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二十一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二十一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用纯黑羊毛作敷具学处第十二

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诸苾刍用纯黑羊毛,自作敷具或复使人,由其难得复是贵价。时诸苾刍为营造故多诸事业,妨废正修读诵作意,数数从他婆罗门居士等乞黑羊毛。时诸少欲苾刍共生嫌贱,以此因缘具白世尊,广说如前乃至「为诸弟子于毗奈耶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用纯黑羊毛作新敷具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者,谓此法中人。纯黑者,有四种黑:一、性黑色,二、性青色,三、泥色,四、牻色。

羊毛者,非余毛也。

新者,有二种新:谓新作、新得,此中意取新作。

作者,谓自作、使人作。

敷具者,有二种:谓贮褥及衦成,此中意取衦成。

得舍堕罪者,舍悔等法广说如前。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苾刍料理羊毛时,若于一片、若于小团、若于大聚,或披、或擘、或以弓弹而作敷具,作时恶作罪;竟时,得舍堕。若得先已成者、或旧用物、或是旧物更新料理者无犯。又无犯者,最初犯人,或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过分数作敷具学处第十三

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佛制诸苾刍不得用纯黑羊毛作新敷具,时诸苾刍用四分黑毛,随着少许余色杂毛作新敷具。少欲苾刍便共讥嫌,往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苾刍众,问答诃责广如前说。「我今为诸弟子于毗奈耶制其学处,应如是说:若复苾刍作新羊毛敷具,应用二分纯黑、第三分白、第四分麁。若苾刍不用二分纯黑、第三分白、第四分麁作新敷具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苾刍义如上。

新有二种,敷具有二种,乃至此中意取衦成,并如上说。

言纯黑者,有四种黑,已如上说。

言白者,谓脇傍嵴上及项边毛。

麁者,谓头、足、腹毛。

言二分等者,出其数量。且如欲作十斤毛褥,五斤纯黑、二斤半白、二斤半麁,自余增减准此应知。黑中分两故成四分。若异此者,于后二中或减半两或用纯黑,作时得恶作;成便得舍堕。若不为已、或得先成、或黑者易得余者难求,两数增减并皆无犯。又无犯者,谓最初犯人,或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作减六年敷具学处第十四

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诸苾刍多畜敷具,共相谓曰:「大德!此褥太长。」即便弃却更作余者。此褥太短、此太小、此太宽、此总破碎不堪料理,并弃故造新。彼由作褥事务繁重,生过同前。诸少欲者共生嫌贱,具以上事而白世尊。世尊集众问答呵责广说如前,乃至「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作新敷具,纵心不乐应六年持,若减六年不舍故更作新者,泥萨祇波逸底迦。」此是世尊初为制其学处。

佛在旷野林住处,是时严风劲急苾刍患寒,知事诸人所有卧具皆六年持。由制戒故不敢造新,由忍寒故所有营作悉皆停息。尔时世尊知而故问具寿阿难陀曰:「何故知事苾刍营作停息?」阿难陀白佛言:「由佛为诸苾刍制其学处,不满六年不得更作新敷具,时营作苾刍敷具久冷不堪寒苦,为此营功并皆停息。」佛告阿难陀:「凡诸知事营作苾刍畜其敷具,虽未满六年不免寒者,彼苾刍应从僧伽乞六年内更作敷具。应如是乞。如常集僧已,其知事苾刍往至众中,礼僧足已在上座前蹲踞合掌,作如是白:『大德僧伽听!我某甲营作苾刍,于六年中不应更作敷具。我苾刍某甲,于六年内欲从僧伽乞作新敷具,愿大德僧伽与我苾刍某甲于六年内更作新敷具。是能愍者愿慈愍故。』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若其僧伽体知彼人是可信者,即与其法;或令持旧敷具来至僧中,若太长者即应截却,若太短者以毛添之,太宽太狭准事料理,若有破处应将毛补,若皆破碎不堪修补者,僧伽应与其法。令一苾刍作白羯磨,应如是作(广如百一羯磨中说)。若知事苾刍,僧伽与法,于六年内随意当作,勿致疑惑。」尔时世尊赞叹持戒恭敬戒者,随顺说法告诸苾刍曰:「前是创制、此是随开。乃至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作新敷具,纵心不乐应六年持。若减六年不舍故更作新者,除得众法,泥萨祇波逸底迦。」

