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三十六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三十六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辩业品第四之四

已辩业门略有二种。谓思思已业差别故。复有三种。谓身语意业差别故。复有五种。谓身语二各表无表。及思惟一业差别故。如是五业性及界地建立云何。颂曰。

 无表记余三  不善唯在欲
 无表遍欲色  表唯有伺二
 欲无有覆表  以无等起故

论曰。无表唯通善不善性无有无记。所以者何。是强力心所等起故。无记心劣无有功能为因等起引强力业。令于后后余心位中。及无心时亦恒续起。所言余者。谓二表及思三谓皆通善不善无记。于中不善在欲非余。有不善根无惭愧故。善及无记随其所应三界皆有。不别遮故。欲色二界皆有无表。决定不在无色界中。以无色界中有伏色想故。厌背诸色入无色定。故彼定中不能生色。或随何处有身语转唯是处有身语律仪。有作是言。以无色界无大种故无无表色。彼但能遮有漏无表。无漏无表无理能遮。谓无色中无大种故。堕界系地有漏律仪必定无容是别界地大种所造故。无色无无漏律仪。既许得为别界别地大种所造。无色界有何理能遮。是故前说于理无过。毗婆沙师作如是说。为治恶戒故起尸罗。唯欲界中有诸恶戒。无色于欲具四种远。一所依远。二行相远。三所缘远。四对治远。所依远者。谓于等至入出位中。等无间缘为所依体。无容有故。行相远者。谓无色心毕竟无能于欲界法作苦麁等诸行相故。所缘远义类此应知。由无色心但能以下第四静虑有漏诸法。为苦麁等行相所缘。对治远者。谓若未离欲界贪时。必定无容起无色定。能为欲界恶戒等法厌坏及断二对治故。非不能缘可能厌坏。故无色界无无表色。表色唯在二有伺地。谓通欲界初静虑中。非上地中可言有表。说有伺者。为显一切初静虑中遍有表业。若于上地表业全无。语表既无何有声处。有外大种为因发声不遮外声故无有失。有余师说。上三静虑亦有无覆无记表业理必应尔。上三地中起三识身既无有失。如何不起发表业心。然善染心上不起下下善下染劣故断故。由是生上无善染表。前说为善。所以者何。虽彼现前非彼系故。有覆无记表欲界定无。唯初静虑中可得说有。曾闻大梵有诳谄言。谓自众中为避马胜所徵问故矫自叹等。复以何缘二定以上都无表业。于欲界中无有有覆无记表业。以无发业等起心故。有寻伺心能发表业。二定以上都无此心。岂不前言生上三地如亦得起下三识身。发表业心如何不起。岂不已说依上地身虽得现前而非彼系。有作是说。依余地身非起余地心能发身语表。若尔经说世尊一时升净居天。彼诸天众礼拜赞叹供养世尊。此经应成有语无义。又闻经说净居天等来诣佛所赞礼问难。故生余地起余地心发身语表于理无失。然如识身等非彼地所系。又发表心唯修所断。见所断惑内门转故。以欲界中决定无有有覆无记修所断惑。是故表业上三地都无。欲界中无有覆无记表。为但由等起令诸法成善不善性等。不尔。云何。由四种因成善性等。一由胜义。二由自性。三由相应。四由等起。何法何性由何因成。颂曰。

