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大安法师  2017/03/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说阿弥陀经》

接引这一愿对我们是非常非常的重要,这真是表达了阿弥陀佛至极的慈悲。

因为临命终时,是我们最难的一个时候。四大的分离,神识要出来,但是有时还不想走,各种病苦交加,阿赖耶识善恶业的种子翻卷,所以是最难做主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没有阿弥陀佛的帮忙,一定要我们自己前往西方极乐世界,那可能一万个人里面也很难一两个人去得了啊!我们的神识一出来到哪去啊?如果“哗啦”一下进了中阴身阶段,就更没办法把控了。

所以,是阿弥陀佛看到我们临命终时极度的困难,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来帮助。他专门发了一个愿,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一定会过来接引我们的。所以,阿弥陀佛又叫接引佛。

我们东林大佛造的佛像的样子就是接引佛的样子,他的右手垂着金色的手臂,在生死苦海捞漉众生,拔出来,拔到哪去?放在莲华莲台上,这样来接引。我们临命终时,神识一出来,马上看到阿弥陀佛在面前,我们那种欢喜,那种有依靠的安全感,马上油然而生。为什么往生者都能带着微笑走?他看到阿弥陀佛来了,他高兴啊!所以,在世间去世的人里面,唯有念佛人的面容是最灿烂的,笑得最开心的。

但是这里要注意,是“临命终时”。有的同修可能求往生的心很切,他常常会发愿:“哎呀!我现在就要走啊,阿弥陀佛你现在来接我吧!”这种情况是不好的, “灭寿取证者,亦非下种处”,你不能故意缩短自己的寿命,求提前往生,不要这样。你这样求的话,那种躁妄心会出来,会导致很多的颠倒,很多的痛苦。所以经文都是讲得这么明确——“临命终时”,不是说你什么时候想走就什么时候走。

可能是他听了一些公案,把特殊的公案作为一个普遍现象。比如莹珂比丘,莹珂比丘就是念念念,念到阿弥陀佛来了,阿弥陀佛说:“你还有十二年寿命”,他跟佛说:“哎呀,十二年寿命我不要了,我就马上走”,阿弥陀佛说:“那三天之后就接你走”。是有这么一个记载,但这个记载是:第一,莹珂比丘是生起大惭愧心,大恐怖心,他是断食念佛,证得念佛三昧,阿弥陀佛来了,他向阿弥陀佛请求往生净土,阿弥陀佛也慈悲地许可了,也是觉得他的烦恼很重,在这个世间他自己怕又要退转。这种情况是特例,特殊的例子。

如果你求求求,你跟阿弥陀佛还没有见面,你是一厢情愿的,你没有得到念佛三昧。特别不能是:我什么时候要走,我要开往生大会,我要表演给大家看。你念佛往生,你又不是演员,为什么要表演?这么一表演,出了很多笑话。据说一个居士宣布:我某年某月某时走,大家都来送。到时候到了时间,念念念,走不了啦,走不了她也觉得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就搞得精神都错乱了。所以往生这桩事情,大家千万要有一种平实的心理,要有高度的信心,把自己交给阿弥陀佛。实际上你求哪一天走,要开往生大会,要表演,都是我执的表现,你的虚荣心在作怪,这都是跟佛法不相容的。

我们正确的心态,我们要有恳切求往生的心,要有这个愿,这个愿要发。阿弥陀佛今天来,我今天愉快地跟阿弥陀佛走。阿弥陀佛还要让我活120岁,我也愉快地活120岁,我把自己交给阿弥陀佛,由阿弥陀佛来安排。阿弥陀佛什么时候让我走,我就什么时候走。

这实际上也是一个破我执的一个过程。什么叫“南无”?南无,就是皈命,你把生命交给阿弥陀佛,你就不要考虑,你一定要指定哪个时候走。阿弥陀佛自然临命终时会安全的、稳妥的,拿着莲华,而且是你平时念佛,在七宝池标上你的名字的那个莲华来接引你,自在的、弹指间、一念间、屈伸臂间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那么,由于有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临终接引,所以这样的往生者临命终时心不颠倒。

这个“心不颠倒”是他的信心决定的,他有坚固的信愿,以这个能感之机,感召了阿弥陀佛兑现他的愿力,他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了,他欢喜了。

“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个“即得”就是当下就走了,非常快速,这个“即得”就是不隔时,当下,所以就叫文成印坏。娑婆世界五蕴的身,就像印,印坏了,神识当下极乐世界的生阴就出来了,像文成。所以在这个世间,临终在定之心就是往生极乐世界之时。

当下说明什么?实际上说明,在阿弥陀佛前来的时候,阿弥陀佛肯定会放光,圣众都会放光。在这种光明当中,是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打成一片。换句话说,极乐世界就在当处,所以就“即得往生”。这个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西方,这样的一个空间的概念,是根据凡夫的生灭心,凡夫的空间概念来说的。在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中是超越了这种时间和空间的,所以他就能“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预知时至的人能带我一起往生吗

问: 法师讲经当中,提到有个老和尚念了几十年佛,将...

念佛行人首先要把人做好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净土法门两个重要的原则

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我们把这个唯识学的教理跟净土...

念佛法门之奇妙殊特

【疏文】 诸圣者,佛及菩萨也。自凡望圣,隔之又隔。而...

念佛人有病当全身放下念佛求往生

汝母年高,于净土一法,未能认真修持。宜常与谈说六道...

信愿持名,心不颠倒

在《法华经》当中,佛陀告诉我们,所谓的开权显实,会...

【推荐】临命终的失败,就是一生修行的失败

我自己读《遗教经》,读到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

印光大师《净土问题84个开示》

1.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为什么有人预知时至要往生却没走

问: 有人预知时至要往生,叫来佛友助念,但几次都没走...

净业助行,培福载道

净宗以信愿持名为宗,以往生西方净土为趣。念佛法门虽...

在名号中化解我们凡夫的心

因果轮回是正知正见,如果拨无因果就是大邪见。所以我...

修行佛法莫作容易想

菩萨曰:心行处灭,是诸佛常住真心。心行处有,是众生...

【佛教词典】毗啰拏羯车婆

(动物)Vira?akacchapa,译曰龟。见名义集二。...

【佛教词典】见思惑

见惑与思惑之并称。三惑之一。略称见思。即迷于界内事...

大安法师:边地疑城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问: 请问法师《无量寿经》中所说的边地疑城是一个什...

刚入佛门,应先学什么经

问: 我刚刚入佛门,不知道先学什么经? 纯智法师答:...

僧团尊敬的优波离尊者

释尊亲自说要僧团尊敬的弟子是:优波离尊者,佛陀十大...

人不能过得自在,只因有太多的挂碍

百丈怀海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高僧,我国丛林清规的制...

生死随缘

禅宗里有则机锋逼人的公案: 洞山因僧问:寒暑到来时,...

婆罗门女栴沙谤佛因缘

佛住止在阿耨大泉时,有五百位六神通具足的大罗汉比丘...

原来我这么富有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雪峰禅师和岩头禅师同行至湖南鳌山时,遇雪不能前进。...

把生命彻底看破,你才能往生

信心啊,这个分别很大的啦。不是像我们说啊,我念句阿...

圆瑛法师:十种人正好念佛

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情众生,具...

带着「我相」怎么去找「无我相」呢

师父,请您慈悲开示什么是无我相吧 你跪着,我怎么讲 ...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意你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20岁时的人,会顾虑旁人对自己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