阳变运:一难途、二跋难陀。二人深通射道:一迦留陀夷、二阐那。二人善于音乐种种戏笑:一马宿。二满宿。二人善于说法论议:一难途、二跋难陀。二人深解何毗昙:一迦留陀夷、二阐那。二人事事皆能,亦巧说法论议,亦解阿毗昙:一马宿、二满宿。又云:此六人无往不通,通达三藏十二部经,内为法之樑栋、外为佛法大护。二人多欲:一难途、二跋难陀。二人多瞋:一马宿、二满宿。二人多痴:一迦留陀夷、二阐那。又云,三人多欲:一难途、二跋难陀、三迦留陀夷。二人多瞋:一马宿、二满宿。一人多痴,阐那是也。五人是释种子王种:难途、跋难陀、马宿、满宿、阐那;一是婆罗门种,迦留陀夷。六人俱是豪族,共相影响相与为友宣通佛教。

着异衣者,畜积既多,故随时异所着各异。又云:直着一衣,但随时处异。又云:一日之中随所着衣,过后夜已,次日更不重着,日日不同。

畜积如是种种余衣。

问曰:「何由得如是种种衣服?」

答曰:「既是贵姓,又多知识、多人乐与,兼复多欲,是故衣多。」

问曰:「何以作如是畜积多衣?」

答曰:「本是豪族,先在家时爱着璎珞种种服饰。虽乐法出家,以本习故乐好衣钵。又世世已来性常多欲,是以今故聚积无厌。」

问曰:「此净施者,是真实施?为是假名施?」

答曰:「一切净施。九十六种无净施法,佛大慈大悲方便力故教令净施,是方便施,非是真施也。」

令诸弟子得畜长财而不犯戒。

问曰:「佛何以不直令弟子得畜长财,而强与结戒设此方便?」

答曰:「佛法以少欲为本,是故结戒不畜长财。而众生根性不同,或有众生多须畜积,而后行道得证圣法。是故如来先为结戒而后方便,于佛法无碍、众生得益。如昔一时有比丘来白佛言:『与我清净房舍、幡幢花盖缯綵被褥,以香涂地,丝竹音乐种种庄严。』佛勅阿难处处求索,即与具之。比丘在中心安行道,佛随其所应而为说法,即于是处断结漏尽成阿罗汉,三明六通具足圣法。以是因缘,佛法通塞众生根性,唯佛知之,不应致难。此比丘从第六天上来生人间,随本所习因而度之,是故既作净施,得畜长财而不犯戒。」

问曰:「净主比丘不犯,长财犯耶?」

答曰:「无犯。此方便施,是他物故。」

三十事初。与诸比丘结戒者,一以为俗利则道利不成,又失檀越信敬净心。比丘无厌与俗无别,有违佛教四圣种法。此是共戒,比丘、比丘尼俱得舍堕,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突吉罗。长物凡有五种:一重宝、二钱及似宝、三若衣若衣财应量已上、四一切不应量若衣若衣财、五一切穀米等一切钱宝,比丘不得畜。若僧中次第付者,比丘即应向比丘说净,若不说净,重宝应舍与同意净人,如畜宝戒中说,应僧中作波逸提悔过。若钱及似宝,除百一物数,一切亦应舍与同心净人,如畜宝戒中说作突吉罗忏。钱宝说净有二种:若白衣持钱宝来与比丘,比丘但言:「此不净物,我不应畜;若净当受。」即是净法。若白衣言:「与比丘宝。」比丘言:「我不应畜。」净人言:「易净物畜。」即是作净。若白衣不言易净物畜、比丘自不说净,直置地去。若有比丘,应从说净,随久近畜。若无比丘,不得取,取得舍堕。若得应量衣、不应量衣,若即说净益善;若不说净,乃至十日无咎,至十日时应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一日地了时、应量衣应舍、对手作波逸提忏;不应量衣应舍,作突吉罗忏。若比丘得穀米等,即日应作净。若无白衣,四众边作净。若不作净至地了时,穀应舍,作突吉罗忏。

