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注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二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注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二

云何象马兽因何而捕取云何卑陋人愿佛为我说 问象马等兽。因何捕取递相杀戮。及问卑陋贱人。何业所致。

云何六时摄云何一阐提女男及不男此并云何生 上句问外道有六节为师。又云西域两月为时。年分六节。次句问一阐提。如下一阐提中别答。次句问黄门男女。如正法念经所明。

云何修行进云何修行退 问学者修行云何而有进退之异。

瑜珈师有几令人住其中 瑜珈此云相应。谓与一切乘境行果等相应也。如瑜珈师地论五分十七地中所明。

众生生诸趣何形何色相富饶大自在此复何因得 问众生诸趣形相富饶自在之因。

云何释迦种云何甘蔗种 问如来世俗种姓事在他经。略如释迦谱方志等所明。

仙人长苦行是谁之教授 问仙人修苦行。谓得长生。彼师以何法。教授弟子。

何因佛世尊一切刹中现异名诸色类佛子众围绕 问佛于处处应物现形。凡圣围绕。何因如是。

何因不食肉何因令断肉食肉诸众生以何因故食 问食肉制断食肉因缘。如下断食肉中别答。

何故诸国土犹如日月形(至)箜篌细腰鼓 问世界形相差别不同者。明唯心所造故也。华严经云。种子差别故。果实生不同。行业若干故。佛刹种种异。具如世界成就品所明。因陀罗者。即帝释别名也。

云何变化佛云何为报佛真如智慧佛愿皆为我说 问佛名义也。随机赴感应化佛。酬其往因名报佛。体性无二真如佛。本觉显照智慧佛。

云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觉(至)谁当持正法 问卢舍那佛。成菩提界。及问涅槃后谁持正法。略如摩诃摩耶等经。及付法藏传所明。

世尊住久如正法几时住 问如来住世久近及正法住时分长短。

悉檀有几种诸见复有几 上句问悉檀。此云义宗。下句问世谛诸见。又天台宗有四悉檀。一世界。二对治。三为人。四第一义。故云若失四悉檀意。自行化他皆名着法。若得四悉檀意。自他俱无着。

何故立毗尼及以诸比丘 毗尼是戒。比丘于此戒中。分分得解脱也。

云何得世通云何得出世 问世间五通。及出世六通。云何而得。言六通者。谓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也。此六该三乘人。但深浅明昧有异。世间通无漏尽。虽分得前五。亦唯有漏摄。

复以何因故心住七地中 问七地心量地。谓功用位极也。意该前后。

僧伽有几种云何成破僧 问僧有几种。意明真伪。及问破坏僧令不和合。获大罪报。又或说二种僧。羯磨僧。法轮僧。或说三种僧。和合僧。假名僧。真实僧。或说四种僧。有羞僧。无羞僧。哑羊僧。真实僧也。破坏僧义。如杂心所说。

云何为众生广说医方论 问世出世间医方论也。各有多方。故云广说。

何故大牟尼唱说如是言迦叶拘留孙拘那含是我 余经有此言。故大慧问之。谓化迹有殊。德体无异。如下四等中别答。

何故说断常及与我无我何不常说实一切唯是心 问如来何不常为众生说真实法。而复为众生说断说常。说我无我。妄想心量法何为也。如下未来世有诸邪智已下别答。

云何男女林诃梨菴摩罗 问世间果实何故不同也。诃梨者呵梨勒果。菴摩罗者阿摩勒果。

鸡罗娑轮围及以金刚山(至)愿佛为我说 轮围亦云铁围。乾闼婆者诸天乐神也。后二句总结请也。

尔时世尊闻其所请(至)当次第说即说颂言 闻大慧能问如是微妙心法。故赞善哉。诫令审谛。无以生灭心行听实相法也。自后凡三十九偈。皆如来为说。

若生若不生涅槃及空相流转无自性 言大慧上正问有为生法无为不生法。涅槃虚空刹那流转法。皆是妄想所现。各无自性。

波罗蜜佛子声闻辟支佛外道无色行 言上所问。正是人及人所行法也。佛子声闻缘觉外道是人。诸波罗蜜是三乘人所行法。无色行是外道所行法。言此人及人所行法。皆以无自性结之。此佛略答之微旨也。

须弥巨海山洲渚刹土地 自下八行半偈。是如来次第牒领大慧百八句问也。须弥山在大海中。故言须弥巨海山。牒领上须弥也。巨海者上问中无。洲渚刹土地。领上土地。

星宿与日月天众阿修罗(至)灭及如意足 修罗力。如意足。上问中无。义应有也。

菩提分及道禅定与无量(至)心生起言说 诸蕴及往来。领上众生生诸趣。心生起言说。领上谁起于语言。

心意识无我五法及自性(至)众生有无有 大种上无文。一佛。领上迦叶等是我。众生有无有。领上我无我。

象马兽无因云何而捕取(至)伎术诸明处 唯心无境界。领上一切唯是心。余皆牒领上问。

须弥诸山地巨海日月量上中下众生身各几微尘 须弥诸山地已下凡九偈。言大慧既问名相。何以不问诸山大海。日月星宿众生刹土。及由旬。斗斛斤两四大诸根。如是尘量所成。既言我名大慧通达大乘。何故不问此下正微尘积聚数量之名。意为问有不周。又为遣物情计。诸物既积微所成。何有体性。

