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二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二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三

云何菩萨难行戒。当知此戒略有三种。谓诸菩萨现在具足大财大族自在增上。弃舍如是大财大族自在增上。受持菩萨净戒律仪。是名菩萨第一难行戒。又诸菩萨受净戒已。若遭急难乃至失命。于所受戒尚无少缺。何况全犯。是名菩萨第二难行戒。又诸菩萨如是如是遍于一切行住作意。恒住正念常无放逸。乃至命终于所受戒无有误失。尚不犯轻。何况犯重。是名菩萨第三难行戒。

云何菩萨一切门戒。当知此戒略有四种。一者正受戒。二者本性戒。三者串习戒。四者方便相应戒。正受戒者。谓诸菩萨受先所受三种菩萨净戒律仪。即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本性戒者。谓诸菩萨住种性位。本性仁贤于相续中身语二业恒清净转。串习戒者。谓诸菩萨昔余生中曾串修习如先所说三种净戒。由宿因力所住持故。于现在世一切恶法不乐现行。于诸恶法深心厌离乐修善行。于善行中深心欣慕。方便相应戒者。谓诸菩萨依四摄事。于诸有情身语善业恒相续转。

云何菩萨善士戒。当知此戒略有五种。谓诸菩萨自具尸罗。劝他受戒。赞戒功德。见同法者深心欢喜。设有毁犯如法悔除。

云何菩萨一切种戒。当知此戒以要言之。六种七种。总十三种。言六种者。一回向戒。回向大菩提故。二广博戒。广摄一切所学处故。三无罪欢喜处戒。远离耽着欲乐自苦二边行故。四恒常戒。虽尽寿命亦不弃舍所学处故。五坚固戒。一切利养恭敬他论本随烦恼不能伏故不能夺故。六尸罗庄严具相应戒。具足一切戒庄严故。尸罗庄严如声闻地应知其相。言七种者。一止息戒。远离一切杀生等故。二转作戒。摄一切善故饶益有情故。三防护戒。随护止息转作戒故。四大士相异熟戒。五增上心异熟戒。六可爱趣异熟戒。七利有情异熟戒。

云何菩萨遂求戒。当知此戒略有八种。谓诸菩萨自谛思惟。如我悕求勿彼于我现行断命。不与而取。秽欲。邪行。虚妄。离间。麁恶。绮语。手块杖等。诸非爱触加害于我。我求是已。他若相违而现行者。我求不遂我意不悦。如我悕求他亦如是。勿我于彼现行断命广说乃至恶触加害。彼求是已。我若相违而现行者。彼求不遂彼意不悦。我之所作若有令他所求不遂意不悦者。何现行为。菩萨如是审思惟已。命难因缘亦不于他现行八种所求不遂不悦意事。如是八种说名菩萨遂求戒。

云何菩萨此世他世乐戒。当知此戒略有九种。谓诸菩萨为诸有情。于应遮处而正遮止。于应开处而正开许。是诸有情应摄受者正摄受之。应调伏者正调伏之。菩萨于中身语二业常清净转。是则名为四种净戒。复有所余施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俱行净戒。则为五种。总说名为九种净戒。如是菩萨所有净戒。能令自他现法后法皆得安乐。是故说名菩萨此世他世乐戒。

云何菩萨清净戒。当知此戒略有十种。一者初善受戒。唯为沙门三菩提故。非为命故。二者不太沉戒。于违犯时远离微薄生悔愧故。及不太举戒。远离非处生悔愧故。三者离懈怠戒。于睡眠乐倚乐卧乐不耽着故。昼夜勤修诸善品故。四者离诸放逸所摄受戒。修习如前所说。五支不放逸故。五者正愿戒。远离利养恭敬贪故。不愿生天而自要期修梵行故。六者轨则具足所摄受戒。于诸威仪所作众事善品加行妙善圆满。如法身语正现行故。七者净命具足所摄受戒。离矫诈等一切邪命过失法故。八者离二边戒。远离受用欲乐自苦二边法故。九者永出离戒。远离一切外道见故。十者于先所受无损失戒。于先所受菩萨净戒。无缺减故。无破坏故。如是十种。是名菩萨清净戒。

如是菩萨大尸罗藏。能起当来大菩提果。谓依此故菩萨净戒波罗蜜多得圆满已。现证无上正等菩提。乃至未证无上菩提。依此无量菩萨戒藏正勤修习。常能获得五种胜利。一者常为十方诸佛护念。二者将舍命时住大欢喜。三者身坏已后在在所生。常与净戒若等若增诸菩萨众。为其同分为同法侣为善知识。四者成就无量大功德藏。能满净戒波罗蜜多。五者现法后法常得成就自性净戒。戒成其性。

