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显扬圣教论卷第十八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显扬圣教论卷第十八

无着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摄胜决择品第十一之二

复次心差别相建立应知。颂曰。

 所依境界力  建立心差别
 复由七种行  难了相应知

论曰。心差别相当知。复由所依所缘力而得建立。由所依力者。谓立眼识乃至意识。所缘力者。谓立色识乃至法识。青识黄识乃至苦识乐识。如是等复由七种行相。了知诸心难知差别。一不可知相续久住器差别相。二多种相境差别相。三俱有差别相。四能治所治速疾回转差别相。五习气差别相。六续生差别相。七解脱心差别相。复次颂曰。

 所缘无自在  住恶所依止
 随缘力所转  心系缚应知

论曰。由三因故说心被缚。一于所缘境不自在故。二安住秽恶所依止故。三随众缘力而转变故。此中于所缘境不自在者。谓于制伏相于化于变等。不如所欲住境自在。复次颂曰。

 散乱及安住  六种十五种
 缘境界六等  所治心非一

论曰。当知心散乱有六种心安住。有十五种心缘境。有六种等众多差别。所对治心亦非一种。应知。

心散乱有六种者。一作意心散乱。谓诸菩萨弃舍大乘相应作意。退习声闻独觉相应下劣作意。二外心散乱。谓于外妙五欲中及愦閙相貌寻思随烦恼外境界中纵心流散。三内心散乱。谓或由惛沉睡眠下劣。或由味着诸定。或由种种定中随烦恼故。恼乱其心。四相心散乱。谓依止外相作意思惟内境相貌。五麁重心散乱。谓内作意为缘生起诸受。由麁重身故计我我所。六自性心散乱。谓五识身心安住有十五种者。一初发安住心。谓修三摩地方便。二证得安住心。谓已得未至三摩地。三圆满安住心。谓已得根本静虑三摩地。四自在安住心。谓即于此得随所欲。五有动安住心。谓于下三静虑。六无动安住心。谓于第四静虑。七此上寂静安住心。谓于寂静无色解脱。八最胜寂静安住心。谓于想受灭解脱。九信解安住心。谓于闻所生智。十决定安住心。谓于思所生智。十一影像安住心。谓于世间修所生智。十二成实安住心。谓出世间修所生智。十三有增上慢出离安住心。谓于世间静虑无色。十四无增上慢出离安住心。谓于出离世间静虑无色。十五三行杂染安住心。谓识随色而住。缘色而住。依色而住。如是乃至随行而住。缘行而住。依行而住。此中随色而住者。谓执受所依故。缘色而住者。谓取境界故。依色而住者。谓由麁重故。如是乃至随行等三。当知识非识住。缘自心心能尽爱故。复次缘境界六等者。谓常缘境非常缘境。遍满缘境。净行缘境。善巧缘境。净惑缘境。如是为先复有多种余缘境界。谓欲界系心缘欲色无色及不系境。如是色无色界系心及不系心各缘四种境。又依欲界系心起欲色无色界系心及不系心。依色界系心起色无色界系心及不系心。依无色界系心起无色界系心及不系心。又过去心缘过去未来现在。如是未来现在心各缘三种。又善心缘善不善无记。如是不善无记心各缘三种。又乐俱行心缘乐俱行等三种境界。如是苦俱行心。不苦不乐俱行心。各缘三种。又贪瞋痴相应心。各缘贪等相应三种境界。

复次所治心非一者。谓欲界系有五种心。谓见苦所断心。乃至修道所断心。如是色无色界系心。各有五种。及无漏心合为十六种心复有二十种心。谓欲界系心有八种。一生得善心。二方便善心。三不善心。四有覆无记心。及无覆无记心。分为四种。谓异熟生心。威仪路心。工巧处心。变化心。色界系有六心。除不善工巧处心。无色界系有四心。谓除不善威仪路工巧处变化心。不系心有二种。谓学心无学心。复次心所有事胜决择。今当说。颂曰。