一一刹几尘一一弓几肘(至)虮羊毛穬麦 言最细微尘名兔毫尘。七兔毫尘成一羊毛头尘。七羊毛头尘成一隙中尘。七隙中尘成一虮。七虮成一虱。七虱成一穬麦。七穬麦成一指。一十二指成一搩。两搩成一肘。四肘为一弓。五百弓名一拘楼舍。十拘楼舍名一由旬。三千大千世界为一化佛刹。谓此等诸法。皆积微成体。何故不问各具几尘所成。

半斗与一斗是各几穬麦(至)是等各几数 此皆是梵家积斗斛之名。或云千万那由他。名频婆罗。

几尘成芥子几芥成草子(至)云何不问我 此上皆是如来说也。言如是名相亦应问。

云何得财富云何转轮王云何王守护云何得解脱 从此以下凡二十偈。复领大慧所问。财富。领上富饶。

云何长行句淫欲及饮食(至)何因种种味 种种味。上问中无。

女男及不男佛菩萨严饰(至)云何有因作 无因作有因作。领上二俱异。

云何转诸见云何起计度(至)云何起三昧 断诸想。领上云何为想灭。起三昧。领上云何从定觉。

破三有者谁何处身云何(至)及所问非我 无身我。领上无众生。相云何。领上何因建立相。非我。领上成无我。

云何为胎藏及以余支分(至)聪明魔施设 施设。牒上云何唯假设。聪明魔。上问无。

云何树行布是汝之所问(至)汝今咸问我 从初地至七地是有心地。观三界心意识量。此者结上百八问。于余义者。微尘积数等。皆是三界妄想相。是七地所观法。故言云何使其心得住七地中。汝今咸问我。总结所牒文。

如先佛所说一百八种句(至)佛子应听受 先佛所说。离见相句。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自然远离诸恶见过。亦离世间言所成法都无实义。当为汝说。诫令谛听。故龙胜云。听者端视如渴饮。一心入于语义中。闻法诵跃心悲喜。如是之人可为说。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常句非常句 自下如来约心真如门答也。言众生于真实无生上。妄起生见。本自非生。故云生句非生句。若有生法可言有常。以生无故则无有常。故云常句非常句。此二句既尔。余诸句类皆以下句遣上句。妄见若无。则真实自现。

相句非相句住异句非住异句 为成生句相从而来。住异二句。上问中无。本无今有名生。法非凝然名异。法有暂用名住。

刹那句非刹那句(至)恒句非恒句 上无中句。凡有三常。一外道计四大性常。二业习气相续得果不断故常。三如来藏体真常住故常。此三常皆愚夫虚妄见。旧注凡有三常不同。

缘句非缘句因句非因句(至)方便句非方便句 大烦恼有六。随烦恼二十。上无方便文。

善巧句非善巧句(至)三轮句非三轮句 愿句三轮句。上无文。

标相句非标相句有句非有(至)水句非水句 如恒河一水四见不同。

弓句非弓句大种句非大种句(至)果句非果句 谛句牒上如实句。果句上无文。

灭句非灭句起句非起句(至)相句非相句 相有三种。谓体相标相法相。前是形色体相。次是标相。此则法相。

支分句非支分句禅句非禅句(至)记句非记句 摄受句记句。上无文。

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至)味句非味句 味句上无文。

作句非作句身句非身句(至)因果句非因果句 有为句因果句上无文。

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至)种种句非种种句 种种句上无文。

演说句非演说句(至)文字句非文字句 住持句。求那译云处句也 上约心真如门。总答一百八句。皆言非者。如马鸣云。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从本已来。一切染法。及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故。即是真心常恒不变。净法满足。亦无有相可取。以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

大慧此百八句(至)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此是结劝。诸菩萨等。应当如是学菩萨道。修菩萨行。举先佛者。皆发明诚信故。