如是如上所说一切自性戒等九种尸罗。当知三种净戒所摄。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三种菩萨净戒。以要言之。能为菩萨三所作事。谓律仪戒能安住其心。摄善法戒能成熟自佛法。饶益有情戒能成熟有情。如是总摄一切菩萨所应作事。所谓欲令现法乐住安住其心。身心无倦成熟佛法成熟有情。

如是菩萨唯有尔所菩萨净戒。唯有尔所净戒胜利。唯有尔所净戒所作。除此无有若过若增。过去菩萨求大菩提已于中学。未来菩萨求大菩提当于中学。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现在菩萨求大菩提今于中学。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忍品第十一

云何菩萨忍波罗蜜多。嗢拕南曰。

 自性一切难  一切门善士
 一切种遂求  二世乐清净
 如是九种相  是名略说忍

谓九种相忍。名为菩萨忍波罗蜜多。一自性忍。二一切忍。三难行忍。四一切门忍。五善士忍。六一切种忍。七遂求忍。八此世他世乐忍。九清净忍。

云何菩萨自性忍。谓诸菩萨或思择力为所依止。或由自性堪忍怨害。遍于一切皆能堪忍。普于一切皆能堪忍。由无染心纯悲愍故能有堪忍。当知此则略说菩萨忍之自性。

云何菩萨一切忍。当知此忍略有二种。一依在家品忍。二依出家品忍。当知依此二种品忍各有三种。一耐他怨害忍。二安受众苦忍。三法思胜解忍。云何菩萨耐他怨害忍。谓诸菩萨勐利无间种种长时。从他怨害所生众苦现在前时。应如是学。如此是我自业过耳。由我先世自造种种不净业故。今受如是种种苦果。我今于此无义利苦若不忍者。复为当来大苦因处。我若于此大苦因法随顺转者。便为于己自作非爱。便为于己自生结缚。便为于己自兴怨害。非是于他。又自他身所有诸行。一切皆用性苦为体。彼无知故。于我身中性苦体上更增其苦。我既有知何宜于彼性苦体上重加其苦。又诸声闻多分唯修自义利行。尚不应起能生自他众苦不忍。何况我今正为勤修他义利行而生不忍。菩萨如是正思择已勤修五想。于怨亲中劣等胜品有乐有苦具德具失诸有情所。能忍一切怨害之苦。云何五想。一宿生亲善想。二随顺唯法想。三无常想。四苦想。五摄受想。云何菩萨于有怨害诸有情所。修习宿生亲善之想。谓诸菩萨应如是学。非易可得少分有情经历长世。昔余生中未曾为我若父若母兄弟姊妹亲教轨范尊似尊等。如是如理正思惟故。于有怨害诸有情所。舍怨憎想住亲善想。依亲善想于诸怨害悉能堪忍。云何菩萨于有怨害诸有情所。修习随顺唯法之想。谓诸菩萨应如是学。依託众缘唯行唯法。此中都无我及有情命者生者。是其能骂能瞋能打能弄能诃。或是所骂所瞋所打所弄所诃。如是如理正思惟故。于有怨害诸有情所。舍有情想住唯法想。依唯法想于诸怨害悉能堪忍。云何菩萨于有怨害诸有情所。修无常想。谓诸菩萨应如是学。诸有有情若生若长。一切无常皆是死法。极报怨者谓断彼命。是诸有情命念念断。智者何缘复欲更断如是生死性无常法。诸有情上其有智者。尚不应起有染浊心。况当以手块杖加害。何况一切永断其命。如是如理正思惟故。舍常坚想安住无常不坚固想。依无常想于诸怨害悉能堪忍。云何菩萨于有怨害诸有情所。修习苦想。谓诸菩萨应如是观。若诸有情大兴盛者。尚为三苦常所随逐。所谓行苦坏苦苦苦。况诸有情住衰损者。如是观已应如是学。我今于此苦常随逐诸有情所。应勤方便令离众苦。不应于彼重加其苦。如是如理正思惟故。断灭乐想生起苦想。依此苦想于诸怨害悉能堪忍。云何菩萨于有怨害诸有情所。修摄受想。谓诸菩萨应如是学。我为一切有情之类发菩提心。