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有三个次第

净界法师  2024/06/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有三个次第

修行有三个次第。我们看经文。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那么在因地当中要怎么办呢?第一件事情,转物。你应该在心中产生一个微密的智慧观照。你不是做功课要观照,你起心动念都要经常观照“达妄本空,知真本有”,慢慢地舍妄归真,那么你就慢慢地能够恢复到我们的如来的本性,恢复到我们原来的本性。所以第一个就是“转物”。

这个转物,就是说用理智来转情感,而不是转那个物质,是转心中的妄想。因为我们的妄想——你看佛陀喜欢把妄想称作物质,我们妄想是因为被物化了,你受了物质的影响,受六尘的影响。但是,我们现在用我空法空的智慧把过去物化的这个妄想转过来。这个地方是讲因地的观照。

这以下两段,是最后的果地功德。

身心圆明,不动道场。

前面是破妄,这个是显真,显这个真的体性。所以,我们就能够成就,这个身心世界就能够圆满光明,安住在一个寂静不动的道场。这个道场就是常寂光净土。所以佛陀在经典上说,我观一切的十方的国土无有寸土可得——禅宗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就是常寂光的道场。所以我们得到一个体性广大的自在,显真。

那么显真以后,它有什么作用呢?看它的妙用。

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当我们真性恢复以后,我们就能够达到事事无碍的法界。什么叫事事无碍?你看,在一个那么小的东西中(最小的东西就是一个毫端,一个眉毛的尖端的地方),能够含受一个这么广大的十方国土,“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因为我们能够产生微密的观照,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的功能才能够慢慢地扩大。

这里有一个地方值得我们思考。我们一念心迷己为物,我们从这个地方来出发好了。我们的心被物化以后会产生执着,执着的结果,我们会怎么样?会产生一个错误的概念,就是追求越多越好。你看我们的生命体,我们喜欢得到,不喜欢失掉。但是当我们的心越贪越多的时候,我们的功能就慢慢地丧失掉。

其实,我们的观念如果不能改变,我们很难解脱的。我们喜欢得。你看,财物越多越好,东西越多越好,结果我们反而失去更多。你看圣人修学是舍。他越舍,越放下,他拥有越多功德,功能越多,“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从前面的譬喻你可以知道。你看,一个虚空放一个器具,虚空就产生了区隔;你把这个器具舍掉,就变成一个虚空了。

忏公师父对修行提出一个概念,他说,我们修行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的入道法门。这个入道法门是什么?就是学吃亏。我们喜欢占便宜,因为我们希望能够劳力越少,收获越大。结果,这种思考模式使自己的我法二执更加的坚固、更加的物化。其实我们应该学吃亏的。学吃亏以后,你才能够转变那种已经物化的东西,把它全部都慢慢地消化掉,恢复你的清净本性。但这个不容易做到。不过在概念上你先承认这个观念是对的,这个是趋向解脱的。

我看广钦老和尚的开示。他说有一个居士去承天寺挂单,想要出家。这个居士很用功,做什么事都很认真。有一天他跟大众去出坡,回来以后大家把工具一丢就去吃饭,他也想要去吃饭。执事法师说:“诶,你先不要吃,把这工具拿去洗一洗,放到库房再去吃饭。”他觉得他吃亏了:大家一起做事,回来以后我要去洗!他一气之下,就想要走了。

老和尚把他叫到寮房里面来,对他说:“你一走下去,你整个修道的因缘全部都失掉了,变成障道。你要从这个地方去学吃亏才对,忍人所不能忍。”哦,他念头一转过来,很高兴地去洗一洗,再去吃饭。后来那个居士自己讲,从那天以后,他整个心胸变得非常开阔。就那个因缘转过来以后,遇境逢缘,他觉得烦恼轻薄很多,不会像以前动不动就起烦恼。

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刚刚前面讲过,念头要转是不容易,但是如果你不转,你就跟解脱道无缘,你变成修福报。你诵经三千部,然后把它产生一个功德想,这个叫作修福报。所以,我们今天要把这个已经物化的我法二执转变过来,要开始学吃亏。这是第一步。因为你要舍,你才能够产生更大的作用、更大的功德。所以这个地方“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宗的杂修与圆修有什么区别呢

问: 请问法师,专修净土的人在做早晚课的时候可以加念...

妄想不管烦恼不停,你修行什么呢

学佛的主要任务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你仔细观察一下,昼...

衣食之中无道心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

【推荐】净土宗修持的八大要领

彻悟禅师是净土宗十二祖,大师早年参禅得悟,归心净土...

安了一个「我」,修行统统卡住了

明心见性的人,他们的心境是什么?古来大德有几种形容...

得到临终正念的三个重点

大乘佛教,有很多很多的法门可以来修学,古德把整个大...

【推荐】修行要如何去修

太虚大师说得好: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

【佛学漫画】念安般

念安般是诸佛的入道初门,其中不光有简单的观呼吸,如...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推荐】小乘跟大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当我们从业果的思想,再进一步就是空性的道理。这个问...

远离恶口的十种功德

诸仁者!于彼远离恶口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药王菩萨以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

《圆觉经》云: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

对来生没有计划,生命就不知道怎么活

修行除了要注意眼前的因缘,更要注意未来的因缘,就是...

【佛教词典】真言藏家

真言宗以真言藏为所依,故对他宗而言,称为真言藏家。...

【佛教词典】唯识五位

【唯识五位】 p1008 成唯识论九卷二页云:何谓悟入唯识...

人生成功的原则--不忘初心

我们为人处世,永远保持刚刚出来的那个心情。譬如现在...

六道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因立下要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众生的大愿,故而...

先明白念佛的目的,你就知道如何念佛

怎么念佛 以净土念佛法门为归,以持名为中心,持名念佛...

生起观照力,减少遍计执

有人说你去读《大般若经》六百卷,你把它读过几次,你...

人生应行的五种道德

佛教是一种道德的实践的宗教,它虽具有高深的哲理,但...

刚信佛时很灵,信久后为何就不灵了

有好多信佛的人,感觉信三宝很久了,却没有得到感应。...

凡是肉类都含有尸毒

食肉具有危险性的个主因,就是凡是肉类都含有尸毒。那...

看花开花谢--善用身体过秒关

「无常」的道理大家虽然常听,但却很难体会这两个字更...

婆罗门索债

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佛陀带着比丘...

地狱是怎样形成的

问: 地狱是怎样形成的? 大安法师答: 佛经讲地狱,...

什么是佛法当中的真富贵

问: 什么是佛法当中的真富贵?它的含义是什么? 惟觉...

毁灭福禄的六个日常行为

1 杀生 杀生在一切行为中第一等折福份。买肉吃尚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