大乘入楞伽经集一切法品第三

释此品有四门。一来意二解妨难。三释名。四释文。初来意者。上品明总问答竟。此下诸品皆别问答。故次来也。二解妨难云。一百八句既已总明。何故下诸品一一别问。词意皆不出总中。岂非繁重乎。答总别该摄。断常之见方销。真俗圆融。去取之情始绝耳。三释名者。论依一心开二门。上品已明心真如门。总摄一切法。此品即明心生灭门。总摄一切法生一切法。以是二门不相离故。论云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赖耶识。此识有二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云何二义。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乃至三细六麁升沉苦海。依不觉故说有始觉。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是故十法界中若圣若凡。若因若果。依正染净举在是矣。故名集一切法品。次经文下即正释文。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从此品讫断食肉凡十四品。明别问答。故品品多云重白世尊。今此首章。即别问答心意识也。谓初刹那识异于木石。生得染净。各自能为无量无数染净识本。从初刹那不可说劫。乃至金刚喻定。经一刹那。有不可说不可说识。生诸有情色心二法者。则有染有净。有生有灭。此识约生灭门中。有几种生住灭(然远劫无始。何名为初耶。谓此即是忽起一念之时。妄念违真。名为初识。非是过去有识创起名为初识也)。

佛言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臆度者之所能知 真如妙性。本自无生。一念随缘。事分起尽。即是真心不守自性。随无明缘成于诸识。生住异灭。此非凡小及因位菩萨智虑所知。故论云。依无明熏习所起识者。非凡夫二乘智慧所觉。乃至菩萨究竟地。不能尽知。唯佛穷了。

所谓相续生及相生相续住及相住相续灭及相灭 相续即流注也。一本亦云流注。言流注者。唯目第八识。三相微隐(即业相转相现相也。如起信论所明)种现不断。名为流注。由无明缘初起业识。故说为生。相续长劫故名为住。到金刚定。等觉一念断本无明。名流注灭。相生住灭者。谓余七识心境麁显。故名为相。虽七缘八。望六为细。具有四惑。亦名麁故。依彼现识自种诸境缘合生七。说名相生。长劫熏习名为相住。从末向本渐伏及断。至七地满。名为相灭。依前生灭立迷悟依。依后生灭立染净依。后短前长事分二别。即是流注生住灭。相生住灭也。

诸识有三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上虽答云诸识有二种生住灭。未辨何识为生灭。此复言三种相。欲简诸识之中有生灭不生灭者。言真相者。如来藏心在缠不染。性自神解。名自真相。根本无明起静令动。动为业识。即是赖耶极微细相。名为业相。转相者。依前业相。转成能缘及所缘境。生七转识。同名转相。又从静起动名之为业。从内趣外名之为转。如来藏心不可增减。名为真相。亦名真识。然虽三相名殊。同是一心随缘不变之二义也。谓真心不变即随缘。故名转相业相。以随缘即不变故名真相。论云是心从本已来自性清净。为无明所染有其染心。是不变即随缘也。又云虽有染心恒常不变。是随缘即不变也。

大慧识广说有八略则唯二谓现识及分别事识 如来上明诸识有三种相。是已处中说故。而此又明诸识广略者。以众生根行不等。受解缘别故也。言广说有八者。一曰眼识了别于色。二曰耳识了别于声。三曰鼻识了别于香四曰舌识了别于味。五曰身识了别于触。六曰意识了别诸法。七曰末那识(此云染污意)恒审思量。唯缘藏识见分。亦名传送识。八曰阿赖耶识(此云藏识)谓此八识。各是众生无始已来。不了自心。随妄缘起。于中第八是其根本。顿变根身器界种子。转生七识。各能变现自分所缘。(所缘即境也。色是眼识自分所缘。乃至三境是阿赖耶识自分所缘。终无心外法能与心为缘。但是自心生。还与心为相)此八识外实无我法。问曰如何变耶。答曰我法分别熏习力故。诸识生时变似我法。六七二识无明覆故。缘此执为实我实法。如患梦者。患梦力故心似种种外境相现。梦时执为实有外境。寤来方知唯梦所变。我此身相。及外世界色空等法。亦复如是。唯识所变。迷故执有我及诸法。悟来方知唯心识变。以如实知无前境界故。种种方便起随顺行。转八识成四智菩提。安住秘藏。究竟涅槃。故曹溪云。大圆境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转其名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即此转识成智义也 略则唯二。谓现识及分别事识者。求那译本云。略有三种。于现识上加一真识也。若作三种释者。真谓性净本觉。现谓赖耶现识。余七俱名分别事识。虽第七识不缘外尘。缘第八故。亦名分别事识。真谓本觉者。即识实性也。此译即云。现识属赖耶。分别事识属前六识。不言第七者。谓第七末那计内为我。属赖耶。计外为我所属前六识。真即识实性。亦属赖耶净分。是故但云略则唯二。与处中说。数无相滥。

大慧如明镜中现诸色像现识亦尔 此举喻合以明现识也。谓现识如镜。所现境界如像。故起信云。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也。又云第八藏识为依止故。转生七识。于中第六造引满业。感总别报。如镜现像。毫釐不差。言总别报者。一谓总报。属第八识。二谓别报。在前六识。且以有漏善业言之。如持五戒招得人身。是总报业。由于因中有瞋忍等。于人总报而有妍丑等。名别报业。亦名引满业。即能招第八引异熟果。名为引业。能招第六满异熟果。名为满业。然其引业能造之思。要是第六意识所起。若其满业。能造之思从五识起。虽造满业亦非自能。由意识引方能作故。其第七识唯有俱生惑智二障。业障报障。彼七俱无。虽具四惑。但缘内故。属于有覆无记性摄。则不能造善恶二业。唯前六识起惑造业。业成难逃。感诸异报。如镜现像不漏丝毫。故楞严云。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也。或注此经指第七识而为能造善恶业者。教无明文(唯宗镜录七十三卷首一处因凭古注。而云七识造业。又与本录节次引经论义明诸识处皆相违。断可见也)。