沙弥应畜上下衣,一常着衣,当安陀会;二当郁多罗僧,令清净入众僧及行来时着。得畜泥洹僧、一竭支、一富罗。随身所着物,各听畜一,自外一切尽是长财。沙弥若得钱宝,亦即时说净;若不即说,钱宝应舍,作突吉罗忏。若得应量、不应量衣,亦至十日;过十日,长物舍,作突吉罗忏。一切穀米等亦不得过一宿,同比丘法。五种衣中三种衣,过十日舍堕:一牛嚼衣、二鼠啮衣、三火烧衣。此三粪扫衣,长过十日得舍堕。二种衣不得舍堕,一男女初交会污衣、二女人产污衣,过十日得突吉罗。

十日者,佛知法相,不缓不急、不增不损,正制十日。初日得衣,即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若彼心乱、心病、坏心,若不解摈,不得本心,乃至命尽不犯此戒;后若解摈,若得本心,还计日成罪。若初日得衣,上入天宫,北至郁单越住。彼若至命尽,不犯此戒;后归本处,计日成罪。若初日得衣,至五日,若不见摈、恶邪不除摈,若狂心乱心病坏心,上入天宫,北至郁单越;后还解摈,若得本心、若还本处。有言:从解摈日次第十日成罪。有言:取前五日,数后五日然后成罪。律师言:后是定义。西拘耶尼、东弗婆提,尽有比丘戒法。亦同龙宫,物皆有主。是故三处,不同天上触物自然。郁单越物皆无主,二处兼无比丘戒法。

净施法者,如钱,一切宝物,应先求一知法白衣净人语意令解:「我比丘之法,不畜钱宝。今以檀越为净主,后得钱宝尽施檀越。」得净主已后得钱宝,尽比丘边说净,不须说净主名。说净已随久近畜。若净主死、远出异国,应更求净主。除钱及宝,一切长财尽五众边作净。应求持戒多闻有德者而作施主,后设得物,于一比丘边说净主名而说净法。若净主死、远至异国,更求净主。除不见摈、恶邪不除摈;六罪人:一出佛身血、二破僧轮,并犯四重。于六中但犯一事,亦不得作净主。得戒沙弥,聋痖盲瞎狂心乱心病坏心,婆利婆沙摩那埵五法人,凡净施者。欲令清净作证明故,不生斗诤,如是等人则不如法。若说净钱宝,后贸一切衣财,作三衣钵器入百一物数,不须说净;自百一物外一切说净。若舍堕钱宝易得,一切衣财作百一物。先畜钱边,突吉罗对手忏。先畜宝边,得舍堕罪,应僧中忏。已贸衣财作百一物,不须复舍,已入净故。若百一物外,作衣不作衣一切说净。若说净钱宝及以衣财,若人贷去,后时宝更还宝,钱更还钱,衣财不须说净。若贷异物,后还不相似物,更须说净,以物异故。若说净一切衣财作百一物数,更不须说净。若作净余长应量、不应量衣。若长器物,尽更说净。若先应量舍堕物,即作应量不应量衣,此衣尽舍,作波逸提忏。若先不应量舍堕物,即作应量不应量衣,此衣尽舍,作突吉罗忏。若先应量舍堕物,更买得衣财,即作应量不应量衣,此衣不舍,忏先波逸提罪。若先不应量舍堕物,更买得衣财,作应量不应量衣,此衣不舍,已入净故,忏先突吉罗罪。

