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般若心经指掌

鼓山传法沙门元贤述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此云智慧,即神悟玄奥,妙契真源也。

波罗蜜多,此云彼岸到,即由此妙慧,翻生死过尽至真空之际也。

般若是体,波罗蜜多是用。必合体用以成名者,乃是简不到彼岸之慧也。

心是喻,喻此经乃大部六百卷之精要,如人之一身,虽有五官百骸,而心为之主也。

上六字是所诠之法,下经字乃能诠之教。经,训正、训常、亦训径,谓此所诠之法,乃圣凡同禀之正轨,今古不易之常道,亦即是出凡入圣之要路也。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此乃据行而略标纲要也。

观自在菩萨者,以此菩萨妙慧圆照空有,了无罣碍,所以能有能无,可空可色,得大自在故,得此名。

菩萨,梵语菩提萨埵,华言觉众生。称菩萨者,从略也。

行深般若者,谓所修行之般若,乃是人法双空,惟一实相,非同二乘偏浅所观也。

照见五蕴皆空者,谓达见五蕴自性本空,即二空理深慧所见也。

五蕴,色、受、想、行、识也。色即五根、五尘及法尘之半分,非止幻身也。受谓幻身领纳外尘而得受用,有苦有乐及不苦不乐之殊也。想者,谓心缘外境而成相也。行谓造作,念念生灭,迁流不息也。识谓分别前境也。识是心王,受、想、行皆心所合之一妄心也。

度一切苦厄者,谓证见真空,苦恼斯尽,当得远离分段、变易二种生死之苦也。原夫凡夫之人,执五蕴为我、我所,由是起惑造业,轮回六道,甘受诸苦,无有出期。二乘虽不执为我、我所,而犹执蕴为实有,所以耽空滞寂,视三界为牢狱,不发度生之愿,是谓焦芽败种,无成佛分。佛深愍之故,为说此般若之法,使其知五蕴本空,则身心如幻,世界如化,二执永亡,三障顿消,可以长御白牛,广运众生,同至彼岸,而佛与众生之名,俱不可得矣。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此下至三藐三菩提,皆就机而广陈实义也。

舍利子,佛之弟子,智慧第一,权现声闻,为众上首,故佛呼其名而告之曰:吾所谓照见五蕴皆空者,非是离蕴之空,乃即蕴之空也。汝宗中,但知蕴中无人,而不知蕴亦非实,必欲灭色方可见空,是取断灭空也。当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未可差殊而观。盖空之与色,本是一体。色乃空之色,未尝不空故,不异空;空乃色之空,未尝不色故,不异色。岂可于色外取空,灭色见空哉?佛复恐人犹存空色二见,故又告之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二谛恒存,一味常显。非一非二,亦一亦二。涉有而不累于有,观空而不醉于空。存亡无碍,圆通无寄,般若玄旨尽在斯矣。受、想、行、识虽非质碍之物,但均属幻有,其望真空,与色无殊,故曰亦复如是。此乃般若之要义,学者宜尽心焉。

问:旧解有水冰之喻,世多相袭,今何不用?

答:以其法喻之不齐也。空色虽有相成之义,然非坏色以显空,亦非坏空以显色。今水结为冰,则水相坏也;冰融为水,则冰相坏也。坏一显一,是全不知空色之义,故今不用也。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诸法”指前五蕴也。“空相”即五蕴空之相状,乃二空理显也。盖有法,则有生灭,有垢净,有增减。今法既亡,惟一真空,岂复有生灭等之可言哉?古有作道前、道中、道后释者,非是愚意。真空相显,即佛亦且不立,况道前、道中、道后乎?又“诸法空相”有师作真空实相释者,愚意不敢袭用,以经既明言是诸法空相,何得改作实相?彼将谓诸妄既销,不真何待?则空相便是实相也。不知幻色、真空俱以实相为体,若悟实相,非独真空是实相,即幻色亦实相也。故《法华》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今但认空相为实相,则其为实相不亦偏乎?且空相虽是实相,而实相中著不得空字。不若但依经文为正。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空中”即前诸法空之中也。真空相现,万法俱泯,故皆无之。非是坏法,性本无故。下并准此。可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总是色心二者随机开合,故不同也。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此明真空中无十二因缘也。

此十二本缘觉所观之境:一曰无明,谓昏迷觉性也;二曰行,谓作业也。此二支乃过去所作之因。三曰识,谓起妄念初托母胎也;四曰名色,谓母胎中渐生诸形相也;五曰六入,谓胎中成六根也;六曰触,谓出胎后六根对六尘也;七曰受,谓领纳世间好恶等事也。此五支乃现在所受之果也。八曰爱,谓于世间生贪爱也;九曰取,谓于诸境生取著心也;十曰有,谓作有漏之因能招未来之果也。此三支乃现在所作之因。十一曰生,谓受未来五蕴之身也;十二曰老死,谓未来之身老而死也。此二支乃来世当受之果。此十二支,该三世因果,一一相因而生,名流转门;亦相因而灭,名还灭门。真空之中悉皆离之,生灭何有?亦以性本无故也。