 胜义善解脱  自性惭愧根
 相应彼相应  等起色业等
 翻此名不善  胜无记二常

论曰。胜义善者。谓真解脱以安隐义说名为善。谓涅槃中众苦永寂最极安隐犹如无病。此由胜义安立善名。是故涅槃名胜义善。或真解脱是胜是义得胜义名。胜谓最尊无与等者。义谓别有真实体性。此显涅槃无等实有故名胜义。如是胜义安隐名善。如是涅槃是善常故。于一切法其体最尊。是故独摽为胜义善。自性善者。谓惭愧根。以有为中唯惭与愧及无贪等三种善根。不待相应及余等起体性是善。犹如良药。相应善者。谓彼相应以心心所要与惭愧善根相应方成善性。若不与彼惭等相应善性不成。如杂药水。等起善者。谓身语业生等及得二无心定。以是自性及相应善所等起故立等起名。如良药汁所引生乳。因异类心亦起诸得。如因静虑得通果心。胜无记心现在前故。得诸染法。胜染污心现在前故。得诸善法。此等如何成善等性。以就彼法俱生得故密作是言。非异类心不作缘起故无有失。虽异类心亦为缘起。而成善等非待彼心。或复因彼诸得等起。即待彼故成善等性故。得由等起成善等性异。如说善性四种差别。不善四种与此相违。云何相违。胜义不善。谓生死法由生死中。诸法皆以苦为自性。极不安隐犹如痼疾。自性不善。谓无惭愧三不善根。由有漏中唯无惭愧及贪瞋等三不善根不待相应及余等起。体是不善犹如毒药。相应不善。谓彼相应由心心所法。要与无惭愧不善根相应。方成不善性。异则不然如杂毒水。等起不善。谓身语业生等及得。以是自性相应不善所等起故。如毒药汁所引生乳。若尔应无一有漏法是无记或善。皆生死摄故一切皆应是不善摄。虽据胜义理实应然。而于此中约异熟说。诸有漏法若不能记异熟果者立无记名。于中若能记爱异熟说名为善。有为无记有漏善法以起少苦犹如轻病。亦得名为胜义不善。如善不善既有胜义。亦有胜义无记法耶。亦有。云何。谓二常法以非择灭及太虚空更无异门。唯无记性。是故独立胜义无记。无别自性相应等起。无一心所唯无记性。与无记心遍相应故。设方便立自性等三亦摄不尽无记多故。由是无记唯有二种。一者胜义。二者自性。有为无记是自性摄。不待别因成无记故。无为无记是胜义摄。以性是常无异门故。若等起力令身语业成善不善。此身语业所依大种例亦应然。俱从一心所等起故。此难非理。以作者心本欲起业非大种故。谓无作者于大种中发起乐欲。我当引发如是种类大种现前。由此为门善恶心起。又世现见身语二业待心而生。未曾见有身语二业离心而起。然四大种离心亦生。故知彼法非待心起。又如眼等不待心生。其性便无善等差别。如是大种不待心生。故理亦无善等差别。若尔诸得及生等相。应无等起善等差别。以非本心所欲起故。无心位中亦现起故。此难非理。由法势力安立善等差别成故。谓得四相依法而立。非如大种无待自成。有为法中无有一法不待心力成善不善。是故诸得及生等相如所属法。要由心力成善等性其理善成。生已离心虽相续转亦无有过。即是前心势力所引令其转故。随定无表定等力生理亦应成。等起善性天眼天耳应善性摄。以是善心所等起故。此难非理。以彼二通解脱道心是无记故。彼二与道俱时生故。通斯似难何费劬劳。如上所言身语二业由等起力成善不善。等起有几。何等起力令身语业成善不善。等起相望差别云何。颂曰。

 等起有二种  因及彼刹那
 如次第应知  名转名随转
 见断识唯转  唯随转五识
 修断意通二  无漏异熟非
 于转善等性  随转各容三
 牟尼善必同  无记随或善

论曰。身语二业等起有二。谓因等起。刹那等起。在先为因故。彼刹那有故。如次初名转。第二名随转。谓因等起将作业时作是思惟。我今当作如是如是所应作业。能引发故说名为转。刹那等起正作业时。与先转心所引发业。俱时行故说名随转。若无随转虽有先因为能引发。如无心位或如死尸。表应不转随转。于表有转功能无表不依随转而转。无心亦有无表转故。如上所言见所断惑内门转故不能发表。若尔何缘薄伽梵说由邪见故起邪思惟邪语邪业及邪命等。此不相违见所断识于发表业但能为转。于能起表寻伺生中为资粮故不为随转。于外门心正起业时此无有故。由此故说见所断心为因等起发身语业。定不能为刹那等起见所断识。虽能思量而无功能动身发语。然于动发一表业中。容有多心思量动发。唯后一念与表俱行。异此表应非刹那性见所断识。虽能为转发有表业然非表业。于此识后无间即生内门转心。不能引起与身语表俱行识故。若异此者见所断心亦应于表业为刹那等起。以修所断加行意识能无间引表俱行心。亦与表俱行为刹那等起故。见所断虽能为因引诸表业。离修所断因等起心表俱行心无容得起。是故欲界无有有覆无记表业。然契经中但据展转为因等起。密作是言。由邪见故起邪语等。阿毗达磨据彼不能无间引生表俱行识。故密意说见所断心内门转故不能发表。是故经论理不相违。又见所断若发表色。此色则应是见所断。色非见断已广成立。若五识身唯作随转无分别故外门起故。修断意识有通二种。有分别故外门起故。由此应成四句分别。有转非随转。谓见所断心。有随转非转。谓眼等五识。有转亦随转。谓修所断一分意识。有非转非随转。谓余一切修所成识。以修所成无分别故。然说无漏异熟非者。此有太减及太过失。有漏定心亦俱非故。诸异熟识但可非转能为随转何理能遮。然经主言。不由加行任运转故。诸异熟识非转随转。有余复言。此唯先业势力所引余心息位方可现前故非二种。设此能起身语表业是何性类。为异熟生为威仪路为工巧处。且非异熟生现加行起故。亦非余二种异熟心起故。如是理趣但可能遮。异熟生心为因等起余心为转。所发表业异熟生心外门转故能为随转。何理相违。且若无心表业不转许表业转。用异熟识为随转因斯有何过。又但应说异熟生心势微劣故非因等起。不应说言不由加行任运转故。勿生得善亦不为因发有表业。亦非加行任运转故。由此经主有减增失。因复非因智者应了。转随转识性必同耶。不尔。云何。谓前转识若是善性。后随转识通善等三。不善无记为转亦尔。唯牟尼尊转随转识多分同性少有不同。谓转若善心随转亦善。转心若无记随转亦然。于续刹那定无迷故。而或有位善随无记转。曾无有时无记随善转。以佛世尊于说法等心或增长无萎歇故。有余部说。诸佛世尊常在定故心唯是善无无记心。故契经说。