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所以作此三名差别者,欲现未曾有法故。一切九十六种尽无此三名,以异外道故作此差别。又僧伽梨,下者九条、中者十一条、上者十三条。中僧伽梨,下者十五条、中者十七条、上者十九条。上僧伽梨,下者二十一条、中者二十三条、上者二十五条。下僧伽梨二长一短,中僧伽梨三长一短,上僧伽梨四长一短。若下僧伽梨三长一短,得受持得着行来,得突吉罗。中僧伽梨四长一短、二长一短,得受持着行来,得突吉罗。上僧伽梨二长一短、三长一短,得受持着行来,得突吉罗。正衣量三五肘,若极长六肘、广三肘半。若极下,长四肘、广二肘半。若如法应量三五肘。受时应言:「此衣则成。」受持无过。若言如是衣,则不成受持,得突吉罗,坏威仪故。若过三五肘,受时应言:「如是衣则成。」受持无过。若言此衣,不成受持,得突吉罗,坏威仪故。又缺衣故,过十日无长衣罪。若减三五肘,受时应言:「此衣则成。」受持无过。若言如是衣,不成受持,得突吉罗,坏威仪故。又缺衣故,过十日无长衣罪。三五肘若长,如法受,则成受持。若比丘死,三衣应与看病人。三五肘外长,随多少应白僧令知,僧和合与者好。凡受衣法,若长应说净。若不说净,入长财中。凡百一物中,三衣钵必应受持,自外若受则可、不受无过。若比丘不受三衣过十日,无长衣罪、无离衣宿罪,有坏威仪罪、有缺衣罪。若新僧伽梨极上三重,一重新、二重故,名新衣。若纯新作衣,二重新作僧伽梨,尼师檀亦如是。若新衣作郁多罗僧、安陀会,俱得一重。若故衣极多,四重僧伽梨,二重郁多罗僧,二重安陀会,四重尼师檀。三衣若破,不问孔大小,但使缘不断绝,故成受持。若衣久故、失色故、不失受持。后更上色,亦不失受持。更以异物补衣,若但直缝不得成衣,若过十日则堕长财,除先说净。若反钩刺则合成衣,应着三点,不须更受。若是衣财先虽说净,后若作衣受持,则失净法。此衣后舍,应更说净。若不说净,则堕长衣。若比丘重缝三衣,设有因缘,摘分持行到于异处,名不离衣宿。比丘若死,又言:本界内羯磨此衣。又云:应与看病人,以本是一衣同受持故。律师云:后是定义。若有因缘,一端叠得为三衣,令色如法。若受一衣、若受为二衣,随得受持。若十五肘外有长叠,应说净。若不说净,则堕长财。受三衣法。应三说。不得言第二。第三亦如是。

是中犯者,若初日得衣、二日舍,如是乃至九日得衣、十日舍,十日得衣此衣十日,若不舍、不受持、不作净,至十一日地了时,舍堕。舍堕者,前九日衣尽舍作净,但十日时所得一衣,以前次续因缘故,得舍堕罪。凡此中言舍者,尽是作净。以此义推,自后诸句以类可解。若初日得衣、初日舍,二日得衣,以不相续故,此二日衣次第更得十日。若初日得衣、二日舍,二日更不得衣、三日得衣,此三日次第得至十日,以不相续故。此中十日衣,以日次第相续。若初日得衣、二日舍,二日得衣与初日相续,同日中一舍一受故。若初日得衣、初日舍,二日得衣,与初日衣不相续,以异日舍、异日受故,此二日衣更次第十日。自后诸句以类推之,义可知也。若比丘有应舍衣已舍、罪已悔过,次续未断,若更得衣,是后衣于前衣边得舍堕。此言得次续者,非是日次续,以心多求次续不绝是名次续。衣已舍、罪已悔过、次续心断,即日若先所求衣来、若意外衣来,不堕次续,以心断故。若即日舍衣、即日悔过、求衣心不断,乃至一月,若所求衣来、若意外来,尽是次续,此衣故于先衣边得舍堕,即得衣日得罪,不须经日。若今日舍衣、罪已悔过、即日心断,后日更生求衣因缘得衣,不堕次续,以中间心断故。地了时舍衣、罪已悔过、次续心断,向暮更求得衣,衣舍,突吉罗忏。若衣已舍、次续已断、罪未悔过,正使多日得衣,衣舍,突吉罗悔。

第二结离衣宿因缘

外国明相有种种名,婆罗门名日,诸富贵人名易,诸山胡名却沙,种作人名种作时,捕鱼人名显。如是诸相尽非明相,但于明相上作是诸名。

以少因缘者,大迦叶凡经营五大精舍:一者耆阇崛山精舍、二者竹林精舍,余有三精舍,时治理竹园精舍来诣竹园。如舍利弗经营祇洹精舍,目连经理五百精舍。

问曰:「诸弟子漏结已尽、所作已办,何故方复屡有所经营作诸福业?」

答曰:「一为报佛恩故、二为长养佛法故、三为灭凡劣众生作小福业自贡高故、四为将来弟子折伏憍豪心故、五为发起将来众生福业故。」

问曰:「大迦叶有大神力,何故不以神力去,而以天雨为碍?」

答曰:「迦叶自治僧坊,自手执作泥涂垣壁、自手平治地。自手平治地已,天则大雨。以天雨故,便入禅定,自期雨止便起。天雨竟夜晓则而止,即便出定,明相已举。又云:尔时佛为诸比丘说枯树经,或有比丘服俗还家,或有忧恼不能自安。尔时迦叶为诸比丘随宜说法竟夜不息,说法已竟天时已晓,以是因缘不用神力。离僧伽梨宿,今当云何?」

