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十七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卷第十七

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

礼侍者断七请普说。僧问。和尚室中道。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不得下语。不得无语。遂以坐具打地一下云。学人为蛇画足。却请和尚头上安头。师云。自起自倒得人憎。进云。也要和尚相委悉。师云。切忌靴里动指头。进云。还有为人处也无。师云无。进云。却较些子。师云。换却尔眼睛。乃云。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不得下语。不得无语。不得思量。不得拟议。当恁麽时释迦老子达磨大师。虽有鼻孔。直是无出气处。还委悉麽。遇贵则贱遇贱则贵。若向贵贱处着到。更须买草鞵行脚始得。所以道。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无心得。不可以语言造。不可以寂默通。虽然如是。如天普盖。似地普擎。全放全收。全杀全活。妙喜恁麽道。也不离这箇消息。正如适来禅客。以坐具打地一般。乃拍禅床一下云。且道。明甚麽边事。斯辰比丘了贤。为近体侍者。将俗家寄来衣物。估唱请老汉举扬宗旨。庄严报地。可惜这兄弟。方始于竹篦子话。有箇发明处。而今已是说前年话。一日问他。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如何。渠答不得。却曰。望和尚为某作箇方便指示。山僧向他道。尔是福州人。我说箇喻子向尔。如将名品荔枝和皮壳。一时剥了。以手送在尔口边。只是尔不解吞。渠闻之不觉失笑曰。和尚吞着即祸事。过得几时。又问。他前日吞了底荔枝。只是尔不知滋味。渠曰。若知滋味。转见祸事。我爱他这两转语。所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信知宗师家无实法与人。且如世间工巧技艺有样子便做得。若是这一解。须是自悟始得。得之于心应之于手。若未得箇安乐处。一向求知见觅解会。这般杂毒才入心。如油入麫。永取不出。纵取得出。亦费料理。此事如青天白日。元无障碍。却被这些杂毒障却。所以于法不得自在。老汉常爱真净和尚道。如今人多是得箇身心寂灭前后际断。休去歇去一念万年去。似古庙里香炉去。冷湫湫地去。便为究竟。殊不知。却被此胜妙境界障蔽。自己正知见不能现前。神通光明不能发露。或又执箇一切平常心是道。以为极则。天是天地是地。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大尽三十日。小尽二十九。凡百施为。须要平常一路子以为稳当。定将去合将去。更不敢别移一步。怕堕坑落堑。长时一似双盲人行路。一条拄杖子寸步抛不得。紧把着凭将去。步步依倚。一日若道眼谿开。顿觉前非。抛却杖子。撒开两手。十方荡荡。七纵八横。东西南北。无可不可。到这里方得自在。如今人能有几箇放得杖撒得手。昔因真净和尚新开语录。其时我老和尚在五祖堂中。作首座。五祖一日廊下见僧。把一册文字。祖曰。尔手中是甚文字。僧曰。是真净和尚语录。祖遂取读。即赞叹曰。惭愧末世中有恁地尊宿。乃唤首座。我老和尚时在后架洗袜。闻呼很忙走出来。祖曰。我得一本文字。不可思议。所谓善说法要。尔试看。休去歇去。一念万年。前后际断。诸方如今有几箇得到这田地。他却唤作胜妙境界。旧时宝峯有箇广道者。便是这般人一箇浑身都不理会。都不见有世间事。世间尘劳昧他不得。虽然恁麽。却被这胜妙境界障却道眼。须知到一念不生前后际断处。正要尊宿。如水潦和尚。因採藤次。问马祖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祖曰。近前来向尔道。水潦才近前。马祖当胸一蹋蹋倒。水潦忽然大悟。不觉起来呵呵大笑。祖曰。尔见箇甚麽道理。潦曰。百千法门无量妙义。只向一毛头上。便识得根源去。这箇教中。谓之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才得箇入处。便亡了定相。定相既亡。不堕有为。不堕无为。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便是观音入理之门。他既悟了。便打开自己库藏。运出自己家珍。乃曰。百千法门无量妙义。只向一毛头上。便识得根源去。又呵呵大笑。马祖知他已到这箇田地更不采他。亦无后语。后来住水潦菴。禅和家来参。他有百十众。才举扬便卖弄这一蹋云。自从一喫马师蹋。直至而今笑不休。渠又何曾有峯峦叠翠涧水潺湲岸柳含烟庭华笑日鸎啼乔木蝶舞芳丛底说话来。只道。自从一喫马师蹋。直至而今笑不休。