 那伽行在定  那伽住在定
 那伽坐在定  那伽卧在定

毗婆沙师作如是释。此显佛意必正知生。亦无有心不随欲起。于境无乱故立定名。非佛世尊无威仪路异熟生识及通果心。起此等心于理无失。既说善等转随转各三。准此标释中足为明证。所发诸业成善恶等。随因等起非随刹那。异此善心所引发业。既与不善无记心俱。何理能遮成恶无记。是则应有从别思惟为因引生别性类业。如是勤励欲为善者。翻有不善无记业生。或此相违便乖正理故。业成善等定由转力。非由随转力。其理善成。然随定心诸无表业与俱时起心一果故。由随转力善性得成。定属此心而得生故。经主于此标释理中不审了知。复作是责。诸有表业成善等性。为如转心为如随转。设尔何失。若如转者则欲界中应有有覆无记表业。身见边见能为转故。或应简别非一切种见所断心皆能为转。若如随转恶无记心俱得别解脱表应非善性。于此徵难应设劬劳。未审此言何密意说。为劝对法诸大论师令设劬劳为当自劝。若劝对法诸大论师。彼于此中已勤方便善思善说何复劝为。如其自劝即知经主于斯义理未设劬劳。今正见生方能自省。未能解了对法所宗。幸自精勤求标释理。又作是说。若表不由随转心力成善等者。则不应言彼经但据前因等起非据刹那。故欲界中定无有覆无记表业。彼谓此说表成善等性决定。但由刹那等起力故。见所断惑虽为因等起。而欲界定无有覆无记业。此由经主不达我宗所有言义故作是说。此说意言若见所断惑为刹那等起与业俱行。是则不应隔修所断能起表业因等起心。则欲界中何缘无有有覆无记身语表业。然见所断惑。尚不能为因无间引生业俱行识。何能自作刹那等起。说不能作刹那等起。显不能为近因等起。但有能作近因等起者。此必能为刹那等起。故身见边见虽为远因引身语表。而由修断近因势力成不善性。是故说言彼经但据前因等起非据刹那。故欲界中定无有覆无记表业。若不尔者。则不应言彼经但据前因等起。前言为显隔近因故。简近因故说前因言。故彼此中不达言义辨业界地。傍论已周。复应辨前表无表相。颂曰。