大慧现识与分别事识此二识无异相互为因 言赖耶现识。及分别事识无异相。皆由最初一念为缘。令真如心不守自性。随缘成有。诸识熏习。更互为因。流转不息。故华严云。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以此常流转。而无能转者。彼疏释云。言以此者。谓以上八识自为能所熏。展转为因。而常流转。无别我人。故云无能转者。又云识外无法亦为无者。故曰此二识无异相互为因也。

大慧现识以不思议熏变为因(至)戏论习气为因 此又广明诸识生住因也。通而言之。麁细二识皆依无明住地而起。以根本无明。动彼静心而起细识。依此细识转起麁心。故以无明通为其本。若别言之。依无明为因。生三细不相应心。依境界为缘。生三麁相应心。故云麁细二识。各具二因。方得生住。言不思议熏者。谓无明能熏真如。不可熏处而能熏故。名不思议熏。又熏则不熏。不熏之熏。名不思议熏。言不思议变者。谓真如心受无明熏。不可变异而变异。故名不思议变。又变即不变。不变之变。名不思议变。胜鬘经云。不染而染难可了知者。谓此不思议也。然此熏变。甚微且隐。故所起现识行相微细。于中亦有转识业识。举麁显细。故但云现识。即起信云不相应心 言分别境界者。即是现识所现种种境界。还能动彼心海。起诸事识之浪也。言无始戏论习气者。即彼和合心海之中。妄念戏论习气。无始已来熏习不断。未曾离念。故此境界及妄念戏论。熏动心海种种识生。以妄念及境界。麁而且显。故所起分别事识行相麁显。即起信云相应心也。此谓现识依不思议熏故得生。依不思议变故得住。分别事识依境界故得生。依心海故得住也 上佛言诸识有二种生住灭已下至此。谓无明熏习真如成染缘起也。故论云当知无明能生一切染法。一切染法皆是不觉相故。

大慧阿赖耶识虚妄分别(至)是名相灭 自下明若达妄源成净缘起也。言阿赖耶识和合心海中。妄念分别种种习气若灭。即一切根识灭。言一切根者。谓意根起识而能分别一切诸法。名一切根识。即第六意识。及所依第七末那现行识相灭。名相生住灭识灭也。所言种种习气者。约唯识宗。说诸习气总有三种。一名言习气。谓有为法各别亲种。名言有二。一表义名言。即能诠义音声差别。二显境名言。即能了境心心所法。随二名言所熏成种。作有为法各别因缘。二我执习气。谓虚妄执我我所种。我执有二。一俱生我执。即修所断我我所执。二分别我执。即见所断我我所执。随二我执所熏成种。令有情等自他差别。三有支习气。谓招三界异熟果种。有支有二。一有漏善。即是能招可爱果业。二诸不善。即是能招非爱果业。随二有支所熏成种。令异熟果善恶趣别。诸说习气。皆准应知。

大慧相续灭者(至)谓自心所见分别境界 言所依因及所缘灭即相续灭者。谓所依无始根本无明习气因灭。及所缘妄境界染法缘灭。即微细流注生住灭识灭也。言所依因。谓无始戏论习气。所缘谓自心所见分别境界者。经自牒释所灭无明。及妄境界为因缘义也。故论云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以心无起故。境界随灭。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成自然业。

大慧譬如泥团与微尘(至)金庄严具亦复如是 此引二喻。喻上染净二缘起也。一谓真妄体非一异。二但妄灭而真不亡。义如次文释之。

大慧若泥团与微尘异者(至)泥团微尘应无分别 若言泥团与微尘实异者。泥团应非微尘所成。而实彼成。故不可言异也。若实不异者。则泥团与微尘应无分别。既其因果麁细有殊。亦不可言一也。

大慧转识藏识若异者(至)然彼真相不灭 以法合喻。明非一异也。谓诸转识与藏识若异者。依无明风熏动之时。藏识之体应不随缘。则堕常过。然如来藏藏识是善不善因非不随缘也。若不异者。转识灭时藏识亦应灭。则堕断过。然藏识真相竟不灭尔。故起信云。以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无明之相。不离觉性。非可坏。非不可坏。如大海水。因风波动水相风相。不相舍离。而水非动性。若风止灭动相则灭湿性不坏故。如是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心与无明。俱无形相。不相舍离。而心非动性。若无明灭相续则灭智性不坏故。