这箇便是第一箇入流亡所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底样子。又不见云门问洞山。近离甚处。山曰。查渡。门曰。夏在甚处。山曰。湖南报慈。门曰。几时离彼山。曰八月二十五。门曰。放尔三顿棒。古人淳朴据实祇对。自言。我此回实从查渡来。有甚麽过。便道。放我三顿棒。大丈夫汉。须共这老汉理会始得。至明日便去问曰。昨日蒙和尚放三顿棒。未审过在甚麽处。问曰。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恁麽去。洞山忽然大悟。更无消息可通。亦无道理可拈出。只礼拜而已。既悟了。便打开自己库藏。运出自己家珍。乃曰。他后向无人烟处住箇草菴。不蓄一粒米。不种一茎菜。接待十方往来。尽与伊出却钉拔却楔。拈却炙脂帽子。脱却鹘臭布衫。教伊洒洒地作箇衲僧。岂不俊哉。云门曰。尔身如椰子大。开得许大口。这箇是第二箇入流亡所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底样子。又鼓山晏国师在雪峯多年。一日雪峯知其缘熟。忽起搊住曰。是甚麽。晏释然了悟。唯举手摇曳而已。峯曰。子作道理耶。晏曰。何道理之有。后来杨大年收在传灯录中。谓之亡其了心。此是第三箇入流亡所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底样子。又灌谿和尚。一日见临济。济下绳床才擒住。谿便云。领领。这箇是第四箇入流亡所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底样子。这箇说似人不得。传授人不得。老汉十七年参也。曾零零碎碎悟来。云门下也理会得些子。曹洞下也理会得些子。只是不能得前后际断。后来在京师天宁。见老和尚陞堂。举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门曰。东山水上行。若是天宁即不然。如何是诸佛出身处。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向这里忽然前后际断。譬如一綟乱丝将刀一截截断相似。当时通身汗出。虽然动相不生。却坐在净裸裸处得。一日去入室。老和尚曰。也不易尔到这箇田地。可惜尔死了不能活。不疑言句。是为大病。不见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甦欺君不得。须信有这箇道理。老汉自言。我只据如今得处。已是快活。更不能理会得也。老和尚却令我在择木寮作不釐务。侍者每日同士大夫。须得三四回入室。只举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才开口便道。不是。如是半年间。只管参。一日同诸官员在方丈药石次。我只把箸在手。都忘了喫食。老和尚曰。这汉参得黄杨木禅。却倒缩去。我遂说箇譬喻曰。和尚。这箇道理。恰如狗看着热油铛相似。要舐又舐。不得。要舍又舍不得。老和尚曰。尔喻得极好。只这箇便是金刚圈栗棘蓬。一日因问老和尚。见说。和尚当时在五祖。曾门这箇话。不知五祖和尚如何答。和尚不肯说。老汉曰。和尚当时不可独自问。须对大众前问。如今说又何妨。老和尚乃曰。我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时如何。祖曰。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又问。忽遇树倒藤枯时如何。祖曰。相随来也。老汉才闻举便理会得。乃曰。某会也。老和尚曰。只恐尔透公桉未得。老汉曰。请和尚举。老和尚遂连举一络索誵讹公桉。被我三转两转截断。如箇太平无事时得路便行更无滞碍。老和尚曰。如今方知道。我不谩尔。我既会了。却倒疑着几箇禅头。乃问老和尚。老和尚曰。我箇禅如大海相似。是尔将得箇大海来。倾取去始得。若只将得钵盂来。盛得些子去便休。是尔器量只如此。教我怎奈何。能有几箇得到尔田地。旧时只有一箇璟上座。与尔一般。只是死了。过得几时。便举。我立僧后来在云居首座寮。夜间常与兄弟入室。老和尚爱来听。有时入室了。却上方丈。见老和尚。同在火炉头坐。老和尚曰。或有箇禅和子。得似老僧。尔又如何支遣。老汉曰。何幸如之。正如东坡说作刽子得一箇肥汉剐。我却倒与老和尚入室。被我拶得上壁。老和尚呵呵大笑。思量这老和尚。粉骨碎身亦未能报得。因礼上座声老汉举。福州人喫荔枝。有箇瞥地处。所以说到这里。这兄弟在丛林中。规行矩步。无衲子之过。可惜尺头短。然打箇筋斗出来。决定昧他不得。有一则古话。举似大众。教中道。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后来湛堂和尚颂曰。老胡彻底老婆心。为阿难陀意转深。韩干马嘶青草渡。戴嵩牛卧绿杨阴。妙喜亦有箇颂子。虽不甚文彩。却不在湛堂之下。

