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

大安法师  2024/01/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

为什么我们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的大慈悲心、实相般若所流现出来的智慧灵文,被称为佛的法身舍利。摩诃迦叶说那些肉身舍利就让那些国王大臣去关心,我们僧团要关心佛的法身舍利。上根利智的人就是要关心佛的法身舍利,以法为师。佛教重法,怎么样尊重都不为过。

释迦牟尼佛一成道,马上观察三千大千世界是不是有比自己道德智慧更高的人,要拜他为师。结果一观察他是无上士,没有比他更高、更有智慧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要以法为师。大乘佛法是出生三世一切诸佛之母,由于菩萨按这个法修行才成就佛果。所以这种智慧、这种真理能够哺育我们的心灵、能够引发我们的菩提心、能够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我们看佛经真的感觉到佛是一切种智者,六合之外所有的都知道。而我们凡夫只是靠自己有限的知见、逻辑思维所知道的东西太少了,而且太偏颇了。我们都很难建立中道的正见,不是执有就是执空,或者就是断灭见。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观念呢?凡夫的知见是不可靠的。

学佛法就好像我们练书法,你找到一个最好的字帖你就练。练书法临摹的过程把自己脑袋瓜子里的笔画结构全都抛弃,然后你临摹,临摹得越像越好。所以读诵大乘经典就是以大乘佛法的知见转变我们凡夫的知见。凡夫的知见你都放下,你不要考虑自己的,你一想就错。唯有佛彻证了诸法实相,悟证无上正等正觉才把这种真理、这种法以慈悲心向我们传播。

这种法和真理是亘古亘今的、永恒存在的、超越时空的。有佛无佛,法和真理都常在。所以真理是佛发现的,不是佛创造的。佛把他发现的真理,这种法传播给我们就是要让我们离开轮回之苦,契证我们的自性的涅槃。了解这个之后我们就要通过读诵大乘经典,转凡夫的知见开发智慧。

就在开发智慧这一点当中,你怎么样才算有智慧?能够对这个五浊恶世产生厌离之心、能够对极乐世界、佛的法界产生欣慕之心。这就是有智慧的表达。如果读诵了若干年大乘经典,还对这个世间五欲六尘一念都放不下。你就根本就没有上轨道、没有一点智慧。佛非常慈悲呀,知道我们众生在这个五浊恶世虽然很苦,他还舍不得离开,就是由于他把一切看得太真实,所以留恋、执着、贪染。

佛就以二十二年的时间来讲般若系经典、讲诸法的空性,要把现象界的一切都观空,如电、如梦、如影、如阳焰,一切都是不真实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有认知。大家说我们都没有智慧。现在告诉你智慧,对这一切作如梦想,都是在做梦。在梦中你认为一切都很真实,在梦中的喜怒哀乐一切都感同身受,你没有醒梦,你醒梦了,你知道,哦,梦中原来都是假的。

昨晚上做梦,第二天早上睁开眼睛,你知道做梦就不会放在心上,假的。但你睁开眼睛的当下,实际上你还在梦中。你昨晚上做梦有我、有他人、有桌子、有环境,现在一看也有他人也有自己,包括我们这个场面是不是也在梦中呢?全心即梦,全梦即心。所有的梦境就是我当下这颗业心,离开心是没有梦境的。所以三千大千世界我们所感召的依报庄严、正报庄严,这些国土都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都是在做梦。

那么在没有完全醒,无明大梦的时候,我们先做一个好梦。你做好梦也得从三皈五戒十善业开始啊。然后还要做一个更好的梦,你就念佛,念佛是醒梦的一个过程。声声佛号唤醒梦中人。等我们最后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把我们的无量光寿的那颗本心念出来了。从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里面升华出来了。这时候你就出梦了,这就证到诸法的空性了。

梦中分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啊。又在无大千当中从诸法空性又能升华出一个清净的妙有,就是极乐世界所展示的无尽的庄严。所以读诵大乘经典一定要产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这是我们读诵大乘的目标。在这样的欣慕心当中又能把我们的慈悲心,菩提心生发出来。不仅仅是读诵大乘经典,就是背诵了很多,但是你不了解其中的意思,了解其中的意思还要落实在行动当中,这样心性才能产生作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学佛的好处与利益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多达十余亿,而其教义...

学佛后什么都是顺境了吗

文殊菩萨什么意思啊?就是妙智慧妙吉祥的意思。就告诉...

印光大师法语菁华

第一集 1、世之变乱之由奚在乎?一言以蔽之,众生贪...

只需要念一句佛号,就可以解脱吗

问: 请问,净土宗,只需要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

【推荐】戒律中对僧人从事占卜算命的观点

佛教的基本义理是反对占卜算命的。那么,这个线索从哪...

留学的僧人回来后,不信大乘佛教了

你比如说现在,不少出家人兴起留学热,到斯里兰卡去留...

附体的仙是造什么业才得这种果报的

问: 仙是做什么样的业才得到这种果报呢? 成刚法师答...

读诵哪一部佛经最好

下一篇叫至诚持经。就是志诚的读诵经典,汝问何经最好...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老人痴呆或失忆症的人能否往生

问: 有两个疑问请解答。第一,如有老人痴呆症或失忆...

一门深入专修,不要夹杂

除了正助二行之外,修其他的善,善行,都称为杂行。杂...

一体万用,一念万涵

地面上江河湖泊的一切月影就是一个月影,一个月影就是...

如何让爱情不成为修行的障碍

问: 请问师父如何将男女的小爱、贪爱与成佛路上修行的...

【佛教词典】入法界体性经

(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佛,住于宝积三昧,说法...

【佛教词典】不共变

谓由各人不共之业而变现各自不共之境。如眼、耳、鼻、...

极乐世界解脱的功德

佛陀在《阿弥陀经》里面明显提出来:我们怎么去观察极...

一个让家庭财富事业统统改变的方法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

这三门若不关牢,佛号一定念不好

我们念佛的时候,应放下一切,眼睛观佛、耳朵听佛号、...

佛说扫地的五种功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记载: 世尊于逝多林...

修行人要放得下丢的开

不管他人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

黑豆的营养与吃法

黑豆,又名乌豆,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和微量...

蒙山施食仪白话解释

蒙山,在四川省雅州府名山县。这座山的前面,有一个最...

哪些人不可以出家呢

要想成为僧人,首先必须出家。是否任何人都可以出家呢...

感受是跟你的业力有关系

诸位要知道一个事情,当你看到某一个人,你起快乐的感...

为什么说饮食的滋味是不真实的

那么到底我们在吃这个美好的滋味,这个滋味是怎么来的...

星云大师《佛教对知见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三天,...

【推荐】天底下最划算的投资

我们一般做一件事情总是会以利益得失的考量,来决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