 无表三律仪  不律仪非二

论曰。应知无表略说有三。一者律仪。二不律仪。三者非二。谓非律仪非不律仪。能遮能灭恶戒相续故名律仪。如是律仪差别有几。颂曰。

 律仪别解脱  静虑及道生

论曰。律仪差别略有三种一别解脱律仪。谓欲廛戒。二静虑生律仪。谓色廛戒。三道生律仪。谓无漏戒。初律仪相差别云何。颂曰。

 初律仪八种  实体唯有四
 形转名异故  各别不相违

论曰。别解脱律仪相差别有八。一苾刍律仪。二苾刍尼律仪。三正学律仪。四勤策律仪。五勤策女律仪。六邬波索迦律仪。七邬波斯迦律仪。八邬波婆娑律仪。如是八种律仪相差别。总名第一别解脱律仪。此中依能修离恶行及离欲行补特伽罗。安立前五律仪差别。以如是类补特伽罗。乃至命终能离杀等诸恶行故。及能远离非梵行故。次复依能修离恶行非离欲行补特伽罗。安立尽形在家二众律仪差别。以如是类补特伽罗乃至命终能离杀等诸恶行故。不能远离非梵行故。由是经中但作是说。离欲邪行非非梵行。后复依能修非全离恶行欲行补特伽罗。安立在家一昼一夜律仪差别。以如是类补特伽罗不能全离恶行诸欲。为令渐习全离恶行及诸欲行方便住。故虽名有八实体唯四。一苾刍律仪。二勤策律仪。三近事律仪。四近住律仪。唯此四种别解律仪皆有体实相各别故。所以者何。离苾刍律仪无别苾刍尼律仪。离勤策律仪无别正学勤策女律仪。离近事律仪无别近事女律仪。云何知然。由形改转。体虽无舍得而名有异故。形谓形相即男女根。由此二根男女形别。但由形转令诸律仪名为苾刍苾刍尼等。谓转根位令本苾刍律仪名苾刍尼律仪。或苾刍尼律仪名苾刍律仪。令本勤策律仪名勤策女律仪。或勤策女律仪及正学律仪名勤策律仪。令本近事律仪名近事女律仪。或近事女律仪名近事律仪。非转根位有舍先得得先未得律仪因缘。故四律仪非异三体。若从近事律仪受勤策律仪。复从勤策律仪受苾刍律仪。此三律仪为由增足远离方便立别别名。如隻双金钱及五十二十为体各别。具足顿生三种律仪。体不相杂其相各别。具足顿生三律仪中具三离杀。一一离杀其体各异。余随所应当知亦尔。由因缘别故体不同。如如求受多种学处。如是如是能离多种高广床座饮诸酒等憍逸处时。即离众多杀等缘起。以诸远离依因缘发。故因缘别远离有异。若无此事舍苾刍律仪。尔时则应三律仪皆舍。前二摄在后一中故。既不许然故三各别。然此三种互不相违。于一身中俱时而转。非由受后舍前律仪勿舍苾刍戒便非近事等。先已舍彼二律仪故。若有勤策受近事律仪。或有苾刍受前二种戒为受得不。有作是言。此不应责。若前已有无更得理。先已得故。若前未有则非勤策亦非苾刍。以先不受近事律仪必无受得勤策戒理。若先不受勤策律仪亦无受得苾刍戒理。是则不可立彼二名。以此推寻受应不得。有余师说。不受前律仪亦有即能受得后戒理。故持律者作是诵言。虽于先时不受勤策戒。而今但受具足律仪者亦名善受具足律仪。由此勤策容有受得近事律仪。苾刍容有受得勤策近事戒理。岂不勤策。不应自称唯愿证知我是近事。苾刍亦尔不应自称唯愿证知我是前二。非离如是自称号言有得近事勤策戒理。此难非理俱可称故。谓可称言我是勤策亦是近事唯愿证知。苾刍亦应如应而说。然就胜戒显彼二名亦无有失。若尔勤策及苾刍等。亦应受得近住律仪。如得近事许亦何过。然由下劣无欣受者。近事近住勤策苾刍四种律仪云何安立。颂曰。

 受离五八十  一切所应离
 立近事近住  勤策及苾刍

论曰。应知此中如数次第依四远离立四律仪。谓受离五所应离法。建立第一近事律仪。何等为五所应离法。一者杀生。二不与取。三欲邪行。四虚诳语。五饮诸酒。若受离八所应离法。建立第二近住律仪。何等为八所应离法。一者杀生。二不与取。三非梵行。四虚诳语。五饮诸酒。六涂饰香鬘舞歌观听。七眠坐高广严丽床座。八食非时食。若受离十所应离法。建立第三勤策律仪。何等为十所应离法。谓于前八涂饰香鬘舞歌观听开为二种。复加受畜金银等宝以为第十。为引怖怯众多学处在家有情显易受持。故于八戒合二为一。如佛为栗氏子略说学处有三。若受离一切应离身语业。建立第四苾刍律仪。别解脱律仪众名差别者。颂曰。