苾刍义如上。

新者,有二种,广说如前。乃至此取衦成。

虽情不乐应六年持者,要须满六年持;若年不满,或舍不舍更作新者得舍堕罪。舍悔等法事并同前。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于此年中作新敷具,即于此岁更复造余,造第二时得恶作罪,成犯舍堕;初造者无犯。虽非同年,于第二岁更作余褥,如是三、四乃至五年更造新者,得罪同前;其最初褥无犯。若苾刍先有敷具,即于此年更造余者,当年若了,得舍堕罪;若当年不了乃至五年方始了者,得舍堕罪。若苾刍于此年中造新敷具,未了更复造余,若俱了时云:「我持前舍弃于后,或可持后舍弃于前。」后犯舍堕;先造者无犯。若初作未了,于第二年乃至三、四、五年,若俱了时云:「我持前,我当舍后。」广如上说。

若苾刍已造一褥,即于此年更造一褥未了便休,于第二年复更造一亦未了休,第三、第四、第五年亦如是,其未了者得五恶作罪;初作者无犯。若苾刍已造一褥,即于其年更不造褥,乃至第五年亦不作褥,然至六年方更造者无犯。又无犯者,谓最初犯人,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作新敷具不为坏色学处第十五

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得无上智已,于其四方有大名称,皆闻中国有佛出世。时北方商人闻佛出世,若有人能兴供养者,得大果报得大利益,名称远闻资财巨富。闻斯事已作如是念:「我今宜应持诸货物往室罗伐城,一、得求利润;二、得礼觐世尊。」作是念已,便与五百商人将北方货物往趣中国。时诸商人至室罗伐,安货物已即便往诣给孤独长者所作如是言:「长者当知!我等今欲礼觐世尊。」长者答曰:「善哉!善哉!能生妙意。如来、应、正遍知是应礼敬,实难会遇时乃一现,如乌昙跋罗华。」作是语已,长者即便将彼五百商人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即为长者及五百商人宣说法要,示教利喜令信乐已默然而住。时诸商人闻法欢喜礼佛而退,即便往诣耆宿苾刍而申礼敬,复欲遍观房舍及大众苾刍。时给孤独长者将诸商人周遍观看,时彼商人见诸苾刍于床褥上尼师但那中间穿破,问长者曰:「何意诸大耆宿苾刍尼师但那中间穿破?」长者报曰:「诸尊宿苾刍夜多端坐乃至天明,由此因缘并多穿坏。」时诸商客极生敬重,便将五百妙叠奉施众僧。时诸苾刍既得叠已作新尼师但那,所有故者近一旧房,安在露地总为一聚。

尔时有一长者,请佛及僧就家设供。时诸苾刍时至皆去,唯佛世尊独留在寺令人取食。然佛世尊有五因缘不赴请处。云何为五?一、为宴默而居;二、为诸天说法;三、为观察病者;四、为看诸卧具;五、为苾刍制其学处。此中世尊意欲看其卧具,并欲为诸苾刍制其学处不赴请家。尔时世尊,苾刍出后未久之顷,便持户钥随处经行周遍观察,诣一旧房,见诸苾刍以故尼师但那聚之一处,粪扫和杂狼籍在地。世尊见已作如是念:「诸有施主深心信敬,如己血肉割以相供修诸福业。然诸苾刍舍故敷具非量受用,无爱护心随处弃掷。」尔时世尊取故敷具,翻转抖擞安在架上,便于房外洗手濯足房中端坐。时取食苾刍持食来至往世尊所,世尊法尔共取食苾刍欢喜言问:「诸苾刍众饮食好不得饱满不?」取食苾刍白言:「世尊!大众皆得饮食饱满。」世尊食已洗手濯足,还入房中寂默而住。世尊晡时从定起已,往大众中就座而坐,告诸苾刍曰:「汝等去后未久之顷,我持户钥随处经行周遍观察,诣一旧房,见诸苾刍以故尼师但那聚之一处,粪扫和杂狼籍在地。我时见已作如是念:『诸有施主深心净信,如己血肉割以相供修诸福业。然汝苾刍于故敷具非量受用,无爱护心随处弃掷。』此非善事。汝诸苾刍!若于他信心施物,称量爱护顺时知足而受用者,斯曰善哉!」尔时世尊赞叹爱护顺时知足受用信施已,告诸苾刍:「广说乃至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作新尼师但那,应取故者坚处纵广佛一张手帖新者上,为坏色故。若苾刍作新尼师但那,不以故者帖新者上,为坏色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苾刍义如上。