大慧识真相不灭(至)即不异外道断灭戏论 如下经云。如来藏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故论云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具分赖耶藏识。是以此藏识中。不生不灭净分真相竟不灭。但生灭染分业相灭也。若真相灭者。藏识实性亦应灭尔若藏识实性灭。则与外道断灭见同。是故论云。所言灭者。唯心相灭。非心体灭。又云唯痴灭故。心相随灭。非心智灭。

大慧彼诸外道作如是说(至)即无始相续识灭 谓诸外道。见身坏命终。六识不能取境。一生相续识随四大缘离散之时。即计无始相续识永灭。更无业报受生相续。是故名为堕落断见。故下偈云。色识虽转灭。而业不失坏。令于诸有中。色识复相续若色识转灭。诸业失坏者。是则无生死。亦无常无常。即断常二见亦俱离也。岂同外道妄计断灭耶。

大慧彼诸外道说相续识(至)唯说作者为生因故 诸外道说。六根能取境界之六识。执从神我邪因等生不说眼等诸识。从色等因缘生。唯计作者为生因故。故名外道。

作者是何彼计胜性丈夫自在时及微尘为能作者 胜性亦云胜妙。是生梵天之天主也。丈夫即我之别名。自在谓大自在天。及计时节微尘等为能作者。更余异计。如下广说。

复次大慧有七种自性(至)缘自性成自性 自下重明染净二缘真妄识体。此七自性。成上妄识生灭身也。谓烦恼体性。能集善恶等业。故名烦恼为集自性。既有集因。必有未来苦果性。故言性自性。既有苦果。必有形相。故言相自性。既有形相。即从四大种生。故言大种自性。既有四大。即从因缘所成。故言因自性。缘自性。成自性。然妄无别体。随所执得名。

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至)如来自证智所行 第一义谛道理无二。为人不同证有优劣。此七成上真识不生不灭法身也。所行。一本作境界。即所行境界也。谓发心菩萨。缘第一义法性如来藏心。故名心所行胜解行地菩萨等。各起十种智慧。缘于真如。故名智所行初地菩萨。正证真如。见二种无我。故名二见所行。八地菩萨起二乘。超七地。故名超二见所行。十地超九地。九地名一子地。后二所行即佛地也。

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至)法自性第一义心 此七种第一义。是三世诸佛所证第一义法性。如来藏心。非缘虑妄识也。

以此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最上法 自下明真心之德用也。以有此第一义心。故能成就如来法身。及世出世间。最上菩提涅槃净妙等一切诸法。若无此心。则不能成。

以圣慧眼入自共相种种安立不与外道恶见共 言以圣慧眼。入一切法自相共相种种安立。唯是一心。其所安立悉令悟。入佛之知见。不与外道恶见同。又云此七种第一义心。是圣人慧眼所见。建立七种不同为自相。共成法身为共相余义如上说。

大慧云何为外道恶见(至)见有见无而起言说 此徵释恶见。谓彼外道等。不知境界一切诸法。皆是自心分别所现。于自性第一义说为有无。

大慧我今当说若了境如幻(至)及无知爱业缘 佛说若了自心所现境界。如幻不实。则一切妄想等悉灭也。言三有苦者果也。无知谓无明也。爱谓烦恼也。业谓有漏善恶等业也。是三皆因也。故论云。若离妄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唯一真心矣。

大慧有诸沙门婆罗门(至)依缘生住有已即灭 言起邪见人。不越在家出家二众也。亦二乘外道二众也。非有者谓计虚空自然为因也。及有者。谓计微尘世性自在天等为因也。即是计无因邪因为能生因也。于正因果外。计显现诸物。依时而住。皆外道所计也。或计五蕴。十八界。十二处。依因缘生住。无常变异。生已即灭。不了常住真心。即二乘所计也。皆迷自心所现耳。

大慧彼于若相续若作用(至)不见根本故 此牒破也。言若相续者。即总牒其因果不断也。若作用者。即牒其生灭之间暂有用也。若诸有。若阴界入灭名涅槃。若趣向涅槃名道。若有漏诸业。若修道所得名果。若冥初等二十五谛。上皆牒计也。言是破坏断灭论者。破计也。谓外道无种生。即是破坏因果也。又言从有种生。生已灭。名断灭论也。言何以故等者。徵结也。谓上妄计即体非有故云不得现法故。何独现计本无。穷其初因亦不可得。故云不见根本故。

大慧譬如瓶破不作瓶事又如燋种不能生芽 次引喻明。言如瓶已破。不作瓶用事。以譬无种则无法。不作阴界入因事。又如虽有燋种不作芽事。以譬虽有自在天等为种。不能作阴界入相续生因事。

此亦如是若阴界处法(至)但是自心心虚妄所见 后言法合也。以上二因不成故。即无阴界入性可灭。今外道说有阴界入性。言三世中灭得涅槃者。是自心妄想也。彼阴界入无相续生。以有种无种不成因故故言但是自心虚妄所见。