摄受一切有情之类皆为亲眷。我应为彼作诸义利。我今不应本于有情欲作义利而当于彼不忍怨害作非义利。如是如理正思惟故。于有怨害诸有情所。灭除他想住摄受想。依摄受想于诸怨害悉能堪忍。云何名忍。自无愤勃不报他怨。亦不随眠流注恒续故名为忍。是名菩萨耐他怨害忍云何菩萨安受众苦忍。谓诸菩萨应如是学。我从昔来依欲行转。常求诸欲故。意思择为诸苦因。追求种种苦性诸欲。于追求时忍受无量勐利大苦。所谓种种殉利务农勤王等事。如是追求无义苦时。令我具受种种大苦。皆由无智思择过失。我今为求能引安乐最胜善品。尚应思择忍受百千俱胝大苦。况少小苦而不忍受。如是如理正思惟故。为求菩提悉能忍受一切事苦。云何名为一切事苦。当知此苦略有八种。一依止处苦。二世法处苦。三威仪处苦。四摄法处苦。五乞行处苦。六勤劬处苦。七利他处苦。八所作处苦。依止处苦者。依谓四依。由依此故于善说法毗奈耶中。出家受具成苾刍分。所谓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供身什物。菩萨于此若得麁弊尠少稽留轻蔑不敬。不生忧悒。不由此缘精进懈废。如是名为菩萨忍受依止处苦。世法处苦者。当知世法略有九种。一衰。二毁。三讥。四苦。五坏法坏。六尽法尽。七老法老。八病法病。九死法死。如是世法若总若别。会遇现前能生众苦。此即名为世法处苦。菩萨触对如是众苦思择忍受。不由此缘精进懈废。如是名为菩萨忍受世法处苦。威仪处苦者。当知即是行住坐卧四种威仪。菩萨于中若行若坐。昼夜恒时从诸障法净修其心。终不非时脇着床座草敷叶敷。菩萨于此疲所生苦悉能忍受。不由此缘精进懈废。如是名为菩萨忍受威仪处苦。摄法处苦者。当知摄法略有七种。一供事三宝。二供事尊长。三谘受正法。四既谘受已广为他说。五以大音声吟咏赞诵。六独处空闲无倒思惟称量观察。七修习瑜伽作意所摄若止若观。菩萨于此七种摄法。勇勐劬劳所生众苦。悉能忍受。不由此缘精进懈废。如是名为菩萨忍受摄法处苦。乞行处苦者。当知此苦略有七种。一者自誓毁形剃须发等。弃舍世俗诸相好故。二者自誓毁色。受持改变坏色衣故。三者进止云为皆不纵任游涉世间。一切行住自兢摄故。四者依他活命舍商农等世间事业。从他所得而存济故。五者尽寿从他求衣服等。于所获得非法珍财久所贮积。不受用故。六者尽寿遮止人间诸欲。离非梵行淫欲法故。七者尽寿遮止人间嬉戏。舍离观听歌舞笑戏倡伎等故。及离与己亲友同龄笑戏欢娱携从等故。如是等类。因乞求行所有艰辛所生众苦。菩萨一切皆能忍受。不由此缘精进懈废。如是名为菩萨忍受乞行处苦。勤劬处苦者。谓诸菩萨勤修善品劬劳因缘。发生种种身心疲恼。悉能忍受。不由此缘精进懈废。如是名为菩萨忍受勤劬处苦。利他处苦者。谓诸菩萨修十一种利有情业。如前应知。由彼所生种种忧苦。菩萨一切皆能忍受。不由此缘精进懈废。如是名为菩萨忍受利他处苦。所作处苦者。谓诸菩萨或是出家。便有营为衣钵等业。或是在家便有无倒商估营农仕王等业。由此发生种种勤苦。菩萨一切皆能忍受。不由此缘精进懈废。如是名为菩萨忍受所作处苦。又诸菩萨虽触众苦。而于无上正等菩提。未正勤修能正勤修。已正勤修。能无退转常勤修习。无变异意无杂染心。是名菩萨安受众苦忍。

云何菩萨法思胜解忍。谓诸菩萨于一切法。能正思择。由善观察胜觉慧故。能于八种生胜解处善安胜解。云何八种生胜解处。一三宝功德处。二真实义处。三诸佛菩萨大神力处。四因处。五果处。六应得义处。七自于彼义得方便处。八一切所知所应行处。又此胜解由二因缘。于彼诸处能善安立。一长时串习故。二证善净智故。是名菩萨法思胜解忍。如是菩萨依此二品一切忍故。当知广开难行忍等诸相差别。

