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要发三种心

净慧法师  2022/07/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修行要发三种心

今天是第一个七的第一天,我们注意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我们为什么要打七?为什么要开悟?为什么要用功夫?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出发点就是发心。关于怎样发心的问题,历代祖师讲了很多,经典上讲了很多,我想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谈一点个人的认识。我们要想用功夫,真正来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要发三种心。

第一,要发出离心。

出离心就是要出离贪嗔痴的烦恼,出离人、我、是非的生死心。人我是非的总根子是贪嗔痴,一切烦恼的总根子是贪嗔痴,我们不能出离三界、流浪生死的总根子也是贪嗔痴。出离心者,就是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这样我们的出离心才能发起来。我们整天在贪嗔痴里打转子、兜圈子,天天被烦恼捆得紧紧的,想逃也逃不脱;况且很多人并不想逃脱烦恼,都在自寻烦恼。起贪心是烦恼,起嗔心是烦恼,起痴心是烦恼,叫他把这些烦恼放下,可就是放不下。

怎么劝也放不下,脾气照样发,人照样骂,是非照样说。叫他觉悟人生,好像是说给别人听的,觉悟不了,也不想觉悟;叫他奉献人生,那更是难上加难,一毛不拔。如果拔“一毛”能利天下,他也要把这“一毛”用显微镜无限地放大,认为自己做了许多的功德,做了许多的善事,可是却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得不到别人的同情,认为善事不好做,好不容易发起的一点善心又退失掉了。实际上,做善事要无相,要不著相。著相就是有漏之善,不著相才是无漏之善。

我们发出离心就是要出离烦恼,从眼前的事情开始做起,从人我是非中跳出来做起,从每天面对的这个菜包子开始做起。这是很现实的生活与修行,这就是出离心。出离心就是出离烦恼,烦恼出离了就能出离三界。三界三界,就是贪嗔痴三毒烦恼把我们关在三界之中,不得出离。要发起出离心,就要想到国土的危脆、人生的痛苦、烦恼的炽盛。我们的人生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我这个八十岁老人,走了几步路就咳嗽不止,坐下来咳嗽不止,想说话也咳嗽不止,必须一边吃药,才能一边讲话。你们说这苦不苦?好苦好苦,比黄连还要苦十倍!不仅老苦,接下来还有死苦,因为怖生死苦才会有出离心。

第二,要发菩提心。

出离心仅仅是自度而已,只有发起菩提心来,才能够在自度的基础上去救度众生。出离心以解脱道为基础,菩提心以菩萨道为基础。我们修行度生,必须解脱道与菩萨道并行,这样“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才会圆满。这是我们中国佛教两千多年以来在修行上长期保持的一个优良传统。解脱道与菩萨道并修,就是觉悟人生与奉献人生并重。菩提心的核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菩提心的具体内容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光嘴里说发菩提心,却没有实际的行动,那就仅仅是发一个空愿,就是自己在忽悠自己,对于修行来讲、对于积累福慧资粮来讲,毫无意义。

发出离心,发菩提心,就是在修积福慧二种资粮。在因地上修福修慧,在果位上就是悲智双运,成佛时就是福慧二严身——福也庄严,慧也庄严,才可以成就佛果。这两种心没有前后次第,有则同时俱有,无则同时俱无。怖生死苦是出离心的核心,念众生苦是菩提心的核心。念生死苦偏重于自我圆满和解脱,念众生苦偏重于利他和度生方面。我们在念自己生死痛苦和烦恼炽盛的同时,也想到大地一切众生同样如此,都是烦恼炽盛,流浪生死不得出离。这两种心是修行的根本。

第三,要发长远心。

前面讲的出离心和菩提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圆满成就的,必须假以时日,长期坚持,百劫千生,不退不转。因此我们一定要发长远心。

为什么要发长远心?不但自己的烦恼多多,一切众生的烦恼也多多,所以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这就需要我们发长远心。无边的众生,无尽的烦恼,不是一天能度化得了的,也不是一天能息灭得了的,都要生生世世不离菩提心。在菩提心的鼓舞下,在菩提心的加持下,在菩提心的培育下,我们的生命有光辉,我们的人生有价值,我们学习佛法有目标、有任务、有力量。

