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的十想观

大安法师  2022/02/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修行的十想观

十种想首先是无常想,我们众生有种种的颠倒执著,无常计常,而这个佛经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它都是无常的。这是对治我们常的,著常的颠倒,我们执著有个常。那实际上一切法无常,一切法缘聚缘散,来无来处、去无去处。你修无常观、无常想,就能进入那个空门,了解诸法的空性,这是无常想。

第二要修苦想。正因为无常,它才苦。有为法没有一点值得快乐的地方,那这个苦一般有身苦、有心苦,就是身体感受的苦和心里感觉的苦。那凡夫一般两种苦都能够强烈地感受到。而修行有境界、有功夫的人,他可能只有身苦,而没有心苦。心苦就是忧愁、焦虑、患得患失这些。

那比如阿罗汉可能有身苦,由于他有烦恼的业习,可能感得生病,有身体生病的苦。但是他能够心得自在,他心里不会苦。所以我们要对这个世间的一切的感知要知道它苦,苦是来自无常。

第三要无我想。我就是主宰义、自在义。正因为有这个无常、有这个苦,就无有自在,无我想。这也对治我们业力凡夫无我计我的一个颠倒。

第四要食不净想。对这个饮食你得要修一种观想——它不清净,它很污秽,要对这个饮食生厌离。现在说厌食可能是一种病,实际上,饮食你得要有心里厌离的一方面。比如你观察这个肉,肉怎么产生的?是精血水道而生,很污秽的东西。所以对这个肉,你知道它不清净,你就会对这个肉心生厌离,你就不会去吃它。

那五谷杂粮你也得想象,它从耕种,从播种,锄草,生长过程,这个打麦,要经过很多的汗水、辛劳才能得到。那么我们说五欲里面,你有饮食的欲望是催动其他四种欲望的实现的一个能量。如果你对饮食有厌离之想,其他四种欲就会减淡。

所以我们不能贪吃,贪吃就是身见的表现。我们念佛的时候是不是有个体会:你在闭关念佛的时候,念得比较得力的时候,就会产生对这个饮食的厌离心。原来我曾经做过一次短期闭关,四十九天,我就在这个十天之后,对这个饮食还真的有种很厌离的感觉。一厌离,就吃得很少,不仅早上不吃,连中饭都比原来吃的少了一半,但是身体还是不错。

这个是平时在理论上是很难侈谈的,只是在念佛过程当中有这种感觉和这种行为,就会减食。那饮食确实你吃了之后,马上昏沉。你饮食吃得少,心里就会清明得很多了。所以这个十想观里面讲,要食不净想。

第五要生起世间不可乐想,世间一切没有快乐的东西。那这个世间包括众生世间、包括器世间。那众生作为正报,我们八苦交煎,处处是苦,还有什么快乐的?由身心感召的外部环境,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它也是没有一点可快乐的。这样对正报、依报都产生不可乐想,它就有一种厌离心出来。

第六要修死想。纵然荣华富贵,吃得好,穿得好,但死亡是平等的,你决定会死的,这是不可避免的。

第七修不净想。不净想前面谈到,这是指出生的七种想,还要观察身体有三十六种不净之物。不净想还有更细微的观想,对身体的厌离,对淫欲心的降伏。

第八是断想。断想就是缘涅槃相来断烦恼,断种种烦恼,断想。

第九是离想,就是离种种烦恼,尤其要离开爱欲之想。

第十想是尽想。就是断尽烦恼之想。

这就是十想。这个十想等观,这个等观是代表着九想。你离欲能够得到种种的禅定,这个十法是永离恩爱之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修行如弹琴

参禅的目的就是要开悟,但开悟有什么好处呢?佛教认为...

昌臻法师《正助双修与理事双修》

这一期念佛七明天就圆满了。为了便于大家讨论,今天提...

本焕老和尚:多修多得

为什么我今天要来这里?因为庙里的执事多少有些变化,...

何为用功法,办道不污染

道心是在磨练中磨练出来的,不是天生的啊!所以有人出...

学佛的三大纲目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学佛的三大纲目》。这个题目没有什...

出家忧道不忧贫

出家剃度而修行,宗旨在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能...

百八首诗胜楚歌,闻者厌离娑婆

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1686~1734年),活动于清朝的...

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一切无心不被物转

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为何要观安乐国菩萨功德

次观安乐国诸大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 问曰:观如来庄...

一句恶语种,世世怨仇果

远离粗言,粗言这口业就是粗恶的语言。我们在身、口、...

为什么用恭敬心对待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欺负

问: 请问法师,为什么我用恭敬心对待一些人,他们反而...

生死是幻相,要用信愿念佛来了断

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

【佛教词典】捡挍

(术语)又作检校。谓于事点捡典挍而监查之也。四分律...

【佛教词典】第二静虑根本

【第二静虑根本】 p0967 显扬二卷四页云:如经又说:卽...

净界法师:十念必生愿

我们看第十八愿的:十念必生。前面的消除灾障、增长福...

尊重,从记住名字开始

面对一大堆人名,人们最关系、最感兴趣的,仍然是他自...

水牛王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在道场白华庵,跟大家分享佛...

佛教基本理论

1. 四圣谛 谛(satya)的含义是实在、真理。四圣谛即苦...

佛的无奈

一般人总以为佛陀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想要做什么就能...

【推荐】你怎么知道你师父是菩萨示现

诸位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只要你的师父还在,你不要说...

道宣律祖传记

代有觉人,为如来使。龙鬼归降,天神奉事。声飞五天,...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殊胜利益

净土法门的殊胜利益,就在于它是个极特别的法门,不是...

我们哪天离开过这具骷髅

古大德常讲,修行人三常不足,要少睡、少吃、少穿。因...

【推荐】皈依后还能喝酒吃肉吗

问: 皈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皈依了以后,还能不能够...

心为万行之本

《禅林宝训》是一本教内禅净合流,教外三道同研之书。...

修学佛法不要永远停留在「知道」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注解上说,一个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