新有二种:一、谓新作,二、谓新得。此中意取新作。

尼师但那者,谓是敷具。

作者,谓自作或使他。

言故尼师但那一边者,谓于旧尼师但那割取一边坚好之处。

佛一张手者,谓大师也,其一张手当中人一肘半。

帖新者上者,谓刺在新者上。

为坏色故者,为欲令其得坚牢故。

若不帖者得泥萨祇波逸底迦,其舍悔法式并如上说。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以故尼师但那,如佛一张手帖着之时,若减一指半指者,亦得泥萨祇波逸底迦。无犯者,若以故者遍覆新者,或总破碎不堪补帖新尼师但那者无犯。又无犯者,最初犯人,或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自担负羊毛学处第十六

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六众苾刍共相议曰:「难陀、邬波难陀彼诸黑钵者,以獮猴脂用涂其足,凡欲去时得将行利养,远行初至复得供给,多人爱敬众所识知。然而我等喻若井蛙,曾不游行欲何所获?我等亦可四出游行。」余伴问曰:「当何所之?」邬波难陀曰:「我今暂出求觅商旅。」复作是念:「我等众徒若俱去者,我之所有门徒眷属施食之家,悉被诸余黑钵侵夺。宜留一人,余随意去。」复共筹议:「谁当住此?大德邬陀夷令其看守,所得之利回还共分。」邬陀夷答曰:「我住于此。」自余五人出求商旅,见有多人向泥波罗国,苾刍问曰:「仁等何之?」答言:「我等欲向泥波罗国。」苾刍曰:「我等亦欲随行。」商客曰:「圣者!泥波罗国地多硗确如骆驼嵴,仁等未必乐住于彼。」苾刍曰:「我且共去试观彼土。」「圣者!若如是者可共随行。」即与商人随路而去。时彼苾刍既至彼国皆无爱乐,便于他日往至鄽中问诸商客:「君等何时欲归本国?」商人曰:「岂复圣者情不乐耶?」苾刍曰:「我初来到即于是日情无欢爱。」报言:「圣者!我等货物尚未交易不及言归,我有亲知欲还中国,当为嘱彼可共同行。」苾刍答言:「斯成善事!」然泥波罗国有两种贱货,谓羊毛、雄黄。时诸商客多买羊毛车载而去。诸苾刍众亦与同行,然六众苾刍性畏尘坌,或在前去、或在后行。时六众苾刍徐行在后,于商旅内有一毛车忽然轴折,时诸商人共相议曰:「我等今时若料理轴者,其声远闻必有贼至,先当杀我后将财物。我等宜应持其精货弃载而行。」作是议时六众便至,问言:「仁等何意怀忧不进而住?」报言:「圣者!我车轴折。」具以前事而并告知。六众问曰:「岂可弃羊毛耶?」报言:「弃去。」六众报曰:「若其君等见容许者,我为作帽、或作靴毡、或作立幡,我当随力尽持少多。」商人报曰:「随意皆取,于我无用。」时难陀、邬波难陀共相议曰:「今者丰饶粪扫之物。」时彼五人所有衣钵令一人负,其余四人接草为索,束为四担随路持行。时诸商人见而报曰:「圣者!我欲雇人来取其毛,今时圣者并悉将至,我欲酬价还取其毛。」苾刍报曰:「汝无识物,我等岂是客作人耶?汝若如是我当弃却。」商人报曰:「我等戏言,幸无见责,可持而去。」时商旅内有外道同行,调六众曰:「此之重担何处当解、得几利润?」六众闻已忿而报曰:「破汝腹内,踏汝头上,我担方解,兼收其利。」彼便缄口默而无对。六众议曰:「我等若在商侣中行多招讥调,我等应可在前而去。」至一聚落处多贼盗,彼之村隅令人远望,遥见六众担来普相告曰:「仁等当知有象军至。」诸人见已咸皆惊怖,弃其家宅走入林中,留诸强壮防守村邑,共相告曰:「彼非象军,是骆驼也。」又曰:「彼非骆驼,应是牛驮。」又云:「彼非牛驮,是人担物。」既近村已知是苾刍,告言:「圣者!奇特大担,有异常人,能使村坊并皆走散。」六众报曰:「汝无识者,见有担来怖云是贼,贼若知者当来劫掠,汝镇惊走所有家业并悉持将。」彼闻默尔。于时六众见是事已,便相谓曰:「难陀、邬波难陀!我等若随路行多招讥调,可于荒野望直而行。」即便弃道而去。

