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别解脱经难得闻,  经于无量俱胝劫;
 读诵受持亦如是,  如说行者更难遇。
 诸佛出现于世乐,  演说微妙正法乐;
 僧伽一心同见乐,  和合俱修勇进乐。
 若见圣人则为乐,  并与共住亦为乐;
 若不见诸愚痴人,  是则名为常受乐。
 见具尸罗者为乐,  若见多闻亦名乐;
 见阿罗汉是真乐,  由于后有不生故。
 于河津处妙阶乐,  以法降怨战胜乐;
 证得正慧果生时,  能除我慢尽为乐。
 若有能为决定意,  善伏根欲具多闻;
 从少至老处林中,  寂静闲居兰若乐。

「诸大德!春时尔许过,余有尔许在,老死既侵命根渐减,大师教法不久当灭。诸大德!应勤光显莫为放逸,由不放逸,必当证得如来、应、正等觉,何况所余觉品善法。大德僧伽!先作何事?佛声闻众少求少事。未受近圆者出。不来诸苾刍说欲及清净。」(其持欲者各对比坐而说)「谁遣苾刍尼请教授?」

 合十指恭敬,  礼释迦师子;
 别解脱调伏,  我说仁善听。
 听已当正行,  如大仙所说;
 于诸小罪中,  勇勐亦勤护。
 心马难制止,  勇决恒相续,
 别解脱如衔,  有百针极利。
 若人违轨则,  闻教便能止,
 大士若良马,  当出烦恼阵。
 若人无此衔,  亦不曾喜乐,
 彼没烦恼阵,  迷转于生死。

「大德僧伽听!今僧伽黑月十四日(或白月十五日)作褒洒陀,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作褒洒陀,说波罗底木叉戒经。白如是。」「诸大德!我今作褒洒陀,说波罗底木叉戒经。仁等谛听!善思念之。若有犯者当发露,无犯者默然。默然故,知诸大德清净。如余问时,即如实答。我今于此胜苾刍众中乃至三问,亦应如实答。若苾刍忆知有犯不发露者,得故妄语罪。诸大德!佛说故妄语是障碍法。是故苾刍欲求清净者,当发露。发露即安乐,不发露不安乐。诸大德!我已说戒经序。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诸大德!此四波罗市迦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摄颂曰:

 若作不净行,  不与取断人;
 妄说上人法,  斯皆不共住。

「若复苾刍,与诸苾刍同得学处,不舍学处、学羸不自说,作不净行两交会法,乃至共傍生,此苾刍亦得波罗市迦不应共住。

「若复苾刍,若在聚落、若空闲处,他不与物以盗心取。如是盗时,若王、若大臣,若捉、若杀、若缚、驱摈、若呵责言:『咄男子!汝是贼,痴、无所知,作如是盗。』如是盗者,此苾刍亦得波罗市迦不应共住。

「若复苾刍,若人、若人胎,故自手断其命,或持刀授与,或自持刀、或求持刀者,若劝死、赞死,语言:『咄男子!何用此罪累不净恶活为?汝今宁死,死胜生。』随自心念,以余言说劝赞令死。彼因死者,此苾刍亦得波罗市迦不应共住。

「若复苾刍,实无知、无遍知,自知不得上人法、寂静圣者、殊胜证悟智见安乐住,而言我知、我见。彼于异时,若问、若不问,欲自清净故,作如是说:『诸具寿!我实不知不见,言知言见,虚诳妄语。』除增上慢,此苾刍亦得波罗市迦不应共住。

「诸大德我已说四他胜法,苾刍于此随犯一一事,不得与诸苾刍共住。如前,后亦如是得他胜罪不应共住。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诸大德!此十三僧伽伐尸沙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摄颂曰:

 泄触鄙供媒,  小房大寺谤,
 非分破僧事,  随从污慢语。

「若复苾刍,故心泄精,除梦中,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以染缠心与女人身相触,若捉手、若捉臂、若捉发、若触一一身分,作受乐心者,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以染缠心共女人,作鄙恶不轨淫欲相应语,如夫妻者,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以染缠心,于女人前自叹身言:『姊妹!若苾刍与我相似,具足尸罗、有胜善法、修梵行者,可持此淫欲法而供养之。』若苾刍如是语者,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作媒嫁事,以男意语女、以女意语男,若为成妇及私通事,乃至须臾顷,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自乞作小房,无主为己作,当应量作。此中量者,长佛十二张手、广七张手。是苾刍应将苾刍众往观处所,彼苾刍众应观处所是应法净处、无诤竞处、有进趣处。若苾刍于不应法不净处,有诤竞处、无进趣处,自乞作房无主自为己,不将诸苾刍往观处所,于如是处过量作者,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作大住处,有主为众作。是苾刍应将苾刍众往观处所,彼苾刍众应观处所,是应法净处、无诤竞处、有进趣处。若苾刍于不应法处,不净处、有诤竞处、无进趣处,作大住处,有主为众作,不将诸苾刍往观处所,于如是处造大住处者,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怀瞋不舍,故于清净苾刍以无根波罗市迦法谤,欲坏彼净行。后于异时,若问、若不问,知此是无根谤。彼苾刍由瞋恚故作是语者,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怀瞋不舍,故于清净苾刍以异非分波罗市迦法谤,欲坏彼净行。后于异时,若问、若不问,知此是异非分事,以少相似法而为毁谤。彼苾刍由瞋恚故作是语者,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兴方便欲破和合僧,于破僧事坚执不舍。诸苾刍应语彼苾刍言:『具寿!莫欲破和合僧坚执而住。具寿!应与众僧和合共住,欢喜无诤,一心一说如水乳合,大师教法令得光显安乐久住。具寿!汝可舍破僧事。』诸苾刍如是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应可再三殷勤正谏,随教应诘,令舍是事。舍者善;若不舍者,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若一、若二、若多,与彼苾刍共为伴党,同邪违正随顺而住。时此苾刍语诸苾刍言:『大德!莫共彼苾刍有所论说,若好、若恶。何以故?彼苾刍是顺法律、依法律,语言无虚妄。彼爱乐者,我亦爱乐。』诸苾刍应语此苾刍言:『具寿!莫作是说:「彼苾刍是顺法律、依法律,语言无虚妄。彼爱乐者,我亦爱乐。」何以故?彼苾刍非顺法律、不依法律,语言皆虚妄。汝莫乐破僧,当乐和合僧,应与僧和合,欢喜无诤,一心一说如水乳合,大师教法令得光显安乐久住。具寿!可舍破僧恶见顺邪违正劝作诤事坚执而住。』诸苾刍如是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应可再三殷勤正谏,随教应诘,令舍是事。舍者善;若不舍者,僧伽伐尸沙。

「若复众多苾刍,于村落城邑住,污他家、行恶行,污他家亦众见闻知,行恶行亦众见闻知。诸苾刍应语彼苾刍言:『具寿!汝等污他家、行恶行,污他家亦众见闻知,行恶行亦众见闻知,汝等可去,不应住此。』彼苾刍语诸苾刍言:『大德有爱、恚、怖、痴,有如是同罪苾刍,有驱者、有不驱者。』时诸苾刍语彼苾刍言:『具寿!莫作是语:「诸大德有爱、恚、怖、痴,有如是同罪苾刍,有驱者、有不驱者。」何以故?诸苾刍无爱、恚、怖、痴,汝等污他家、行恶行,污他家亦众见闻知,行恶行亦众见闻知。具寿!汝等应舍爱恚等言。』诸苾刍如是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应可再三殷勤正谏,随教应诘,令舍是事。舍者善;若不舍者,僧伽伐尸沙。

「若复苾刍,恶性不受人语,诸苾刍于佛所说戒经中,如法如律劝诲之时,不受谏语,言:『诸大德!莫向我说少许若好、若恶,我亦不向诸大德说若好、若恶。诸大德止!莫劝我、莫论说我。』诸苾刍语是苾刍言:『具寿!汝莫不受谏语,诸苾刍于戒经中,如法如律劝诲之时,应受谏语。具寿如法谏诸苾刍,诸苾刍亦如法谏具寿。如是如来、应、正等觉佛声闻众便得增长、共相谏诲。具寿!汝应舍此事。』诸苾刍如是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应可再三殷勤正谏,随教应诘,令舍是事。舍者善;若不舍者,僧伽伐尸沙。」

