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出家的要求:十三重难与十六轻遮

2017/05/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出家的要求:十三重难与十六轻遮

有些人以为出家做和尚,乃是最容易的事,只要头发一剃,衣服一换,便是和尚了。但是也有一些人常常询问出家人:“做和尚要些什么条件呢? ”他们所能得到的解答,也是很简单的,不是说“不要什么条件,只能有信心就行了。”便是说:“条件多哩,一时间也说不清的。”

实际上,佛法之前不但人人平等,而且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所以凡是人,都有资格出家,不论贫富贵贱,智愚圣凡,佛门之中,无不容纳。所以出家是很容易的。然而,平等者,只是立脚点的基本平等,并非毫无鉴别的一律收容,否则佛教便将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垃圾桶了!所以,学佛(不即是出家)的条件是来者不拒,出家的要求则有十三重难与十六轻遮,现在分别如下:

第一、十三重难者:

坏内外道(外道而以做破坏工作来出家者),破他梵行(与净戒人行淫者),贼心入道(偷听说戒),黄门(无性机能的人) ,二根(具有男女两种性器者),畜生变为人形者,非人变为人形者,犯边罪(曾经受戒而犯大戒者),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第二、十六轻遮者:

不度奴婢,不度盗贼,不度负债人,不授年未满二十岁者具足戒,不度癞、白癞、痈疽、颠狂等的病人(凡是身心不健全,五官不端整者皆不度),父母不听者不度,不度军公现职人员 ,不得无衣无钵受大戒,不得借人衣钵受大戒,不自称名不得戒,不肯称和尚名不得戒,教授乞戒而不乞戒不得戒,穿着俗服外道服及装饰品者不得戒。正如百一羯磨中说:“端正者出家,清净者圆具(受大戒)。”

这便是出家的条件了,所谓重难者,只要任占一难,今生便不听在佛法中出家,至于轻遮,但能使原因消除,便可随时出家。另据萨婆多论中 说:“年六十,不得受大戒,设师僧强授,亦不得戒,惟听为沙弥;七岁以下 ,亦不听度,若度受戒,二具恶作。”

太小太老,都不许出家,僧祗律中说:“若减七岁,若满七岁,不知好恶 ,皆不应与出家。”又说:“若过七十,能为所作,若减七十,不堪造事,卧起须人,皆不听出家,若年满七十,康健,能修习诸业,听与出家。”

可知七岁以下七十岁以上,皆不许度其出家,二十岁以前,六十岁以后, 虽许出家,但不得受比丘戒,小者小沙弥,老则老沙弥,小沙弥终将可成大比丘,老沙弥则永不得受大戒。这些条件的要求,都是佛制的,但是,某些佛教徒,却只限于纸上谈兵,登坛秉具之时,教授与戒和尚,固然会问遮难,但总未见一个新戒被难住和遮住的。有些戒场,为贪戒子多,明知小沙弥 不够二十岁,竟教他们先打妄语说已满二十岁;做得好看一点的戒场,便由戒和尚送几岁,以便凑满二十岁,这是笑话了!还有见到癞头的,瞎眼的,跛脚的,也都能够受到具足戒;至于年过六十岁,当然更在方便之例了!那些人能不能得戒,自是问题,那些戒场的传戒师,应不应该负起一些轻法慢制的责任 ,又是一个问题了!

因为如此,难怪一般人以为和尚是最好做的了。

如要求其比较合乎律制的规定,在现代来说,剃度师们固然以审慎的尺度 ,选择出家的弟子;在戒场传戒之时,新戒报名,也必须附缴一份健康检查表 ,然后经过一次当面的口试,最后才可决定应否予以授戒。否则的话,所说的条件,根本就不是条件,而是虚应的幌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做父亲很难,做出家人的父亲更难

相比于母亲节,父亲节好像冷淡了许多,子女也不太重视...

难陀舍爱出家的故事

难陀是释迦牟尼佛同父异母的弟弟,全称是孙陀罗男陀。...

倓虚大师的出家因缘

一九一七年,我四十三岁,在营口开药铺,每天除看经外...

40道寺院素菜谱(图)

...

重僧宝之名义,防世人之讥嫌

尝闻:骊龙颔下有珠焉,雨一切财物,凡有求者,悉皆如...

不论居士有多大的成就,都应恭敬出家人

不论居士有多大的成就,做多大的善事,见到出家人,都...

沙弥的等位与类别

沙弥,在佛陀初期的僧团中是没有的,沙弥在佛教中的出...

净界法师:测试自己有没有出家的因缘

你想到出家的时候,你想到什么?我们也可以测试一下你...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如来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

如来有十种力量,具足十种力。 (一)处非处智力: 他知...

怎样才能到佛学院上学?都有哪些课程?

提起校园生活,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说起佛学院的校园生...

出家人的锡杖具有哪些含义

佛告比丘:汝等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

罗汉的含义

我们常说的罗汉实为阿罗汉的简称。为声闻四果之一,如...

【佛教词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为佛弟子持守日常威仪之作法。坐作进退有威德仪则,称...

【佛教词典】下忍

(术语)四善根中之忍法位有上中下三品,最初之位曰下...

圣严法师《祭祖》

祭祖是中国人孝道精神的表现,饮水思源、慎终追远是很...

苦难众生最后的机会

这部《无量寿经》是由诸佛如来所特别加持护念的。首先...

吃亏是一种智慧

吃亏是福是郑板桥流传下来的一句至理名言,经过漫长时...

没有这两大特性就不叫财富

佛说,贪心之人永不富有,永远贫穷。我说,心贫穷是永...

临终时心里除佛号外,不使有别的念头

所有存款,为防养老者,亦须交与孙子。即田地契志等,...

偷吃松子,被虚云老和尚罚跪三天

在沙弥的戒律上也有这一条,庙里面上的供果、供品,庙...

一位80后大学生如何成为素食者

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 莲池大师 经过长时...

慧律法师《谈初发心》

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好,心情放轻松...

阿弥陀佛是谁?为何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转自腾讯佛学) 南无阿弥陀佛! 各位腾讯的网友们,...

衍慈法师:敲钟与烧头炷香

寺院每日早晚都有敲钟,早上先敲钟后敲鼓,晚上先敲鼓...

至心精进乃道业成办的不二法门

至心精进乃世间事业与出世间道业成办的不二法门。《观...

蠲租得第的故事

蠲(juān,免除)租就是免除租金,就考取了功名。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