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改形易道,这个是生命的真相

大安法师  2021/06/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改形易道,这个是生命的真相

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认知到,这个「吾」是可以转生为身体的,但是这个身体是不可能跟这个「吾」等量齐观的,它不是一回事的。

所以这个「吾」就是神识,「吾」就是主人。这个「身」,身体就是客,有时候叫“客尘烦恼”,是坚固妄想的产物。那么这个客,这个「身」是不真实的,是虚幻的,是苦恼的,我们真正生命的价值是在主人这个地方,是在「吾」。这个「吾」——主人是无量劫以来长期存在的,是不生不灭的。这个客——身体是可以改形的,改变形状的,转变它的相貌的,一下子来,一下子走的。

改形易道,这个是生命的真相。我们即便行了五善,仁、义、礼、智、信,你下辈子转了一个人身,改变面貌,你在世的父母子女相见都不认识啊。如果改变一个身体,改变成一个牛的身体、马的身体,那更不认识啊,他会改变他的形象,用什么来改变,就是这个「吾」。你这个身体造作的恶业,在这个「吾」——神识里面的业力决定我们改什么形,易什么相。

那么这个「吾」和「身」的关系进一步用比喻的方法来说,就好像我们要到远方去,去远方用什么样的工具呢?或者是乘船去,或者是坐轿子去,或者是骑马去,或者是开着车去,你的旅行工具可以改变,但无论你是乘船、坐轿、跃马、驱车,这个里面的人不会改变,是你自己。所以这个船、车、轿、马就是身体,乘船、车、轿、马的就是「吾」。

再比如一个演员他要做戏,他在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或者扮演皇帝,穿上龙袍站在那里,或者扮演大臣、官吏,或者扮演乞丐,他在舞台上的角色有种种改变,但是作为他自己本人,不会改变。你不能去高度认同这个角色,在台上你做皇帝,你在家里你还端着皇帝的样子吗?你回家了你就是个丈夫,就是个父亲了,他的角色在改变。所以帝王、官吏、乞儿这就是你的「身」,扮演这个帝王、官吏、乞丐的就是「吾」。

所以就从我们的身体来看,我们能够看见东西、能够听到东西的是身体,身体见、闻、觉、知的功能。但是之所以能够让我们有能力见、闻、觉、知的是「吾」。大家都要注意了,比如我们现在能够见、闻、觉、知,这是灵明不昧的“吾”。

如果我们这口气不来,死了,死了之后,死了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神识离开了。离开了,你的眼睛还能看吗?你的耳朵还能听吗?所以在这里一定要把它要看清楚,「吾」和「身」绝对是不一样的。只有我们的身体有生有灭,有死亡,所以我们的眼睛从小比较明亮,到老了就昏花;这个耳朵青年阶段比较灵敏,到了老年就闭塞了。

但是这个「吾」是没有生死的,这点你看《楞严经》,有一个波斯匿王,曾经跟佛陀的一个讨论——人有没有轮回的问题,佛用恒河水跟他来比喻,说你最早看到恒河水是什么时候,他说三岁的时候看到恒河水,那你三岁看到恒河水,现在你已经六十岁了,三岁的时候你是婴儿,十三岁的时候是青少年,到了中年你慢慢的人就越来越老了,到了六十岁皮肤都皱了,头发白了,牙齿摇动了。那么你三岁时候到六十岁是不是有变化?身体有变化,但是你现在看恒河水,你身体的变化有皱纹,你见恒河水有没有皱纹啊?

他说没有皱纹,三岁看恒河水跟他六十岁看恒河水都一样。那佛就指示,能够受你变化的,你有皱纹的是会生灭的,但是没有皱纹,不会变化的怎么会受你的断灭呢?就是不变的东西它就永远存在,变的东西它会坏灭,从中来指示波斯匿王,你的“见性”是永恒的,是存在的。你的身体的皱纹迟早是要灭掉的,要死亡的。

《安士全书》在这里也是谈这个问题,你能够看的那个眼睛会昏迷,但是能见的那个“见性”,它是不昏不衰的,不昏不衰的不顺从变易,你能变易的身体顺从断灭,就会终结,谈这个问题。所以就知道有智慧的人从其大体。