荒田无人耕。耕着有人争。
无风荷叶动。决定有鱼行。

师绍兴二十六年。三月十一日。于临江军新淦县东山寺。被旨还僧。谢恩罢。拈香祝圣毕。乃就座云。青毡本是吾家物。今日重还旧日僧。珍重圣恩何以报。万年松上一枝藤。遂拈起拄杖云。一枝藤在这里。且报恩一句作麽生道。若也道得。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其或未然。山僧不免为诸人道破。

长将日月为天眼。
指出须弥作寿山。

新淦县众官。请普说。僧问。圣恩已受。僧相再圆。学人上来。乞师指示重新底佛法。师云。雨过谿光澹。云开岳色新。进云。恁麽则龙图增久固。佛日转光辉。师云。一道旧行路。高下自分明。进云。只如大颠叩齿。韩文公直下知归。黄檗安名。裴相国便知落处。未审和尚今日与知县朝议相见。有何指示。师云。两眼对两眼。进云。莫便是指示也无。师云。一任鑽龟打瓦。僧礼拜。师乃云。问得亦好不问更亲。何故。声前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可中有箇英灵汉。恁麽不恁麽聊闻举着剔起便行。犹在葛藤窠里。直得内无所证外无所修。似地擎山。如石含玉。亦未是衲僧放身命处。若也知得。尘尘念念皆无空阙。折旋俯仰尽在其中。正当恁麽时。毕竟是谁家风月。还委悉麽。千圣不知何处去。倚天长剑逼人寒。复云。这箇是知县朝议。今日率诸同官。洎寄居贤士大夫。同来随喜宗杲披剃。请说法底意旨此一段因缘。问佛有因。况宗杲自居衡梅。首尾十七年。今日不觉不知。一来新淦。同此法会。岂非前报世中曾在灵山会上同为听法之人。元来说法自有时处。若时节因缘未会。说法不成。所以释迦老子说法三百六十余会。皆立时处。何谓时处。岂不见。圆觉经末上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只这箇便是今日说法底时节。所以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若至。其理自彰。不见。天台智者大师因读法华经。至药王菩萨焚身处云。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于此豁然。前后际断。便证法华三昧。于三昧中见灵山会上释迦老子与百万大众俨然未散。如今说与人。若是不曾入得这般境界。剗地不信。何故。智者自是陈隋时人与释迦老子相去二千年。如何因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便于法华三昧中。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为复是谩人耶。是假说耶。此事唯证乃知难可测。须知妙喜今日说法。与释迦老子在灵山会上说法无异。与智者大师在南岳证得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亦无异。真实证者必不相欺。未证者一似说梦。所以道。过去一切劫。安置未来今。未来现在劫。回置过去世。以海印三昧一印印定。更无透漏。无去无来无前无后。非但妙喜一人如是。判府郎中亦如是。非但判府郎中如是。判县朝议与诸同官寄居贤士大夫亦如是。非但判县朝议与诸同官寄居贤士大夫如是。乃至现前若僧若俗若贵若贱亦如是。如是之法。在天同天。在人同人。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乃至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悉现其身而为说法。此是一味清净平等法门。若向这里明得。各人本地风光本来面目。方知一大藏教五千四十八卷句句不说别事。无常迅速莫作等闲。所以道。努力今生须了却。莫教永劫受余殃。人身难得。为贵人复难。不见释迦老子说四十二章经。里面有二十难。谓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有势不临难。就中有箇[拚-ㄙ+ㄊ]命不死难。尔诸人还会麽。若[拚-ㄙ+ㄊ]得命无有不死者。如何说不死底道理。若会得这箇。方始把二十难。一翻翻转来。总是易底事。[拚-ㄙ+ㄊ]命不死也易。贫穷布施也易。豪贵学道也易。有势不临也易。若悟即易。不悟即难。然难易两字。亦不干本地风光本来面目事。何故。此箇法门本无难本无易。若能向不难不易处。急着眼看。外息诸缘内心无喘。方知本无难易底法。如今聪明灵利底人。不能便悟。病在于何。却为心意识先行。被心意识障却自己光明。塞却行路。进步不得。所以这里使聪明灵利不着。要须内不放出外不放入。内不放出。则是内心无喘。外不放入。即是外息诸缘。内心既定。则诸缘亦定。故曰。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一段大事因缘。大底如是。若能如是信如是解。如是修如是证。则三世诸佛即是汝诸人。汝诸人即是三世诸佛。无古无今。同一解脱。世间有如此殊胜之事。可惜百姓日用而不知。然今日一会亦非小缘。又承诸山禅师洎诸善男信女。同此听法。伏愿。一闻千悟得大总持。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久立伏惟珍重。