 依多境了别  各为自业生
 心法不应思  相似境转故

论曰。心所有法依止。能缘多境八种识故。各各造作自业而起。依心而有故名心所有法。不应更思。彼所缘境。由彼与识等缘转故。如经言若于此受即于此思若于此思即于此想若于此想即于此了别。复次今当略说作意触受想思五种遍行心法作业。颂曰。

 引心三分别  领位审了相
 得失等营为  名作意等业

论曰。引发于心是作意业。三和分别是触业。领纳违顺俱相违位是受业。审了位相是想业。为造功德过失俱非是思业。余心法业如前广说。复次色事决择今当说。颂曰。

 上界无香味  大造随可得
 极微无自体  非实有七事

论曰。上界无香味者。欲界已上香味无故。大造随可得者。四大及所造色随于聚中现。可得者即自相有。不可得者此中即无。极微无自体者。谓诸极微但假想立自体实无。非实有七事者。谓七种事无有实体。一表色。二形色。三影像。四响音。五触处造色。六律仪色。七不律仪色。复次颂曰。

 微和合不离  善恶无自然
 三相想外无  法处色十二

论曰。微和合不离者。谓于大极微能依造色处不相离。余异处色若和若合亦不相离。善恶无自然者。色非自体有善恶性。随能发心假说善恶故。三相想外无者。三相色外无别有色。谓有见有对色无见有对色。无见无对色。三想所行色外亦无别色。谓色想有对想种种别异想。法处色十二者。谓法处所摄色。略说有十二种相。一影像相。二所作成就相。三无见相。四无对相。五非实大种所生相。六属心相。七世间相。八不可思议相。九世间三摩地果相。十出世间三摩地果相。十一自地下地境界相。十二诸佛菩萨随心自在转变不可思议相。复次心不相应行胜决择。今当说。颂曰。

 当知不相应  皆假施设有
 假有性六种  彼皆二过故

论曰。当知心不相应行皆是假有。假有之性略有六种。云何为六。谓若事能起六种言论。何等名为六种言论。一属主相应言论。二远离此彼言论。三众共施设言论。四众法聚集言论。五不遍一切言论。六非常言论。属主相应言论者。谓诸言论配属于主方解其相。非不属主。如说生时。此谁之生。观所属主起此言论。所谓色之生。受想行识之生。非说色时。此谁之色。观所属主起此言论。如生如是住异无常等心不相应行类。如其所应尽当知。是名属主相应言论。若事能起如是言论。当知此是假相。

远离此彼言论者。谓诸言论非以此显此。亦非以彼显彼。此说名为远离此彼言论。若以此显此言论。此言论亦于实相处起。亦于假相处起。若以彼显彼言论。此言论亦于实相处起。亦于假相处起。若非以此显此。亦非以彼显。彼言论此言论。一向于假相处起。云何以此显此言论。于实相处起。如言地之坚。云何此复于假相处起。如言石之圆。如地之坚石之圆。如是水之湿油之滑火之煖燬之焰风之动飘之鼓当知亦尔。云何以彼显彼言论。于实相处起。如言眼之识身之触。如是等云何此复于假相处起。如言佛救德友之食饮衣服严具。如是等云何非以此显此。亦非以彼显彼言论一向于假相处起。如舍之门舍之壁瓮之口瓮之腹军之车林之树百之十十之三。如是等是名远离此彼言论。众共施设言论者。谓六种相貌言说自体施设言论。六种相貌者。谓事相。应识相。好等相。益等相。言说状相。邪行等相。事相者。谓若相识所取。应识相者。谓若相由作意故能起于识。好等相者。谓若相触所取。益等相者。谓若相受所取。言说状相者。谓若相想所取。邪行等相者。谓若相思所取。