「诸大德!我已说十三僧伽伐尸沙法,九初便犯、四至三谏。若苾刍随一一犯故覆藏者,随覆藏日,众应与作不乐波利婆娑。行波利婆娑竟,众应与作六夜摩那[卑*也]。行摩那[卑*也]竟,余有出罪,应二十僧中出是苾刍罪。若少一人不满二十众,是苾刍罪不得除,诸苾刍皆得罪。此是出罪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诸大德!此二不定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摄颂曰:

 若在屏障中,  堪行淫欲处,
 及在非障处,  无有第三人。

「若复苾刍,独与一女人,在于屏障堪行淫处坐,有正信邬波斯迦,于三法中随一而说:若波罗市迦、若僧伽伐尸沙、若波逸底迦。彼坐苾刍自言其事者,于三法中应随一一法治:若波罗市迦、若僧伽伐尸沙、若波逸底迦,或以邬波斯迦所说事治彼苾刍,是名不定法。

「若复苾刍,独与一女人,在非屏障不堪行淫处坐,有正信邬波斯迦,于二法中随一而说:若僧伽伐尸沙、若波逸底迦。彼坐苾刍自言其事者,于二法中应随一一法治:若僧伽伐尸沙、若波逸底迦,或以邬波斯迦所说事治彼苾刍,是名不定法。」

「诸大德!我已说二不定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我今如是时。」

「诸大德!此三十泥萨祇波逸底迦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初摄颂曰:

 持离畜浣衣,  取衣乞过受,
 同价及别主,  遣使送衣直。

「若复苾刍,作衣已竟,羯耻那衣复出,得长衣齐十日不分别应畜。若过畜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衣已竟,羯耻那衣复出,于三衣中离一一衣界外宿,下至一夜,除众作法,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衣已竟,羯耻那衣复出,得非时衣,欲须应受。受已当疾成衣,若有望处求令满足,若不足者得畜经一月。若过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使非亲苾刍尼浣染打故衣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从非亲苾刍尼取衣者,除贸易,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从非亲居士、居士妇乞衣,除余时,泥萨祇波逸底迦。余时者,若苾刍夺衣、失衣、烧衣、吹衣、漂衣,此是时。

「若复苾刍,夺衣、失衣、烧衣、吹衣、漂衣,从非亲居士、居士妇乞衣,彼多施衣,苾刍若须应受上下二衣。若过受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有非亲居士、居士妇共办衣价,当买如是清净衣,与某甲苾刍及时应用。此苾刍先不受请,因他告知,便诣彼家作如是语:『善哉!仁者为我所办衣价,可买如是清净衣及时与我,为好故。』若得衣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有非亲居士、居士妇各办衣价,当买如是清净衣,与某甲苾刍。此苾刍先不受请,因他告知,便诣彼家作如是语:『善哉!仁者为我所办衣价,可共买如是清净衣,及时与我,为好故。』若得衣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若王、若大臣、婆罗门、居士等,遣使为苾刍送衣价。彼使持衣价至苾刍所,白言:『大德!此物是某甲王、大臣、婆罗门、居士等,遣我送来。大德!哀愍为受。』是苾刍语彼使言:『仁此衣价我不应受;若得顺时净衣应受。』彼使白言:『大德!有执事人不?』须衣苾刍言:『有!若僧净人、若邬波索迦,此是苾刍执事人。』彼使往执事人所,与衣价已语言:『汝可以此衣价,买顺时清净衣与某甲苾刍,令其披服。』彼使善教执事人已,还至苾刍所,白言:『大德!所示执事人,我已与衣价,得清净衣应受。』苾刍须衣,应往执事人所,若二、若三,令彼忆念,告言:『我须衣。』若得者善;若不得者,乃至四、五、六返往彼默然随处而住。若四、五、六返得衣者善;若不得衣,过是求,得衣者,泥萨祇波逸底迦。若竟不得衣,是苾刍应随彼送衣价处,若自往、若遣可信人往,报言:『仁为某甲苾刍送衣价,彼苾刍竟不得衣。仁应知,勿令失。此是时。』」

第二摄颂曰:

