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看待夏莲居的《无量寿经》会集本

大安法师  2019/02/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看待夏莲居的《无量寿经》会集本

问:印祖是否见到了夏会本?有无文字记载?许多大德都赞夏会本是善本,请问法师怎么看?

大安法师答:这个问题是多年来争议最多的问题,本人在《净土宗教程》对这个问题有所讨论。

印祖是否见到夏会本,按常理去推断,应该说印祖是知道夏会本的,何以故呢?印祖是那个时代的净土宗的大德,尽管在印祖身前还没定为祖师,但那个时候是,一提到宏扬净土宗,戒行具优的,大家就会想到印光大师。

那么,这个夏会本,在1929年开始会集,经过三年,在1932年就出来了,而且还有那些大居士在中央广播电台做了播送,还有些法师讲这部经,还有对这部经的流通。那么,净土教内这么一件重大的事情,印祖怎么会不知道呢?印祖的皈依弟子遍天下啊。

我们注意到,净土五经是印光大师在1934年把它最后定本,广为流通的,这个时间之巧合,大家有没有去细细地思维一下印祖的用意?如果这个本子真的是一个尽善尽美的本子的话,印祖从利益众生宏扬佛法的角度,难道会没有一句赞叹?而反而在这之后,印祖文钞有好几篇文稿特别谈到,对王龙舒、彭绍升 、魏承贯三个本子的很严厉地批评,并且有一句话说,前人尚且如此,后人何敢妄充通家,既有无量寿经,何必无事生事。难道我们想到这些话,不是有所指吗?

那么,祖师在那个时代,是比较厚道,你不可能让他去指名道姓,非得要批评什么,毕竟是现代人嘛,还在世嘛。

所以我们有一个基本判断,从莲池大师、藕益大师、印光大师,从佛法的纯正性角度来看,是提倡原译本的,但会集本从动机到效果来看,也不能说它一无是处,它也有它的优点,我们要宽容地去看,但一定要有主次之分,以无量寿经原译本为主,以四种会集本为辅的、为参考的一种格局,比较好一些。

第四个(会集本)就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个本子也许现在海内外修念佛法门的已经是很熟悉了,据说有的居士一天念三遍四遍,倒背如流,半个小时之内解决这部经,对这种精神我们要赞叹,但对于这部经,会集本,到底怎么样 ,我们也不能矮子看戏——随人喝彩了 ,也得要了解一二。

这是民国年间夏莲居居士会集的,从1932年到1935年,当时他在山东的时候,受一个军阀张宗昌的迫害,就流亡到了日本,在日本三年之后,一回国,他就开始在天津来做这项工作,这位老居士也是发心很大很好了,也想搞一个尽善尽美的本子,应该说这部经典汇集以后也有一些长处,它确实很流畅,比较简练,尤其它很多的文句选择了唐译本里面的文句,我们刚才介绍了唐译本文句是翻译最好的,夏老居士用的比较多,所以说有他一些长处。

但是,这部经典(会集本)是不是尽善尽美的,是不是无一字没有来历,无一句都有根据的,是不是读了这一本(会集本)就等于读了五种原译本,是不是末法之后留下的是这部经(会集本),而不是其他的经?这些都是原则问题。

当把它(会集本)提到这么高的程度,我们就得要仔细的审视一下了, 应该说是有溢美之词的。这部经典(会集本)有它一些致命的弊病。也就是讲这个,“未顺译法,去句未当”,也在这部会集本里面里体现出来。比如说这个经题啊,我们注意到五种原译本,都是以阿弥陀佛的名号作为经题的 ,汉译本无量清净平等觉,这个无量清净平等就是无量寿的意思,清净平等就是寿的另外一种表达,那其他像《大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都是这个样子。所以以后一般都是以《佛说无量寿经》作为这个立名来流传。

那么到了这部经典(会集本),你看他把这个,他会集到是想的很完备了,把所有的这种原译本,把它都整合在一起他就完整了,但你整合在一起,你看看,有无量寿,有清净平等 ,刚才讲,这个寿就是清净平等的意思,你把他放在一起,床上加床,头上安头。