问曰:「大迦叶是大智人,有深大事犹能了达,此是小事何足问人?」

答曰:「欲令将来众生不以小智小辩自信自用,常怀不及以谘于他。为物范轨示此迹尔。」

赞戒赞持戒者,所以赞戒者,以心善故。又大迦叶,佛从始已来未曾呵责。如舍利弗,佛亦呵言:「汝何以食不净食?」如大目连,佛亦呵言:「汝何以授未满二十年人具戒?」如难陀,佛亦呵之:「汝何以教尼乃至日没时?」如优陀夷,佛亦呵言:「汝痴人,乃与舍利弗论议诤胜。」如阿难,佛亦呵言:「痴人,汝何以触恼上座?」而大迦叶,未曾为佛所呵责,以其德行深厚无有过咎。又欲令于佛灭后维持大法,纵使若有小缺,不以致责,欲令后世众生深心尊重故。复次迦叶常乐行道,时入禅定天晓乃起。

舍利弗者,母名舍利;弗者,秦言身子。舍利所生故,名舍利子。又母怀妊时,梦见一人容仪端政身着钾冑手执大棒入其身内。相师占云:「当生智人聪辩绝世,必能摧伏一切论师。」又云:母怀妊时神智过常,自求论师与共诤胜,时人咸怪谓失本心。诸婆罗门言:「此非己力,以怀智人故使尔耳。」既知审尔,如常侍卫以防护之,月满便生。

舍利弗病者,佛弟子中多病,无过舍利弗。常患风冷又病热血,有医言:「风病应服大麦浆。」又言:「血病应取大麦汁服之。」又言:「应烧石令热,着乳汁中服之。」又言:「应乳汁中煮蒜食之。」又言:「应取树叶捩取汁以涂身上。」又言:「着禅带。」舍利弗有大功德智慧,何以有如是病耶?又言:舍利弗前世业缘故。以过去世恼乱父母及以师僧,是故有病。又云:舍利弗智慧利根。深染法味,常修智慧及论议法,又乐禅定劝作众事,精勤三业无时暂懈,卧起不时故有此病。又云:此是后边身,先世罪业一切受尽然后泥洹,故多病也。

欲一月游行者。

问曰:「舍利弗病,何以欲游行耶?」

答曰:「有缘众生应受化故。如佛一日六时观众生,随应度者不失时宜。舍利弗第二转法轮师,亦一日六时常观察众生,知应度者随宜度之。又舍利弗捉持佛法欲游诸国,随可应为随宜消息,是故应行。又以风冷病故,游行自苦,病则损折故,又求行道所宜处故。又诸国土,应降伏者欲令降伏故,已降伏者令发信悟故。」

问曰:「何以正一月游行?」

答曰:「有缘众生一月则尽,是故一月。又云:应降伏者一月则讫。又云:求索所须衣服卧具一月则足。又云:应求病所须,一月则办。」

僧伽梨重者。

问曰:「舍利弗有四如意足,能以三千世界手中回转,何以乃言僧伽梨重?」

答曰:「舍利弗所以游行,欲化众生,而所应度者,不以神通得悟,是以不现神力,正应步行,而僧伽梨重。又云:欲往降伏未降伏者,而诸论师可以理屈,若现神力则长彼憍心,是故不现神足,若欲步行而僧伽梨重。又云:现大慈悲相故,为将来老病比丘无诸恼故,欲令如来作开通因缘,与老病比丘作一月不离衣宿羯磨。」

老者,七十已上名为老。

问曰:「佛何以结一月不离衣法?」

答曰:「为度众生因缘故,又为行道因缘故。不持重衣得离苦恼,随时修业无所妨故。又为求随身所须故、为求病瘦所宜故、为营精舍塔寺故,为降伏未降伏故、已降伏者生信悟故。曰得舍衣,突吉罗忏。」

