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观心

净慧法师  2016/12/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观心

说到开示,讲来讲去,都是剩语,因为讲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讲出来的都不是禅。禅是靠每个人自己去修行,去体验的。每个人反观自心就会知道,说出来的都不是禅;自己哪怕有那么一点点体会、受用,那一点点受用就是禅。从古到今,禅宗提倡不立文字,不以语言文字取胜,但是从来没有完全摒弃语言文字。所以,以语言文字作为入道的方便,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使用。今天,我们更不能不借助于这种方便来共同地学习、体会、修行。

“观心”二字,可以概括佛教的一切修行法门。因此,这可以说是个大总持,是一个总的法门。

佛教里面,不仅是佛教,世法也是如此,讲来讲去,讲的便是我们这颗心。世法里讲,做事要凭良心,这个人心好,这个人心不好,这是个有心人,一天到晚做任何事,都离不开这颗心。佛法里更是如此。

佛经,正式翻译过来的七、八千卷,加上历代祖师的著作,一共是两万多卷,打开这些经卷,可以发现使用得最多的便是“心”字,描绘得最多的是我们心的状态。禅宗,叫做“心宗”,禅宗法门是“心地法门”。所以,今天讲一讲要怎样来观察我们这颗心。

实际上,修一切的法门都是在观心,都离不开观心,只不过表现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观心”二字,可以概括佛教的一切修行法门,因此,这可以说是个大总持,是一个总的法门。

观心——以“念心所”来观察我们当下的这一念妄心,从而最终去亡显真。

讲到心,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心的状态也有各种各样的描述。大体上来讲,心可以分为“真心”与“妄心”。我们观心就是把自己当下的这一念心对象化、客体化,这是个念心所。心有各种活动,这种现象在佛教中称为“心所”,即心所发挥作用的那种状态。那么,我们平常作用最多的,是“念心所”——十个善心所里最为主要的一个。以念心所来观察我们当下的这一念妄心。

观心,是一个手段,目的是要去妄显真。无始以来,我们轮回六道不得解脱,便是缘于这一念妄心的主宰。观察这一念妄心有种种方便。上根利智的人可以直接以念心所看破当下一念,让它不思前不想后,不思善不思恶,让这一念心孤立起来。这一念心孤立起来了,就逐渐产生定力,能够不被烦恼、无明、妄想所缠绕。

我们难就难在这一念心孤立不起来,总是和各种各样的杂念妄想联系在一起。《金刚经》所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无所住,就是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要用这种方法来观心,则非有大智慧、大善根、大毅力之人才能做得到。

参禅这一法,就是上根利智的人所修的法门。它叫做单刀直入,或者叫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最直截了当的法门。

一心不乱——让当下一念心和色声香味触法脱离关系,使心恢复到它的原态。

我们不可能人人都与这种比较难的法门相应,因此,也可以借助其他的方法来达到观心的目的,达到集中意念,孤立这一念心的目的。

为什么说念佛不可以有杂念?一有杂念,其心则难以孤立。所谓杂念,就是和色声香味触法发生了染着,一经染着要使我们很快地去妄显真是不可能的。色声香味触法是染污我们一念心的染法而不是净法,心里能够恢复到它的原态,则必须从六尘中完全脱离出来。那么是否说,我们这…念心,就完完全全地和六尘根本不发生关系昵?大家可想而知,只要有生活,不和六尘发生关系,那也是不可能的。又要和六尘发生关系,又要使你这一念心孤立起来不受染着,这就相当相当地困难,但是,又必须如此,否则,要获得禅定、智慧、解脱,是不可能的。

在座的很多人是经常诵《金刚经》的。《金刚经》告诉我们用功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家可以注意到,不是不起心,不是不生心,而是要起那个无住的心,要生起那个不被染着的心。这就是禅宗里所讲的初步功夫,对境不起心。对客观六尘,不起心,不动念,使当下这一念心孤明历历。孤明历历,就是不和过去心、末来心发生联系,就是当下一念能时时把着,念念提斯,日久天长自自然然地达到去妄显真的目的,所以说,修行“观心”是个根本的法门。观心的诀窍,就是让我们当下的这一念心孤立起来。

希望各位在修行时,在打坐时能够善用其心,不要辜负光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成佛之前

一日,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您出生于帝王之家,拥...

星云大师:如何做人处事

做人处事是人生的一门大学问,有的人活到七、八十岁,...

「无」为入禅的方便法门

讲到话头禅,事实上话头禅并不是一个发明,而是很多唐...

念佛一法对在家人最为亲切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

智者的十大追求

顶级的学业是拥有圣贤的智慧; 顶级的事业是广利一切...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如人说食终不得饱

过去有一位大富人家的儿子,与许多商人一起入海采宝。...

心灵的坚守

▲作家洪晃曾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她在巴黎卡地亚高级珠...

印光大师嘉言录--分禅净界限

●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净慧法师《心经与玄奘法师的殊胜经历》

各位大德: 今天讲一个持诵《心经》的功德感应。 现在...

六祖大师教你在家如何修行

六祖为在家人修行说了一个《无相颂》,并且说,在家人...

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针

做人的八字方针:信心、因果、良心、道德 今天讲的题目...

把握生命的当下

有病就有苦,没有病也有苦,整个人生被种种痛苦所煎熬...

【佛教词典】二不定戒亦最初不犯

行宗记释云:“今解中,初句立定。五下,申所以,初引...

【佛教词典】半酪

指小乘九部中之修多罗。在“半满二教”中被喻为半字教...

将「自我」减轻消灭

懂得修行的人,只是将自我逐步的减轻、消灭。相反的,...

【推荐】佛法智慧与身心健康

据统计显示,近年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及各种压力的...

古代大德诵持《大悲咒》的感应

广恩禅师:闭门绝食,念诵大悲咒。时值隆冬酷寒,霍氏...

随顺世缘不攀缘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减烦恼》,讲了我们在和他人...

只隔了一世见面,就彼此不知不识

佛在过去生行菩萨道时,曾经是帝释天,虽居崇高显荣之...

十种礼佛方法

今课要讲的,是拜佛的心态。身体端正,心恭敬专注。身...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倚天屠龙记》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张三丰向张无忌传授...

世事如迷途,佛法度人心

奉献他人,才是真正有利自己。我很感恩学佛带给我的改...

圆因法师《将心比心谈放生》

一 放生甚难 放生一事,在今天法弱魔强的混沌时代提倡...

一息不来,即属后世

一息不来,即属后世。此时纵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亦无...

狗要吃屎理他做甚,魔力强势不要争锋

至于某某外道,所伪造之书,吾人只好任彼所为,各行各...

每个人的成就都是学习而来的

现代社会是地球村,和过去的时代不一样了,时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