云何菩萨难行忍当知此忍略有三种。谓诸菩萨能于羸劣诸有情所。忍彼所作不饶益事。是名第一难行忍。若诸菩萨居尊贵位。于自臣隷不饶益事。堪能忍受。是名第二难行忍。若诸菩萨于其种姓卑贱有情所作增上不饶益事。堪能忍受。是名第三难行忍。

云何菩萨一切门忍。当知此忍略有四种。谓诸菩萨于亲所作不饶益事。于怨所作不饶益事。于中所作不饶益事。悉能堪忍。及于彼三劣等胜品不饶益事。皆能忍受。

云何菩萨善士忍。当知此忍略有五种。谓诸菩萨先于其忍见诸胜利。谓能堪忍补特伽罗。于当来世无多怨敌无多乖离有多喜乐。临终无悔。于身坏后。当生善趣天世界中。见胜利已。自能堪忍劝他行忍赞忍功德。见能行忍补特伽罗慰意庆喜。

云何菩萨一切种忍。当知此忍六种七种。总十三种。云何六种。谓诸菩萨了知不忍非爱异熟。由怖畏故勤修行忍。于诸有情有哀怜心有悲愍心有亲爱心。由亲善故勤修行忍。于其无上正等菩提勐利欲乐。为圆满忍波罗蜜多。由是因缘勤修行忍。如世尊说。夫出家者具忍辱力。由是因缘不应出家受具足戒而行不忍。由法受故勤修行忍。种姓具足先串习忍。于今现在安住自性故能修忍。知一切法远离有情。唯见诸法无戏论性。谛察法故能修行忍。云何七种。谓于一切不饶益忍。从一切忍。一切处忍。谓于屏处及大众前皆能修忍。一切时忍。谓昼初分若昼中分若昼后分。若夜若日若去来今。若病不病若卧若起。常能修忍。由身行忍不捶打故。由语行忍不出一切非爱言故。由意行忍不愤发故。不持污浊恶意乐故。

云何菩萨遂求忍。当知此忍略有八种。谓诸菩萨于诸有苦来求索者恶逼能忍。于极凶暴上品恶业诸有情所。依法大悲不损恼忍。于诸出家犯戒者所。依法大悲不损恼忍。

复有五种耐勤苦忍。谓能堪耐除遣有苦有情众苦所有勤苦。又能堪耐求法勤苦。又能堪耐法随法行所有勤苦。又能堪耐即于彼法广为他说所有勤苦。又能堪耐于诸有情所为所作正与助伴所有勤苦。如是八种名遂求忍。若于有情有损恼者。由忍故离若于有情是所求者。由忍故与。是故说此名遂求忍。

云何菩萨此世他世乐忍。当知此忍略有九种。谓诸菩萨住不放逸。于诸善法悉能堪忍。于诸寒热悉能堪忍。于诸饥渴悉能堪忍。于蚊虻触悉能堪忍。于诸风日悉能堪忍。于蛇蝎触悉能堪忍。于诸劬劳所生种种若身若心疲惓忧恼悉能堪忍。于堕生死生老病死等苦有情现前。哀愍而修行忍。如是菩萨修行忍故。能令自身于现法中得安乐住。不为一切恶不善法之所陵杂。能引后世安乐因缘。亦能令他修行种种现法后法安乐正行。是名此世他世乐忍。

云何菩萨清净忍。当知此忍略有十种。谓诸菩萨遇他所作不饶益事损恼违越。终不返报。亦不意愤亦无怨嫌意。乐相续恒常现前。欲作饶益先后无异。非一益己舍而不益。于有怨者自往悔谢。终不令他生疲厌已然后受谢。恐其疲厌才谢便受。于不堪忍。成就增上勐利惭愧。依于堪忍于大师所。成就增上勐利爱敬。依不损恼诸有情故。于诸有情成就勐利哀愍爱乐。一切不忍并助伴法皆得断故。离欲界欲。由此十相。

当知菩萨所修行忍清净无垢当知此中初自性忍。广说乃至后清净忍。如是能生广博无量大菩提果。忍为依止。是诸菩萨能圆满忍波罗蜜多。能证无上正等菩提。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精进品第十二

云何菩萨精进波罗蜜多。嗢拕南曰。

 自性一切难  一切门善士
 一切种遂求  二世乐清净
 如是九种相  名略说精进

谓九种相精进。名为菩萨精进波罗蜜多。一者自性精进。二者一切精进。三者难行精进四者一切门精进。五者善士精进。六者一切种精进。七者遂求精进。八者此世他世乐精进。九者清净精进。

