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第一关,就是看我们放不放得下

净慧法师  2019/12/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第一关,就是看我们放不放得下

在佛陀时代,佛陀与一位外道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公案。有一位外道两手拿着鲜花来见佛,佛就说:“你放下”。这位外道就把一只手的花放下了。佛陀继续说:“你放下。”这位外道就把另一只手上的花也放下了。佛陀继续说:“你放下。”

这时候,外道感到很茫然:“我两手里的花都放下了,还放下个什么呢?”就这样他反问佛陀。佛陀继续说:“你放下。”就在佛陀再一次强调放下的时候,这位外道突然获得了觉悟。

这个公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说,我们要学道,要开悟,不仅要把外在的东西放下,最主要的是要把我们内心的各种恶知恶见统统放下,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契入佛法的可能,才有开悟的可能。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当中,这些环境是我们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没有这些条件,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的修行,我们的学习都依赖一定的条件,这是必然的道理。但是对于所有这些条件,我们既要利用它,却又不可执着它。这种不可执着、不可死死抓住不放,就叫做放下。

我们在一定的思想理念的指导下,依据既有的条件,合理合法地适度地利用各种有利的生存环境,这是一种顺于因果、合乎因缘的生活需要。否则,离开了客观条件,超过了一定的度,只强调主观需要,那么这就是不顺因果、不合因缘了。

不适度、不合因缘、不顺因果的生活,就是一种迷惑的生活,就是一种贪执的生活,它不是修行人所需要的那种清净的生活。所以,修行第一关,就是看我们放不放得下。

我们现在是在打禅七,我想,不管是柏林寺的,还是外来的,我们只要进入这个禅堂,那么,应该说一切形式上的东西都已经放下了。因为你不放下,就进不了这个禅堂。家事放下了,工作放下了,作为在家居士来说,妻儿放下了,父母也留在家里,只身来到柏林寺,过三个礼拜的清净生活,这从形式上来讲是放下了。

这种放下虽然是形式,却仍需要有一定的思想作基础。没有一定的思想作基础,这种形式上的放下,也是不可能的。是以什么思想做基础呢?就是我们求道的心,为法的心,求悟的心。

但同时我要告诉各位,仅仅放下这些外在的东西,那还远远不够。我们每一位都可以检查一下:一坐下来,你想的是什么?真正能够提得起功夫的人很少,绝大多数人都提不起正念,静不下心来,识浪滔天,业风卷地。心中如同开水一般,翻滚起伏,喧嚣动荡,想东想西的。想什么呢?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

或者说,我原来是学什么法门的,到这里来却参什么无字!原来的功夫放不下。或者说,我是练气功的,到佛门里来,原是想借这个环境来提高自己的气功层次,结果这里讲的与自己练的不是一码事。放不下!或者虽然人来了,但家里的种种事务却还在心里缠绵不已。放不下!

总而言之,一切的一切,形式上放下了,内心深处却依然放不下。放不下,说明我们的心里头还是满满的,还不能空,还不能清净。不能空,就没法再装其它的东西。

所以说,放下的另一个意思,就是把我们昨天的东西,把我们前一念的东西,一起都空掉,连空都空掉,连放下都放下,能够这样,我想,要契入佛法,要契入悟境,就不难做到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真正自由的人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盲泉石之癖,而...

浅讲《信心铭》

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就是你要悟入佛...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我们再看第二个传承:这个禅净双修的思想。最早提出把...

怎样才能看淡得失,轻松潇洒的生活呢

人活在世上,追求快乐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心愿。但是,拥...

【佛学漫画】禅宗小故事六则

心中有自己的成见,就听不见别人的真言。 两人对谈,多...

《心经》与生活禅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心经》与生活禅。既然是讲...

在这个禅堂中坐一坐就有好大的功德

佛法传到中国来,唐、宋大兴的时期,多少文人、伟人在...

为何达摩说梁武帝没有功德

摩诃迦叶为了要续佛慧命,使法水常流,就是正法眼藏和...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修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观心

说到开示,讲来讲去,都是剩语,因为讲不出什么新鲜的...

赵州公案「无门关」

(一) 禅宗一法,本来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没有公案可...

修习禅定的一些方法

禅宗分五家: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临济宗是...

杨岐灯盏,宝寿生姜

我常讲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针,首先要有信仰。一个人要有...

【佛教词典】师匠

师长成就弟子之三学,如工匠之成器,故譬之为匠。大宝...

【佛教词典】不行而行

(术语)无故行之心,而自契于行,谓之不行而行。大日...

阿那律尊者天眼通的因缘

佛陀的弟子阿那律陀,他在过去生未修行前,曾是一位贫...

自他二力的净土法门

其他法门,依靠自力修行,要成就很难。好像我们要游过...

瑞相为何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

不喝酒戒的由来

学佛要懂得把握自己的心志方向,坚持善行,断除恶行;...

乾隆皇帝遇观音的故事

当年乾隆皇帝私下江南时,有一天来到南海普陀山,看到...

佛弟子身上勿佩带佛像、观音像挂件

印光大师在《复邬崇音居士书》中讲:前三日接到歧路指...

素食者滋养身体的方法

原文: 先後天衰弱,当以善於保养为事。若欲靠食物滋养...

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闭关,又称掩关,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

人生的十个好习惯

1.说了就要做(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

因果定律是不变的法则

修学佛法,除了建立正确的知见,更进一步要身体力行。...

对治我们欺诳之心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菩萨见诳,如...

圣严法师《让孩子走自己的路》

问:台湾人小孩越生越少,父母的期望也越高,许多年轻...