时税关人随处看守,既见担至而告之曰:「君等商人屡为偷税,不输税直窃路而行。」六众报曰:「无智者,汝将我是偷税商人?」问云:「仁等是何?」答云:「我是六众苾刍。」彼即报云:「圣者随去。」复相议曰:「我等若至逝多门者,诸黑钵类共调弄我,宜取小门持担而入。」既入小门,有摩诃罗见而问曰:「汝客担人何因破篱而入寺内?」报言:「老叟!汝将我是客担人耶?」问言:「仁等是何?」答云:「我是苾刍。」问云:「圣者!是六众耶?」报言:「我是。」即云:「善来!善来!大德!」时彼既入,以诸毛担总置寺中,悉积如山,见者称异,问言:「具寿!仁等能持如斯重担,岂不畏彼世俗讥嫌。」即便报曰:「我口岂唯噉食,有调弄者三倍弄之。」时少欲苾刍共生讥议作如是语:「云何苾刍持是重担,所应耻事更以为能而起高慢?」时诸苾刍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集苾刍众,广说如前,「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行路中,得羊毛欲须应取。若无人持,得自持至三踰缮那,若过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苾刍者,谓是六众,若更有如是流类。

行路者,谓在道中。

得羊毛者,谓是他物。

欲须者,谓有所作。

应取者,谓随意持取。

至三踰缮那者,指其里数,谓无别人,过此持去者犯舍堕。舍堕之法广如前说。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谓七极微成一微尘,此七成铜尘,此七成水尘,此七成兔毛尘,此七成羊毛尘,此七成牛毛尘,此七成隙游尘,此七成虮,此七成虱,此七成穬麦,此七成一指,二十四指成一肘,三肘半成一人,四肘成一弓,五百弓为一拘卢舍,八拘卢舍为一踰缮那。若有七村,一一村间有一拘卢舍,持毛去时行至半路,皆得恶作罪;若至村时皆得舍堕罪。若从村处往旷野时,半半拘卢舍得恶作罪;满满拘卢舍得舍堕罪。若在旷野处齐三踰缮那无犯;过此犯舍堕。若为作帽及作布罗,或立幡等密而持去者无犯。又无犯者,谓最初犯人,或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使非亲尼治羊毛学处第十七

