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人对死亡会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大安法师  2016/12/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人对死亡会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如果人们不相信有来世,不仅会导致很多的问题,也会影响他对死亡的看法。

前些年我们到印度去,看到恒河边有很多人在进行火化仪式。他们都是婆罗门教信徒,认为人死了以后到恒河边火化,并且能够将骨灰撒在恒河水里面,他的灵魂就能升天。他们对此是很神往的。我们路过时看到,火化周边的人群表现得非常平静。当时有些中国人看了就觉得很奇怪,因为在我们中国的葬礼上,家亲眷属往往是哭天喊地、痛苦不堪的。但那些婆罗门信徒相信人有来世,所以对这一期的死亡,就能很平静地面对。他们更关心的是死后的灵魂到哪去,如果灵魂会到一个很好的地方去,他们就表现得不仅仅是平静,甚至还很愉快。

同样的,一个信佛,尤其是信净土法门的人,对死亡、对临终的看法,和不信净土法门的人的看法,也是完全截然相反的。两者之间是很难相互沟通的。

世间那些执著只有这一世的人,为什么临终的时候要把他送到医院,打止痛剂,去抢救他的生命,哪怕是抢救一分钟,也得不惜所有的钱?就是由于他贪恋这个世间,贪恋哪怕只有一分钟的生命。所以很多人之所以会对官位,对财富,对某些东西有非常猛利的执著,都跟他的断灭见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在当前社会,如果要讲道德的重建,无论讲多少理论,要是大众内心没有输入因果的观念、轮回的观念,那么一切都是纸上谈兵,都是空谈的。我们要给社会道德建设立一块理论的基石,那就是因果,就是轮回,再加上极乐世界的存在,一个超越的存在。有了因果轮回观念,相信极乐世界的存在,人们在行为上就能奉行净业三福,那社会大环境才得救了。

如果任由断灭见泛滥下去的话,就很难办,真的是面对儒佛的古圣先贤,我们是脸红得很呀,我们就是一点道德感都没有,不肖的子孙啊!

那些奉行断灭见理论的人,虽然他不相信有轮回,却依旧难逃轮回。而且由于邪知邪见,等待他的果报,肯定是下三恶道。因为一个人在邪知邪见的思想支配之下,绝对是没有道德感的,这是不能自欺欺人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忘失眼前生死大事的设想

【原文】 庚午四月,先太夫人病革时,语子孙曰:旧闻地...

「带业往生」是否应该说为「伏业往生」

问: 请法师慈悲为弟子们诠释带业往生的义理,是否应该...

培养临终的第二念

净土宗要培养临终的正念是什么意思?临终第二念的正念...

从医学角度谈临终三要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中,接触最多的莫过于生死别离...

助念对往生西方起什么作用

问: 助念对于往生西方到底起什么作用? 本源法师答:...

人埋葬后魂神是否还在坟墓中呢

摘自《佛说大灌顶神咒经》: 阿难又问佛言。若人命终送...

藐视净土临终多苦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

人死后为何要为亡者做功德

问:人死了以后,家属在七七四十九天内还要吃素念佛,...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净土五经格局的由来

《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佛说无量寿经》在...

我们能听闻这部经,要感恩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我们看这个名称,在...

念佛总是进进退退怎么办

问: 我非常相信极乐世界有尊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可...

念佛时间被占用了,利生事业是否要往生后再来做

问: 每天念佛的时间被发心做事占用了,而且有空念佛时...

【佛教词典】车乘诸物老病开作

子题:步挽车、牸牛、草马、辕 行事钞·钵器制听篇:“...

【佛教词典】自利利他

(术语)声闻缘觉之行为自利,诸佛菩萨之行为自利利他...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问: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绍云老和尚答: 现在有些学...

念佛人该如何办丧事

接手书知汝母已于初二日念佛往生,不胜伤叹。虽然,汝...

念「阿弥」也比念「弥陀」要好

阿弥陀佛的核心意思是无量寿、无量光。阿是一个否定性...

化妆的比丘尼

佛陀时代,一位沙门在山中修苦行,一天,忽然看见山间...

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

信愿持名,就是我们这一部经典乃至净土法门的正宗,最...

放弃工作在寺院长期做义工可以吗

问: 弟子的独子三十多岁,他不想成家,向往出家,停...

怎样的状态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问: 法师您好!印祖一再强调我们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转变知见离开痛苦

(一)正知见 佛法指出了苦的事实,目的是要我们远离诸...

星云大师《行为平坦的道路》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从今天起,在这里我们将有...

学佛虔诚为何多病

问: 学佛虔诚何以多病? 知义法师答: 所谓病,可分...

十方丛林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我国的四大...

印光大师开示纵欲的危害

复孙艺民居士书 世间聪明子弟,于情窦开时,其父母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