 俱得名尸罗  妙行业律仪
 唯初表无表  名别解业道

论曰。以清凉故名曰尸罗。此中尸罗是平治义。故字相处作是释言。平治义中置尸罗界。戒能平险业故得名尸罗。智者称扬故名妙行。或修行此得爱果故。所作自体故名为业。虽契经中说诸无表名为非造。亦名非作。以有惭耻受无表力不造恶故。而有作义如前已辨。亦名律仪如前已释。如是应知别解脱戒通初后位无差别名。唯初刹那表及无表。得别解脱及业道名。谓受戒时初表无表别别弃舍种种恶故。依初别舍义立别解脱名。或初所应修故名别解脱。或彼初起最能超过如狱险恶趣故名别解脱。即初刹那表与无表。亦得名为根本业道。初防身语畅思业故从第二念乃至未舍不名别解脱。名别解脱律仪。不名业道名为后起。已辨安立差别律仪。当辩律仪成就差别。谁成就何律仪。颂曰。

 八成别解脱  得静虑圣者
 成静虑道生  后二随心转

论曰。八众皆成就别解脱律仪。谓从苾刍乃至近住。外道无有所受戒耶。虽有不名别解脱戒。由彼所受无有功能永脱诸恶。依着有故。静虑生者。谓此律仪由从或依静虑生故。若得静虑者定成此律仪。静虑眷属亦名静虑。道生律仪圣者皆成就。此复二种。谓学及无学。于前所说三律仪中。何等律仪随心而转。唯后二种。谓静虑生及道生。二非别解脱。所以者何。异心无心亦恒转故。静虑无漏二种律仪亦名断律仪。依何位建立。颂曰。

 未至九无间  俱生二名断

论曰。未至定中九无间道俱生静虑无漏律仪。以能永断欲廛恶戒及能起惑名断律仪。唯未至定中有断对治故。由此但摄九无间道。此中尸罗灭恶戒故。由此或有静虑律仪非断律仪。应作四句。第一句者。除未至定九无间道有漏律仪。所余有漏静虑律仪。第二句者。依未至定九无间道无漏律仪。第三句者。依未至定九无间道有漏律仪。第四句者。除未至定九无间道无漏律仪。所余一切无漏律仪。如是或有无漏律仪非断律仪。应作四句。谓前四句逆次应知。若尔世尊所说略戒。

 身律仪善哉  善哉语律仪
 意律仪善哉  善哉遍律仪

又契经说。应善守护应善安住眼根律仪。此意根律仪以何为自性。此二自性非无表色。若尔是何。颂曰。

 正知正念合  名意根律仪

论曰。意根律仪一一各用正知正念合为自体。故契经说。眼见色已不喜不忧。恒安住舍正知正念。如是乃至意了法已。列别名已重说合言遮谓二律仪如次二为体。今应思择表及无表谁成就何齐何时分。且辨成无表律仪不律仪。颂曰。

 住别解无表  未舍恒成现
 刹那后成过  不律仪亦然
 得静虑律仪  恒成就过未
 圣初除过去  住定道成中

论曰。住别解脱补特伽罗从初刹那乃至未遇舍学处等诸舍戒缘恒成现世。此别解脱律仪无表初刹那后亦成过去。前未舍言遍流至后。前生所得别解脱戒。于今受戒最初刹那。如静虑律仪何不成过去。此责非理。此戒与心非同果故。离染心等皆同一果故。彼戒如心得过去生者。又别解脱未曾得故。应如胜品静虑律仪。非初刹那中得过去生者。如说安住别解律仪。住不律仪应知亦尔。谓从初念乃至未过。受律仪等舍恶戒缘。恒成现世恶戒无表。初刹那后亦成过去。诸有获得静虑律仪。乃至未舍恒成过未。前生所失过去定律仪。今初刹那必还得彼故。此中应作简别而说。以顺决择分所摄定律仪。初刹那中不成过去。余生所得命终时舍。今生无容重得彼故。又非一切有情曾起有涅槃法者方可有彼故。一切圣者无漏律仪过去未来亦恒成就。有差别者谓初刹那必成未来非成过去。此类圣道先未起故。昔曾未得创得名初。先得已失今创得时亦得过去。已曾生者初刹那后乃至未舍亦成过去。乃至未般无余依位恒成未来。若有现住静虑彼道如次成现在静虑道律仪。非出观时有成现在。理应但说在定道时。成现在世定道无表。不应言住如住果言。唯说果成非果现起。今但言住云何得知定道现前非但成就。是故彼说犹令生疑。不能定显成现无表故应但说在定道言。虽说住言劳而无用。今详彼意前文已说成就去来。此句正明。成就中世。故知说住显起非成。以非唯成证成现故。定道无表随心转故。散心现前必无彼故。已辨安住善恶律仪。住中云何。颂曰。

