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的立命之学

大安法师  2022/08/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的立命之学

“垂训以格人非”:“垂训”就是建立好的教训,来格除人性当中不好的东西。“非”就是非礼的东西。天地之间一切人类,我们都要有同体的观念,都是我们的同胞。“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是这种同体的观念。在所有人类当中,有一丝一毫做得不对的地方,就等于是我的分内有一丝一毫亏欠之处。他人的缺点,就好像自己的缺点。所以,对于为人子女者,就祈愿他要孝顺;对于臣下、大臣,就希望他能够有忠心;对于兄弟们,希望他们“友爱”;对于性格刚强的人,希望他性情“柔和”;对于天性吝啬的人,愿意他去布施;游手好闲、斗殴、赌博者,希望他们“各循本分,谦和自守”,有一份正当的职业。

如果有缘分,我们可以跟他们沟通,劝化他们。我们要不惜时间、精力,跟他要谈大道理,要诚恳地告诉他善道、智慧。或者自己的语言不能及的,你可以用笔来写。用写文章、书籍,来垂示“天下、后世”,这样的功德也是很大。当然,现在我们可能没有这样的修证,去谈那些真理智慧。但我们至少可以深入到儒、道、释三家的典籍,把圣贤的学问、知识学到——学过来,以述而不作的精神来传播开,也是“垂训以格人非”的功德。

这里所征引的两个案子,第一个是“立命之学”,就是《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我想学佛的人大概都比较明白。这里我们简单地看看它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袁了凡改命。这是明代的一位读书人。本来想从医的,结果由于遇到了一个会算命的孔先生,他才开始发心读书考功名。他考功名,哪一年考第几名,哪一年考第几名,哪一年做什么官,什么时候去世,都被这个孔先生一算八字,全都给他算出来。而且先把它记录下来,以后他所考的名次还真的跟那个孔先生算的一样。所以这样看起来,人的命运,它是有一个轨迹的。有一个定数,哪个年头会干什么,会发生什么,他自然能够排得出来。这也是事实。

这好像用现代遗传学来说,就是我们一生的命运好像在基因里面。遗传基因密码里面就给它编程好了,像一个软件已经编好了。于是我们一生的过程,就是这个软件密码一个再现的过程。基本上是这么一个道理。

但是这里面也不是一定的,你再现的过程也有主观能动性。原来袁了凡就有个观念:既然是命中注定了的,那我就可以消极地对待,就是这个心。后来他在栖霞山与云谷禅师有一个对话。云谷禅师就告诉他:“命运还是可以改变的。你只要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你这样的力量超过了你命运的那个轨迹。”就是命数里面也有变数,这个变数就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它就能改变命运。

那么这一段开示,对袁了凡触动很大。忽然他感觉到:“噢!命运还是可以改变的!”原来以为,相信有命运,命运就是这么回事,于是努力、不努力也就一样。所以他原来在衙门里面,也就比较被动——干是这个样子,不干也是这个样子。

他知道这不一样之后,他就想:人都有趋向那种幸福的本能,趋乐避苦。“既然可以趋向快乐,然而我为什么不努力一下呢?”所以袁了凡就开始发心改变命运。原来命运不是很好:他只能活五十三岁,命中也没有儿子;他也只是考取秀才,并没有考上进士。所以他就发心行三千件善事,来发起求儿子的愿。命中没有儿子,对于传统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继承香火的人了。

所以他先求这个愿:“我要求有儿子,许行三千善事。”果然,还没有等到他满三千件善事,他就生了一个长男。生了一个儿子,这样就对他更有一种鼓舞力量。“我命中没有进士。我再许一万件善事,我要求中进士愿。”结果他真的又考取了进士。他的寿命,也不求自得,已经有七十三了。

“立命之说”,在“孟子”那里就已经有很精辟的阐述。但自古以来,能够把这个立命之说“身体力行”,能够付诸实现的,大概也就是袁了凡先生一人而已。所以要转变一种知见,从信心下手;然后把这个信心,落实在动真格的行为当中,行得很勇猛,命运就改变了,就符合孟子那种“立命之说”的道理了。袁了凡的改变,就得益于云谷禅师的一番教诲。那么云谷禅师,他是一个佛门里面的人,他却把孔孟这种命运的学说阐释得这么明白。这也就是:有真儒才有高僧。高僧一般对儒家精微的学说,都有深切的把握。