云何菩萨自性精进。谓诸菩萨其心勇悍。堪能摄受无量善法。利益安乐一切有情。炽然无间无有颠倒。及此所起身语意动。当知是名菩萨所行精进自性。

云何菩萨一切精进。谓此精进略有二种。一者依在家品精进。二者依出家品精进。当知依此二品精进各有三种。一擐甲精进。二摄善法精进。三饶益有情精进。

云何菩萨擐甲精进。谓诸菩萨于发加行精进之前。其心勇悍先擐誓甲。若我为脱一有情。苦以千大劫等一日夜。处那洛迦不在余趣。乃至菩萨经尔所时。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假使过此百千俱胝倍数时劫。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之勇悍亦无退屈。于求无上正等菩提非不进趣。既进趣已勤勇无懈。何况所经时短苦薄。是名菩萨擐甲精进。若有菩萨于如是相菩萨所有擐甲精进。少起胜解少生净信。如是菩萨尚已长养无量勇勐。发勤精进大菩提性。何况菩萨成就如是擐甲精进。如是菩萨于求菩提饶益有情。无有少分难行事业可生怯劣难作之心。

云何菩萨摄善法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能为施戒忍精进静虑慧波罗蜜多加行。能成办施戒忍精进静虑慧波罗蜜多。当知此复略有七种。一无动精进。一切分别种种分别。根本烦恼少分烦恼。一切异论一切苦触。不倾动故。二坚固精进。是殷重加行故。三无量精进。能现证得一切明处故。四方便相应精进。所应得义无颠倒道随顺而行故。平等通达故。五无倒精进。为欲证得能引义利所应得义愿所引故。六恒常精进。是无间加行故。七离慢精进。由勤精进离高举故。由此七种摄善法精进勤加行故。令诸菩萨速能圆满波罗蜜多疾证无上正等菩提。由此精进是能修证能成菩提。一切善法最胜因缘。余则不尔。是故如来以种种门。称赞精进能证无上正等菩提。

云何菩萨饶益有情精进。谓此精进有十一种。如戒品说。彼说尸罗此说精进。当知是名彼此差别。

云何菩萨难行精进。谓此精进略有三种。若诸菩萨无间远离诸衣服想诸饮食想诸卧具想及己身想。于诸善法无间修习曾无懈废。是名第一难行精进。若诸菩萨如是精进。尽众同分于一切时曾无懈废。是名第二难行精进。若诸菩萨平等通达功德相应。不缓不急无有颠倒。能引义利精进成就。是名第三难行精进。如是菩萨难精进力。当知即是缘。有情悲及与般若能摄之因。

云何菩萨一切门精进。谓此精进略有四种。一离染法精进。二引白法精进。三净除业精进。四增长智精进。离染法精进者。谓诸菩萨所有精进。能令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未生不生已生断灭。引白法精进者。谓诸菩萨所有精进。一切善法未生令生已生令住。令不忘失增长广大。净除业精进者。谓诸菩萨所有精进。能令三业皆悉清净。能摄妙善身语意业。增长智精进者。谓诸菩萨所有精进。能集能增闻思修慧。

云何菩萨善士精进。谓此精进略有五种。一无所弃舍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不舍一切。欲加行故。二无退减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如先所受若等若增。发勤精进随长养故。三无下劣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勇勐炽然。长时无间精勤策励。心无怯弱无退屈故。四无颠倒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能引义利。方便善巧所摄持故。五勤勇加行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能于无上正等菩提达进趣故。

云何菩萨一切种精进。谓此精进六种七种。总十三种。云何菩萨六种精进。一无间精进。谓一切时修加行故。二殷重精进。谓能周备修加行故。三等流精进。谓先因力所任持故。四加行精进。数数思择种种善品正加行故。五无动精进。一切苦触不能动故。亦不转成余性分故。六无喜足精进。少分下劣差别证中不喜足故。菩萨成就如是六种。一切种精进发勤精进故。所以说言有势有勤有勇坚勐。于诸善法不舍其轭。云何菩萨七种精进。一与欲俱行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数于无上正等菩提。勐利欲愿随长养故。二平等相应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能令随一根本烦恼及随烦恼。不染污心亦不缠心由此精进。能令菩萨于诸善法等习而住。三胜进精进。谓诸菩萨若为随一根本烦恼及随烦恼染心缠心。为断如是诸烦恼故。精进勇勐如灭头然。四勤求精进。谓诸菩萨勇勐勤求一切明处无厌倦故。五修学精进。谓诸菩萨于所学法如应如宜。普于一切法随法行能成办故。六利他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于如前说十一种相。应知其相。七善护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起正加行善自防守。若有所犯如法悔除。如是菩萨十三种精进名一切种精进。