 住中有无表  初成中后二

论曰。言住中者谓非律仪非不律仪。彼所起业不必一切皆有无表。若有无表即是善戒。或是恶戒种类所摄。或非二类彼初刹那但成中世。谓成现在此是过去未来中故。初刹那后未舍以来。恒成过现二世无表。若有安住律不律仪。亦有成恶善无表不。设有成者为经几时。颂曰。

 住律不律仪  起染净无表
 初成中后二  至染净势终

论曰。若住律仪由胜烦恼。作杀缚等诸不善业。由此便发不善无表。住不律仪由淳净信。作礼佛等诸胜善业。由此亦发诸善无表。乃至此二心未断来所发无表恒时相续。然其初念唯成现在。第二念等通成过现。已辨成无表。成表业云何。颂曰。

 表正作成中  后成过非未
 有覆及无覆  唯成就现在

论曰。一切安住律不律仪。及住中者乃至正作。诸表业来恒成现表。初刹那后至未舍来。恒成过去必无成就。未来表者不随心色。势微劣故。诸散无表亦同此释。有覆无覆二无记表。定无有能成就过未。法力劣故。唯能引起法俱行得。得力劣故。不能引生自类相续。可法灭已追得言成。亦无功能逆得当法。岂不此表如能起心。亦应有成去来世者。此表力劣由彼劣故。此责非理所起劣于能起心故。所以然者。如无记心能发表业。所发表业不生无表。故知所起劣能起心。如律仪名既有差别。不律仪号亦有别耶。亦有云何。颂曰。

 恶行恶戒业  业道不律仪

论曰。此恶行等五种异名。是不律仪名之差别。是诸智者所诃厌故。果非爱故立恶行名。障净尸罗故名恶戒。身语所造故名为业。根本所摄能畅业思。业所游路故名业道。不静身语名不律仪。然业道名唯目初念。通初后位立余四名。今应思择若成就表亦无表耶。应作四句。颂曰。

 成表非无表  住中劣思作
 舍未生表圣  成无表非表

论曰。唯成就表非无表者。谓住非律非不律仪。劣善恶思造善造恶。身语二业唯能发表。此尚不能发无表业。况诸无记思所发表除有依福及成业道。彼虽劣思起亦发无表故唯成无表。非表业者谓异生圣补特伽罗。今表未生先生已舍。岂不已得静虑异生。今表未生先生已失。亦成无表非表业耶。何故颂中但摽于圣。非异生者理亦可然。何故释中摽异生者俱成非句。如理应思。

说一切有部顺正理论卷第三十六

 

上篇: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下篇: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杂阿毗昙心论

杂阿毗昙心论卷第一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

阿毗昙五法行经

阿毗昙五法行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苦法黠可苦法黠...

阿毗昙八犍度论

阿毗昙八犍度论序 释道安撰 阿毗昙者。秦言大法也。众...

阿毗昙甘露味论

阿毗昙甘露味论卷上 尊者瞿沙造 曹魏代译失三藏名 布...

佛说申日经

佛说申日经(开元录中无法护译,恐是支谦误为法护) 西...

施食获五福报经

施食获五福报经(亦名佛说施色力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

诸佛要集经

诸佛要集经卷上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

佛说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起世经

起世经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阎浮洲品第一...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诏译 如是我...

【注音版】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佛藏经

佛藏经卷上(奉入龙华经一名选择诸法) 姚秦龟兹三藏鸠...

【注音版】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那有人也许看到这个经文就问了,他一辈子造了这么大的...

圣严法师《情绪从哪里来》

在混乱、紧张匆忙的时代里,人的情绪时时刻刻都在浮动...

人生醒世妙语15句

一、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道德愈高尚则愈安全,权势愈高...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问: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了幻法师答: 学佛...

【推荐】何为般若智与波罗蜜

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

将冤亲作父母孝,作诸佛敬

参禅人,首知瞋怒,为伤身害命之渊府,并不费大事。见...

垃圾车定律

有一天,打算到机场,因时间来不及,因此,我拜托一位...

妙莲老和尚《阿弥陀佛与持戒》

阿弥陀第一 净土念佛法门是往圣前贤人人趋向,千经万...

为什么有的人轻轻松松就能赚钱

每一个人有各自的因缘不同,有福报跟没福报相差很大的...

学佛是为了比别人好吗

问: 学佛是为了各方面都比别人好吗? 大安法师答:...

素食是对儿童的最好投资

尼尔伯纳德博士,美国临床医学专家,美国责任医药内科...

来到这个世界,你我都是过客

我刚出家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在闽南佛学院读书的小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