儒家也讲“大人从其大体,小人从其小体”,这什么意思呢?大体就是有智慧的人,大人,他能够尊重生命当中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这个「吾」,就是自性。在这里面展开他对生命的尊重,展开他行为的这种规范。如果把这种「吾」,这种自性作为一个主人翁,那这个身体就是一个工具,为我所用的一种工具。

如果小人呢,就是没有智慧的人,从其小体,从其小体就是把这个身体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当他把身体看成真实的,那对这个「吾」,对这个自性,往往他就认为不存在,边缘化了,迷失了。迷失了这就是身见,这就是我执。这样他就一切都被这个身体所用,为这个身体做奴才去了。身体要享乐、要赚钱,就这一生为他人嫁衣裳。这就是从其小体,为了这个身见的满足,我们的主人翁昏睡了,为他做奴才了,去造作诸多的恶业了,这就是可怜悯者。

那么这些可能我们听过去还是觉得很生疏,由于我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这些道理,但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们人的生命,色、受、想、行、识,这种身体的虚幻相,以及我们的心也是攀缘之相,当下有不生不灭的自性。我们的生命去趋向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本觉妙明真心,这就是大人。

如果被这个身见所执,把这个不真实的东西认为是真实的,虚假的认为是不得了的主人翁,我们就完全成了小人。小人到哪去,小人的行为一定是没有道德的。他为什么没有道德,因为他不能体认到这个心性本体的东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

假如生命只有三个月,该怎样珍惜和利用

一天中午,法堂里坐了二百多人听我开示,结束后,大家...

三法印之诸法无我

我们凡夫的心有两种攀缘,第一个,攀缘外境。第二个,...

反闻闻自性与反闻闻妄想

我师兄弟,他问海公一个问题问得很好,他说:反闻闻自...

圣严法师《好好善用「臭皮囊」》

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四种观想的方法,称为四念处,分...

蚯蚓一个生命能变成两个生命,这是为什么

问: 这里提到这个蚯蚓被切割成两段,但是蚯蚓的两半均...

用这个愿望来做生命的核心价值

我们刚开始在修无分别智时候,当然第一个要远离的就是...

为什么布施会有福报

我们布施为什么会有福报?这个福报是从什么地方来?诸...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四十八大愿——(第26愿)菩萨得金刚身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大安法师:往生唯靠弥陀,而密宗要视师如佛,如何看待

问: 昨天聆听你的开示,颇感受益匪浅,感恩法师。可...

净土法门是没有中阴身的

这里就提出一个问题,也是很多信众提出的中阴身问题。...

在生活中如何智慧觉照

问: 虽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在生活中如何智慧...

【佛教词典】不还果补特伽罗

【不还果补特伽罗】 p0340 杂集论十三卷八页云:不还果...

【佛教词典】迦罗越

(术语)梵音kulapati,有族者之义。华言居士。见翻译...

穿越生命的地狱--舍弃与坚韧

本心若虚空,清净无一物。 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 ...

我们没办法改变外在的共相,只能改变自己的不共相

阿赖耶识的相貌差别,是就着阿赖耶识,因为不同的我见...

李炳南居士的皈依因缘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

圣严法师《佛教对宇宙生命的来源及看法》

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

【推荐】勿以聪明骄人 真实用功方好

勿以聪明骄人 真实用功方好 观来书,词义均好,无可改...

法乐之乐才是无穷而长久的甘味

人们通常认为快乐离不开财富,因此为了争取得到更多的...

电脑程序员的十条禅法

程序员是一份特别辛苦的职业,也是一个承受各种压力的...

改变命运的3个要点

如果说命运是一定的,不能改变,《易经》教人趋吉避凶...

【推荐】如何把弥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

净土宗的道理是他力门、果地教,整体而言,净土法门修...

慧律法师《灵感观世音》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

为什么大家见面都说「阿弥陀佛」

问: 为什么大家见面都说阿弥陀佛? 正如法师答: 阿...

暇满人身最难得

生活在有机会听闻佛法的地方,这样的人身是无价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