菩萨所有遂求精进。此世他世乐精进。如忍应知。其差别者。彼说堪忍。此说菩萨精进勇悍。

云何菩萨清净精进。谓此精进略有十种。一相称精进。二串习精进。三无缓精进。四善摄精进。五应时修习精进。六通达众相精进。七不退弱精进。八不舍轭精进。九平等精进。十回向大菩提精进。若诸菩萨或为彼彼诸随烦恼极所逼切。为断彼彼随烦恼故。修习种种相称对治。谓为对治诸贪欲故修习不净。为欲对治诸瞋恚故修习慈愍。为欲对治诸愚痴故修习观察缘性缘起。为欲对治诸寻思故修习息念。为欲对治诸憍慢故修界差别。如是等类。是名菩萨相称精进。若诸菩萨非唯成就始业。初业所有精进。谓为住心教授教诫。非不亦由串习加行积习加行。是名菩萨串习精进。若诸菩萨亦非唯有串习加行积习加行。为住其心教授教诫。然此始业初业菩萨。于此加行不缓加行无间加行殷重加行。是名菩萨无缓精进。若诸菩萨从师长所。或自多闻力所持故无倒而取。为住其心发勤精进。是名菩萨善摄精进。若诸菩萨无倒取已。于应止时能正修止。于应举时能策其心。于应舍时能正修舍。是名菩萨应时修习相应精进。若诸菩萨于其种种止举舍相入住出相。能善了知能无忘失。能善通达无间修作殷重修作。是名菩萨通达众相相应精进。若诸菩萨闻说种种最极广大最极甚深不可思议不可度量菩萨精进。不自轻蔑心不怯弱。不于所有少分下劣差别证中而生喜足不求上进。是名菩萨不退弱精进。若诸菩萨于时时间。密护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正知而住。于如是类等持资粮。能摄受转。即于其中炽然修习。于能引摄无倒义利。于一切时勤加功用。是名菩萨不舍轭精进。若诸菩萨发勤精进。不缓不急平等双运。普于一切应作事中。亦能平等殷重修作。是名菩萨平等精进。若诸菩萨一切精进有所为作。无不皆为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菩萨回向大菩提精进。

如是最初自性精进。乃至最后清净精进。皆得菩萨大菩提果。菩萨依此所有精进。圆满精进波罗蜜多。能于无上正等菩提。速疾已证当证今证。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二

 

上篇:瑜伽师地论(100卷)

下篇:瑜伽师地论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瑜伽部目录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悲咒注音版

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大乘成业论

大乘成业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解捲论

解捲论一卷 陈那菩萨造 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 三界者。...

菩萨地持经

菩萨地持经卷第一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菩萨...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上 宋明教辩才法师充译经三...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

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

金刚錍

科金刚錍序 宋云间沙门净岳撰 科分大经章段。起自关内...

无所有菩萨经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如是我闻...

大势至菩萨圣诞祝圣仪轨

一、香赞 戒定真香 焚起冲天上 弟子虔诚 热在金炉上...

佛母般泥洹经

佛母般泥洹经 宋沙门慧简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维耶...

诸法最上王经

诸法最上王经 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 复次说此法时,...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佛学漫画】内观

吡钵舍那者:谓拣择诸法,最极拣择普遍寻思,周审观察...

心念与疾病有何关联

问: 佛法中提到病由业生,业由心生,心念与疾病的关...

美好的掌声

王先生是一个公司的董事长,生意做得非常成功。 他的...

有我与无我

有一次,一位婆蹉族的出家外道游行沙门,到摩揭陀国首...

参禅、悟道、了生脱死

住宗门下的人,要行宗门下的事。你们要晓得:宗门下行...

地藏比丘其人其事

地藏比丘(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罗国王族,俗姓金,...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白话解释

莲池大师所作《戒杀放生文》,精辟圆顿,事理兼备,悲...

想要「口吐莲花」,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佛经里也有不...

血肉施蚁的乌龟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憍陈如等五比丘得到了罗汉果,八...

平等惠施获福无量

昔日,佛陀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度众。一天,师子...

具此三福,则净业大成,往生上品

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修净业者之根本,而戒尤为要,故...

工作特别忙,没有时间念佛怎么办

按:印祖在《文钞》里讲信愿行中的持名正行,主要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