无苦、集、灭、道。

此明真空之中无四谛也。

四谛本声闻所观之境,苦即世间众苦,世间果也;集即造作诸业,世间因也;灭即涅槃,出世果也;道即八正道,出世因也。真空之中,悉皆无之,亦以性本无故。

无智亦无得。

此明真空之中,非但无前诸法,即知空之智亦不可得;非但能空之智不可得,即所知空理亦不可得。至此则药病两亡,心境俱泯,唯一实相而已,是为般若之极功也。

问:前色空双立,今何一切皆无?

答:前之所立,立而未尝不尽;今之所无,无而未尝不存。盖言有者,但有其相而性元无也。言无者,但性本无而相非坏也。故存而正泯,亡而恒立,般若之旨本如是也。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下因言无所得而显有所得也。

依此无得之光,即得心境皆空,触处洞然,而解脱无碍矣。既无碍,则随其所向,无生死苦厄之障,故无恐怖。非独无恐怖也,即无始以来颠倒梦想亦可远离矣。颠倒梦想,乃无明烦恼也。既无烦恼,则究竟可至涅槃之地。涅槃,此云圆寂。德无不备谓之圆,障无不尽谓之寂。此言其因能竟果也。

非独菩萨依此而得至涅槃,即三世诸佛亦无异路,惟依此而证无上正等正觉也。

涅槃是佛之断果,正觉是佛之智果。今菩萨言涅槃、佛言正觉者,乃佛语互略,意必俱备也。

问:前既言无所得,今又言有所得,何也?

答:此有所得正得无所得而已,非别有所得也。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羯帝羯帝,波罗羯帝,波罗僧羯帝,菩提萨婆诃。

前是显说般若,后是密说般若。既显说而又密说者何?良由众生根器不同,所入有异故也。又显说能生慧灭烦恼障,密说令诵持生福灭罪业障,为灭二障成二严故,两说也。

今将说密咒而先叹其功能者,所以劝进行人,使其乐持,以取速効耳。能破魔障,名大神咒;能破痴暗,名大明咒;能显至理,名无上咒;能齐极果,名无等等咒。佛不与众生等故,称无等;然能与诸佛等故,重言等也。能除一切苦者,三苦、八苦、一切苦也。即说咒等者,前未显咒词故,今显之。此不可强释,以是佛之密语,非因位所知,但当信受持诵,以求除障增福可也。


上篇:【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下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直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诸宗部目录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直说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称波罗蜜多者...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真谛译本)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真谛译本)...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御製《大悲总持经咒》序 朕闻: 观自在菩萨誓愿,入微...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诫初心学人文

诫初心学人文 夫初心之人。须远离恶友亲近贤善。受五...

蕅益大师文选

《序》 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又必有非常之事...

【注音版】略论安乐净土义

略论安乐净土义...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大乘入楞伽经

新译大乘入楞伽经序 御 製 盖闻:摩罗山顶,既最崇而...

【注音版】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佛说戒香经

佛说戒香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

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

释华严十明论叙 宋宝觉圆明禅师惠洪觉范撰 显谟阁待制...

念佛百问

序 一念念佛。全念是佛。是则名为自性弥陀。观想西方...

【注音版】千转大明陀罗尼经

千转大明陀罗尼经...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如果不忏悔,罪业会增长广大

《龙舒净土文》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生为善...

宁可割肉补常住,不可私蓄肥自己

在佛门中有副著名的对联:杨歧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

得意勿恣意奢侈,作福莫如惜福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前面是讲人,这里讲...

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一般人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逃避它。可是聪明的人却研...

淫念生起时该如何对治

虽然我们已经明白了一些道理,但是如果不经过修行,还...

我们所需要的一切都不能离开佛法

出家三十多年,感觉每天一转身就是一个白天,睡一个晚...

凡事都能让一步

佛经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两个商队准备出门经商,但...

偏空跟断灭见有何不同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法师说:小乘的空观,是将依他起...

修行要发三种心

今天是第一个七的第一天,我们注意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

世间最胜的福田

过去,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帝释天带领天子...

带业往生只能带宿业吗

问: 带业往生,只能带宿业吗? 大安法师答: 带业往...

阿弥陀佛可以给你加持,但不能改变你的思想

诸位!阿弥陀佛可以给你很大的加持,但是我要提醒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