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六众苾刍共相告曰:「我今宜可分所持毛。」难陀问曰:「可为几分?其大德邬陀夷留住于此亦与分不?」时邬陀夷闻斯语已便作是念:「我之徒侣多获利养,作何方便得彼分耶?」问言:「仁等何所筹量?其所得者各还自入,仁得仁分,我得我分。」邬波难陀闻斯说已作如是念:「世尊法主今住于此,诸来利养必是多得。」为此邬陀夷作如是语:「我等昔来常是六众,岂可今日为五众耶?应为六分平等与之。」难陀曰:「谁作分者?」阐陀报曰:「大德邬陀夷久息于此,宜可令彼为我分张。」众皆称善。时邬陀夷总为六分,便将己物安自房中,阿说迦曰:「大德邬陀夷!此所得物将来共分。」邬陀夷曰:「具寿!从汝等去来,二十贝齿亦不曾得,若不信者大众现在及同梵行者何不问之?」补[木*奈]伐素曰:「岂知邬陀夷欺弄我等?」邬陀夷曰:「若得多物不共分者斯为欺弄,我少贝齿尚不曾得,何成欺弄?」时彼五人闻已皆默。时邬陀夷作是念:「我今多得羊毛,遣谁料理?若与作家,彼是难信无戒行故,或容俱失。若与十二众尼,彼亦难信,为人细算,将充比来饼果之直。其达摩陀那苾刍尼善持经藏,所有眷属亦复持经,读诵勤心修诸善品。我与毛者,经历多时不能事讫。其乔答弥善持律藏,所有门徒亦皆持律,思量持犯商搉重轻,我若付毛亦不能得。其大世主静虑为心,所有门人皆修寂定,稍有容暇得请治毛。」作是念已,时大世主来礼世尊,邬陀夷见而问曰:「乔答弥!如世尊说:『具禁戒者随心所念事皆得成,由净戒力获果如是。』斯由善说。何以得知?我适生念:『善哉大世主乔答弥若来大好。』今者得来,深遂我愿。」问曰:「大德!欲何所为?」答曰:「我有少许羊毛,事须料理,能为作不?」彼便答曰:「圣者!我本故来礼世尊足,若见佛已当令二尼就房相见,所料理物付与将来。」时邬陀夷所有羊毛系为两束安房门后。时乔答弥礼世尊已欲还尼寺,便遣二尼就房取物,白言:「大德!圣者乔答弥遣取羊毛。」报云:「于门扇后有两束毛可持将去。」彼即入门欲持毛去,以手牵挽尚不能动,彼二报言:「圣者!毛中岂有磨石耶?」邬陀夷曰:「汝等少年岂可嵴折!」时邬陀夷以手小指擎一束着一头上,复以一束着一腰间。时彼二尼头痛腰疼辛苦至寺,既至寺已弃之于地委卧在床。余苾刍尼见而问曰:「汝等二人岂嵴折耶?将少羊毛现大疲苦。」报诸尼曰:「若壮于我,试擎起看。」彼便欲举,竟不能动。诸尼报曰:「此毛束内有磨石耶?」二尼息定便开毛束遂成大聚,诸尼见已扬声大笑。时大世主闻其笑声,问曰:「汝诸具寿!岂颠倒耶?头发剃却,腋下髻生,至于今时不能寂静。何事諠笑?」诸尼报曰:「圣者大德!邬陀夷云『少许羊毛』尚致如是,若言多者其欲如何?」大世主曰:「诸妹!彼行恶行,于佛教中常作毁坏,如好河岸崩令堕落。然佛所说有二善人:一谓不许其事,二谓许已令与。此既许言,事须周毕。汝等若能共料理者,随取多少事了送还。」其毛既多卒难事毕。时邬陀夷是念:「其大世主常乐寂静,勿使诸尼将充饼价。」思叹而住。