因为众生无边誓愿度,因此从菩提心的期限来讲,那是久远以后的事。但是就在我们当生当世,同样要每时每刻坚持这种发心。不要一曝十寒,不要忽冷忽热,不要忽松忽紧,不要想起来打一坐、想不起来睡大觉,不要敲了板不想起来、没有人来喊就睡懒觉。这些都是生死的表现,不是菩提心的表现,不是出离心的表现,那更不是长远心的表现。

修行好难啊!要发精进勇猛之心,要长期坚持发精进勇猛之心,日不足继之以夜,昼夜六时坚持不懈,才会有少分相应。如果忽忽悠悠的,嘻嘻哈哈的,拖拖拉拉的,持这种态度,不但修道无成,做世间一切事都不会成功,都不会成就。我们可以看到,世间那些懒人,世间那些没有出息的人,都是拖拖拉拉、吊儿郎当。

学习佛法一定要精进勇猛。六度当中有精进度,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毫不放松,年年如此,月月如此,日日如此,时时如此,才会有少分相应;否则会一生空过,转眼就是来世。等到像我这个业障鬼这么大年纪了,再想来了生死,已经没有希望了。头童齿豁——老人的头发没有了,牙齿缺掉了;走起路来是头去脚不来——老人哈着腰直不起来,头到了脚还没有到,连活这条命都费劲,哪里还有精神来修行。所以修行要趁少年,要趁青年,要趁健康的时节,不要到老病交加的时候,再想来了生死,晚矣晚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不要只求顺缘,还要求点违缘

我从小就有很多的疑问,也喜欢问。长大以后去读书,老...

怎样供养功德才大,这些是供养时应注意的

福报的大小是每个人修的。我们不要认为我力量不够、我...

【推荐】如何将往生渗透到梦中最深层的心意识

问: 我要怎样做,才能尽可能地把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夫...

将欲望转化为修行的助缘

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人...

如何判断发心的大与小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在大众共同熏修,就能得到他们的加持力

参禅用功这一法,古来都是在丛林大众会下行持。所以古...

星云大师《我们要做义工的义工》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为你做事呢?有人如是问我。 我想这...

功课必须定量定时,定了一定要做到底

我经常给我们道友说,我说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问: 我有个同学,他是学生。在考试之前忽然生起了出家...

参禅的人要把种种妄想分别都放下

禅宗一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绕圈子,不走弯路。...

数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问: 在家打坐时用数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

净慧长老与企业家机锋对答三则

本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在柏林禅寺时,记者...

【佛教词典】头陀十八物

(名数)头陀所使用之十八种道具。即杨枝,澡豆,三衣...

【佛教词典】说法十种胜利

【说法十种胜利】 p1285 杂集论十一卷一页云:如来观察...

念佛有什么规矩仪式和禁忌吗

天下事有定理,无定事,当以理定事,以事论理,俾合乎...

信守承诺

有个姓李的商人做铺地砖的工作,跟一个客户谈好了,已...

持戒近善、转短命为长寿之法

僧不二将投师受戒。菩萨曰:惜哉惜哉!堂堂相貌,表表...

提起心念,对治内心毛病

大家更要提起心念,抓紧用功。我昨天在妙吉寺也说:诵...

圣严法师《哀哀父母》

我的父母双亲,现在何处呢?究竟怎样了呢?父亲的健康...

念佛即事达理之捷径

生佛同体,方可感应道交;事理圆融,故能念佛证真。净...

【推荐】调伏悭贪得殊胜妙果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又称竹林精舍...

真正修行的人应该做什么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

无益于世,此不名为勤劳

语云一勤天下无难事,又说勤有功,戏无益;西谚也谓黄...

手淫导致身体衰颓的一些信号

手淫无害论当下极度盛行,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其严重!关...

纠正不好的习气

有位女士的说话音量惊人,即使只对一、两个人谈话,也...

如何面对情和爱,而不为所迷惑

佛教爱不重,不生娑婆一语,直接道出爱欲是人与生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