不离衣宿第二

此戒比丘、比丘尼共,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不共,无离衣宿戒。尼结大界,极大一拘屡舍,结一月衣戒同也。僧结衣界,尼则不同。尼结衣界,僧则不同。凡结大界,所以通聚落者,僧结大界,以界威力故,恶不得便。又在界内善神所护,是以为檀越故,通聚落结也。若结大界,僧应尽集,不得与欲。

着上下衣游行诸国者,上衣郁多罗僧,下衣安陀会。

一夜者,又云:但以色阴昼夜,以明晓为昼、黑冥为夜。又云:以五阴为昼夜。日没者,若日过阎浮提界,名日没。明相者,有种种异名。有三种色,若日照阎浮提树则有黑色,若照树叶则有青色,若过树照阎浮提界则有白色。于三色中白色为正。离衣宿至明相出,尼萨耆波逸提。或有舍衣不得罪,如比丘出界至他处宿,借衣受持,过地了时舍衣还他,是谓舍衣无罪。或有得罪不舍衣,如比丘出界至他处宿,借衣受,持过地了时即还他衣,不说舍法还自受衣,以不舍衣更受自衣,坏威仪故,突吉罗,是谓得罪不舍衣。或有亦舍衣亦得罪,如比丘自有衣,出界外宿,地了时舍堕,是谓亦舍衣亦得罪。或非舍衣不得罪,如比丘自受持衣不离宿,是谓不舍衣不得罪。

除僧羯磨者,僧先结大界,后结衣界。大界者,极大纵广十俱屡舍,必使此中羯磨布萨时不生疑心。设有河水大道亦得合结,但度岸取相而后结之。降此已还,随远近大小无过。若结衣界作羯磨,应言除聚落及聚落界。所以除聚落者,聚落散乱不定,衣界是定。又为除诽谤故、又为除斗诤故、又为护梵行故、又为除嫌疑故。又言:若有聚落应言除聚落,若无聚落不须言除。又言:羯磨法尔,若有若无一切时除。所以然者,若结衣界时无聚落,结衣界已后聚落来入界中,不须更结,已先结故。若本有聚落,结衣界已移出界去,即此空处名不离衣界。若聚落先本小后转大,随聚落所及处尽非衣界。若聚落先大,结衣界已聚落转小,随有空地尽是衣界。又如王来入界内施帐幕住,近左右作饮食处、大小行来处,尽非衣界。有作幻人、咒术人、作乐人,来入界内所住止处,亦如王法,尽非衣界。复次除僧羯磨者,如舍利弗僧伽梨重,为老病比丘结一月不离衣法。与羯磨竟病差,于此月内即先羯磨游行。若羯磨竟,病重不行,病差已复不行,更得病,即先羯磨同一月内,故得游行。若化众生未尽、一月已尽,若求衣服医药所须,若为三宝有所营作,所求未办而一月已尽,以事难故,至缘讫无罪。若比丘死,此衣应与看病人,以衣属死比丘故。若失衣更求得衣,不问轻重,应更作羯磨。若施三宝,更求得衣,亦应更作羯磨。乃至九月亦如是。以因缘故结一月,以一月因缘故结九月。

问曰:「何以不多不少正齐九月?」

答曰:「比丘结三月一处安居以修所业,是故九月。」

问曰:「为一羯磨?为九羯磨?」

答曰:「一羯磨。若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亦如是。以因缘故,听僧伽梨。因僧伽梨,听郁多罗僧、安陀会。」

问曰:「正听离一衣,更听离二衣?」

答曰:「不听二衣。所以制三衣,以除寒故,一衣不能却寒。以除惭愧故,一衣不能除惭愧。又为入聚落故制三衣,一衣不中入聚落。又为生前人欢喜心故制三衣,一衣不生人善心。为威仪清净故制三衣,一衣威仪不清净。若比丘尼欲留二衣亦不得,所以制五衣者,为威仪故,三衣不成威仪。余如前说。若着郁多罗僧、安陀会,一切时得入王宫聚落,无过。若作一月羯磨,有老比丘、僧伽梨重,若实不老不病、僧伽梨重,为作羯磨则成羯磨,僧得突吉罗,前人以不知法故无罪。若前人知法,亦得突吉罗。若实不老不病、僧伽梨不重,而言老病重,得波逸提,得成羯磨。」