复次大慧若本无有识(至)而作事业悉空无益 言重复次于前文。破转计也。谓彼转计所生。与无种有种三缘和合而生者。龟应生毛。沙应出油。然龟本无毛。沙本无油。合亦不生。三缘体空。如何生果。汝宗则坏。违决定义者。喻斥不成。故言宗坏。以违汝决定能生之义。又于一相中妄计。三缘。违我大乘决定之义。所作事业悉空无益者。事即是果。业乃是因。言因果事业。并唯妄说都无实义。

大慧三合为缘是因果性(至)熏习余气作如是说 此牒示其过也。谓彼外道以三合为缘。是因果性。可说为有成三世法。此即邪谬相承。及自恶见作是说耳。

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噬(至)妄称一切智说 言凡夫外道。为恶见迷醉所噬。不能自知愚痴无智。妄称一切智说。外道指六师为一切智人。二乘执权智为实智也。

大慧复有沙门婆罗门(至)如是思惟恒住不舍 自下言正见人。观一切法皆无自性。如幻梦等。不离自心。无能所取及生住灭。如是观察无有间断。是名正观。

大慧此菩萨摩诃萨(至)转依次第成如来身 此菩萨摩诃萨者。即上正见沙门婆罗门也。行无相道者。谓万行齐修三轮体寂也。渐昇诸地者。谓初登欢喜地。乃至第七远行地也。证无生法者。谓得无功用道登第八不动地也。入金刚喻三昧者。谓初地菩萨创得无分别智。断异生性障。二地至十地菩萨如实修行。渐断诸障增胜功德。第十一地等觉菩萨金刚喻定顿断俱生二障种子也。转依次第成如来身者。即等觉后念解脱道断二障习气。即得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果也。一谓转染得净。二谓转迷得悟。又菩提名生得。二障障不生。今断障得生。涅槃名显得。本性清净客尘翳故。今断而彼显。转依位别通有六种。故云转依次第成如来身也。余义如文可以意得。

大慧菩萨摩诃萨(至)于自悉檀应善修学 言但住心量观察三有。又云令达唯心渐入诸地者。谓此一心法门。是凡圣之本。迷之堕世间生死。悟之证出世菩提。故先圣曰。世间不越三科。出世不过二果。二果者即如上释成如来身二转依果也。三科者。即此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诸妄心法也。故云欲得佛身。应当远离。乃至观察令达唯心。于自心宗劝善修学。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藏识海浪法身境界 大慧于此。虽通请说心意意识五法自性相。意欲如来且成前问。是故结请但云。顺诸佛说藏识海浪法身境界也。言称真实义诸佛教心者。拣非虚妄心识也。凡言心者。略示名体通有四种。梵音各别翻译亦殊。一纥利陀耶。此云肉团心。是色身中五藏心也。如此方黄庭经五藏论中说。二缘虑心。此是八识俱能缘虑自分境故。此八各有心数。亦云心所。于中或无记。或通善染之殊。诸经论中自心所。法总名心也。谓善心恶心等。三质多耶。此云集起心。唯是根本第八识也。积集诸法种子起现行故。四乾栗陀耶。此云贞实心。亦云坚实心。此是真实心也。然第八识无别自体。但是真心。以不觉故。与诸妄想而有和合不和合义。和合义者能含染净目为藏识。不和合者体常不变。目为真如。即此离所行相称真实义诸佛教心也。虽然四种体同。迷悟真妄义别。如取真金。须明识瓦砾及以伪宝但尽除之纵不识金。金体自现。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至)诸色相故 佛言有四因缘眼识转。转生也。一谓不觉外尘是自心现而执取故。二谓无始已来取着于色妄想熏习不断故。三谓识本性。如是故。识以了别为自性故。四谓乐欲见诸色相故。

大慧以此四缘(至)犹如勐风吹大海水 言以此四缘。令心水流生转识浪。如眼识既尔。余诸识亦如是。于一切诸根微尘毛孔。眼等诸转识或顿生。譬如明镜现众色像。无有前后或渐生犹如勐风吹大海水。前波起后波随。言微尘毛孔者。即色尘身根也。

心海亦尔境界风吹起诸识浪相续不绝 言外尘风击如来藏心海。起诸识浪。造业感报生死不绝。亦如之。

大慧因所作相非一非异(至)差别境相有意识生 此明诸识展转互为因也。言因所作相非一非异者。因即第八如来藏识也。所作相谓七转识从第八所生也。非一者诸识行相不同也。非异者同皆缘起无自性也。言业与生相相系深缚者。谓第八识变起根身器界名为生相。六七二识无明覆故。由此执为实我实法第六意识引起前五造引满业。感诸异报生死不绝。故云业与生相。相系深缚。是皆不了色等诸尘自心妄现。故五识身转也。大慧。眼等五识与五尘俱时。或因了别色等差别境相而意识生也。是故当知根身尘境一切诸法。皆是众生自心妄识互为因果之所现也。故伽陀云。诸法于藏识。识于法亦尔。更互为因相。亦互为果相。

