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没有厌离心是否是修净土的障碍

大安法师  2012/02/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净土三资粮讲的是信、愿、行,莲池大师特别提到“厌”,对娑婆世界没有厌离心,对净宗学人的修行也是一种障碍,你对此有何看法?

大安法师答: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谈“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种心理状态的。为什么我们能够有厌离心?它是来自智慧的一种关照。

一切众生都生活在八苦交煎里面,但往往很多的人他自己意识不到这个苦,他就堪忍(娑婆世界意为“堪忍”)。堪忍我们的三毒烦恼,堪忍我们种种不如意的苦难现实。在这种状态当中,能够敏锐地透过生命的现象知道它本体上的苦的话,这就有点智慧了。进而我们了解“苦”是由烦恼所招感的。当我们了解到是由于自己的烦恼(贪、嗔、痴、慢、疑)感招了五浊恶世的依报和陋劣身心的正报,自然就会升起一种厌离心,所以这种厌离心也是一种智慧的透显。这是从它对现实的关照来看,产生厌离,这个厌离一定要有一个新的参照系,所以一定要有一个超然的存在,那就是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一真法界。它其实也是我们清净心里面所升华出来的一种参照系,通过认知、接纳、信受、神往,而后才会产生的一种心理。所以厌离和欣求正好是一体两面,由厌离激发出了欣求,由欣求一真法界的清净,又带动了厌离心,互相增上。众生有的是从厌离心开始,有的是从欣求心开始,无论从哪个开始,它都会产生一种相互影响、增上互动的效果。

确实,如果净业行人对娑婆世界没有厌离心,他的愿就不恳切,他就会贪生怕死。贪生怕死就是对“我”的执著,身见还没有看破,没有看破就有一种贪恋执著。就好像有的念佛人,他也念念佛,实际上他天天想到的是他事业很繁忙,没有时间念;还有的人甚至说“我现在没有时间学佛,等我退休了再来学佛”等等,这些都是不具备厌离心的表现。或者这段时间生意亏了,又生病了,这时候他好像有点厌离心;到时候一看,身体又强壮了,又赚钱了,又当官了,那厌离心又跑到九霄云外去了。厌离心成了他的一个避难所,“唉呀,生活好苦,赶紧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如果生活非常顺利,“唉呀,去西方极乐世界还要等一等,这已经就是我的极乐世界了”,有空调、有冰箱、有娇妻美眷......

所以世间人一定要以八苦为师,要有这种苦难感,以此激发我们的厌离心。凡夫众生要生起厌离心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要从厌离心下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东晋士大夫的净土情怀

东晋末年,在长期的分裂与战乱中,随着慧远大师的到来...

净土宗的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净土法门,如果你有志于解决生死问题,大概是我们末法...

世间苦事无量,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

要说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先来说明苦,迫恼身心,使人...

大安法师: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

问: 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

末法最后住世一百年的佛经

佛教的法运分三期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

这个手在生死深渊里面垂了十劫

古人画《接引图》,我们注意到,特别是唐代和宋代一些...

【推荐】袁了凡改命改的是什么

问: 袁了凡他改命,改命运那他改的是什么? 净界法师...

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问: 佛法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惟觉长老答: 生死事...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如何才能生起厌离心

一、厌离心来自智慧的观照 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

念佛后不想看书、做事的心态对吗

问: 弟子越来越欢喜念佛,感觉念佛时心容易得定。但时...

改形易道,这个是生命的真相

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认知到...

临终正念是往生的决定因素吗

问: 印祖多次提临终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尤其强...

【佛教词典】五十二众

(名数)涅槃会上五十二类之众生也。佛将于双林树下入...

【佛教词典】海潮音

佛讲经说法,或僧众诵经的声音,好像海潮之声,响亮无...

「十念法」念佛仪轨

希望诸位平常坚持十念法能够好好用功。不需要太长时间...

睡眠之害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教导比丘应当精勤修行...

人生有二件事我们要学会

有二件事我们要学会:一者感恩。二者奉献。 别人对我们...

有痛苦才能使意志更加坚强

人生的痛苦永远多于快乐。一个人的降生意味着痛苦的开...

生命的短暂与可贵

时至深秋,天气的寒凉催促着人们添加衣裳。那些在夏季...

慧律法师《观照无常、放下执着、感悟佛性》

初学佛的人,观照的力量不够,自己的悟性也不足,自然...

感情是缘分的组合

我们今天人不是讲感情,要谈恋爱吗?我们佛教讲,菩萨...

感应道交的先决条件

在大乘佛法的内涵当中,讲到宇宙间有两种力量是特别的...

佛弟子是否应该求财?

来寺院烧香的人很多,由于发心不一样、目的不一样,学...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度化母亲学佛的历程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充满着智慧与善巧方便,最终目的都是...

何时得与圣贤亲

琼枝瑶草色长新,别有乾坤世外春。红藕华藏金砌鸭,绿...

心律法师:既为夫妻,就当珍惜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妻,则是家庭的基本构成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