众法聚集言论者。谓于众多和合安立自体言论。如于内色受想行识说我等言论。于外色香味触安立差别说舍瓮军林等言论。

不遍一切言论者。谓诸言论有处随转有处退还。如于舍舍言唯随舍转。于村亭等即便退还。于瓮瓮言于余瓶器等即便退还。军言于别男女等退还。林言于别树根茎叶花菓等退还。

非常言论者。当知四种因。谓破坏故。不破坏故。加行故。转变故。破坏故者。如瓶坏已瓶言舍瓦等言生。不破坏故者。如种种药物共和合已或丸或散种种药言舍药物丸散等言生。加行故者。如于金段起诸加行造作环钏等异庄严具尔时金段之言舍异物环钏等言生。转变故者。如饮食等转变时饮食等言舍粪秽等言生。如是等类应知。非常言论随于诸物。发起如是六种言论。当知此物皆是假有。问诸心不相应行皆是假有。云何应知。答由二种过失故。一因过失。二体过失。因过失者。若言生是生因。能生生故说名为生。是即无别果生可得。此生为谁。能生因故说之为生。若言生是生体。是即从他生故。不应说为能生。如是余心不相应行。如理应知。复次彼心等乃至心不相应行。诸有为法是因性故。此因决择今当说。颂曰。

 三过因非五  因相略系合
 相依处差别  建立有多种

论曰。有一异计立六种因。谓同类因。遍行因。俱有因。相应因。异熟因。能作因。如是六种。除异熟因余五因性。不应道理。由有三种过失故。何等为三。且如同类因有三过失。若言同类之因。名同类因。有已成过。何以故。若善等法善等体性。先已成就。彼何用因。若言同类即因。名同类因。是即无果。有不定过。何以故。不示其果。是谁因耶。又非决定因体同类不相似法亦为因故。若言非同类即因亦非同类之因是即言名有虚设过。同类因言无有所主浪施设故。如是于余四因三种过失。亦应如理广说。

复次已破不如理因。今当建立如理因相。若略说有二种因。一系缚相因。二和合相因。系缚相因者。谓烦恼随眠。此依能生后有而说。和合相因者。谓因缘和合彼彼法生。此依能生现在时说。

又应知此略所说因相。及依处差别。建立复有多种。

相者。谓若由此为先。此为建立。此和合故。彼彼诸法。或生或得。或成立或成办。或起作用。当知说此即是彼因。

问以谁为先。谁为建立。谁和合故。何法生耶。答自种子为先。除所依种外。所余若色非色所依及业以为建立。伴及所缘境为和合故。如其所应欲系色系无色系及不系诸法生。问以谁为先。谁为建立。谁和合故。得何法耶。答声闻独觉及与如来种性为先。内因力为建立。外因力为和合故。证得烦恼离系涅槃。此中内因力者。谓如理作意少欲知足等内分善法。又得人身生在圣处。诸根无缺无诸业障。于如来所具净信心。如是等法是名内因力。外因力者。谓诸佛出世宣说妙法。住正法者共为伴侣。具悲信者以为施主。如是等法名外因力。

问以谁为先。谁为建立。谁和合故何法成立。答于所知法胜解欲乐为先。宗因譬喻以为建立。不相违众及对论者为和合故。所欲立义方得成立。

问以谁为先。谁为建立。谁和合故。何法成办。答工巧智为先。随彼勤劳为建立。工巧业处众具为和合故。彼彼工巧业处成办。又爱为先。由食住者依止为建立。四食为和合故。已生有情存养得住。

问以谁为先。谁为建立谁和合故。何法作用。答自种为先。即彼前生为建立。彼生缘为和合故。自作业者自所作用而得成办。自所作业者。如眼之见业。如是所余诸根当知各别作业。又如地能持水能烂火能烧风能燥。如是等类是名外法。各别作业。