 高世耶纯黑,  分六尼师但,
 担毛浣金银,  纳质并卖买。

「若复苾刍,用新高世耶丝绵作敷具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用纯黑羊毛作新敷具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新羊毛敷具,应用二分纯黑、第三分白、第四分麁。若苾刍不用二分纯黑、第三分白、第四分麁作新敷具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新敷具,纵心不乐应六年持。若减六年,不舍故更作新者,除得众法,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新尼师但那,应取故者坚处纵广佛一张手帖新者上,为坏色故。若苾刍作新尼师但那,不以故者帖新者上,为坏色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行路中得羊毛,欲须应取。若无人持,得自持至三踰缮那。若过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使非亲苾刍尼浣染擘羊毛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自手捉金银钱等、若教他捉,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种种出纳求利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种种卖买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第三摄颂曰:

 二钵二织师,  夺衣并急施,
 阿兰若雨衣,  回僧七日药。

「若复苾刍,畜长钵过十日不分别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有钵减五缀,堪得受用,为好故更求余钵得者,泥萨祇波逸底迦。彼苾刍当于众中舍此钵,取众中最下钵与彼苾刍,报言:『此钵还汝,不应守持、不应分别、亦勿施人,应自审详徐徐受用,乃至破,应护持,此是其法。』

「若复苾刍,自乞缕线,使非亲织师织作衣。若得衣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有非亲居士、居士妇,为苾刍使非亲织师织作衣。此苾刍先不受请,便生异念,诣彼织师所,作如是言:『汝今知不?此衣为我织。善哉织师!应好织净梳治,善简择极坚打,我当以少钵食、或钵食类、或复食直而相济给。』若苾刍以如是物与织师,求得衣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先与苾刍衣,彼于后时恼瞋骂詈生嫌贱心,若自夺、若教他夺,报言:『还我衣来,不与汝。』若衣离彼身自受用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前三月雨安居十日未满,有急施衣,苾刍须者应受,乃至施衣时应畜。若过畜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众多苾刍在阿兰若处住,作后安居,有惊怖畏难处,苾刍欲于三衣中随留一衣置村舍内。若苾刍有缘须出阿兰若界者,得齐六夜离衣而宿。若过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春残一月在,应求雨浴衣,齐后半月来应持用。若苾刍未至春残一月求雨浴衣,至后半月仍持用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他与僧利物,自回入己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如世尊说听诸病苾刍所有诸药,随意服食,谓酥、油、糖蜜,于七日中应自守持触宿而服。若苾刍过七日服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诸大德!我已说三十泥萨祇波逸底迦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诸大德!此九十波逸底迦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总摄颂曰:

 故妄及种子,  不差并数食,
 虫水命伴行,  傍生贼徒请。

初别摄颂曰:

 妄毁及离间,  发举说同声,
 说罪得上人,  随亲辄轻毁。

「若复苾刍,故妄语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毁訾语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离间语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和合僧伽如法断诤,事已除灭,后于羯磨处更发举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为女人说法,过五六语,除有智男子,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与未近圆人,同句读诵教授法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他苾刍有麁恶罪,向未近圆人说,除众羯磨,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实得上人法,向未近圆人说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先同心许,后作是说:『诸具寿以僧利物随亲厚处回与别人。』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半月半月说戒经时,作如是语:『具寿!何用说此小随小学处为?说是戒时,令诸苾刍心生恶作,恼悔怀忧。』若作如是轻呵戒者,波逸底迦。」

第二摄颂曰:

 种子轻恼教,  安床草蓐牵,
 强住脱脚床,  浇草应三二。

「若复苾刍,自坏种子有情村及令他坏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嫌毁轻贱苾刍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违恼言教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于露地处安僧敷具及诸床座,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若有苾刍不嘱授,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于僧房内,若草、若叶,自敷、教人敷,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若有苾刍不嘱授,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瞋恚不喜,于僧住处牵苾刍出,或令他牵出者,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于僧住处,知诸苾刍先此处住,后来于中故相恼触,于彼卧具若坐、若卧,作如是念:『彼若生苦者,自当避我去。』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于僧住处,知重房棚上脱脚床及余坐物,放身坐卧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水有虫,自浇草土、若和牛粪,及教人浇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大住处,于门梐边应安扩扂及诸窓牖,并安水窦。若起牆时是湿泥者,应二、三重齐撗扂处。若过者,波逸底迦。」

第三摄颂曰:

 不差至日没,  为食二种衣,
 同路及乘船,  二屏教化食。

「若复苾刍,众不差遣,自往教诫苾刍尼者,除获胜法,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虽被众差教诫苾刍尼,乃至日没时而教诫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向诸苾刍作如是语:『汝为饮食供养故,教诫苾刍尼。』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与非亲苾刍尼衣,除贸易,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与非亲苾刍尼作衣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与苾刍尼共商旅期行者,除余时,波逸底迦。余时者,谓有恐怖畏难处,此是时。

「若复苾刍,与苾刍尼期乘一船,若沿流、若泝流,除直渡,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独与一女人屏处坐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独与一苾刍尼屏处坐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苾刍尼赞叹因缘得食食,除施主先有意,波逸底迦。」

第四摄颂曰:

 数食一宿处,  受钵不为余,
 足食别非时,  触不受妙食。

「若复苾刍,展转食者,除余时,波逸底迦。余时者,病时、作时、道行时、施衣时,此是时。

「若复苾刍,于外道住处得经一宿一食,除病因缘。若过者,波逸底迦。

「若复众多苾刍往俗家中,有净信婆罗门、居士殷勤请与饼麨饭,苾刍须者应两三钵受。若过受者,波逸底迦。既受得已还至住处,若有苾刍应共分食,此是时。

「若复苾刍,足食竟,不作余食法更食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他苾刍足食竟,不作余食法劝令更食,告言:『具寿!当噉食。』以此因缘,欲使他犯生忧恼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别众食者,除余时,波逸底迦。余时者,病时、作衣时、道行时、船行时、大众食时、沙门施食时,此是时。

「若复苾刍,非时食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食曾经触食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不受食,举着口中而噉咽者,除水及齿木,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如世尊说:『上妙饮食:乳酪、生酥、鱼及肉。』若苾刍无病,为己诣他家乞取食者,波逸底迦。」

第五摄颂曰:

 虫水二食舍,  无服往观军,
 两夜观游兵,  打拟覆麁罪。

「若复苾刍,知水有虫受用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有食家强安坐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有食家在屏处强立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自手授与无衣外道及余外道男女食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往观整装军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有因缘往军中,应齐二夜。若过宿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在军中经二宿,观整装军,见先旗兵及看布阵散兵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瞋恚故不喜,打苾刍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瞋恚故不喜,拟手向苾刍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他苾刍有麁恶罪,覆藏者,波逸底迦。」

第六摄颂曰:

 伴恼触火欲,  同眠法非障,
 未舍求寂染,  收宝极炎时。

「若复苾刍,语余苾刍,作如是语:『具寿!共汝诣俗家,当与汝美好食,令得饱满。』彼苾刍至俗家,竟不与食,语言:『具寿!汝去!我与汝共坐共语不乐,我独坐独语乐。』作是语时,欲令生恼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无病为身,若自然火、若教他然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与他欲已,后便悔言:『还我欲来,不与汝。』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与未近圆人,同室宿过二夜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如是语:『我知佛所说法「欲是障碍」者,习行之时非是障碍。』诸苾刍应语彼苾刍言:『汝莫作是语:「我知佛所说『欲是障碍法』者,习行之时非是障碍。」汝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以无量门于诸欲法说为障碍。汝可弃舍如是恶见。』诸苾刍如是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应可再三殷勤正谏,随教应诘,令舍是事。舍者善;若不舍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如是语人,未为随法、不舍恶见。共为言说、共住受用、同室而宿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见有求寂作如是语:『我知佛所说法「欲是障碍法」者,习行之时非是障碍。』诸苾刍应语彼求寂言:『汝莫作是语:「我知佛所说『欲是障碍法』者,习行之时非是障碍。」汝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以无量门于诸欲法说为障碍。汝可弃舍如是恶见。』诸苾刍语彼求寂时,舍此事者善。若不舍者,乃至二三随正应谏,随正应教,令舍是事。舍者善;若不舍者,诸苾刍应语彼求寂言:『汝从今已去不应说言:「如来、应、正等觉是我大师。」若有尊宿及同梵行者,不应随行,如余求寂得与苾刍二夜同宿。汝今无是事,汝愚痴人可速灭去。』若苾刍知是被摈求寂,而摄受饶益同室宿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得新衣,当作三种染坏色:若青、若泥、若赤,随一而坏。若不作三种坏色而受用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宝及宝类,若自捉、教人捉,除在寺内及白衣舍,波逸底迦。若在寺内及白衣舍,见宝及宝类,应作是念然后当取:『若有认者,我当与之。』此是时。