时有二尼料理毛讫送与邬陀夷,报云:「圣者!我送毛来,欲着何处?」邬陀夷曰:「汝等尚有余心拟还我物。」便报尼曰:「大妹可着房中。」彼置房内舍之而去,余毛治讫亦皆送至。其大世主为料理毛,手皆赤色如染绯师,便诣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坐。尔时世尊见其手赤,问言:「乔答弥!何因手赤如客染师?」白佛言:「大德!如佛所言:『应作不作,翻作余事。』今我为之。」佛言:「大世主所作何事?」时乔答弥具以其事而白世尊。佛告阿难陀曰:「诸苾刍使非亲尼治羊毛耶?」阿难陀曰:「大德!诸苾刍令彼料理。」尔时世尊以此因缘集苾刍众,问邬陀夷曰:「汝实令非亲尼料理羊毛耶?」白言:「实尔。」尔时世尊种种呵责邬陀夷已,广说如上。乃至「我今制其学处,应如是说:若复苾刍使非亲苾刍尼浣染擘羊毛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苾刍者,谓邬陀夷。

使非亲尼者,亲非亲义如上说。

羊毛者,非余毛也。

浣者,乃至一入水。

染者,乃至一入染汁。

擘者,乃至一片。

泥萨祇波逸底迦者,广如上说。

此中犯相者,苾刍于非亲尼作非亲想,或复生疑,令浣羊毛或染或擘,并犯舍堕。或浣染不擘,或浣擘不染,或染不浣擘,亦犯舍堕。若于亲尼作非亲想,或复生疑,令作三事料理羊毛,并得恶作。余如上说。若亲亲想,无犯。又无犯者,谓初犯人,或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捉金银等学处第十八

佛在王舍城竹林中。时有聚落主居士名曰宝髻,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曾于近日在大众中,王及诸臣并皆集会,有作是问:『仁等颇知沙门释子得受捉金银不?』有人说言:『苾刍得捉。』复有说言:『苾刍不合。』此二所陈谁为称理?谁不称理?谁是法言?谁非法言?谁是谤佛?谁为不谤?谁是胜人所耻?谁非胜人所耻?」世尊答曰:「居士!若彼说言沙门释子得受捉金银者,斯不称理,斯非法言,斯为谤我,是胜人所耻。异斯名善。何以故?居士!然实苾刍不得受捉金银之物。若有苾刍不受捉金银者,是沙门法,是释迦子,是纯善法。第二、第三我如是说。若受捉者,斯非沙门,非释迦子,非纯善法。第二、第三我如是说。」居士言:「大德!我意如是。若苾刍不受捉金银之物,斯真沙门,善释迦子。若受捉者,非真沙门,非释迦子。」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居士!如汝意解,是善分别。」时宝髻居士闻佛说已,欢喜信受礼佛而退。尔时阿难陀住佛背后为佛扇凉,居士才去,命阿难陀曰:「汝今宜去近此所有诸苾刍众,悉皆令集常食堂中。」时阿难陀奉佛教已悉皆唤众,还诣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我奉佛教,近此苾刍悉皆唤集在食堂中,唯佛知时。」尔时世尊诣食堂中,在大众前就座而坐,告诸苾刍曰:「有聚落主名曰宝髻,来至我所礼我足下,在一面坐作如是白,广说如上,乃至辞我而退。汝诸苾刍!彼聚落主于王众中作师子吼,决定而说沙门释子不合受捉金银钱等。我亦说言:沙门释子不应受捉金银钱等。是故诸苾刍!若为修营房舍等事,应求草木车乘人功,然不应求金银钱等。我不说言得有方便令诸苾刍畜捉金等。」此是缘起,尚未制戒。

佛在逝多林给孤独园。时六众苾刍自手捉金银钱,或教他捉造作房舍,或置床座上。时外道见生嫌贱言:「此沙门释子,自手执捉金银钱等,或教他捉,广说如上,诸余俗人亦皆如是,斯与我等有何别处?云何令他婆罗门居士等深生敬信,持诸饮食惠此秃人?」时诸苾刍闻是说已,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缘集苾刍众,广说如前。问六众曰:「汝实自捉或教人捉金银钱等耶?」答言:「实尔。」世尊如上种种呵责已,乃至「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自手捉金银钱等,若教他捉,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者,谓六众类。

