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安法师:生起对阿弥陀佛的信心

大安法师  2011/06/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信心,唯有两种人能坚定不移地确立,一种是上根利智,智慧很猛利,就像舍利弗、文殊师利菩萨。为什么《阿弥陀经》要向舍利弗来宣说?智慧第一,唯有智慧第一,才能当下担荷,没有怀疑!为什么文殊师利菩萨要修一行三昧?唯有以文殊的根本智才能把这句名号提起来,专心念佛得一切种智,往生西方净土。这是上根利智。

还有一种就是不入眼的愚夫愚妇,唉!他听到以后,他就相信了,不加怀疑。反正我没有文化,我不行,我就靠阿弥陀佛嘛!如果我行的话,阿弥陀佛对我没有作用嘛!是不是啊?这是愚不可及,这种愚才是大智,大智若愚啊。我们要承认自己不行,我们承认自己是怯懦无力,离开了阿弥陀佛,必然是灭顶之灾啊。所以我们把生命交托出来,就交给阿弥陀佛,您让我怎么样就怎么样,反正我就交给您。你能交出来,就是大智慧,就解决大问题了。就是我们交不出来嘛!

到了关键时刻,阿弥陀佛会不会救我呀?他真的会有那么慈悲吗?他真的都是每天如母忆子天天想我?他跟我什么关系?你看有时我自己的父母都不大想我,为什么阿弥陀佛会想我?不容易啊!这里要深刻地了解到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由于阿弥陀佛证到了空性,由于阿弥陀佛现量地了知一切苦难的众生与他同体,所以有一个众生受苦,阿弥陀佛如箭入心,他必然要去救度,这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啊。他平等地看待一切众生,爱护如同独生子,如罗睺罗啊!为了救我们一个众生,随形六道,我们在阿鼻地狱,佛也到阿鼻地狱去救度我们。

所以我们跟阿弥陀佛是什么样的关系啊?而且阿弥陀佛能够成佛,从法藏菩萨能够成佛是以我们这些苦难的众生,只要信愿持名能往生作前提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如果念佛的行人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法藏菩萨就不能成佛,现在他已经成佛了,所以我们念佛也一定能往生啦!是不是这个?由于我们跟阿弥陀佛是同体,阿弥陀佛成佛证到了什么?就证到了我们凡夫介尔一念的心体,在我们凡夫众生的每一个念头当中都有无量的菩萨成等正觉。《华严经》告诉我们当毗卢遮那成佛的时候,他的内心就能见证到十方一切众生一同成佛,同体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万德洪名威神不可测量

有些接触净土法门的人听说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

阿弥陀佛摄受众生的最低标准

《华严经》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一种大根器修行净...

具足信愿称名,依旧是万修万人去

净土法门就是感应道交的产物,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拯救...

穿透力极强的光明悲愿

因地的佛与佛之间,因地愿力不同所表现的有的光能够照...

「空、假、中」三观的具体操作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

愿不切,行不深

先说愿不切 蕅益大师说: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莫若以信...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皆得神足飞行愿

第九 皆得神足飞行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

具足信愿一定往生

往生净土的三资粮就是信、愿、行。 首先,这个愿就含摄...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们这样染污于三惑的薄地凡夫,怎么能够顿然地感通上...

大安法师:光明彻照十方愿

第十二愿光明彻照十方愿。法藏菩萨是这样发愿的:若我...

八关斋戒是对居士所施设的戒法

八关斋戒也是针对居士所施设的一个戒法。是在五戒的基...

四十八大愿——(第36愿)勤修必成佛道

愿文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

【佛教词典】实义想

【实义想】 p1272 瑜伽八十六卷五页云:实义想者:亦有...

【佛教词典】有宗

指主张诸法为“有”之宗派。又作有教。与主张一切皆空...

【推荐】看看这个苦难的人生,都觉悟念佛回归极乐吧

最近才慢慢的又体会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头所...

不要总羡慕别人拥有什么

有一些人总是问我,为什么这个外国有,中国没有,那个...

纵有积山之罪,亦有冰消之期

一向和风日丽的舍卫国,有一天忽然阴风惨惨,乌云密布...

良心是人之根本

明朝理学家王阳明先生,有一天率领学生到别处讲学。行...

要想得菩萨保佑,要先自己保佑自己

佛并不是权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这个主宰和权威,都...

人生是苦,人身难得

释迦牟尼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

鞭打白骨,为时晚矣

修行人出外行脚云游,看到一个人在路旁焚香、供花、献...

生老病死从哪里来,又将往何处去

佛陀住在维耶罗国乐音这地方时,有位贫穷的老母亲,来...

生气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人与人打交道,免不了碰上不对脾气的人,于是便出现其...

觉悟和慈悲永远是形影不离的

当我们观看孩子们玩耍时,我们大多数时候会想到他们的...

忍一时之气,也许可避免一场灾祸

有首古诗是这么写的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

寺院屋檐下为什么要挂铃铛

在我国一些寺庙等传统古建筑的屋檐下,总能看到这系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