「若复苾刍,半月应洗浴,故违而浴者,除余时,波逸底迦。余时者,热时、病时、作时、行时、风时、雨时、风雨时,此是时。」

第七摄颂曰:

 杀傍生故恼,  击攊水同眠,
 怖藏资寄衣,  无根女同路。

「若复苾刍,故断傍生命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故恼他苾刍,乃至少时不乐,以此为缘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以指击攊他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水中戏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共女人同室宿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若自恐怖、若教人恐怖他苾刍,下至戏笑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自藏苾刍、苾刍尼、若正学女、求寂、求寂女衣钵及余资具、若教人藏,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受他寄衣,后时不问主,辄自着用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瞋恚故,知彼苾刍清净无犯,以无根僧伽伐尸沙法谤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共女人同道行,更无男子,乃至一村间者,波逸底迦。」

第八摄颂曰:

 贼徒年未满,  掘地请违教,
 窃听默然去,  不敬酒非时。

「若复苾刍,与贼商旅共同道行,乃至一村间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年未满二十,与受近圆成苾刍性者,波逸底迦。此非近圆,诸苾刍得罪。

「若复苾刍,自手掘地、若教人掘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有四月请,须时应受。若过受者,除余时,波逸底迦。余时者,谓别请、更请、殷勤请、常请,此是时。

「若复苾刍,闻诸苾刍作如是语:『具寿!仁今当习如是学处。』彼作如是语:『我实不能用汝愚痴不分明、不善解者所说之言受行学处。我若见余善闲三藏,当随彼言而受行。』者,波逸底迦。若苾刍实欲求解者,当问三藏,此是时。

「若复苾刍,知余苾刍评论事生求过纷扰诤竞而住,默然往彼听其所说,作如是念:『我欲听已当令斗乱。』以此为缘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知众如法评论事时,默然从座起去,有苾刍不嘱授者,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不恭敬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饮诸酒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非时入聚落,不嘱余苾刍,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第九摄颂曰:

 食明相今知,  针筒床脚量,
 贮花并坐具,  疮雨大师衣。

「若复苾刍,受食家请,食前食后行诣余家,不嘱授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明相未出,刹帝利灌顶王未藏宝及宝类,若入过宫门阃者,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半月半月说戒经时,作如是语:『具寿!我今始知是法戒经中说。』诸苾刍知是苾刍,若二、若三同作长净,况复过此,应语彼言:『具寿!非不知故得免其罪,汝所犯罪应如法说悔。』当劝喻言:『具寿!此法希奇难可逢遇,汝说戒时不恭敬、不住心、不殷重、不作意、不一想、不摄耳、不策念而听法。』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用骨牙角作针筒成者,应打碎,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大小床足应高佛八指,除入梐木。若过者应截去,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以木绵等贮僧床座者,应撤去,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尼师但那,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二张手、广一张手半,长中更增一张手。若过作者应截去,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覆疮衣,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四张手、广二张手。若过作者应截去,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雨浴衣,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六张手、广二张手半。若过作者应截去,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同佛衣量作衣,或复过者,波逸底迦。是中佛衣量者,长佛十张手、广六张手,此是佛衣量。」

「诸大德!我已说九十波逸底迦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诸大德!此四对说波罗底提舍尼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摄颂曰:

 非亲尼自受,  舍中处分食,
 不请向学家,  受食于寺外。

「若复苾刍,于村路中,从非亲苾刍尼自手受食食。是苾刍应还村外住处,诣诸苾刍所,各别告言:『大德!我犯对说恶法,是不应为,今对说悔。』是名对说法。

「若复众多苾刍于白衣家食,有苾刍尼指授,此苾刍应可多与美好饮食。诸苾刍应语是苾刍尼言:『姊妹!且止少时,待诸苾刍食竟。』若无一人作是语者,是诸苾刍应还村外住处,诣诸苾刍所,各别告言:『大德!我犯对说恶法,是不应为,今对说悔。』是名对说法。