然彼诸识不作是念(至)无差别相各了自境 彼诸识等各了自境者。此明八识俱能了别自分境故。不知唯是自心妄现也。谓色是眼识境。乃至赖耶见分是第七识境。根身种子器界是藏识境。然此八识。离如来藏无别自体。以众生不知故。执为八识之名。诸佛证得故。能成四智之用。若昧之则八识起执藏之号。七识。得染污之名。六识起遍计之情。五识徇根尘之相。若了之赖耶成圆镜之体。持功德之门。末那为平等之原。一自他之性第六起观察之妙。转正法之轮。五识兴所作之功。垂应化之迹斯则一心匪动。识智自分。不转其体但转其名。不分其理而分其事。

大慧诸修行者入于三昧(至)名为识灭 上明诸识展转为因。各了自境。妄想流注。欲转诸识。成智用者。以根本藏识微细难知。故举二乘修劣三昧。不知诸识习气种子。依藏识不灭。自谓我灭诸识入于三昧而实未也。但伏。六识不取尘境。彼将为灭。

大慧如是藏识行相微细(至)定慧之力皆不能知 此显有能知者。谓如是诸识所依藏识行相微细。唯佛究竟知其边际。及住地菩萨方能分知。其余声闻独觉外道修行。而得三昧智慧。悉不能了。

唯有修行如实行者(至)自心所见能知之耳 言能知难知之。所以也。以智慧力了诸地相善达句义者。有了因也。无边佛所广集善根者。有缘因也。本有正因由是现前。自然明见妄习流注。故云能知。

大慧诸修行人宴处山林(至)如实修行大善知识 下中上修言随人分量也。分别流注即上二种生住灭也。余义如文。皆当亲。近善知识者。如马鸣曰。诸佛法者有因有缘。因缘具足乃得成辨。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若无人知。不假方便能自烧木。无有是处。众生亦尔。虽有正因熏习之力。不遇诸佛菩萨知识。示教利喜。慈悲摄护以之为缘。能自断烦恼入涅槃者。则无是处。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汎论偈颂有四种不同。梵音亦异。仍具八意。不复备引。今此直明其大略。一但字满三十二即为一颂。二讽颂或名直颂。谓以偈说法不颂长行。三应颂。重颂长行也。或为钝根重说。或为后来之徒。或为增明前说。四集施颂。谓以少言摄集多义。施他诵持故。今此经内。于前四中二三所摄。然凡言长行偈讽相望。有五对之例。谓有无。广略。离合。先后。隐显。至文当审详之。

譬如巨海浪斯由勐风起(至)对现境说五 此颂明前现识之海性自常住为彼六尘境界之风所飘动故。此七种识现识之体以为内因。六尘境界以为外缘。兴盛六种麁重相故。故云譬如巨海浪。由斯勐风起。洪波鼓溟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云何名为境界之风。其风形状当如何耶。谓青赤等种种显色。能起眼识。珂贝等珠出种种胜妙音声。能起耳识。檀乳等香熏布种种芬芬香气。能起鼻识。木罗石蜜等诸安触着和种种善美乐具。能起身识。咸澹等味随其所应出种种味。能起舌识现在之花。未来之果。种种法尘。随为彼识所缘境界。能起意识。今此文中。举尘取识应审观察。彼末那识即是意识微细分位。无别体耳。如是六尘。能动心体令使散乱。譬如勐风故名为风故云青赤等诸色。珂贝乳石蜜盐味众花果 如是七识。及与藏识。同耶异耶。非同非异。离二边故。譬如日与光明。水与波浪。非同非异。七识藏识。非同非异义。亦复如是故云日月与光明。非异非不异。意等七种识应知亦如是。如海共波浪。心俱和合生 如是七识。从何处所。来入藏识作七种数。流转起动无断绝时。如是七转识不从内来。不从外来。不从中间来。唯藏识体变作七识譬如海水。动作波浪故云譬如海水动。种种波浪转。藏识亦如是。种种诸识生。心意及意识。为诸相故说 如是现识。及七转识。八种心识。唯有生灭无常相耶。亦有实相常住相耶。如是八识。从无始来三际不动。四相不迁。真实常住。自性清净。功德满足。无有二相。故云八识无别相。无能相所相。譬如海波浪。是则无差别。诸识心如是。异亦不可得 诸识本寂。妄尘无体。由不觉故前五识转。览现尘境。第六分别。起惑造业第七传送执我我所。能广积集。同为能熏第八藏识。受熏持种。积集不亡。展转为因。流转不息故云心能积集业。意能广积集。了别故名识对现境说五 是知离心之境。文理俱虚。即识之尘诠量有据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垢净心明。本来是佛。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以颂问曰 自下三重问答蹑前而起。总一十八偈。各有经家生起。此即初番问生起也。下准此。