依处者有十五种因缘所依处。一语。二领受。三习气。四有润种子。五无间灭。六境界。七根。八作用。九士夫用。十真实见。十一随顺。十二差别功能。十三和合。十四障碍。十五不障碍。差别者。谓十因四缘五果十因者。谓随说因。观待因。牵引因。生起因。摄受因。引发因。定别因。同事因。相违因。不相违因。四缘者。谓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五果者。谓异熟果。等流果。离系果。士用果。增上果。

此中随一切法名为先故想。想为先故说。是谓彼诸法随说因。若观待此故。若因此故。于彼诸事若求若取。是谓观待因。如观待手故。手为因故。起执取业。观待足故。足为因故。起往来业。观待节故。节为因故。起屈伸业。观待饥渴故。饥渴为因故追求饮食。随如是等类无量所受。当知皆名观待因。若种子于最后自果是牵引因。即此种子是自果生起因。除种子外。所余缘是摄受因。即此种子果生已后。是种所牵引果引发因。能作种种异类各别之因。是名定别因。若观待因。若牵引因。若生起因。若摄受因。若引发因。若定别因。总摄如是等因。名同事因。若果生已能为障碍。是名相违因。若离障碍。是名不相违因。

诸法种子是因缘。等无间缘者。若从此识等无间。诸识等决定生。此是彼等无间缘。若诸心心所有法所缘境。是所缘缘增上缘者。除种子外。余所依如眼及诸共有法于眼识等。如是所余诸根等。于余识等又善不善法摄受爱不爱果。如是等类是增上缘。诸不善法所招恶趣报。有漏善法所招善趣报。是名异熟果。若由习不善故。乐住不善不善增多。修习善故。乐住于善善法增多。又与前业相似后果随转。是名等流果。若由圣八支道诸烦恼灭。是离系果。若诸异生由世间道诸烦恼灭。非究竟转故非离系果。若诸世间于现法中随依一种工巧业处起士夫用。谓营农商贾事王书算计数造印等。由依此故苗稼成满。获商利等果法成就。是名士用果。眼识是眼根增上果。如是乃至意识是意根增上果。又诸众生身不散坏是命根增上果。又二十二根一切各别增上力故彼果得生。应知彼果皆名增上果。

问建立云何。答依语因依处建立随说因。何以故。由于欲界系法色无色界系法及不系法建立。名为先故想转。想为先故起语。由语故随见随闻随觉随知起诸言说。是故依语依处建立随说因。

依领受因依处建立观待因。何以故。诸有欲求欲界系乐者。彼观此故。于诸欲具或为求得。或求积集或求受用。诸有欲求色无色系乐者。彼观此故。于彼诸缘或为求得。或求受用。诸有欲求不系乐者。彼观此故。于彼诸缘或为求得。或求受用。诸有不欲苦者。彼观此故。于得彼缘于断彼缘。或求远离或求受用。是故依领受依处建立观待因。

依习气因依处建立牵引因。何以故。由净不净业熏习三界诸行。于爱不爱趣中能感爱不爱自身。又即由此增上力故。诸外资具或成满或损减。是故依诸行净不净业习气依处建立牵引因。

依有润种子因依处建立生起因。何以故。欲系诸法及色无色系诸法。各从自种而得生起。爱名能润种是所润。由此所润诸种子故。先所牵引各别自身今得生起。如经言。业为感生因。爱为生起因。是故依有润种子依处建立生起因。

依无间灭因依处及境界根作用士用真实见因依处建立摄受因。何以故。由欲系诸法无间灭摄受故。境界摄受故。根摄受故。作用摄受故。士用摄受故。彼诸行转。如欲系诸行。如是色无色系诸行亦尔。真实见摄受故。余不系诸行转。是故依无间灭境界根作用士用真实见依处建立摄受因。