「若复苾刍,知是学家僧与作学家羯磨,苾刍先不受请,便诣彼家自手受食食。是苾刍应还村外住处,诣诸苾刍所,各别告言:『大德!我犯对说恶法,是不应为,今对说悔。』是名对说法。

「若复苾刍,在阿兰若恐怖处住,先无观察险难之人,于住处外受食食者,是苾刍应还住处,诣诸苾刍所,各别告言:『大德!我犯对说恶法,是不应为,今对说悔。』是名对说法。」

「诸大德!我已说四波罗底提舍尼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诸大德!是众学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总摄颂曰:

 衣食形齐整,  俗舍善容仪,
 护钵除病人,  草水过人树。

「齐整着裙,应当学。

「不太高、不太下、不象鼻、不蛇头、不多罗叶、不豆团形着裙,应当学。

「齐整披三衣,应当学。

「不太高、不太下,好正披、好正覆,少语言、不高视,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覆头、不偏抄衣、不双抄衣、不叉腰、不拊肩,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蹲行、不足指行、不跳行、不庂足行、不努身行,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摇身、不掉臂、不摇头、不肩排、不连手,入白衣舍,应当学。

「在白衣舍,未请坐,不应坐,应当学。

「在白衣舍,不善观察,不应坐,应当学。

「在白衣舍,不放身坐,应当学。

「在白衣舍,不垒足、不重内踝、不重外踝、不急敛足、不长舒足、不露身,应当学。

「恭敬受食,应当学。

「不得满钵受饭,更安羹菜,令食流溢于钵缘边,应留屈指用意受食,应当学。

「行食未至不预伸钵,应当学。

「不安钵在食上,应当学。

「恭敬而食,应当学。

「不极小抟、不极大抟,圆整而食,应当学。

「若食未至不张口待,应当学。

「不含食语,应当学。

「不得以饭覆羹菜、不将羹菜覆饭,更望多得,应当学。

「不弹舌食、不[口*专][口*集]食、不呵气食、不吹气食、不散手食、不毁訾食、不填颊食、不齧半食、不舒舌食、不作窣堵波形食,应当学。

「不舐手、不舐钵、不振手、不振钵,常看钵食,应当学。

「不轻慢心观比座钵中食,应当学。

「不以污手捉净水瓶,应当学。

「在白衣舍不弃洗钵水,除问主人,应当学。

「不得以残食置钵水中,应当学。

「地上无替不应安钵,应当学。

「不立洗钵,应当学。

「不于危险岸处置钵,亦不逆流酌水,应当学。

「人坐己立不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卧己坐不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高座己在下座不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前行己在后行不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道己在非道不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覆头者、不为偏抄衣、不为双抄衣、不为叉腰者、不为拊肩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乘象者,不为乘马、不为乘舆、不为乘车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着屐靴鞋及履屦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戴帽着冠及作佛顶髻者,不为缠头、不为冠花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持盖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立大小便,除病,应当学。

「不得水中大小便洟唾,除病,应当学。

「不得青草上弃大小便及洟唾,除病,应当学。

「不得上过人树,除有难缘,应当学。」

「诸大德!我已说众多学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诸大德!此七灭诤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摄颂曰:

 现前并忆念、  不痴与求罪、
 多人语自言、  草掩除众诤。

「应与现前毗奈耶,  当与现前毗奈耶。
 应与忆念毗奈耶,  当与忆念毗奈耶。
 应与不痴毗奈耶,  当与不痴毗奈耶。
 应与求罪自性毗奈耶,  当与求罪自性毗奈耶。
 应与多人语毗奈耶,  当与多人语毗奈耶。
 应与自言毗奈耶,  当与自言毗奈耶。
 应与草掩毗奈耶,  当与草掩毗奈耶。

「若有诤事起,当以七法顺大师教,如法如律而除灭之。」

「诸大德!我已说七灭诤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诸大德!我已说戒经序、已说四波罗市迦法、十三僧伽伐尸沙法、二不定法、三十泥萨祗波逸底迦法、九十波逸底迦法、四波罗底提舍尼法、众学法、七灭诤法,此是如来、应、正等觉戒经中所说所摄。若更有余法之随法与此相应者,皆当修学。仁等共集,欢喜无诤,一心一说如水乳合,应勤光显大师圣教,令安乐住,勿为放逸,应当修学。」