钱计议请普说。师云。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既离见闻觉知外。却唤甚麽作法。到这里如人饮水冷煖自知。除非亲证亲悟。方可见得。若实曾证悟底人。拈起一丝毫头。尽大地一时明得。今时不但禅和子。便是士大夫聪明灵利博极群书底人。箇箇有两般病。若不着意。便是忘怀。忘怀则堕在黑山下鬼窟里。教中谓之昏沉。着意则心识纷飞。一念续一念。前念未止后念相续。教中谓之掉举。不知有人人脚跟下不沉。不掉底一段大事因缘。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未有世界。早有此段大事因缘。世界坏时。此段大事因缘。不曾动着一丝毫头。往往士大夫。多是掉举。而今诸方有一般默照邪禅。见士大夫为尘劳所障方寸不宁。怗便教他寒灰枯木去。一条白练去。古庙香炉去。冷湫湫地去。将这箇休歇人。尔道。还休歇得麽。殊不知。这箇猢狲子。不死如何休歇得。来为先锋去为殿后底。不死如何休歇得。此风往年福建路极盛。妙喜绍兴初。入闽住菴时。便力排之。谓之断佛慧命。千佛出世不通忏悔。彼中有箇士人郑尚明。极聪明教乘也理会得。道藏也理会得。儒教则故是也。一日持一片香来妙喜室中。怒气可掬。声色俱厉。曰昂有一片香未烧在。欲与和尚理会一件事。只如默然无言。是法门中第一等休歇处。和尚肆意诋诃。昂心疑和尚不到这田地。所以信不及。且如释迦老子在摩竭提国。三七日中掩室不作声。岂不是佛默然。毗耶离城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末后维摩诘无语。文殊赞善。岂不是菩萨默然。须菩提在岩中宴坐。无言无说。岂不是声闻默然。天帝释见须菩提在岩中宴坐。乃雨华供养。亦无言说。岂不是凡夫默然。达磨游梁历魏。少林冷坐九年。岂不是祖师默然。鲁祖见僧便面壁。岂不是宗师默然。和尚因甚麽。却力排默照。以为邪非。妙喜曰。尚明。尔问得我也是待我与尔说。我若说不行。却烧一炷香礼尔三拜。我若说得行。却受尔烧香礼拜。我也不与尔说释迦老子及先德言句。我即就尔屋里说。所谓借婆帔子拜婆年。乃问。尔曾读庄子麽。曰是何不读。妙喜曰。庄子云。言而足。终日言而尽道。言而不足终日言而尽物。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非言非默。义有所极。我也不曾看郭象解并诸家注解。只据我杜撰说破尔这默然。岂不见。孔夫子一日大惊小怪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尔措大家。才闻箇唯字。便来这里恶口却云。这一唯。与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致君于尧舜之上。成家立国。出将入相。以至启手足时。不出这一唯。且喜没交涉。殊不知。这箇道理。便是曾子言而足。孔子言而足。其徒不会。却问曰。何谓也。曾子见他理会不得。却向第二头答他话。谓夫子之道不可无言。所以云。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要之道与物至极处。不在言语上。不在默然处。言也载不得。默也载不得。公之所说。尚不契庄子意。何况要契释迦老子达磨大师意耶。尔要理会得庄子非言非默义有所极麽。便是云门大师拈起扇子云。扇子[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筑着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倾盆。尔若会得云门。这箇说话。便是庄子说底。曾子说底。孔子说底一般。渠遂不作声。妙喜曰。尔虽不语。心未伏在。然古人决定。不在默然处。坐地明矣。尔适来举释迦掩室维摩默然。且看。旧时有箇座主。唤作肇法师。把那无言说处。说出来与人云。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释梵绝听而雨华。斯皆理为神御。故口以之而默岂曰无辩。辩所不能言也。这箇是理与神忽然相撞着。不觉到说不得处。虽然不语。其声如雷。故云。岂曰无辩。盖辩所不能言也。这里世间聪明辩才。用一点不得。到得恁麽田地。方始是放身舍命处。这般境界。须是当人自证自悟始得。所以华严经云。如来宫殿无有边。自然觉者处其中。此是从上诸圣大解脱法门。无边无量。无得无失。无默无语。无去无来。尘尘尔刹刹尔。念念尔法法尔。只为众生根性狭劣。不到三教圣人境界。所以分彼分此。殊不知。境界如此广大。却向黑山下鬼窟里默然坐地。故先圣诃为解脱深坑。是可怖畏之处。以神通道眼观之。则是刀山剑树镬汤鑪炭里坐地一般。座主家尚不滞在默然处。况祖师门下客。却道。才开口便落今时。且喜没交涉。尚明不觉作礼。妙喜曰。公虽作礼。然更有事在。至晚间来入室。乃问他。今年几岁。曰六十四。又问。尔六十四年前。从甚麽处来。渠开口不得。被我将竹篦噼嵴打出去。次日又来室中曰。六十四年前尚未有昂在。如何和尚却问昂从甚麽处来妙喜曰。尔六十四年前。不可元在福州郑家。只今这听法说法一段历历孤明底。未生已前毕竟在甚麽处。曰不知。妙喜曰。尔若不知。便是生大。今生且限百岁。百岁后尔待飞出三千大千世界外去。须是与他入棺材始得。当尔之时。四大五蕴一时解散。有眼不见物。有耳不闻声。有箇肉团心分别不行。有箇身火烧刀斫都不觉痛。到这里历历孤明底。却向甚麽处去。曰昂也不知。妙喜曰。尔既不知。便是死大。故曰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便是这箇道理。这里便聪明也不得。记持也不得。我更问尔。平生做许多之乎者也。腊月三十日。将那一句敌他生死。须是知得生来死去处分晓始得。若不知即是愚人。渠方心伏。从此遂救他不坐在无言无说处。肯来这下做工夫。今日一会。同此听法。须知人人有此一段大事因缘。亘古亘今不变不动。也不着忘怀。也不着着意。但自时时提撕。妄念起时。亦不得将心止遏。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只就动止处。看箇话头。便是释迦老子达磨大师出来也。只是这箇。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尔措大家。多爱穿凿说道。这箇不是有无之无。乃是真无之无。不属世间虚豁之无。恁麽说时。还敌得他生死也无。既敌他生死不得。则未是在。既然未是。须是行也提撕。坐也提撕。喜怒哀乐时。应用酬酢时。总是提撕时节。提撕来提撕去。没滋味。心头恰如顿一团热铁相似。那时便是好处不得放舍。忽然心华发明。照十方刹。便能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汝等诸人。闻恁麽说话。往往心里道。妙喜老汉摇脣鼓舌。说得也相似。不知他肚里如何。须知妙喜说得底。便是行得底。更无两般。所以西天第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欲求一弟子继绍祖位。谓深山穷谷中。必有高人居止。因往求之。故知非但弟子求师切。师求弟子亦切。遂入山果见一人出迎。曰深山孤寂。龙蟒所居。大德至尊。何枉神足。祖曰。吾非至尊。来访贤者。彼默念曰。此师得决定性明道眼否。是大圣继真乘否。祖曰。汝虽心语。吾已意知。但办出家。何虑吾之不圣。彼闻已悔谢。于是投祖出家。即第十四祖龙树是也。今时学道者多不自疑。却疑他人。所以道。大疑之下必有大悟。且道悟得箇甚麽。良久云。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下座。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卷第十七

