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们的痛苦,佛菩萨知道

大安法师  2016/04/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的痛苦,佛菩萨知道

一切有情众生,只要在轮回里面,由自身善恶业所感召,都有一个本质性的特点,就是苦的感受。这个苦果来自于他所造恶业的业力。

比如我们这个世间叫娑婆,又叫堪忍。表明什么?这个世界的众生很苦,但是他还能够忍受,所以称为堪忍。

忍受了以后,感觉系统越来越麻木,还不以痛苦为苦,甚至等而下之,以苦为乐。于是他生起不了强烈的出离之心,就在这个苦不堪言的世界当中,不断轮回,不断造业,苦的程度越来越加剧。

为什么每一位众生的内心深处,需求一种宗教?研究宗教学的学者认为,“宗教”来自于人类内心的一种脆弱,一种无奈,一种对痛苦的拯救希求。

确实,来到这个世间的众生都脆弱,就好像我们面对地震、海啸,种种自然灾害,会感到无助一样。航行在大海当中的渔民为什么要信妈祖?他面对未知的海洋,心生恐惧,因为不知里面有什么危险等着自己。这种心理促使他要抓住一样保护伞。

那这种信仰是不是就是空的,就没有呢?

之前讲过,地球众生,一直在受着一种高级智慧生物的关注,我们在这个宇宙当中并非孤苦伶仃。同样的,佛菩萨也确实存在,并且对待众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把一切众生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子女,我们的痛苦,佛菩萨也能感受到。

佛心无念,但是知道一切众生的念头;无相,能够显现种种的形象救度众生;无心,以众生的心为心。我们要了解,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无量无边的佛刹当中,诸佛如来都在怜念我们这些流浪的、痛苦的众生,就好像一个慈母怜念她的子女一样。

如果佛不曾宣说,众生是不会知道这个真相的,受苦时,觉得我独自在受苦,没有人关心,很绝望,很无助。殊不知当下就有一位大慈大悲的父母在关注我们,在想方设法解决我们的痛苦。

那法藏菩萨——就是阿弥陀佛的因地,正因为感知到九法界众生、尤其是轮回六道众生的痛苦,他要设法解决众生的痛苦。而让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刹土,把我们这些苦难众生接引到安乐彼岸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今生可能是你无量生命里最美好的一次

阿赖耶识它是怎么样?它受熏,你每一次投胎,或多或少...

走在五欲六尘的客途上,满面尘埃身心憔悴

你自己精进,就会舍这个轮回、这个南阎浮提的尘途。 尘...

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

在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上,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修无常观,破除对今生的爱取

前者思惟生死的过患,是改变对来生的爱取。而这里是改...

与人攀比是痛苦之源

有位居士不服气地说,邻居家家庭条件不好,夫妻两也没...

在五浊恶世里,众生的身心障碍特别大

现在我们谈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说三乘呢?...

这个利他的心好处很多,会减少很多挂碍痛苦

最后讲一个小故事,让诸位去体会一下。这个故事不一定...

世间的快乐为什么是痛苦呢

我们应该对轮回要有所了解,不能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净土法门唯上智与下愚不疑

有世智辩聪,心意识很发达,逻辑思维是很发达,包括通...

修行不要搞得太复杂了

问: 师父您好!请您开示,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此二句,名庄严主功德成就。...

在家居士如何修学净土

问: 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

【佛教词典】如来普光菩萨

为密教阿阇梨所传曼荼罗、胎藏图像中,列于遍知院之如...

【佛教词典】铎曷攞

(术语)Dahara,译曰小师。受具足戒而未经十夏者。寄...

念佛的真正功德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

理观智慧所带动的六个阶段

这个理观的智慧所带动的有六个阶段。 一、理即佛。一切...

「南无阿弥陀佛」之声

您听过回声吗?有一种回音壁,弧形的,两端相距有几百...

恶口两舌

过去有一个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真是取用不尽,...

身心的污秽,才感招环境的污秽

这个身就是革囊,革囊就是包着一层皮的这种厕所:我们...

【推荐】危机是人生的常态,不要惧怕危机

圣严法师曾在金融风暴期间鼓励台湾企业家,在面对各种...

净土行人不可忽视的熏习力量

《大智度论》里谈到这么一位国王,是虔诚的优婆塞,也...

圣严法师:如何做到「境随心转」

问: 社会环境意见纷乱,我们常常「心随境转」,局势...

计数念佛好还是用清净心念佛好

问: 用计数念佛好还是用清净心念佛好? 大安法师答:...

莲宗教起所因十重法义

序文 如上别中十义,复以前九为通,后一为别,兼前总义...

【推荐】在忆佛念佛中破除障碍、增长福报

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你必须把你的生命完全投入到弥陀...

学佛的人,最怕的是「放不下」

学佛第一个观念,就是 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 。看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