 忍是勤中上,  能得涅槃处;
 出家恼他人,  不名为沙门。

此是毗钵尸如来等正觉说是戒经。

 明眼避险途,  能至安隐处;
 智者于生界,  能远离诸恶。

此是尸弃如来等正觉说是戒经。

 不毁亦不害,  善护于戒经;
 饮食知止足,  受用下卧具;
 勤修增上定,  此是诸佛教。

此是毗舍浮如来等正觉说是戒经。

 譬如蜂採花,  不坏色与香;
 但取其味去,  苾刍入聚然。

此是俱留孙如来等正觉说是戒经。

 不违逆他人,  不观作不作;
 但自观身行,  若正若不正。

此是羯诺迦如来等正觉说是戒经。

 勿着于定心,  勤修寂静处;
 能救者无忧,  常令念不失。
 若人能惠施,  福增怨自息;
 修善除众恶,  惑尽至涅槃。

此是迦摄波如来等正觉说是戒经。

 一切恶莫作,  一切善应修;
 遍调于自心,  是则诸佛教。
 护身为善哉!  能护语亦善;
 护意为善哉!  尽护最为善。
 苾刍护一切,  能解脱众苦;
 善护于口言,  亦善护于意。
 身不作诸恶,  常净三种业;
 是则能随顺,  大仙所行道。

此是释迦如来等正觉说是戒经。

 毗钵尸式弃、  毗舍俱留孙、
 羯诺迦牟尼、  迦摄释迦尊,
 如是天中天,  无上调御者,
 七佛皆雄勐,  能救护世间。
 具足大名称,  咸说此戒法;
 诸佛及弟子,  咸共尊敬戒,
 恭敬戒经故,  获得无上果。
 汝当求出离,  于佛教勤修;
 降伏生死军,  如象摧草舍。
 于此法律中,  常为不放逸;
 能竭烦恼海,  当尽苦边际。
 所为说戒经,  和合作长净;
 当共尊敬戒,  如犛牛爱尾。
 我已说戒经,  众僧长净竟,
 福利诸有情,  皆共成佛道。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


上篇: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下篇: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部目录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

佛说庄严王陀罗尼咒经

佛说庄严王陀罗尼咒经一卷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卷上 无着菩萨造颂 世亲...

大比丘三千威仪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 后汉安...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

菩萨璎珞本业经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集众品第一...

菩萨戒本

菩萨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 慈氏菩萨说 北凉天竺...

【注音版】佛藏经

佛藏经...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上 陈南岳思大禅师撰 如万行中说。...

说无垢称经

说无垢称经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序品第一...

供五百罗汉仪轨

【施主至。客堂应酬。即报方丈。次令照客。捧香仪点明...

增壹阿含经

增壹阿含经序 晋沙门释道安撰 《四阿含》义同。《中阿...

佛说十八泥犁经

佛说十八泥犁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言:「人生...

禅门锻炼说

禅门锻炼说 江西南康云居山真如禅寺晦山戒显著 坚誓忍...

佛说树提伽经

佛说树提伽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佛言: 昔有...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在家佛弟子如何尽善尽美完成孝道

问: 在家佛弟子如何尽善尽美完成孝道? 大安法师答:...

【佛学漫画】曹溪六祖慧能大师

六祖慧能大师的故事...

以什么样的心态听法,能得到最大利益

宗喀巴大师讲一个偈颂说: 佛非水洗众生罪, 亦非手拔...

水牛含泪下跪求饶

一群目瞪口呆的屠宰场工人,拒绝宰杀一只跪地求饶的大...

守三关与破三关

在有限的人生旅程,如何才能生存的更鲜活、更富内涵、...

什么是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什么?就是大慈大悲。你能大慈大悲,你就...

把生命彻底看破,你才能往生

信心啊,这个分别很大的啦。不是像我们说啊,我念句阿...

慈心不杀,当吃长素

慈心不杀 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

【佛学漫画】地底的生命

地底的生命...

如何劝临终亲人发愿往生

一、直接问你心里有哪些放不下? 直接问病重的亲人你心...

居士如何护持正法

佛教是一个团体 佛教讲四众弟子,也讲七众弟子,范围是...

化解冤亲债的六个方法

1、吃素戒杀并回向冤亲债主 吃素是断杀戒杀的开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