对这一点,印光大师是非常敏锐的指出,这部经典的经题是不能去改的,改了之后“久迷其源”啊,改了之后就不知道他在说哪部经了,你再这么一弄以后,大藏经又没有这部经(会集本),人家就会说这部经是假的了,如果你当把这个会集本,把(会集本) 作为了五种原译本的一种取代,以它(会集本)为正的时候,又对这部经进行了否定,那不就完蛋了,这是一种很有危险,很有风险的事了,这是我们先从经题来看。

第二就从往劫的古佛。五种原译本都有过去无量无数无央数劫以前,有古佛出现,第一尊佛是定光佛,这些古佛的出现,把他一一列出来是意义深远的,一则表明娑婆世界的众生的善根能够感的这些古佛一一示现八相成道。

另一方面,这些古佛,悲心不舍众生,首尾两尊佛,一个是定光佛,又叫燃灯佛,是释迦牟尼佛的亲教师,那么,另一端是是世自在王如来,是法藏菩萨,即阿弥陀佛的亲教师,这两者遥相呼应,他是传达了甚深的信息的。说明法藏菩萨是在娑婆世界,以转轮圣王之职出家的,是在这里发大愿的,是跟娑婆世界的众生有甚深的法缘的,都从这个古佛示现里面跟我们传达出来了,你竟然一下子把他不要了。

再就是四十八大愿,以二十四段把他分在一起,一个愿里面又包含两愿或者三愿,这种方式是不是可取的?有时候阿弥陀佛是针对十方凡夫众生发的愿,有的时候是对它方世界菩萨发的愿,如果你把他整合在一起,你所面对的,可能针对凡夫众生发的愿,你那个头上戴的帽子是根据菩萨发的愿,这就不对了。

大家好好看原译本,就能看出这些来。再就是所翻译的那些重要的段落,重要的意思,有时候会集本体现不出来,比如边地疑城问题,边地疑城是中辈往生也有疑城,下辈往生也有疑城,我们在会集本看不出来。

《无量寿经》里面它非常推崇行作沙门的功德,能够为佛出家是佛的子孙,强调出家的功德,在会集本里面也看不到。等等这些,包括一些起码的过失,阿阇世及五百大长者子,过来供养佛,他把这个“子”字丢掉了,阿阇世及五百大长者,你这个长者子和长者是一回事吗?

所以这十年来对这部会集本聚讼甚多。那么对这个问题,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有多篇文稿对这个会集本加以了批评,有时候话讲的很严峻的,说前面几个,他主要是探讨王龙舒,彭绍升和魏承贯,“违经失理”,违反经文,失掉他的理体,“任意改经,其过大亦”。王氏,王日修啊,“ 尚有此失,后人可妄充通家乎?”应该说在这几个会集中,王龙舒的本子还是不错的,而且他的证悟,他的道德,他的学问,也是这四个当中最优的,可以下这个断论,然而王龙舒都有这种过失,后人还能妄充通家乎?

“既有无量寿经,何无事生事”,印祖是这个态度。既然已经有无量寿经,为什么还要没有事你生出一个事情来。后面一句,“魏默深更不必言亦,胆大心粗,不足为训”。那都不需要讨论了。

那么藕益大师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一个态度,他对于这种《无量寿如来会》这个本子很推崇,也准备对它做一个注解的。如果他对于会集本很感兴趣的话,他就会注解会集本了,然而他没有选择会集本。这样我们就能够了解净土宗的祖师,在会集本出来之后对会集本有个基本的态度,为了佛法的纯正性,都是持不赞成的态度。这我们要了解。我们要依照祖师的话去做,不能随便听一般的人,人云亦云了。

如果从一开始我们就走准道路, 去读诵原译本,我们很多认为精进的同修就大得其益了,现在搞得读(会集本)到现在,听到这个不行了,他心里就疑惑重重了,甚至走一个极端,啊 ,你们这么多争论,我们就不修这个法门了。所以有时候我们讲这些话都不敢讲,怕众生的信心受到影响,有时候甚至他已经读惯了这个本子,读惯了这个本子,那我们就随顺他,那你就继续读下去了,如果你刚开始选择,我们就劝你选择以康本为好嘛。

我们了解这些到也并不就是对会集本一棍子打死,应该说这四位大德也是出发心是好的,是尽了自己最大努力的,也是有一定的功绩的。但是我们对待这个事情的看法应该是什么呢?以原译本为主啊,以会集本为辅的格局,你得要摆正这个关系,不能喧宾夺主,如果你心里这个关系摆正之后,你去读读它,或者研究研究他,都没有问题的。