依随顺因依处建立引发因。何以故。欲系善法能引欲系诸胜善法如是欲系善法能引色无色系诸胜善法随顺彼故。如欲系善法。如是色系善法能引色系诸胜善法及无色系若不系诸胜善法。如色系善法。如是无色系善法能引无色系诸胜善法及不系善法。如无色系善法。如是不系善法能引不系诸胜善法及能引无为作证之法。又不善法能引胜不善法。谓如欲贪能引瞋痴慢见疑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如欲贪如是瞋痴慢见疑。如其所应尽当知。如是无记之法能引善不善无记法。所谓能持善不善无记种子阿赖耶识。又无记法能引同类胜无记法。谓诸段食能引已生有情令住不坏。及能引彼适悦势力令其增长。随顺彼故。是故依随顺因依处建立引发因。

依差别功能因依处建立定别因。何以故。由欲系法自体功能有差别故。能生种种体差别法。如欲系法如是色系法无色系法及不系法亦尔。是故依差别功能依处建立定别因。依和合因依处建立同事因。何以故。要由获得自生和合故欲系法生。如欲系法如是色系法无色系法及不系法亦尔。如生和合如是得和合成立和合成办和合作用和合亦尔。是故依和合依处建立同事因。

依有障碍因依处建立相违因。何以故。若欲系法将生时。若有障碍现前便不得起。如欲系法如是色无色系法及不系法亦尔。如为欲生如是为欲得为欲成立为欲成办为欲作用亦尔。是故依障碍依处建立相违因。依无障碍因依处建立不相违因。何以故。若欲系法将生时。若无障碍现前便得生起。如欲系法如是色无色系法及不系法亦尔。如生如是得成立成办作用亦尔。是故依无障碍依处建立不相违因。

复次依种子缘依处建立因缘。依无间灭缘依处建立等无间缘。依境界缘依处建立所缘缘。依所余缘依处建立增上缘。

复次依习气及随顺因。依处缘依处建立异熟果及等流果。依真实见因依处缘依处建立离系果。依士用因依处缘依处建立士用果。依所余因依处缘依处建立增上果。

复次顺益义是因义。建立义是缘义。成办义是果义。复次建立因有五种相。谓能生因。方便因。俱有因。无间灭因。久远灭因。能生因者。谓生起因。方便因者。谓所余因。俱有因者。谓摄受因一分。如眼于眼识。如是耳等于所余识。无间灭因者。谓生起因。久远灭因者。谓牵引因。又建立因有五种相。谓可爱因。不可爱因。增长因。流转因。还灭因。又建立因有七种相。谓无常法是因相。无有常法得名为因。谓若生因若得因。若成立因。若成办因。若作用因。又无常法为无常法因时。与他性为因。非己性。亦与后自性为因。非即此刹那。又与他性为因。及后自性为因时。必已生未灭。非未生已灭。又已生未灭为因时。必得余缘。非不得。又得余缘时。必成变异。非未成变异。又成变异时。必有功能相应。非功能退失。又功能相应时。必相称随顺。非不相称不随顺。如是七种因相。如其所应建立应知。复次无为决择今当说。颂曰。

 心所缘等故  清净所缘故
 四种离系故  建立八无为

论曰。八种无为。如摄事品已说。虚空无为者由心所缘境相相似故立为常。非缘彼心缘彼境界有时变异故。由清净所缘故建立真如。由此真如如清净时所缘体相。常如是住故。由四种离系故。建立余四无为。谓非择灭等四种。离系者。谓缘差脱毕竟离系。简择烦恼究竟离系。苦乐暂时离系。心心法暂时离系。如是已说一切决择界事。决择今当说。颂曰。