自手者,谓以手捉。

金银者,谓金银及贝齿。

钱者,金等钱。

教人亦尔,皆犯舍堕。舍悔之法广说如上。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教他取时,其事不同有十八种,咸成其犯。谓告彼云:

「汝取此物;  汝于此取;  汝取此尔许。
 汝将此物;  汝于此将;  汝将此尔许。
 汝置此物;  汝于此置;  汝置此尔许。
 汝取彼物;  汝于彼取;  汝取彼尔许。
 汝将彼物;  汝于彼将;  汝将彼尔许。
 汝置彼物;  汝于彼置;  汝置彼尔许。」

言汝取此物者,谓金银等于可见处教他取,得恶作罪;捉举之时犯舍堕罪。言汝于此取者,谓于诸帒及铁木等箱器之中教他取物,得罪同前。言汝取此尔许者,谓百千亿等教他取物,得罪同前。

言汝将此物者,谓金银等物教他将来,得罪同前。言汝于此将者,谓于帒等箱器之中教他取物,得罪同前。言汝将此尔许者,谓百千亿等教他取时,得罪同前。

言汝置此物者,谓金银等教他置时,得罪同前。言汝于此置者,谓于箱器等中而安置之,得罪同前。置此尔许者,谓百千亿等教他置时,得罪同前。此九皆据可见之处教他作也。

言汝取彼物者,谓金银等于不见处教他取物,得恶作罪;捉举之时犯舍堕罪。言汝于彼取者,谓于诸帒及铁木等箱器之中教他取物,得罪同前。言汝取彼尔许者,谓百千亿等教他取物,得罪同前。

言汝将彼物者,谓金银等物教他将来,得罪同前。言汝于彼将者,谓于帒等箱器之中教他取物,得罪同前。言汝将彼尔许者,谓百千亿等教他取时,得罪同前。

言汝置彼物者,谓金银等教他置时,得罪同前。言汝于彼置者,谓于箱器等中,得罪同前。言汝置彼尔许者,谓百千亿等教他置时,得罪同前。此九皆据不可见处教他作也。

若苾刍自捉金银钱贝齿者,犯舍堕。若苾刍捉成未成金银者,犯舍堕。苾刍捉文相成就金银、钱、贝齿者,犯舍堕。苾刍触末尼宝、璧琉璃宝,犯舍堕。苾刍捉方国共所用钱,犯舍堕。若捉非方国所用钱,得恶作罪。若捉赤铜、鍮石、铜铁、铅锡者无犯。

如是世尊为诸声闻制学处已,佛在逝多林,于时占波国有一长者,在此城住,深信纯善,以上妙物而行惠施。时彼长者为佛及僧造立住处,门户窓牖栏楯交饰,殊妙庄严令人乐见为生天路,多诸僧众在此安居。既安居了随意事讫,白长者曰:「我等今欲向室罗伐城礼大师足,及诸耆宿尊、老苾刍现阙衣服时当见施。」长者报言:「圣者!此处之人无上妙衣叠,今闻商侣将欲到来,待来至时买以相惠。」苾刍言:「长者!若无好物,与麁恶者。」长者答曰:「圣者!我之立性常施好物,云何于今以恶物与?若不待者,衣直之钱可将持去。」答言:「长者!世尊制戒遮我捉钱。」长者报曰:「若如是者我宁不施,不能以恶物惠人。」时诸苾刍竟无所获舍之而去,随路而进至室罗伐城。诸苾刍见而告之曰:「善来!善来!具寿!岂非汝等于安居处多得衣服,云何着此麁破衣服而至此耶?」彼便答曰:「无衣可得。」苾刍曰:「仁在何处而作安居?」答曰:「在占波国。」又问:「依谁而住?」答曰:「某甲长者。」诸苾刍曰:「闻彼长者好施上衣岂不施耶?」答曰:「祇缘此故我不得衣。」苾刍问曰:「有何所以?」时彼苾刍具陈其事,诸苾刍闻已白佛。佛作是念:「诸有敬信婆罗门长者居士等,欢喜欲施苾刍衣价。我诸弟子情欲得衣,我应作法令诸苾刍得无癈阙。」告诸苾刍曰:「若有他施衣价,欲须便受,受已即作彼人物心而持畜之。然诸苾刍,应可求觅执事之人。」苾刍不知欲觅何人?佛言:「应求寺家人、或邬波索迦。寺家人者谓是净人。邬波索迦者,谓受三归五戒。应问彼云:『汝能为我作施主不?』若言能者,即作委寄此人心而畜其物,应使人持不应自捉。」