那么这个改变命运一说、这样的事情,值得提倡。不要像宋明理学所讲的,你要去行善事,他就说:“做善事要无心。有心做善事都是恶,无心做善事才是善。”一下子说得这么高。“如果有意执著,有望报之心,就不叫行善。”这种“议论”(观点),听过去也好像很高明,然而它却阻挡了很多人勇于改过、重建命运的志向。因为凡夫都有一个期待。你不可能用那种无相、无心、无愿、无作的证果圣人的标准,来要求一般的人。

就像一般农民,他为什么要去努力的耕田?他就是想到“秋天有收获,我才去播种,施肥,灌水,锄草”,去做这个事。如果你对农民说:“你去做吧。你不要想到秋天的收获,你要无心。”那好办了,他愿意干吗?他就不干了。

读书人,他为什么要寒窗十年?为什么要说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确实他有名利的动机,才能驱使他十年寒窗啊!如果说“你在读书,你不要去想功名”,他就没有动机了,他就不会去读了。所以,对一般的大部分人来说,还是要告诉他:“你做有为的善因,就会得到相应的果报。”先驱使他去做。他不做善,肯定会造恶。人肯定要做一个事情,于是给他善的道路。

比如上次,有居士也问“执著”的问题。执著,看过去也不能说它是贬义词。你执著坏,你就是恶人;你如果执著善,你也就是个善人。由善人,逐步到君子,到贤人,到圣人,他是要有几个台阶的。你先不要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一般人。所以这些教化观机逗教,循循善诱,通权达变,这些都是要有根本智,也得要有后得智。要曲尽人情,这样的教化才能起到作用。要么,你的教化不对机,或者不合道理,这些都可能产生负面的作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抛弃阻碍人生道路的包袱

包袱是一种累赘,总是会在不适当的时刻让你感到无奈和...

他去养老院之前,留下了这一封信

我要去养老院了!非不得已,我是不会去养老院的。但是...

改变你的磁场

人的磁场是看不见的,但这种力量是巨大的,就像万有引...

给自己一片危崖

有好几次,见蝙蝠掉在地上,怎么也飞不起来。 蝙蝠是...

一切都是假,唯有修道真

世间一切幻化,如露如电。故祖师说:一切都是假,唯有...

人的潜能无限,但是需要开发

一个酒鬼,深更半夜回家途中不慎掉进一个深坑。这一跌...

人生如戏努力演

在与一位居士聊天时,他问佛教到底是怎么样的,自己忽...

【佛学漫画】《善生经》教你远离破财六事

本则漫画中,佛陀从戒论上讲了在家人需要回避带来恶报...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背娑婆而向极乐

无明所引。弃觉逐尘。违远真体。故名曰背。返其去路。...

如何看待净土宗里面不同的知见

问: 现在佛教各种知见斗争坚固,不仅是不同法门之间...

念诵《普贤行愿品》能得到五种果报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速见如来无量光,具...

梦里五家财

这一生都是在做一个梦,在梦境里面我们常常不知道是梦...

【佛教词典】八数随行

【八数随行】 p0078 瑜伽二卷十七页云:云何八数随行?...

【佛教词典】八犍度论

凡三十卷。阿毗昙八犍度论之略称。又称迦旃延阿毗昙。...

世间人讲公平,事实上并不究竟圆满

中国传统思想讲到,做人处事要谦让。谦,就是把自己的...

吸烟的危害超过五荤

此文由龙树菩萨札记中录出,所论烟草之害,较五荤尤烈...

拜地藏像忏悔,获菩萨现身加持

这《地藏经》,古来因读诵、受持、供养、礼拜而获得实...

生命是一个故事,还是一个事故

我在想:生命是一个故事,还是一个事故?年轻的时候,...

念佛法门为何是圆顿之教

在大乘教和小乘教当中,这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属于...

不看他对我如何,而看他对别人如何

一次,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对老师说:东格拉底这人很...

为什么业障重的人口味比较重

人很多时候,会受到业障牵引,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

【推荐】看看这个苦难的人生,都觉悟念佛回归极乐吧

最近才慢慢的又体会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头所...

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

问: 关于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是否平时具足信愿持...

高登极乐,方为最上脱苦之道

原文: 然在凡夫地,未断惑业,纵生人天,终非究竟安隐...

离心之外,无别有法

问:世间染法,有贪瞋痴为所治;出世净法,有戒定慧为...

迷乱由主,悟则必胜

佛陀说,我们修止观的人就像热汤一样,魔王冤亲债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