 三界应当知  十二相差别
 所治及能治  唯能损伏种

论曰。当知欲色无色三界有十二种相差别。一多种差别。此复六种应知。谓多种所依。多种相貌。多种处所。多种境界。多种烦恼。多种作业。二趣差别。三苦乐不苦不乐俱行差别。四有难无难差别。谓欲界或有难或无难。上二界唯有难少功能故。五不清净处不清净身等差别。谓或有处。不清净身清净。谓欲界无难处生。或有处清净非身清净。谓色无色界异生或有处不清净身不清净。谓欲界有难处生。或有处清净身清净。谓色无色界已见谛者。六受用差别。谓欲界受用外门境界及受用四食。上二界受用内门境界及受用三食。七善根胜劣差别。八杂恶行不杂恶行善根差别。九麁重厚薄差别。十生差别。十一得自体差别。谓于欲界具四种得自体。上二界唯有一种。由彼界无故。自害亦无他害故。十二言说差别。谓欲界中具四种言说。色界无觉无推度故。无色界中一切无有。又此三界能治所治差别应知。谓欲界是所治。色界是能治。色界是所治。无色界是能治。又下地是所治。上地是能治。如是对治唯损伏种。令其微劣。非是永害以更生故。复次颂曰。

 法王海醎味  欲恶趣长寿
 多世界共一  各二种因缘

论曰。何因缘故焰魔鬼王。说名法王。谓由摄益彼众生故。由二种因能为摄益。一令彼忆念。前生所作。令自诃厌先世恶业故。二令于地狱卒所不造余恶业故。从彼地狱速得出离。何因缘故诸大海水皆悲醎味。谓由二因故。一水生众生福力增上故。令余众生不能趣入。二陆生众生非福增上故。令彼不得入取珍宝。何因缘故。于地狱畜生趣一分众生寿量长远非于欲界所摄善趣。谓恶趣长寿由二因故。一欲界善法思择励力方能起故。二诸不善法不由思择任运起故。何因缘故。此三千大千世界中。有多世界乃至色究竟天。而同说为一世界但至梵世。谓亦由二因故。一同成坏故。二建立众会故。

显扬圣教论卷第十八

 

上篇:显扬圣教论

下篇:显扬圣教论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瑜伽部目录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大乘百法明门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 天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

观所缘论释

观所缘论释 护法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

转识论

转识论(从无相论出) 陈代真谛译 识转有二种。一转为众...

三无性论

三无性论卷上(出无相论) 真谛三藏于广州制旨寺翻译 论...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翻译之记 夫法留正像,唯圣是依;...

【注音版】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

摩诃般若钞经

摩诃般若钞经 摩诃般若钞经卷第一(亦名长安品) 秦天竺...

菩萨璎珞经

菩萨璎珞经卷第一(一名现在报)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注音版】佛说圣法印经

佛说圣法印经...

不退转法轮经

不退转法轮经卷第一 僧祐录云安公凉土异经在北凉录第...

【注音版】佛说长者女菴提遮师子吼了义经

佛说长者女菴提遮师子吼了义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要

明菩萨沙弥智旭述 此直指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即是...

佛说八大菩萨经

佛说八大菩萨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

1.生平 印光大师(公元18611940年),讳圣量,别号常惭愧...

如何做佛事

所谓佛事是学佛之事,弘扬佛法之事,主要物件是人。课...

赖咤和罗圣者的故事

有一次,释迦世尊带着五百个比丘弟子,从拘留国游化到...

一位80后大学生如何成为素食者

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 莲池大师 经过长时...

心生好乐,然不念佛,得往生否

问:有人闻说西方净土,心生好乐,然不念佛,得往生否...

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

然复妙觐大仪,启心贞照。识以悟新,形由化革。藉芙蓉...

信愿不真的四类净业行人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

十不善业所招感的恶业果报

第一、以杀生业会感得寿量短促,多诸疾病。譬如人间有...

悲心利他报佛恩

一日,琉璃王出兵讨伐舍卫国,将释迦族人埋在与腋齐高...

迦叶尊者的涅槃因缘

摩诃迦叶尊者承佛嘱咐,令正法住世,勿令失传。于是召...

出家以后应该学些什么

佛在《沙弥律仪》中告诉我们,初出家五年学戒,然后学...

修四如意足断除爱欲

昔日佛住在俱睒弥国的瞿师罗园时,阿难尊者也住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