青赤诸色像众生识显现如浪种种法云何愿佛说 上云青赤等尘发生。诸识。如海波浪皆非一异。又云心积集等。行相有殊。故致斯问。

尔时世尊以颂答曰 青赤诸色像浪中不可得言心起众相开悟诸凡夫 上二句明色即是空。故不可得。次一句空即是色。故起众相。下一句释第三句。

而彼本无起自心所取离能取及所取与彼波浪同 此一偈法合重明青赤诸色像。浪中不可得二句也。

身资财安住众生识所现是故见此起与浪无差别 色身正报也。资生财物及安住处依报也。此一偈法合重明言心起众相。造业感报依正不同。皆是众生自心妄现。

尔时大慧复说颂言大海波浪性鼓跃可分别藏识如是起何故不觉知 此约法喻而难。

尔时世尊以颂答曰阿赖耶如海转识同波浪为凡夫无智譬喻广开演 依彼大海譬喻演说使愚夫通晓。

尔时大慧复说颂言譬如日光出上下等皆照世间灯亦然应为愚说实 大慧因上言心起众相。开悟诸凡夫。即是如来方便不说实法。故问如日光出时。等照于万物。如来既出世。应为诸愚夫。平等说真实。

已能开示法何不显真实 言如来已为众生开示诸法。何故不为愚夫说真实法。

尔时世尊以颂答曰若说真实者彼心无真实(至)心境界亦然 此一颂半上二句法说。谓非器不堪闻。实非不平等。次三句举三喻况彼心无实。第三一句以法合喻。故云亦然。

境界不具故次等而转生(至)无有定次第 次一颂半言外境缘若不具足内识即次第转生。故成唯识云。依止根本识。诸识随缘现。或俱或不俱。如波涛依水。谓缘若同时具足即俱现。如镜现像无有前后。此偈明缘不同具即次第而转生也。以第六识分别诸法尘。故云识以能了知。意缘阿赖耶。起我我所执。故云意复意谓然。五识随现尘。何有定次第。

譬如工画师及画师弟子(至)绮焕成众像 是二颂言画色本无形。随形即画像。以况如来本无法。随机即说法。岂得止说一种法也。

言说则变异真实离文字(至)于彼为非说 此三颂半正明如来应机说异也。上二句总标说意。次五句谓对利根说一乘真实法。次五句谓对余钝根说种种如幻法。一一如文。下二句谓所说法不应机者翻为妄语。故云非说。

譬如众病人良医随授药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 是一颂又以良医随病授药不同。况如来应量说法有异。故不得如日平等照物。以结前问。

世间依怙者证智所行处外道非境界声闻亦复然 依怙者即如来也。

注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二

 

上篇:注大乘入楞伽经

下篇:佛说盂兰盆经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疏部目录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无量寿经义疏

无量寿经义疏上卷 沙门慧远撰 圣教不同。略要唯二。一...

观音义疏记

观音义疏记卷第一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 释疏二。初释题目...

维摩经略疏

维摩经略疏序 今兹疏文即隋炀帝。请天台大师出之。用...

占察善恶业报经义疏

占察善恶业报经疏卷上 隋外国沙门 菩提登 译 古吴蕅...

长阿含十报法经

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上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佛说孙多耶致经

佛说孙多耶致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佛说大爱陀罗尼经

佛说大爱陀罗尼经...

银色女经

银色女经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西天...

佛说乐想经

佛说乐想经 西晋月支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大方等如来藏经

大方等如来藏经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如是我闻:...

【注音版】南无月光如来神咒

南无月光如来神咒...

华严法界玄镜

华严法界玄镜卷上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余覃思...

菩萨的两大根本——誓愿力跟观照力

从这样一个万法唯识的道理,菩萨生起了两种的功德力:...

戒法的功能

《业疏》云: 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

生活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学佛

问: 法师慈悲,请问对生活忙碌,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

【推荐】三界这一关跳出去,后面那一段就很好走了

为什么说要往生净土呢? 前面我们只讲到念佛能够破除障...

去除蔬菜农药的六个绝招

绝招1、去皮: 蔬菜表面有蜡质,很容易吸附农药。因此...

空与有

影响中国佛教最深远的思想有二:一是有宗,以「缘起论...

庐山东林寺昼夜经行︱三界如火宅 念佛归安养

2018年8月12日,东林寺每月一次的昼夜经行如期举行。下...

出家感悟: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当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纠结于是该成家立业,还是出...

最严重的颠倒就是「常见」

我们的五根、六尘种种的色法,其实是一念的心所相续变...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

佛教中的「五行」有哪些含义

我们常说的五行为五元运行之意。指水、火、木、金、土...

学做忍辱负重的出家人

从行者身分而成为沙弥,有落发剃度的仪式,但落发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