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他的身业全都倒向了世间的事情

大安法师  2016/1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他的身业全都倒向了世间的事情

又真实有二种:一者,自利真实;二者,利他真实。言自利真实者,复有二种:一者,真实心中制舍自他诸恶及秽国等,行住坐卧,想彼一切菩萨制舍诸恶,我亦如是也;二者,真实心中勤修自他凡圣等善。真实心中口业赞叹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又真实心中口业毁厌三界六道等自他依正二报苦恶之事;亦赞叹一切众生三业所为善;若非善业者,敬而远之,亦不随喜也。又真实心中身业合掌礼敬四事等供养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又真实心中身业轻慢厌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报。又真实心中意业思想、观察、忆念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如现目前;又真实心中意业轻贱厌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报。不善三业,必须真实心中舍;又若起善三业者,必须真实心中作。不简内外明暗,皆须真实。故名“至诚心”。 —— 善导大师《观经四贴疏·散善义》

真实分为两种:一种是从自利的角度来谈真实,一个是从利他的层面去谈真实。

自利真实。我们来看看,作为净土行人来说,你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个心是不是从真实心里面出来的。那么,真实心体现在身口意三业,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可能是不大容易了。

比如身业,我们常常看到同修,让他念念佛,让他诵诵经,他会说:“哎呀,我很忙呀,我忙得不得了啊,我没有时间啊,就是十念法也没有时间啊”。他的身业全都倒向了世间的事情,就像《无量寿经》所说:在这剧苦之中,共争不急之务。你的身业都在世间的五欲六尘里面去了。

那么,就从你的身业来看,你的重心倒向了这边,你说你厌离娑婆,你不是真实的。如果真的真实,如果是真实的求往生的人,就像《无量寿经》讲的: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把世间的志向全都捐弃,就像虚空一样,一法不立,然后一心一意求至道、至德,去念佛求往生,这样的净业虽然一世精进勤苦,然而在无量劫轮转的这种广阔的时空里面,它就象须臾间,一瞬间一样。你就是一百年、七八十年的时间,你面对无量劫的轮转是不是一弹指间、须臾间啊?你须臾间的精进勤苦,能够后生无量寿国,那是快乐无有极,那是沾了个大便宜呀!

然而,我们就是在这个须臾间的分段生死当中,都是放不下,一天到晚忙了很多世间的事情。这就不是在真实心里面来制舍,轻慢、厌舍三界六道轮回的依正二报。

口业,也要从真实心里面厌离、制舍三界六道浊恶痛苦的世界。如果你的口业天天津津乐道:哎呀,最近出了什么高科技的东西呀,又什么好吃的,又什么流行色啊什么的。你这样的口业,你就没有真实的厌离了。

意业,要在真实心里面去思惟、观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你这种欣喜之心,要欢喜踊跃,一提到西方极乐世界,那种手舞足蹈的心,这时候才是真实的。厌离和欣求这是一体两面的,有时候从厌离下手,产生欣求,有时候从欣求下手,自然产生了厌离。但这些都不是很容易的。

我们看到一些同修,如果生活当中碰到一些挫折了,或者忽然检查得了一个重病,患癌症了,这时候他想到:“哎呀,我要赶紧念佛啊,求往生”。如果后来再复查,癌症没有了,误诊了:“哎,那算了算了,我还得要干我的事业”。你说说,这是不是很多人的一种状态,所以真实心难呐!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易往”,容易往生,但结局是“而无人”啊!当佛说出这句话,我想佛的心是很酸痛的。“无人”是什么?没有真实厌离欣求的人啊!他都在那里玩手段啊!搞虚假的东西。

所以,对我们身口意三业不善的东西,也得真实心里面去舍去它,对身口意三业善的东西,必须在真实心里面去作它。不管是在我们家里,别人看不到的时候,还是在公众场合,都要真实。不能说在大众场合,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回到自己寮房里面,回到自已家里,反正别人看不到,睡大觉,迷迷懵懵。

小人闲居为不善,见君子然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这是很多人的情况,他自己一个人在的时候就胡作非为,干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然后见到君子在,他就掩盖下来,然后说自己我有什么优点呀,把自己好的一面说出来,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然后他的那些阴暗面他就把它覆藏覆藏,这都是不真实的。

所以,要真实心去作,才能够有至诚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四十八大愿——(第39愿)受乐同于漏尽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

到了极乐世界后,绝不可能再堕三恶道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勤修我皆接引愿

第十九 勤修我皆接引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

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今人研究佛法,多多皆欲作一通家。拟于一切大众前,清...

归心净土的杨杰居士

杨杰,字次公,安徽无为人,自号无为子。北宋神宗元丰...

凡有愿者,终必能满

净土法门,是以信愿行三资粮作为往生的条件。这三者是...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

原文: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

为何你要甘受轮回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在名号中化解我们凡夫的心

因果轮回是正知正见,如果拨无因果就是大邪见。所以我...

净业助行,培福载道

净宗以信愿持名为宗,以往生西方净土为趣。念佛法门虽...

修行佛法莫作容易想

菩萨曰:心行处灭,是诸佛常住真心。心行处有,是众生...

东林寺出家需具备什么资格条件

问: 来自南洋的弟子,可否到东林寺出家?出家需具备什...

【佛教词典】三种薰习

(名数)一,名言薰习。名者名字,言者言说也。分别名...

【佛教词典】虚空

【虚空】 p1166 瑜伽五十三卷十四页云:复次虚空云何?...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意你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20岁时的人,会顾虑旁人对自己的看...

打知名度的多,真实了生死的少

佛法进入末法的时候现在我们已经快三千年了,进入末法...

结叹六度的四种威德

《解深密经》云: 一切波罗蜜多,各有四种最胜威德: ...

有时平平淡淡也是一种福

要培养自己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来牵引自己的生命,很重...

偷来的享受

宇宙间各类的众生,有各各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人有富贵...

小人心行 现生折福折寿

儒家对这个就是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动、...

居士经商不得贩卖刀网等伤生之具

居士经商,既无大劳,又极自由,正好依佛法行事。 在家...

我们来到世间,无非是个过客而已

我们来世间,不过是个过客,小住数十载就要回到老家。...

按压明眼穴,舒缓眼睛疲劳

假如我们常常感到眼睛疲劳,但又不是睡眠的时间,这时...

修行应从心性的观照下手

大家进到学院来修学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骤...

焚烧除障草可去除鬼魅吗

问: 焚烧除障草真可以达到除去鬼魅的效果吗? 法藏法...

世间四种可贵之人

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