 

上篇: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下篇: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诸宗部目录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华严五教止观

五教止观一乘十玄门合行叙 夫五教止观也者。华严初祖...

密咒圆因往生集

密咒圆因往生集序 窃惟总持无文。越重玄于化表。秘诠...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序 曹溪派列,淘涌而流注无穷...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思惟...

憨山老人梦游集

憨山老人梦游集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一 憨山大师梦游全...

【注音版】佛说毗沙门天王经

佛说毗沙门天王经...

佛说四未曾有经

佛说四未曾有法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四教义

四教义卷第一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 夫众生机缘不一...

持世经

持世经卷第一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持世经初品第一...

地藏菩萨圣诞祝圣仪

一、香赞 戒定真香 焚起冲天上 弟子虔诚 热在金炉上...

所欲致患经

所欲致患经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佛说尊上经

佛说尊上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跟牛相比谁更清净

师父,我觉得内心比以前更清净了。 哦? 因为我坚持吃...

【推荐】一起看看念佛人到底有多尊贵

1、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 《观无量寿经》云:若念佛者...

能出家修行便是最好的归宿

我出生在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畔的一个古镇,这里风景如...

慧远大师《三报论》之大略

《三报论》: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

观心无常,不再迷茫彷徨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我们的心在哪里,...

我们见到各种景象是怎么有的呢

这个色尘是一个外处;见,眼根中的见,是一个内处。见...

小不忍则乱大谋

有个父亲因长期失业,家庭压力过大,情绪失控,用滚烫...

如果你想拼往生,就要把你的后路切断

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 暇...

想让自己不断成长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你

一个人要想进步,就是要学习佛的三藏十二部讲的戒定慧...

憨山大师:示念佛切要

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

北魏高僧昙鸾大师

在佛教史上,有一位号称菩萨皇帝的这么一位君主,就是...

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

前面讲到受持的方法,以下讲到忏悔方法。首先我们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