就怕你的知见本身就不正,有很多人听说,读了会集本就等于五种原译本都读了,他这一种观念,五种原译本他碰都不碰,试问,接受这种观念的人,他读过五种原译本没有?很少有人读过啊。

我是接触过一些搞净土法门,甚至讲无量寿经的,当我提了一个观点之后,他产生怀疑,我跟他回答,我说这个观点是来自《无量寿经》原译本的哪种哪种,他听了之后是…,因为他没有看过。这个时代众生都是比较懒的,快餐文化滋养出来,既然快餐,唉,既然一本就等于解决五本,那其他的我怎么会去看呢。

所以,尽管有些大德说,读了这本是为了引导大家更好的去读五种原译本,但事实上一二十年以来,有几个人通过这个会集本去好好地读五种原译本,如果这个效果达不到,说明它(会集本)就站在了第一线。所以我们得有清醒的头脑来了解这个问题。

台湾的律航法师他有个态度,我们觉得是可取的。他对会集本是很推崇的,他曾经是以慈舟法师和夏莲居居士为师,作为他们的学生而自居的。他以中将的身份,然后出家,到了台湾,曾经发心要流通这个会集本,然而印行两周之后,他发现一个情况,流通受到阻碍,受到阻碍他就以后有个观点的改变,他就以康僧铠的本子为主,以净影《无量寿经义疏》作为注解本来推广这种原译本,而且提出,大家随份随力读诵会集本,主要以原译本为主,我们觉得律航法师这个观点,这种做法,还是比较客观公允的,我们这样去做就好了,也不一定搞得水火不相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突遭不测,这种情况还能往生吗

问: 顶礼法师!弟子突然想,虽然平时也发愿念佛求生净...

戒律不能完全做到,是否就不去受戒

问: 师父,有的人认为佛的戒律不能完全做到,就彻底...

如何做到远离六尘而行布施

问: 想请问在金刚经讲录中有关不住色布施,不住声、...

要有大学文凭才能学佛出家吗

曾看过一些帖子,上面是汇集了各种高学历高文凭的出家...

大安法师:念佛如何才能专心

这是正常情况,不能说你一念佛就能做到一心不乱,这是...

通过什么表现才知自己在修行上走对路了

问: 师父,通过什么表现能知道自己在修行上走对路了...

六斋日的渊源

佛陀之所以制定每月的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我们在前面已...

如何学习唯识

问: 请开示学唯识的学习方法? 惟贤长老答: 一是把...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四十八大愿——(第8愿)皆得知他心念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

不理睬妄念,是对付妄念最好的方法

稍有点修行体验的:妄念来了,很害怕,我一定要把这个...

一边念佛还杀蚊子,可以往生吗

问: 一边念佛,还有杀蚊子,还可以往生吗? 大安法师...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 净土法...

【佛教词典】鍐乳

(术语)喻法味之厚而云乳,即真言之法味也。性灵集六...

【佛教词典】五恶趣

(术语)又曰五趣,五道等:地狱、饿鬼、畜生、人、天...

只能观善知识的功德,不要去观他的过失

我们现在来去亲近善知识僧呀,他也是有一些,怎么讲呢...

人生四个等级的境界

人生在世,有贵贱之分,穷富之分,也有境界高下之分。...

禅话禅理30则

1。甜酸苦辣尝遍,方知清淡滋味最美;万水千山走过,...

【推荐】美好的饮食跑到嘴巴里为何变猛火

当我们的舌根去接触这美好滋味的时候,那甜美的滋味其...

善导大师《答往生念佛文》

善导大师的重要著作《答往生念佛文》开示了念佛人如何...

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接触佛法半年多,为什么对佛法没有什么疑问

问: 我较深入地接触佛法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别的师兄...

障碍我们学佛修道的五住烦恼

苦与乐是没有一定分界线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何谓...

念佛消业的故事

当我们的心灵不断的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忆念我们未来...

莲宗十祖截流大师画传

一、父梦憨山,友成儿郎 截流大师(公元16261680年),...

与敌人做朋友

曾看过一则故事,美国的林肯总统在选举前,到参议院演...

学道之人的五种心

憨山大师在《示马居士》法语中,以学道之人的五种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