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二因缘法

大安法师  2014/06/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十二因缘法

十二因缘法大家要了解一下,这是佛法的常识。它阐释三世二重因果的观念,对我们人的生命描述非常的精妙,一环扣一环:生灭门和流转门。我们为什么在轮回?它是怎么轮回的?十二个要素: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你看这个“无明”,就是我们对生命的真相不了解——暗冥,这就是无明。由于无明,我们生命盲目的力量还要去造业,这种无明造的业果就是“行”——行蕴。这个行呢,又缘心识——就是阿赖耶识。作为投生的主体,那么这个神识呢,它一投生,揽地、水、火、风这样的要素形成了一个“名色”——就是身心的状况。“色”就是我们的身体,“名”就是我们的精神现象。所以生命是由于物质和精神现象构成的,就是我们讲的身心。这个身心——这就入胎了,入胎了就形成了“六入”,就形成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产生,他生下来之后,他六根就接触外面的六尘产生了一种识,就有一种接触。这种接触呢,就会产生一种觉受。这种觉受:或者是苦受,或者乐受,或者不苦不乐之受。

那这就到了青少年阶段。由于有这种感受,他看到喜爱的东西,就有一种染著的心,“爱”就起来了——贪爱之心起来了。贪爱之心起来了,他就要“取”,就要占有。这个占有的过程、拼搏的过程就起了有漏的业,这就是“有”。那你造作的这个有漏的业,就感召未来的果,就会再去投生。投生以后你再会败坏,再会衰老,再会死亡。它是不断的循环的。你死了之后,又是无明的中阴身,借助这个神识又投胎,又进入名色、六入这个过程。

所以“无明缘行”就是过去因;这个神识投胎,六根产生,生命体产生,投生到世间又能有一种觉受,这就是现在的果;那你用现在的生命去贪爱,去执取,去造业,这就是现在的因;你现在的因造了以后,你下辈子又投生,又衰老,又进入这个循环,这就是未来的果。这里面也包含着三苦:你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于缘六入,这就是行苦。当你接触你的觉受,这就是苦苦;然后你爱取的全过程是你败坏的过程,是面对死亡的过程,这就是坏苦。

这十二因缘都是我们凡夫众生在虚妄的业力层面的十二种因素的连环,环环相扣。如果我们在这十二因缘里面,有一环给它击破,那它就是:这个虚幻之相就没有了。没有了,你证到它的空性——十二因缘当下的空性,就得涅槃。

所以《阿含经》讲“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灭掉了,他契入到没有虚幻差别之相的生命本态。如果悟到了十二因缘的本质,他就成为辟支佛或者成为缘觉。由十二因缘觉悟空性叫缘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南怀谨谈学佛人易犯的毛病

(1)见地不对。平常人到庙里花百元钱,供上香蕉,然...

遣除对因果的疑惑

一、现代人漠视善恶因果规律 这个宇宙大到天体的运行,...

为什么集结经典都是由阿难负责

阿难尊者是佛的堂弟,佛成道那一天阿难才出世。阿难跟...

居士如何如律如法护持三宝

问: 请教法师,居士如何如律如法护持三宝? 宏海法师...

为何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

问: 怎么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佛是念佛的什么? 大...

为什么要到寺院呢?有这三个原因

事钞云:凡入寺之行,与俗人作入道之缘。建立寺者,开...

白衣居士可以说法吗

一、僧人和白衣的本分 (白衣,指俗人、在家人、居士。...

既然诸法都空,为什么还要去度众生

有人问:既然般若系经典讲诸法的空性,毕竟空、无所有...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不求生西方净土,将何以堪

人生的苦境在当代表现得尤为显著。现代人造恶的动机与...

建立名号来度众生

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菩萨的时候,用五大劫的思惟建构...

忆佛念佛就是真如熏无明

这个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

上根人尚会从迷入迷,更何况中下根人

佛应我们的根机,施设八万四千法门。通途佛法,一个重...

【佛教词典】触识所作变异

【触识所作变异】 p1451 瑜伽三十四卷六页云:云何寻思...

【佛教词典】四种声闻

(名数)一,决定声闻。久习小乘,今世道熟,闻小教而...

昌臻法师《临终助念往生》

今天谈的题目是临终助念往生。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

造佛菩萨形像有十六种功德

【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

各宗要略——唯识宗

学统 唯识宗,又称法相宗。说明万法唯识所显及分析诸法...

老实念佛的人是什么样的

祖师大德总是苦口婆心劝人老实念佛。这句看似简单,实...

注意足下 细微处见精神

日本的禅寺,往往都在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注...

贫穷的人有七种布施

贫穷布施难。然而,佛陀告诉我们不用财物也能布施。称...

木鱼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 今天我们道场白华庵,跟大家...

长者不在于年迈耆老,而在于修行的成就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摩诃迦旃延...

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

不要用回忆来伤害自己

不想要的通通都会偏偏碰上,想要的会因为无常而离我们...

【推荐】念佛者得人天鬼神恭敬

一个念佛人为什么他的种性高贵?《无量寿经》说,念佛...

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

你听闻《法华经》,产生开示悟入佛陀知见,不管你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