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随顺世缘不攀缘

明一法师  2012/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减烦恼》,讲了我们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有感恩的心态,要有奉献的精神,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是和周围所有人、和全世界所有人的存在分不开的。我们这一个生命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和整个宇宙的存在分不开的。如果能够做到这样,我们随顺起世缘来自然就容易多了。

我们日常中的烦恼很大一部份来自于攀缘,其原因不外是我、法二执。通俗地说,就是固执己见,什么都希望做得最好,甚至于去做与自己能力相违背的事情,不知道把自己放低一些,不知道我们都是在这个世界上互相依存的。当然,如果你能知道用无为的方式去做,而且能够做得最好,又不会有烦恼那是太强了。

但是,往往不是那么回事,往往是事倍功半,往往是烦恼重重,从一个极端陷入另外一个极端。在我们不知道做“无事”的时候,我们就从最底下做起。在不会使用“无为”的时候,我们就要知道把自己放低一些,要知道我们都是在这个世界上互相依存的,那么烦恼就会减少很多。

世间错误的攀缘,我们就不说了,学了佛的人一看就能看出来,而且还会觉得他们真是可笑。可是不要忘记了,我们也是从这些可笑中走过来的,不要五十步笑百步。我们虽然知道了一切都是“空”,但是我们有几个人透得过去?我们有几个人真正放下了?“财、色、名、食、睡”我们放下了多少?

学人自己就是一个烦恼很多的人,贪财、贪色、贪名、贪食、贪睡,样样具全,自己都觉得自己好笑。发觉了以后放下一些,但是还有很多是自己发觉不了的,这就更加可怕了。特别是来自于攀缘的烦恼,更加可怕。因为我们冷静的时候容易发现,一旦起了攀缘心,自然就冷静不下来,烦恼就因之而起。

比如我们起了一个想学通三藏的攀缘心,自己明明没有这个条件去做,但是还在强力施为。结果家庭、工作、生活搞得一塌糊涂,三藏更学不通。结果自然烦恼不已,或者虎头蛇尾;或者怨天尤人;或者……更有甚者退失信心,有的人连初发心也退失,这是多么的可怕。

如此等等很多的“善法”攀缘,这些的攀缘,认真追究也不过是贪求世间的五欲。只不过往往是自认为不是为自己贪,或者说“我执”少些,可是还是在贪成果“法执”啊。更加可怕的是还理所当然,认为是在为大众谋利益;是在为众生贪;是在行菩萨道;是在……为自己的贪找出种种的理由,结果自然陷入得越来越深。

应该知道为大众谋利益;为众生贪;为行菩萨道贪;……要知道行无为法。努力去贪,但是结果却不要计较。否则因为起了这个攀缘心后,往往结果会不如意,然后自己就开始生烦恼。更有甚者从一个极端掉入另一个极端,失去了菩提心,甚至失去初发心。

所以,在我们不会应用无为法的时候,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减少攀缘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最简单的开始,努力耕耘不问收获。当你熟练掌握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无为法后,我们才可以去做更高要求的事情。这样才不会因为自己的攀缘心去烦恼,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境界。

在我们的智慧无法看清全面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以行无为法或者说按照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方式去做,我们就能够最少地受到法执的影响。就不会因为我们的不理解而对结果的不满意而产生烦恼。只要我们加倍努力地去做的时候,我们必然会与道相应,必然功不唐捐。

记得庞蕴居士有个偈子:“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岳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导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行无为法的言说。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这样的说教去做并且不攀缘,我们的生活就不会有什么障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何判断「所知障」和「烦恼障」

问: 佛家讲,修行有所知障。我等即要靠已知、所知才...

用攀缘心来造善业,譬如美食夹杂毒药

追求来生的感受。这种人一般来说,是今生福报比较差可...

对治烦恼的好方法——信愿念佛

烦恼浊,称为五钝使,就是它比知见上要迟钝一点,但也...

什么是无始劫生死的根本

生死轮回是有根本的,佛教讲:每一件事情会在我们生命...

这么多人用功办道,怎么没有开悟的呢

我们这么多人用功办道,怎么没有开悟的呢? 第一,我们...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点燃心灵之灯

一位出身贫寒的农家小姑娘,常常暗自羡慕那些生活富裕...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究竟的平等心

修行这条路要坚持走下去,确实有很多困难、很多障碍。...

想了生死必须要念佛念到底

我们已经闻到佛法了,无论老小,都赶紧修行是要紧,要...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阿弥陀」具有哪些含义

阿弥陀是印度话,阿翻成中文叫做无;弥陀翻成中文叫做...

佛弟子应该学习弥勒菩萨哪些精神

众所周知,弥勒菩萨为中国佛教最有代表性的佛菩萨之一...

让心灵创造幸福

第一,知道如何面对逆境。 逆境带来的痛苦包括两方面,...

净界法师:楞严经

《楞严经》修学的重点,简单的说就是在修习《首楞严王...

【佛教词典】月盖长者

月盖,梵名 Somachattra。乃佛世时,印度毗舍离国长者...

【佛教词典】畜钱宝戒犯缘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具四缘:一、是钱宝,二、知是...

人最大的缺点

弟子问禅师:人最大的缺点是什么,而这些缺点又是他自...

宝地谁人有福得而居之

唐代相州(今河北邯郸)人源乾曜,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曾...

如何看待「好人无好报,恶人活逍遥」

社会上很多人看到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常常抱怨说:好人无...

如何去认知多善根多福德

什么样的人才能往生呢?在净土法门如何去认知多善根多...

婆罗门妇害母遭自灭

昔日,有一位婆罗门,他的妻子姿容美艳,但是妇德不佳...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

文钞原文: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譬...

施食有很多好处,一般人看不到

何以要施食呢?所谓未成佛道,先结善缘,不但要与人道...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原文】 有诵六祖偈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

提婆达多的造恶心行

佛陀时代,提婆达多仰慕佛陀,而和七位王子一起皈依佛...

金字旁边两把戈

五欲害人,就好像脚踩在毒蛇上,你得一点五欲虚幻的快...

由杀生宴客转为戒杀吃素

人之入道,各有时节因缘。《劝戒类遍》载,福建浦城令...

做种种功德都要回向往生西方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