或聚落界非家界,如二聚落各有一家,是谓聚落界非家界。或有家界非聚落界,如一大聚落更无异聚落,有众多家,是谓家界非聚落界。或有亦聚落界亦是家界,如二聚落各有多家,谓聚落界亦是家界。或有非聚落界非家界,如阿练若处,是谓非聚落界非是家界。聚落有一界亦有别界,相接聚落是名一界,不相接聚落是名别界。家亦有一界亦有别界,若房舍住处是名一界,若作食处、若取水处、若门处、若大小便处是名别界。自后诸句类可解也。不相接聚落者,鸡飞所及处、箭射所及处、分别男女处、惭愧人大小行处。若聚落正有一家,置衣在一家中,在箭射所及处卧,至明相举,不失衣。设衣在箭射所及处,比丘在家中卧,至明相举亦不失衣。若聚落有众多家,若衣在家中,在箭射所及处卧则失衣,以家界别故。若置衣在家界外,在箭射所及处卧,不失衣。相接聚落界者,四边有聚落,以十二桄梯四向到牆上得登出入,身在梯根下卧,置衣在四边聚落,则不离衣,以梯四向相接故。若聚落正有一家,衣在家内,不失衣。若聚落有多家,衣在家内则失衣,若衣在家界外,不失衣。若有梯,衣在四聚落,不失衣。若无梯,衣在四聚落则失衣,以不相接故。复有相接聚落界,如两边有聚落,中间有道容车行来。若车轴两头到聚落,以衣着一头、人在一头,设在车上,俱不失衣,以车连接故。设聚落正有一家,以衣在一家内,在车上卧,亦不失衣。若无车者不成相接,必使有车则不失衣,若无车者则失衣也。若聚落有牆篱,围绕四边容作事处,是聚落界,以有牆障故,势不及远。若聚落有堑围绕四边,掷粪扫所及处,是名聚落界。以牆篱围绕及堑围绕,此二界异前不相接,聚落界相接聚落界。族有一界有别界,若父母兄弟儿子共一食一业未作别异,是名为家。若父母兄弟儿子异食异业尽皆别,虽同居一处,事各不同,是名为族。族有一界亦有别界,各有所住处是名一界,若作食处、若门处、若取水处、若大小行处是名别界。若衣在一族,人在异族,则失衣也。若人在一处,衣在取水处、若在作食处,则失衣也。自后车行聚落,外道舍场舍园舍,若异主异见则失衣,若一主同见,不失衣。义推可知。

重阁舍者,若衣在上重、人在下重,舍属一主,不失衣。若舍是异主,衣在上重、人在下重,衣在下重、人在上重,则失衣。若衣在下重、人在中重,若衣在中重、人在下重,若衣在上重、人在中重,若衣在中重、人在上重,则不失衣,以中间相接相通故。

若比丘与师持衣,前后四十九寻。律师云:亦得纵广四十九寻。若比丘二界上卧,身入二界内、衣在二界,俱不失衣。若二聚落中隔一牆,在牆上卧、衣在二聚落,俱不失衣。若比丘在二界中间死,随面向何处应取衣。又云:随所先见则取此衣。

第三非时优波斯那因缘

我欲四月燕坐。

问曰:「佛三阿僧祇劫立四弘誓,欲济无边众生。今既成道,云何寂然自守?」

答曰:「佛无时不度众生,或以寂默而作佛事,或以说法而作佛事,行住坐卧无非佛事。凡静默者,或离身乱、或离心乱、或身心俱离。佛四月燕坐,或游诸禅定、或至他方度脱众生、或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佛所以燕坐者,以众生常见佛故宽纵懈怠,欲令众生生渴仰心故,又不欲令外道异见长讥谤故。以常见佛驰骋诸国,谓直栖栖内无实法,是故燕默亦其不空。又欲令将来弟子作轨则故,佛功德智慧一切具足,犹禅默不废,而况凡夫而生懈怠。又佛以法为师,静默入定,游入种种无量法门,即是法供养师。四月燕坐者,佛在世时凡三燕坐:一初得道已十五日燕坐,亦制诸比丘不得见佛。中间二月燕坐亦复立制。」