时有苾刍向他方处作如是念:「我今至此未有施主。」起追悔心以事白佛,佛言:「纵令远去,但令彼命存已来常是施主。」

时有苾刍未求得施主,他施与物,苾刍疑惑不敢受之。以事白佛,佛言:「应受。受已持物对一苾刍作如是语:『具寿存念!我苾刍某甲得此不净物,我当持此不净之物换取净财。』如是三说,随情受用勿致疑心。」

时有施主于边隅处造寺施僧,时时有贼来相惊怖。彼诸苾刍空寺而去,便有贼来取寺家物。佛言:「若僧伽物、若窣覩波物、所有金银钱宝等,应牢藏举方可移去。」佛言:「遣藏。」苾刍不知欲遣谁藏?佛言:「若净人、若邬波索迦,令其藏举。」彼藏举者便偷其物,佛言:「有深信邬波索迦令其藏举,若无深信应使求寂。求寂若无,苾刍自手应为藏举。」苾刍不知若为藏举,佛言:「应可穿坑。」不知使谁?佛言:「应使净人、若邬波索迦。彼便偷物,应令信者。此若无者应令求寂,求寂若无应自穿掘。贼去之后,应可如前而取其物还与僧伽。」佛言:「如我为难所开事者,难去之后则不应行,若当行者得恶作罪。」又无犯者,谓初犯人,或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二十一

 

上篇: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下篇: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部目录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沙弥威仪

沙弥威仪 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已受沙弥十戒,为贤者...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 三藏法...

佛说菩萨内戒经

佛说菩萨内戒经 宋北印度三藏求那跋摩译 佛以十五日说...

菩萨受斋经

菩萨受斋经 西晋居士聂道真译 菩萨受斋法言:「某自归...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径中径又径

径中径又径卷一 起信法 醒迷门 浮生若梦。一切皆空。...

【注音版】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法界次第初门

法界次第初门总序 天台山修禅寺。沙门释智顗。辄依经...

大乘顶王经

大乘顶王经 梁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归命大智海圆满...

延生普佛仪轨

(一)戒定真香 戒定真香。 焚起冲天上。 弟子虔诚。...

佛说坚意经

佛说坚意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乐邦遗稿

乐邦遗稿并序 四明石芝沙门宗晓编 愚挺志于净业。誓欲...

佛说耶祇经

佛说耶祇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迦...

只有一切顿舍,才能迸出净业种子

对这个世间的舍,要从真实心里面真的你能舍得掉,真的...

【佛学漫画】云栖莲池大师

一次偶然机缘,莲池大师听闻邻家老夫,因常年念佛,在...

如何做到远离六尘而行布施

问: 想请问在金刚经讲录中有关不住色布施,不住声、...

小心你的念头,它正在改变你的命运

很多人问能不能算命?俗话说,生死有定。佛法也讲业力...

没有定的不净观是没有力的

我们不要得少为足。有的人得了一点点修行的好处,就以...

善知识法与恶知识法

昔日,佛陀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时,对众比丘说:今日...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

原文: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

思想不改变,生命的历史就不断重演

为什么我们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忏悔...

容言、容事、容人

容言: 好话、坏话、刺耳话,啥话都能听得进。虚心听取...

莲池大师警策

伤足自规(四条) 一、自今已往,得一时筋骨轻安、行坐...

话多心散乱

还记得刚学佛时,一位居士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一切恶行,没有比放纵自己欲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