问曰:「佛何以初十五日、中二月、后四月?」

答曰:「初得道时始度众生,以化众生因缘多故,正十五日中燕坐。时所化众生,以无量外缘渐少,是故二月。后泥洹时到,所化众生转以向尽,是故四月。又佛初成道时,众生为恶者少,但十五日则见过罪。又至中间,众生作恶渐增,二月燕坐亦见过罪。至其后时,多作非法,四月燕坐乃见过罪。往者随意。」

问曰:「诸比丘何以不语优波斯那僧众之制?」

答曰:「优波斯那既是大德,捉持佛法,以畏难故不敢向说。」

除一送食比丘及布萨,食供养佛色身、布萨供养法身,是故听之。此是共戒,比丘、比丘尼俱舍堕,三众突吉罗。

非时衣者,从四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名为衣时。若有功德衣,至腊月十五日,名为衣时。从腊月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名为非时。此四月中,若人自恣与衣,是名非时衣。若四月内得父母兄弟姊妹儿女本二所施衣,若五岁会,若入舍会,不名非时衣,此各有常定故。若自求已乞衣,不名非时,三衣具足不听乞故。若得不具足衣,停是衣欲令具,得至一月,过是停,舍堕。此戒体,得不具足衣欲使具足故,得至一月。必使一月勤求成衣,令想念不断,得至一月。若或时断想,不至一月。若初日得衣即作是念:「我此十日所望必不能得。」是衣不得过十日。若过十日,若是衣乃至四肘无缝缘作,若直留此过十日者舍堕。若不应量衣者,突吉罗,此衣应舍。乃至十日,作是念:「我此一日所望恐必不能得。」此衣一日内不与人、不作衣、不作净,至十一日亦如前说。若初日得即停衣,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二种衣十日内,若不作衣、不作净、不与人、不受持,至十一日,是二衣下至四肘者舍堕。若不应量,此衣舍衣,突吉罗忏,虽不得所望,非望所得应成衣故。若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乃至九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至十一日,亦如前说。若初日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一日内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一日亦如前说。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四


上篇:十诵羯磨比丘要用

下篇: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部目录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注音版】大爱道比丘尼经

大爱道比丘尼经(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菩萨藏经

菩萨藏经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

解脱戒经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解脱戒经 僧昉述 译经缘起...

沙弥威仪

沙弥威仪 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已受沙弥十戒,为贤者...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

佛说受岁经

佛说受岁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

【注音版】佛说解忧经

佛说解忧经...

华严发菩提心章

华严发菩提心章凡例 此章别有异本,而文画多纰谬,字...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宋罽宾国三藏昙摩蜜多译 如是我闻:...

修西辑要

修西辑要序 才知过去。已换为现在。才知现在。已换为...

中本起经

中本起经卷上(次名四部僧,出长阿含) 后汉西域沙门昙...

占察善恶业报经行法

【缘起第一】 夫诸佛菩萨愍念群迷。不啻如母忆子。故...

佛说八正道经

佛说八正道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深入佛法舍假修真

末学生于一九五四年四月八日,法名演兵,一九七四年高...

略释天台六即义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契理契机,至顿至圆,...

佛陀谈对待色欲的态度

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等出家以后不久,一天,有一位年轻的...

很恐惧死亡,该怎么办

问: 妹妹身体不好,总恐惧死亡怎么办?为什么她放不...

好好运用这一生

在人生路途上,我们假如能好好把握时间,善用良能与人...

妙华法师: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六祖大师对智通法师说,你...

对别人产生反感厌恶,是我们过去的恶业所感召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折射。佛教中说,依报随...

《三宝歌》浅释

大家都很熟悉《三宝歌》,佛教界重大法事活动都是在《...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谁

障碍我们见到本有佛性的就是我们的分别心。其实分别心...

布施满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

《经》云:有善男女,布施满四天下众生四事供养,尽于...

临终听到佛号生瞋恨心,是阿弥陀佛没有摄受吗

问: 黄念祖的《念佛三昧文》中提到一个和尚念佛念得...

勿以嗜欲杀身,勿以财货杀子孙

有些父母、长者非常想不开,就想着要给孩子多留一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